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球译站丨“得罪所有人却被怀念的黑心主席”
本文转载并翻译自The Telegraph,原文由Jason Burt撰写,原发布于当地时间2025年2月15日,于9月4日列维卸任热刺主席后修改重发,部分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删改
丹尼尔-列维最爱讲述的一个故事,关于自己的奋斗史:在他16岁时,高中校长告诉他的父母,小列维成绩太差应该被退学。“第二天我就告诉自己,永远不能服输。”列维回忆道,“从那天起,我每门科目都必须拿A,最终考上了大学。我就是一位斗士。”
在亚马逊的系列纪录片《孤注一掷》里,前热刺主席也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彼时表现挣扎的队史标王唐吉-恩东贝莱。在剑桥大学辩论社演讲时,列维也旧事重提——多年以前,他正是这座学府的优等毕业生。
“所有人都说我不行,但我就是靠着奋斗才走到今天。”列维告诉学生们。如今熟悉列维的人仍用“斗士”这个词形容他。“很多人不了解真正的丹尼尔-列维,”一位与他共事多年的伙伴表示。
“他看起来很强硬、很严谨、很难相处——没错,他确实不好打交道。但他是好人,是个斗士。极其聪明,完全靠自己打拼。除了初期的一点钱,老板乔-刘易斯几乎再未向俱乐部注资。丹尼尔独自完成了这一切。”
“这一切”指的是列维掌舵下的热刺:拥有尖端训练基地、未来感十足的梦幻球场,估值26亿英镑的俱乐部市值——而他接手时仅值8000万。但战绩低迷的球队、高得离谱的季票价格,以及日益不满的球迷群体,也是列维时代不可抹去的暗面。
想得太远
不少批评者认为,列维在球场外的野心过于膨胀,反而损害了足球运动的本质。但在他看来,所有场外开发都是为了球队——尽管他本人已是英超收入最高的高管(年薪658万英镑,净资产4.5亿英镑)。最新的商业蓝图是在球场旁计划兴造一座30层的酒店,该项目将于2028年欧洲杯前竣工。
作为ENIC集团的最终所有者,乔-刘易斯长期对俱乐部事务疏于过问。ENIC集团2001年收购热刺,但自2022年起所有权已移交刘易斯家族信托基金,该机构虽保留其名号,但本人已退出实际运营。除初始投资外,刘易斯或该信托基金从未准备向俱乐部注入资金。因此列维始终致力于实现俱乐部的自负盈亏。
执掌热刺25年,列维已经是英超任期最长的主席。25年的苦劳,以及在不突破财政底线之下为俱乐部的发展尽的一切努力,列维理应获得广泛赞誉与崇高地位。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列维滚蛋!”的呼声,已经成了过去几个赛季托特纳姆热刺大球场必须上演的一出定番。上赛季,球迷们还拉出横幅:“24年,16位主帅,1座奖杯——该改变了!”哪怕以欧联杯冠军结束了一个跌宕起伏的赛季,球迷们的立场依旧未变。
列维与刘易斯的渊源,源于其商业背景。自1995年担任董事总经理以来,列维甚至尊称对方为“刘易斯先生”。尽管列维刻意塑造自己逆境求生的形象,其人生轨迹实则与艰辛奋斗相去甚远。他虽就读公立学校,但家族企业早已根基稳固——从祖父亚伯拉罕在伦敦创立的制帽店至今,经父亲巴里拓展为男装品牌Mr Byrite,后更发展成零售连锁店Blue Inc。
仍是局外人
即便如此,列维对自身的评价仍透露出一种若即若离——“不够优秀”这个词,贯穿了他的学生和高管生涯。这尤其解释了为何他在转会交易中绝不愿丢脸,以及为何尽管已在英超扎根多年,他始终带着某种局外人的特质行事。
