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调整青训补偿和转会机制 保护了谁的利益?

宇任拓

1月31日,中国足协发布了一系列青训的相关措施。在中国足球协会青训中心授牌及青训总监聘书颁发仪式上,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延边等15个青训中心获批为“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辽宁、深圳、四川三地被授予“足球田径混合选材基地”。建立“足球田径混合选材基地”的消息引发球迷热议,但与此同时事关青少年球员培训、补偿和转会管理的新举措并未获得太多的关注。

从降低可获国内培训补偿的青少年球员的年龄段、调整国内青少年培训补偿费用标准、严厉打击“出口转内销”行为等八方面的调整,可以看出中国足协鼓励青训机构和俱乐部积极性的出发点。

调整补偿机制

实施意见的第二、三条,对于国内青少年球员培训的补偿机制进行了调整。首先,将原规定中可获得培训补偿的起始年龄的12周岁调整为8周岁,即:球员从8周岁至21周岁期间,培训过该球员的单位均可依据相关注册记录获得国内培训补偿费。其次,大幅提升了培训补偿标准:第一类别俱乐部(中超)50万元人民币/年;第二类别(中甲)25万元/年;第三类别(中乙或12-15周岁)10万元/年;第四类别(其他俱乐部或8-11周岁)2万元/年。2015年的《转会规定》中,第一到第三类别的补偿金额分别为10万/年、6万/年和2万/年,并无第四类别。

获得培训补偿的门槛降低到了8周岁,这对于青训俱乐部当然是乐见的,而到具体实施层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前五人制国家队队长、现四川绵阳花样年华足球俱乐部总教练张炯也对宇任拓谈了自己的看法:“目前青训机构很少和8-12岁的孩子签署培训合同,他们一般是付费培训。关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注册问题,他们的培训经历在哪里记录?我希望之后有更详细的、操作层面的政策出来,去保障和落实这个问题。”

同时,补偿费用的大幅上涨则是顺应了市场发展的趋势。过去一两个赛季,由于U23政策等原因,U23年龄段球员身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涨幅。近来风头正劲的U23国青队长何超更是引发了几家中超豪门的争夺,长春亚泰为其开出了两亿的身价。年龄更小一些的具备潜力的球员的受欢迎程度也水涨船高,许多球队花费重金投资一些更为年轻的球员,为未来几年做准备。展露出一定潜质的年轻球员们,已然都是转会市场上的香饽饽。然而补偿费用的提高,也引发了另一个忧虑,在此背景下,未来市场对于青训资源的争夺必定更加激烈,有可能演变为恶性、畸形的争夺。

担任U23国青队长的何超

严惩逃避者

新规定对于有逃避补偿行为的球员给出了严厉的处罚措施。一方面,尚在培训协议有效期内的球员利用国际足联对业余球员国际转会条件的规定进行“出口转内销”、“出国涮水”等逃避行为,若该球员在23周岁前转回国内,将受到停赛24个月的处罚。另一方面,欲通过转会至低级别俱乐部再“跳板”到高级别俱乐部的形式来恶意逃避培训补偿的球员也将受到处罚。

越来越多的职业俱乐部开始重视青训,加大对青少年球员培养的投入。但是这些俱乐部也频频遭遇一大困扰:梯队球员在未到16周岁可以签订工作合同的时候,小球员和家长在经纪公司的劝说下,前往国外“镀金”,之后回国身价百倍,而将其培养出来的俱乐部只能眼看着自己一手栽培的球员为其他球队效力。球员和家长为了追求更高的发展平台或者更高额的经济回报乃人之常情,但也可以避免当年唐诗和韦世豪从鲁能足校出走、留洋,而培养单位没有获得任何经济补偿的事情再次发生。

韦世豪1月份加盟北京国安

不过,德国“转会市场”网站(TransferMarkt)中国区管理员、中国足球研究院副院长Asaikana在微博上表达了对此举是否有效的担忧。Asaikana写道:“我觉得操作出国的年轻球员禁赛两年起不到效果,他可以不在国外注册只跟随国外训练(有些国家低级别青少年比赛不需注册),反而会耽误球员成长。”

忽视球员权益?

有观点认为,以保护青训俱乐部为出发点的新规定忽视了球员的权益。资深体育媒体人、桂超联赛创始人贾蕾仕对其中一条不够人性化的规定提出了自己的疑议。

引发质疑的条款为:“培训单位对业余球员从12周岁生日后连续注册时间已超过四年(含四年),若该培训单位能够与球员签订工作合同,且同时可为球员提供不低于该培训单位所属会员协会地区(城市)上一年度社会平局工资三倍的工资,则该培训单位有权选择与该业余球员签订不长于两年(含两年)的工作合同;若球员无正当理由拒绝签订工作合同,则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可以对该球员处以停赛24个月的处罚。”

本条规定可解读为:只要接受俱乐部超过四年的培训,且俱乐部提供符合规定的工资,球员就必须和俱乐部签约两年(上限)。在贾蕾仕看来,这一规定既违背足球运动原则也不符合国家法律,根本上忽视了运动员的基本权益。在这种情况之下,球员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对于这项运动的发展是不利的。而反观国际足联在足球运动政策和规则的变迁历史中,做出的调整总是以保护优秀的球员为考虑。该项规定是否能得到国际足联的审批通过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

自中国足协的《转会规定》在2015年诞生以来,国内足坛在球员身份与转会、青少年球员人才培养的补偿的管理上日趋规范。此次意见的发布,相信对于中国足协在球员身份各足协精英梯队、基层青训机构、致力于小球员培养的职业俱乐部总体来说是利好消息,将让近几年热闹起来的青训市场的火烧得更旺。

恒大一次签下三名U23球员

足球,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的运动,球员们的天赋和能力是保持这一项运动的价值和魅力的核心所在。挖掘更多优秀的球员,并给予他们合适的舞台,才能够使这项全球第一运动拥有更大的吸引力,从而持续增值。为了一个项目长远、健康地发展,如何平衡好运动员、俱乐部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是规则制定者需要深入思考的,而这一切要建立在对于这项运动的深刻理解之上。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