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若塔,一位曼联球迷的感同身受
或许是因为年龄增加、身为人父,身边也有一些朋友过早离世,看到这句话“天堂球场需要超级替补,但孩子更需要爸爸”时特别能感同身受,也开始怀疑年轻时深信不疑的“足球无关生死,但高于生死”这句话。
2025年7月3日的凌晨,西班牙萨莫拉省的A-52公路吞噬了两条年轻的生命。利物浦前锋若塔与弟弟安德烈的座车在超车时爆胎失控,烈焰瞬间吞没了这对兄弟。此时距若塔与青梅竹马的妻子新婚仅11天,距他捧起英超和欧国联双冠仅数周。安菲尔德球场外,连宿敌埃弗顿的球迷也放下蓝色围巾,在红色海洋中留下一束白花。
对于球员的横死,当年的曼联球迷是有惨痛记忆的。
67年前慕尼黑机场的雪夜,总会从记忆中偷偷溜出来撕咬红魔球迷的神经。1958年2月6日,那架载着“巴斯比男孩”的飞机在第三次起飞时,因跑道末端的积雪减速,如断翼之鸟冲出边界,撞向满载燃油的卡车。23个灵魂在爆炸中陨落,其中包括8名曼联球员。21岁的邓肯-爱德华兹——被巴斯比称为“唯一能超越贝利的天才”,在剧痛中挣扎15天后离去,枕边还放着未读的球迷来信。
时至今日,曼联球迷数量极大且分布全球,已经很难对慕尼黑空难有太深的感触了,昔日英国老球迷的痛苦记忆,已经在逐渐变成了冰冷的历史。
假如这场灾难发生在今日,社交媒体将让悲伤成为一场全球共颤的潮汐。
哈兰德会取消进球庆祝,姆巴佩的直播镜头突然沉默,皇马在伯纳乌的电子屏也会熄灭。曼联官方账号头像变灰的瞬间,#慕尼黑空难#会以血红色词条冲上热搜。默西河畔的酒吧里,利物浦球迷举起印着“老对手曼联不倒”的啤酒杯,而曼城球迷在老特拉福德球场外合唱《荣耀属于曼联》。
当年空难后,临时主帅墨菲用预备队员和青年军拼凑起残阵。空难后首战对阵谢周三时,曼联队球员名单处一片空白,无人知晓谁能上场。而当幸存者查尔顿缠着绷带回归时,老特拉福德南看台的哭声压过了掌声。若巴斯比爵士今日站在ICU外,他的手机将被全球球迷的祈祷刷屏,而爱德华兹弥留之际的病房外,TikTok上将涌起#21号永恒 的蜡烛之海。
很显然,最锥心的痛楚总在辉煌的顶点降临。
若塔离世前19小时还在发布婚礼纪录片,配文“是的,永远”;1958年的“巴斯比男孩”刚在贝尔格莱德淘汰红星队,青年近卫军正欲征服欧洲。当28岁的若塔化为烟尘,当爱德华兹永远停在21岁,足球世界终于被迫直视那个不愿承认的真相:金杯会氧化成青铜,而棺木中的婚戒依然闪亮。
1968年温布利球场欧冠决赛夜,巴斯比将奖杯高举八次,每举一次便呼喊一个逝去的名字。鲜红的血从球员们割破的指尖滴入奖杯渗进草皮,那是足球对生命最庄严的臣服。
或许,足球从未高于生死,也永远不能高于生死。
足球场可以封存记忆,却无法冻结时间。当巴斯比高举的奖杯折射出爱德华兹们永远年轻的面庞,当若塔婚礼照片在烛光中褪为黑白,足球在生死面前显露原形:它只是人类用来丈量生命热度的标尺,而非生命本身。
足球会继续滚动,但关于若塔的记忆,永远停在他和队友欢庆夺得英超冠军的日子,转身张开双臂,拥抱整座沸腾的安菲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