国足东亚杯名单解析:稳字当头之下,还有多少期望?
无缘美加墨的失落还未持续多久,中国男足又踏上新的征程。即将进行的东亚杯,久尔杰维奇督军的国足,会呈现什么样的新面貌?这份明显带着上一任主帅色彩的大名单,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希望?
之所以说这份名单带着明显的伊万科维奇色彩,是客观原因决定的。预报名阶段,中国足协就上报了一份50人初选名单。即使是伊万下课,继任者也只能在这50人范围内进行挑选。因此预想中的大规模换血,甚至完全启用国奥队和更年轻梯队征战东亚杯的想法,并不是也并不可能成为现实。除了上一届东亚杯因为备战亚运会的考虑,中国队也没有派出低年龄段班底应付的先例。
但是这份名单,还是体现了一定的变化。门将位置上,长期不变的“颜王殿”组合终于被拆散。薛庆浩和于金永两位新人的入选,给固化许久的门将储备带来了新气象。借着原主力门将鲍亚雄一再失误上位的薛庆浩,在近期上海申花的多场硬仗中发挥出色,10场联赛过半零封。尤其是足协杯的德比鏖战,他拒绝了莱昂纳多的单刀和冯劲的兜射,成为球队攻克浦东的二号功臣。另一位首次入选的门将于金永,在王大雷停赛时也有不错发挥。身高达到2米的同时,又不失下地速度,可谓难得的优质门线苗子。
后卫线上的变化相对较小,资历最浅的吾米提江和汪士钦,也都曾在今年先后入选过国足集训名单,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新人。本赛季加盟上海海港后,吾米提江迅速成为球队右边中卫的可靠选择,对阵国安、申花和蓉城的几场恶战,他都是防线主力。汪士钦更是坐稳了浙江队的主力左后卫,迄今为止只缺席了一轮联赛。
中场的人员定夺,却伴随着一定的争议。呼声非常高的蒯纪闻和廖锦涛分别入围。前者已经用从U20亚洲杯到中超的各项赛事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尤其是在中路的小范围摆脱和突破,是当下的国足非常稀缺的。后者则展现出国产中场难得的调度能力和大局观,但还需要更高强度比赛的检验。此外在防守型中场位置上,在上海海港只是轮换选择的徐新入选,有些令人不解。
值得注意的还有高天意和巴顿的回归,这两人都是久尔杰维奇的旧部。高天意是他钦点的亚运会超龄球员,定位球主罚功力相当精准。巴顿曾为亚运队踢过热身赛,但未能入围最终名单。本赛季,巴顿更多改打右边后卫。他的入选既是补强薄弱的右后卫,或许也提供了变阵三中卫时的一大杀招。
锋线位置同样变化不大,基本都是伊万科维奇时代的老熟人。值得注意的是陶强龙的入选,今年23岁的他积累了相对丰富的国字号经验,跟随扬科维奇出战过上届东亚杯,也随久尔杰维奇参加了杭州亚运会,又随成耀东出战了U23亚洲杯。本赛季目睹王钰栋的爆发,他也再次闪耀,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打进5球。
由此可见,本届国足的换血思路依然是稳字当头,甚至有些保守。但考虑到久尔杰维奇本身的代理主帅性质,也无需过分苛责。真正需要充分利用的换血窗口,在今年9月以后到2027年亚洲杯开打前的一系列热身赛。
门将位置上,国足其实具备不错的深度。除了入选东亚杯名单的两人,还有李昊、季家葆甚至姚浩洋等更多潜力人选。虽然门线技术出色,但薛庆浩过多暴露了处理高空球不稳的短板,经常给对手抓住第二落点完成威胁射门的机会。考虑到国足长期以来的防空短板,高空球控制稳健的于金永,更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力。
防线位置上,朱辰杰和蒋圣龙预计还是这届东亚杯的主力,吾米提江若能继续在高水平赛事中积累经验,未来的国足少不了他的位置。边后卫位置上,吴少聪和汪士钦、高准翼和巴顿的竞争,将体现主教练的不同思路。考虑到年龄,这几人中或许除了汪士钦,其余三人都是过渡人选。吴少聪能凭借其多面手属性占据一个位置,留给右后卫的竞争空间,还相当充足。
中场方面,廖锦涛在25岁的年纪终于迎来国家队征召,倘若能在这届杯赛中交出不错发挥,未来有望为国足中场补上稳定的技术元素。只比他大一岁的高天意,也需要证明自己对国足仍有价值。作为唯一的归化球员代表,塞尔吉尼奥也需要如此。
攻击线上,蒯纪闻的加入意味着U20三叉戟的成型,也能为阵地战缺乏章法的国足提供另一种思路:除了简单粗暴地大脚找中锋,围绕中锋的支点作用展开传跑配合,是否具备可行性?在这三人完全成熟前,曾经也被誉为天才的陶强龙,又能否于国家队站稳脚跟,拿稳前辈的接力棒?
上届东亚杯,扬科维奇率领亚运会班底,连战韩日打出了精气神,最终击败港队守住了底线。如今在相似的环境下,无论是在四个月前兵败U20亚洲杯的久尔杰维奇,还是入选名单的国足新人,都需要一届证明自己和提振士气的杯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