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乙球队击败曼联,格林斯比撕碎伪豪门“皇帝的新装”
看曼联会折寿。
对,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折寿。
上半场先被英乙球队格林斯比针对性遏制,对手愣是用上身体、猛对抗减缓曼联的攻势,又最简单、最原始的边路传中两次敲开曼联大门。
下半场借助大雨的帮助,众志成城的格林斯比球员用铁桶阵挡住了红魔两亿三叉戟的大多数猛攻,绰号水手的他们每一次完成防守之后,仿佛都会唱一句: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尽管曼联凭借球员的个人能力最后时刻扳平了比分,但是点球大战上的气势仍在格林斯比一边,身披黑白间条衫的他们仿佛尤文附体、纽卡客串,舍得一身剐也把皇帝拉下马。
为水手打入一球送上一助攻的球员叫维纳姆,身穿30号球衣。请大家记住他,这位二十八岁的英格兰边前卫,身价只有10万欧元、踢过的最高级别联赛也只是英甲,可是他在本场的表现远胜曼联的30号——那位价值7650万欧元的谢什科。
我们还应该记住水手的后卫沃伦,这位出自曼联青训的“残次品”,充分利用了奥纳纳的失误打入他们的第二粒进球,在整场防守中他还完成了9次解围,成功让自己的老东家成了自己欢庆胜利的背景板。
当然还有格林斯比的门将皮姆,这位曼联球迷高接低挡还在点球大战中拿出了不俗表现,甚至在赛后采访中傲娇表示:“说实话,我到现在还没反应过来。我是曼联球迷,所以心里有点矛盾,但像今晚这样的比赛,就是你踢球的意义所在,太美妙了。”
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格林斯比球员融化在欢庆胜利的球迷之中,他们忽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就是童话里那个孩子,用诚实的言语撕破了皇帝的新装。
咱们吐槽完了,作为一个情绪稳定的球迷,我还得说说曼联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这场曼联球员其实挺想赢的,但是他们都想以自己的方式赢、一盘散沙式地赢,企图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去解决对手。
或许是阿莫林钻研了一夏天的战术,被马尔科-席尔瓦用一周的时间找到了破绽,球员们失去了“理论自信”;或许是曼联后腰引援不顺利导致了战术运转不流畅,以至于球员失去了“道路自信”……
反正这一场给人的感觉就是阿莫林安排的战术基本没人照着踢,就好像郭德纲跟醉酒的于谦说《汾河湾》,怎么着都对不齐颗粒度。阿莫林也好想跟郭德纲一样问一句:“你最好照着词儿说。”没承想场上十一位醉酒的于谦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一个个还都气人地来上一句:“哪儿有词啊!”
阿莫林对自己的战术有着非常执拗的坚持,但是他现在的问题是这套3421在英超玩儿不转,在葡超他用两个偏防守的后腰(尤尔曼德、守田英正)就能顾及攻守,但是在英超就需要更全能的后腰,守强攻弱的乌加特顾及不了防守不太行的组织型、进攻型搭档,能防守、能组织的卡塞米罗又只有半管体能,这些都没办法对付英超球队。
本赛季开始阿莫林又想搞以攻代守,用在锋线上堆人、B费强行打后腰,企图靠开场三板斧打垮对手,从而掩盖中后场的问题。第一场打阿森纳给枪手来了个措手不及起到了效果,第二场马尔科-席尔瓦就用中场堆人、边路打中卫翼卫结合部,精准击中了红魔的阿喀琉斯之踵。
感觉与富勒姆的这场球,激发了球员赢球的欲望的同时,也击碎了球员对球队战术的信心。所以这场比赛曼联球员一个个都想用个人能力解决对手,扳平比分的两个球也是姆伯莫、马奎尔个人能力的展现,但是足球不是这么踢的。
经历了创纪录的失败后,阿莫林该怎么办?还坚持打谁都别扭的三中卫吗?
其实,他主打三中卫的背后其实有着一段有意思的故事。他在卡萨皮亚执教时期,曾主打4231的阵型,结果开赛就遭遇2连败。阿莫林当时心态有些崩溃,觉得自己可能不太适合吃教练这碗饭,甚至打算如果遭遇三连败直接挂印走人。第三场他大胆做出改变开始主打三中卫的体系,果然取得了一场胜利,自此之后三中卫就成了他的标志。
现在又到了输成狗的阶段了,阿莫林能不能再改改?头别那么铁了,非要等上帝托梦才要改阵型吗?也不是非让阿莫林放弃理想,先保命等时机成熟了再追求梦想不好吗?
此时此刻,我很想假装自己是25年的格林斯比老球迷,但是当年我实在没看过张恩华效力水手期间的比赛直播。
当个曼联球迷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