“他身上总是带着怨气。”一位曾与他共事的前商业伙伴如是说。这位伙伴虽欣赏列维的干劲与眼光,却对其管理风格和个性颇有微词,形容他将热刺“当作投资银行来经营”,还会设定一系列KPI。之前的员工也抱怨称,即便完成这些指标,列维仍会感到他们做的太少了。他们一致认为,管理人才绝非列维的强项。
耐人寻味的是,“不够好”这个评价也与他个人经历产生了奇妙的共鸣。五年前,列维罕见地接受剑桥学生报《Varsity》专访时坦言,尽管“过去几个月每分每秒都在学习”,他仍担心自己会期末挂科——关键在于他认为“自己不够优秀”。当他去查询学位等级时,竟从名单末尾开始查阅,那里记录着不及格或三等学位的名单。
“我脸皮厚”
斗士本色、证明他人错误、不丢脸面、谈好交易、占据上风、赢得尊重和金钱——同时声称不在乎他人眼光。显然,一切的表征都指向了同一个特点:自认为脸皮厚。这一切对列维至关重要,也解释了他的行事方式和动机。
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对他态度冷淡者皆如此评价。“他是斗士。”一位相识多年的长期合作伙伴如是说,并以哈里-凯恩转会拜仁慕尼黑为例——这不仅是他最成功的交易,更概括了他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以及为何他始终坚持捍卫热刺利益的信念,无论这会招致多少非议。
“他做出的许多决定都不受欢迎,但他确实是在为俱乐部竭尽全力。”一位知情人士坚持道。
凯恩阵营的看法,却和列维截然相反。和多年前的莫德里奇一样,凯恩也天真地认为,自己和列维达成了同意离队“君子协议”。两人共同的“失误”在于未将口头协议付诸文字。因此在2011年,当莫德里奇公开表达离队意愿、试图以2200万英镑转投同城对手切尔西时,列维火速在俱乐部官方渠道发表强硬声明,彻底扼杀了转会可能。克罗地亚球星最终于次年以3300万英镑转会皇家马德里,但始终未忘却这段往事。
热刺在试图签下若昂-穆蒂尼奥以接班莫德里奇时,因列维在最后一刻为2600万英镑转会费里的其中50万英镑讨价还价而告吹,这激怒了时任主帅安德烈·维拉斯-博阿斯。凯恩也认为,列维曾承诺若热刺未能跻身前四或无缘奖杯,他可以离队。2021年他渴望加盟曼城,列维拒绝了,两年将他以1亿英镑卖给拜仁慕尼黑——这恰是曼城开出的起步价。对热刺和列维而言这是笔绝佳交易,因为当时30岁的凯恩合同仅剩12个月,这正是他最后的市值高点。
难以相处
从此处起,关于前热刺主席的评价开始两极分化。“他非常难缠,几乎到了无法打交道的地步。我绝不会尝试与热刺进行球员交易。”某俱乐部主席如是说。但他又补充道,他非常欣赏作为朋友而非生意对手的列维——列维性格内向但彬彬有礼,一对一相处时“相当融洽”,幽默感犀利,尽管在对话时不够主动。
列维甚至在球队众人面前公开演唱:一次欧联杯莫斯科远征期间,前执行董事达伦-伊尔斯说服了他,让他唱了一首埃尔顿-约翰爵士的《鳄鱼摇滚》。他并非不善交际,只是在社交场合像个“社交恐怖分子”。他最自如的状态还是通过邮件或社交App处理信息,从不间断且附带强硬要求。比如2016年当热刺希望从水晶宫签下扎哈时,他要求将瑞安-梅森充当估值200万英镑的交易添头。列维并非擅长公众沟通的高手,这正是球迷难以与他产生共鸣的部分原因。
公开场合的列维,可能显得相对低调不起眼。这本无不可,但这真是人们期望的领袖形象吗?另一种批评在于,他身边的人往往未能弥补其短板,反而加剧了这些缺陷。一位前高管的评价更为尖锐:“若他能成为更优秀的足球管理者——或聘请专业管理者放权——热刺本应稳居前四。有时感觉这更像是一家附带足球俱乐部的地产公司,而非拥有地产资产的足球俱乐部。”
但是列维对这家俱乐部的爱,是无从质疑的。他在面向热刺750名员工的演讲中展示了一张摆满奖杯的照片,并坦言看到阿森纳取得更多成就时感到“恶心”。在漫长的无冠年代,他发誓一定要再拿一座奖杯,才会离开热刺。近些年来,他声称先后拒绝了来自远东、中东和美国的多位“重磅收购者”,但仍在寻求少量股权融资。
