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轮中超,有球队多踢了101分钟?

懂球帝有数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超联赛的“超长补时”一直是互联网上热议的话题。我们发现,在中超第17-21轮中,比赛的场均补时竟然接近17分钟。而上海海港在这5轮中的总补时时长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01分钟。此外,无论是与2024赛季中超同期相比,还是同新赛季欧洲五大联赛首轮相比,本赛季中超这5轮的补时时长都有些高得“离谱”。

体坛周报记者马德兴老师曾在社交媒体透露,中超出现“超长”补时是因为裁判被要求延长补时时间,来增加净比赛时长。我们的中超球队在第17-21轮的联赛中都经历了什么?延长补时时间的要求是否真的有意义?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些数据:

中超17-21轮补时时间明显高于其他轮次

我们率先把本赛季中超第14轮至第23轮的官方补时时间进行了统计。其中,从第17轮开始,单轮场均补时时长发生了爆发式的增长:从第16轮的场均11分7秒5增长至了17分7秒5。

在随后的4轮中,场均补时时长都超过了15分钟,即一个加时赛的半场。这其中,第19轮长春亚泰主场1-0战胜梅州客家的保级大战,上下半场分别补时了9分钟和19分钟,总补时时长达到了惊人的28分钟。不过,在本场比赛下半场,赛场上曾出现了VAR介入以及球员遭遇重伤的事件。但半场补时达到了19分钟,也确实令人震惊。

此外,自第17轮至第21轮的40场比赛中,共有27场比赛的单场补时时长超过了15分钟11场比赛甚至超过了20分钟。仅有第18轮蓉城2-0国安这一场比赛,补时时间低于10分钟,为8分钟。

至此,我们通过数据可以很清楚地看见,中超第17轮至第21轮,场均补时时长明显高于其他轮次。

对比上赛季,本赛季中超17-21轮场均补时整体高于同期

接着,我们统计了2024赛季中超同期的补时时间。我们发现,2024赛季14-23轮场均补时时长为11分钟。单轮场均补时时长最高的为第21轮,时间仅为13分15秒

在第17至第21轮的40场比赛中,仅有第19轮梅州vs南通的比赛总补时时长超过20分钟。共有10场比赛单场总补时时长低于10分钟

我们可以认定,2025赛季中超第17-21轮整体的补时时长要远高于2024赛季同期。

中超第17-21轮,6队总补时时长超90分钟

而在17-21轮这最“难熬”的5轮当中,不同球队所经历的补时时长也不尽相同。

整体来看,中超16支球队在这5轮中,都经历了总共超过70分钟的补时。其中,上海海港5轮总补时时长达到了101分钟,场均补时20分12秒,是16支中超球队中的“补时之最”。深圳新鹏城经历的总补时时长最少,但也达到了70分钟,场均14分钟。

除海港外,亚泰、津门虎、梅州、西海岸和浙江在5轮当中的总补时时间也都超过了90分钟。这也就相当于这些球队在5轮比赛中多踢出了一个整场比赛的时间。

中超第17-21轮场均补时,远高于新赛季欧洲五大联赛首轮

我们还统计了欧洲五大联赛新赛季首轮的补时数据,其中法甲联赛首轮的场均补时最长,但也仅仅是10分40秒。而意甲联赛是五大联赛中,首轮场均补时时长最短的,只有5分24秒。

五大联赛首轮,没有一场比赛单场补时时间超过20分钟,超过15分钟的也仅有德甲弗赖堡vs奥格斯堡的比赛。48场比赛中,共有27场比赛补时时间低于10分钟。

对比来看,本赛季中超17-21轮的整体的补时水平是全面高于五大联赛的。

综上,我们有理由认为在中超联赛中出现这样的现象,不是偶然因素导致的。

追求净比赛时长,并非一时之需

马德兴老师所谓的延长补时时间,理解起来也就是执行更为“精确”的补时。这样的要求显然是为了提高联赛净比赛时间,来提升中超联赛的整体强度。

从客观角度来说,中超联赛的比赛流畅性与比赛强度距离五大联赛还有很大的差距。而提高净比赛时间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议题。

2018赛季末,时任中国足协副主席李毓毅曾表示,中超此后应把“提升净比赛时间”作为完善联赛工作的重点。

2019赛季,中国足协设立了净比赛时间专项奖金。净比赛时间超过60分钟的俱乐部,将收获10万元的奖励。此外,足协还设立了“赛季净比赛时间最大提高奖”“赛季净比赛时间最高奖”,来激励各家俱乐部。获奖的俱乐部将分别收获100万元和200万元。剩余的专项基金,还会根据最终的净比赛时间排名,梯度分配给所有的16支球队。

然而,看似诱人的激励政策,在当赛季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并且最终也没能长期执行下去。

实际上,国际足联在卡塔尔世界杯上推出的精确补时规则也是一项提高比赛净比赛时间的举措。规则实施后,无论是五大联赛还是中超,整体净比赛时间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所以,这次中超依靠执行更为精确的补时时间来提高净比赛时间的举措并非没有依据。

卡塔尔世界杯 英格兰vs伊朗现超长补时

仅靠延长补时时间,真的能让净比赛时间变长、比赛强度变高么?

足球比赛的补时,是来自于常规时间中的比赛中断。比赛中断的时间越多,常规时间后的补时自然就越长。但执行超长补时实际上只是一次“事后补偿”,它并没有让之前的45分钟变得更流畅。也许从数据上看,单场比赛的净比赛时间提高了,但净比赛时间占总比赛时间的比重可能反而会降低。

净比赛时间的长短,也同样跟球员的体能情况挂钩。球迷间常说,球员在75分钟左右就会进入到体能的“瓶颈期”。而当比赛总时长达到105甚至110分钟时,球员的体能消耗情况可想而知。而这样的超长比赛时间,还持续了5轮。更何况,比赛还是在盛夏时分进行。

中超第17轮自7月18日开打,第21轮到8月16日结束。在将将一个月的时间里,所有中超球队踢了5场联赛。然而,除了少数城市外,中超多数球队主场所在城市在这个时间区间内,都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再加上旅途奔波,球员消耗之大可想而知。

此外,在赛季中修改执法尺度,也需要考虑公平。乍一看,16支中超球队都“雨露均沾”地迎来了补时时长的增加。但实际上,这对于各支球队来说,影响是不同的。一是各球队在17-21轮内主客场分布情况不同,需要奔波的旅程不同,各球队的消耗自然是不尽相同的;二是对于各队来说,不同的赛程,不同的联赛排名,意味着这5场比赛对于不同球队的重要性不同,各球队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因此,这样临时性的调整,对各支球队来说是并不算公平的。

资料图 梅州客家在17-21轮中,共经历了4个客场

总结

诚然,任何决策的做出绝不可能是“拍脑门”决定的。但有些决策,却也还是需要再更多考虑现实情况。提高净比赛时间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比赛观赏性以及提高国内球员整体竞赛水平。而想要提高这两者的整体水平,是需要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工作的,提高净比赛时间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而已。同样的,延长补时时间,也只是提高净比赛时间的一个手段而已。

中国联赛水平乃至中国足球水平的提升,是需要久久为功的。未来走的每一步,也需要是脚踏实地的。我们希望可以用这些数据来告诉每一位关心中国足球的朋友,中国足球的成长还仍旧任重且道远。

撰文:@徐尔摩斯

数据:@华小岚@徐尔摩斯@andrehastings 

制图:@徐尔摩斯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