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足球队为什么加入欧足联?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懋式体育百科”,作者:李懋,文章发表于2025年4月30日。
脱亚入欧的哈萨克斯坦足球,未来能否崛起?
中亚五国主要指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五个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其实,中亚还有一个曝光率很高的国家,就是阿富汗。阿富汗如果按照英文翻译也应该翻译为阿富汗斯坦。
图1:中亚国家(五个斯坦+阿富汗)
当然,由于地缘政治和传统的身份,一提起中亚,主要就是特指这五个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五个斯坦。
中亚五国在独立后,本身还有自己的综合运动体育比赛,中亚运动会,而且其他四个国家都是在亚洲国家参加比赛,包括亚运会(五国都参加亚运会)。但是足球例外,因为哈萨克斯坦国家足球队是在欧洲打洲际比赛,加入的是欧足联。
那么为什么哈萨克斯坦足球要加入欧足联呢?
从地图就可以看出,和其他四国相比,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大国”,国土面积很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哈萨克斯坦国土横跨亚欧两大洲,乌拉尔河作为亚欧分界线的一部分,其西部领土(如西哈萨克州和阿特劳州)位于欧洲境内。这一地理特性使其在理论上具备加入欧足联的资格。此外,历史上哈萨克斯坦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其体育体系延续了与欧洲的联系,多数前苏联国家选择加入欧洲体育组织(主要是一些欧洲部分的国家)。
图2:哈萨克斯坦也是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
实际上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后,足球队早期还是参加亚洲的比赛,属于亚足联。比如1998年曼谷亚运会,哈萨克斯坦足球队也是参加了的。
哈萨克斯坦国家足球队的第一场国际比赛是1992年,在中亚运动会上,他们当时1-0击败土库曼斯坦。
1997年,哈萨克斯坦曾经7-0击败了巴基斯坦。
1992年,当年的亚洲杯还没有扩军,只有8支球队参加。1996、2000年两届亚洲杯,哈萨克斯坦都参加了预选赛,但是最后都没有突围成功。其中2000年尤为可惜,他们在预选赛小组赛中,4场比赛取得3胜1负,1-3输给卡塔尔排名第二,失去了参加亚洲杯正赛的机会。
1991年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独立,其足球最初隶属于亚足联(1994-2002年)。但由于对亚洲足球环境的不满(如裁判不公、西亚国家主导决策等),加之欧洲足球的高水平吸引力,哈萨克斯坦于2002年正式“脱亚入欧”,成为欧足联第52个成员国。
和其他几个斯坦国家不同,哈萨克斯坦加入欧足联也是为了适应更强的竞争。虽然在欧足联打比赛,哈萨克斯坦短期不太可能获得世界杯出线,但是最近几年哈萨克斯坦足球水平也有提高了。
而中亚的足球水平,强的就是乌兹别克斯坦,但是也逃不过被黑。比如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被巴林黑了。
在亚洲足坛,哈萨克斯坦长期被视为三流球队,且缺乏与强队竞争的机会。加入欧足联后,尽管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但能通过与欧洲强队的较量积累经验,加速本土球员和俱乐部的成长。例如,其俱乐部阿斯塔纳在2015年成为首支晋级欧冠小组赛的哈萨克斯坦球队,显著提升了国内足球的曝光度和技术水平。
图3:哈萨克斯坦足协logo
还有一个原因则和经济有关。 欧足联为成员国提供资金补贴,用于改善球场草皮、训练设施等硬件条件。这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哈萨克斯坦尤为重要,帮助其逐步缩小与欧洲国家的差距。
哈萨克斯坦在亚洲足联期间曾遭遇争议事件,例如1995年沙特因天气寒冷拒绝参赛却未受处罚,加剧了其对亚洲足球环境的不信任。此外,土耳其“脱亚入欧”后足球水平快速提升的成功案例,也激励了哈萨克斯坦效仿。
哈萨克斯坦虽地理上以亚洲为主,但历史上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深远,俄语普及且体育体系与欧洲接轨。这种文化上的“欧洲痕迹”为其加入欧足联提供了社会基础。
当然,加入欧足联以后,哈萨克斯坦足球也很难在欧洲打出来。加入欧足联初期,哈萨克斯坦国家队战绩惨淡,世预赛和欧预赛胜率极低,甚至一度引发国内“重返亚足联”的呼声。
经过20余年积累,哈萨克斯坦逐渐摆脱“鱼腩”标签。例如,在2024年欧洲杯预选赛中击败丹麦、北爱尔兰等队,首次通过欧国联成绩获得附加赛资格,虽最终0-5不敌希腊无缘正赛,但已展现出竞争力。
哈萨克斯坦足球中目前进球最多的是中场球员扎伊努蒂诺夫,曾经效力过俄超的罗斯托夫和莫斯科中央陆军CSKA队。代表哈萨克斯坦国家队出战42场,进球14个,进球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图4:哈萨克斯坦足球射手王——扎伊努蒂诺夫
以阿斯塔纳为代表的俱乐部通过频繁参与欧战(如欧冠、欧联杯),提升了本土球员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图5:哈萨克斯坦国家足球队
哈萨克斯坦选择加入欧足联,是地理条件、历史纽带、竞技需求与经济利益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短期内尚未实现大赛突破,但其足球体系的长期发展已显现积极趋势。未来若能在青训和留洋球员培养上持续投入,或有望进一步缩小与欧洲强队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