列维的支持者坚称他只有一个总体目标:在球场上取得成功。“他只关心足球,这是事实,而在足球领域他比任何人都强。”一位支持者宣称。尽管他也认同这个观点:有些俱乐部不愿与列维打交道。“道理很简单。他总是想多拿钱少付钱,他太精明了,有时报价数字荒谬得离谱,人们看着他都摸不着头脑。“他补充道,“有些俱乐部完全不敢和他做生意,因为对方知道他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回来,试图达成他想要的结果。”关于球员转会中离谱的要求和无限接近、但最终落空的交易,有无数故事流传——从埃登-阿扎尔和苏亚雷斯,到前些年的路易斯-迪亚斯和加拉格尔,再到今夏的吉布斯-怀特和埃泽。有人将这些归因于列维的强硬谈判,他从不退缩,会用邮件和信息轰炸对方,试图促成交易。
在一些过于紧张的谈判场合,列维甚至不得不暂时离场,授权他人暂代才能让商议继续,就像2013年贝尔以创纪录的转会费加盟皇家马德里那次。他对待交易的强硬态度,或许源于他的发家背景:在房地产繁荣时期积累了大部分财富。
“您觉得自己比髋关节置换手术更难相处吗?”在剑桥大学,有学生援引弗格森在2008年转会截止日终于搞定贝尔巴托夫后的感慨发问。“或许吧。”列维微笑回应。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弗格森至今仍是好友。
在贝尔巴托夫和凯尔-沃克先后加盟曼联和曼城后,列维曾发誓“永不再向曼彻斯特出售球员”。这正是曼城求购凯恩遭拒的部分原因,曼联更是从未真正尝试接触凯恩,尽管红魔确信只要发出邀约,凯恩一定会慕名而来。
无可争议的是列维的工作狂本性,他几乎不眠不休。“俱乐部所有事务都离不开他。他每天工作18小时,托特纳姆热刺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存在。”一位同事表示。关于他痴迷工作的轶事早已传为佳话:从每天清晨6点用iPad登录球场摄像头查看工程建设进度,对任何不满意之处进行放大检查,到亲自挑选通道地砖,甚至逐项审核贵宾区的酒单。
事实上,热刺内部有人怀念球场建设期间的时光,那段岁月让列维和董事会无暇顾及足球事务。这使得时任主帅波切蒂诺、青训主管麦克德莫特(现任英足总技术总监)以及当时的体育总监史蒂夫-希钦得以不受干扰、专注于本职工作。
波切蒂诺无疑是与列维关系最融洽的主帅——也是他个人投入最多的对象——这位阿根廷教头为球队带来最多赞美,包括2019年挺进欧冠决赛。说到欧冠决赛,前队长雨果-洛里在其自传中曾公开批评列维,因后者向球员赠送刻有“决赛参赛者(Finalist)”字样的沙夫豪森IWC奢华腕表——该品牌正是热刺“官方计时合作伙伴”。
洛里的批评颇为严厉,但列维此举也并非“不重视足球”就能简单概括的——球员们因打入决赛(而非夺冠)便获得了赞助商们的丰厚合同,列维希望奖励球员们取得的这一成就。然而这却弄巧成拙,反而强化了外界对他“数字控”的印象——更关注财务而非足球。
波切蒂诺之后,列维破例聘请穆里尼奥和孔蒂两位名帅,明确且不惜重金追求胜利,但这同样未能奏效。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去季球队战绩格外低迷,他仍坚持留用波斯特科格卢:不仅欣赏其执教风格,更理解导致本赛季困境的种种因素。列维或许将澳波视作并肩作战的伙伴,又或许仍然是一次我行我素。但这一次的信任,最终收到了回报。17年来的首座冠军奖杯到手,列维也终于事了拂衣去,深藏二十五载功名与争议任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