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巨头成杨瀚森老板,华人资本加速入局NBA

在前老板、微软创始人保罗-艾伦离世7年后,NBA球队波特兰开拓者终于完成了易主,买家是以 NHL 卡罗莱纳飓风队老板 Tom Dundon 为首的投资财团。在这个投资团中,出现了一个意外的名字:程氏家族信托。
该信托基金是熊猫餐饮集团(Panda Restaurant Group)的创始人程正昌和蒋佩琪及其家族的投资公司,他们拥有美国最大的连锁中餐品牌熊猫快餐(Panda Express)。靠着一道改良版的“橙香鸡”,他们把“洋中餐”推到了整个美国。
近年来,随着NBA全球影响力的持续扩大,其球队所有权也呈现出日益国际化的趋势。其中,华人资本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程氏家族的入局,为这股风潮再添了一把火。
这对华人夫妇的创业故事颇具传奇色彩。程正昌早年随父亲移民美国,在美国快餐业几乎没有亚洲元素的年代,他与蒋佩琪在洛杉矶开了第一家中餐馆。他们最初每天凌晨开工,身兼厨师、服务员、洗碗、进货等多个角色。靠着坚持和对食材品质的执着,逐步赢得了美国顾客的口碑。
80年代初,第一家“熊猫快餐”正式诞生,他们敏锐地捕捉到美国社会对中餐快餐化的需求,逐步改良出符合美国人口味的中餐,并开启了扩张之路。 首家门店开张十年内,“熊猫快餐”开出了125家分店,如今,他们的全球门店已经超过2000家。小小的中餐厅长成连锁的“商业帝国”,这对华人夫妇身家已经超过30亿美元。他们的财富来源稳定,并不高度依赖资本市场,这意味着他们有能力长期持有球队并应对潜在风险。
夫妻二人深知“社区文化”的重要性,经常参与公益、赞助学校活动,1999年,他们创立“熊猫关怀”(Panda Cares)基金会,至今已募集超过4亿1500万美元,用于儿童健康、教育及灾难救助。NBA球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社区资产”,需要与本地球迷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他们的经验有助于更好地运营开拓者队,巩固其在波特兰的地位。
杨瀚森的加盟和程氏夫妇紧随其后的收购,像是一个命运的巧合。对杨瀚森来说,他不只是单纯加入了一支NBA球队,而是走进了有华人老板支持的环境,这让他在异国赛场上多了一份文化上的亲近感和心理支撑。
对于程氏夫妇而言,他们的投资因为杨瀚森的出现变得更有故事性:一对华人老板,一位中国新秀,球队瞬间多了几分“自带话题”的光环,也更容易吸引中国市场的关注。至于开拓者,这种组合无疑是双赢——既能在球场上培养潜力股,又能在商业层面打开更广阔的市场。把不同的角色放到了一起,各方都因此受益。
在商业模式上,三方也能形成互补:杨瀚森的个人品牌与球衣、代言、线上互动等商业开发紧密相关,程氏夫妇的餐饮帝国拥有庞大的零售和线下触达渠道,可以将球队元素引入餐厅文化推广。
开拓者则提供了一个全球化的平台,把运动、餐饮和文化结合在一起,做跨界联名、社区活动乃至中国市场的巡回赛事。比如未来开拓者的球衣或主题日活动,完全可能和熊猫快餐合作,形成“NBA + 餐饮”的全新体验;杨瀚森也可能成为品牌代言人,把球队和中餐文化一起推向中国市场。
这些新的合作模式,让三方的联系不只停留在单一的活动中,他们有机会打造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
在今夏NBA另一项重大交易中,美国私募股权大佬比尔·奇泽姆领导的投资集团收购了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多数股权。凯尔特人是 NBA 历史最悠久、获得冠军次数最多的球队之一,在联盟中的地位非常高。此次收购的估值为约 61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38 亿元)。令人瞩目的是,赌王之子何猷君被列为该投资集团的联合所有者及管理委员会委员之一。他在此次交易中的身份,不只是“出资人”那么简单。他是拥有利益分配权以及部分决策权的管理者。
何猷君与NBA产生联系并非偶然。作为“90后”新一代企业家,何猷君本人是狂热的篮球迷,常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观看NBA比赛的经历。他还曾多次出现在NBA中国赛的现场,和部分现役球星进行互动。与电竞和科技创业类似,NBA对何猷君并不仅仅是一个“资产”,而是一个能与年轻一代、全球粉丝文化深度互动的平台。他的加盟让凯尔特人在传统豪门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跨界与年轻化的元素。
华人资本进军NBA并非今日始。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已有多位具有华人背景的企业家或投资人悄然进入联盟,为华人在全球顶级篮球舞台上的影响力打下了基础。
最早的一批代表人物之一是蒋立章。这位中国体育经纪人与投资人于2016年通过投资方式,获得了明尼苏达森林狼队约5%的股份。虽然比例不高,但这次入股意味着他成为了NBA历史上最早拥有球队股份的中国人之一。
在此之前,还有一位较少被大众熟知的华人——陈颂雄(Patrick Soon-Shiong),他是一位出生于南非的华裔企业家、医生和生物科技投资人。他在2010年前后,通过个人投资获得了洛杉矶湖人队约4.9%的股份,并曾一度被视为湖人队管理层未来的重要接班人选。
而说到目前影响力最大、持股比例最高的华人NBA老板,无疑是蔡崇信。这位阿里巴巴的联合创始人,在2017年以个人名义收购了布鲁克林篮网队49%的股份,随后又在2019年正式全资收购球队,成为球队控股老板,并接管了相关的运营权。蔡崇信的入主标志着华人资本首次真正意义上掌控了一支NBA球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蔡崇信还与中国篮协共同发起了“蔡崇信篮球奖学金”项目,选拔优秀的青少年篮球人才赴美国高中留学。他执掌的WNBA球队纽约自由人在2019年选中了中国球员韩旭,篮网队也为崔永熙和曾凡博提供了短期合同,进一步加深了NBA与中国市场间的联系。
2002年姚明作为状元登陆休斯顿后,NBA和中国迎来了长达十年商业合作和转播销售的蜜月期,直到今天,火箭队仍是在中国最受欢迎的NBA球队之一。2019年“莫雷事件”后,NBA在中国市场遇冷,商业价值在多方面受到冲击。
如今,随着杨瀚森的加入和程氏夫妇、何猷君等华人资本的入局,双方关系似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球场竞技与资本文化的。
从蒋立章、陈颂雄到蔡崇信,再到如今的程正昌夫妇和何猷君,华人老板的NBA之路呈现出从“边缘持股”到“核心决策”的明显趋势。他们不再只是财务投资人,开始逐步参与到球队管理、品牌战略乃至联盟事务的版块。
华人老板与中国球员的“双重身影”,正在改写NBA的版图。这种由华人推动的互动,有望让NBA和中国市场在未来找到一种更柔和、更可持续的合作方式,既能满足球迷的热情,也能在中美体育文化交流中开辟新的可能。
未来,当中国球迷在电视机前为杨瀚森和其他中国面孔助威时,我们不只在为一名球员欢呼,更是在为华人力量在NBA的崛起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