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咱们的球衣能这么丑?这事可能还得从校服说起

梁正 梁正

足球之所以被无数人称之为是一门艺术或是一场表演,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这是一项明显带着视觉感官的运动。

也就是说,除了踢球本身,和它与之相关的一切,其实都是构成一场精彩比赛的关键要素。

而在这当中,球衣无疑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无论是透过屏幕,还是亲临现场,球衣可能都是最先映入观众眼帘的事物之一(你当然也可以辩驳说是草坪,我没有任何意见),虽然球不是它在踢,但奇怪的是,球衣却将很大程度决定一场比赛的美感。

可遗憾的是,你应该知道我想说什么,在神州大地上,几乎各个运动代表队的球衣都能丑出天际,什么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等都不说了,光是这奥运会的历届代表团的制服,就能土出无数座黄土高坡。

当然,这终究是一个足球号,咱们还是谈足球。在这所有运动队中,尤其以中超各队的球衣最为恼火。暂且不谈比赛质量如何,单是一场发生在长春冬季的中超联赛(没有任何对长春不敬的意思,就事论事),那枯黄的草坪加上两队丑陋的球衣,就足以让一场观感本来只有59分的比赛,降至9.87分。

除非你是长春,或者客队的死忠球迷,否则,我实在佩服你能够花两小时看完这样一场土味十足的较量。

不过,众所周知,中超球衣的恶心很大程度上其实源于耐克的不作为,你也可以说是中国足协的不作为。当2019年,耐克和中超公司续约签下长达10年的打包赞助合同时,丑陋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目前,距离合约走完还有4个赛季,但不管反对的声音多么鼓噪,耐克始终坚持自我,没有在设计上做出任何改变。

丑,是它始终如一的风格。

看看本赛季中超各队的球衣吧,你觉得和十几年中超赛场的球衣有本质的区别吗?说真的,单就我个人而言,完全没有任何购买的欲望。

但有一说一,当初并不是所有俱乐部都同意这种打包的方式来设计球衣,总有俱乐部还是有自己审美观。不过,最终在是否和耐克续约的投票结果来看,在16家中超俱乐部中,6家选择弃权、7家同意,只有3家反对。

这个结果,也就酿成了中超观感的大幅度受损。有时候,你实在不解,按理说,中国在各方面的发展速度都已经如此飞速了,为何在审美这一环不进反退?

就拿球衣来说,什么欧洲、南美、日本咱就不提了,那是天花板,单是东南亚各国联赛的球衣,都能秒杀咱们,不是说他们的球衣有多么多么好看,而是你至少能第一眼就察觉出,他们至少在球衣设计上是用了心的。

套用米卢的话来说就是,“态度决定一切”。

球衣,不仅是一支球队的门面,更能通过它在商业层面赚取收益,但在中国,即便是在中超市场最为繁荣的那些年里,你也找不出一件好看的球衣。

这很诡异,一方面,你可以豪掷千金引入顶级外援,打造所谓的世界第六大联赛,另一方面,你又舍不得在球衣设计这样细微却又无比重要的事情上花功夫。

我始终坚信,中国肯定不缺优秀的设计人才,但遗憾的是,目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大部分球衣都堪称灾难。

除了三级职业联赛的球衣,那些参加全运会的队伍所穿的球衣,同样保持着“朴素”的一贯风格。

而目前正在全国各地激战正酣的各省市的“超级联赛”,则延续了中国足球的光荣传统,大部分球队的球衣都是满满的廉价打包风。

按理说,诸如此类的比赛很多都是以文旅的目的在进行,你花点心思去设计一款好看点的球衣,有这么难吗?

一款好看的球衣,不仅能创收,更是代表了你这座城市的形象,明明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就是死活做不到。中超还有耐克这个障碍存在,你各地的超级联赛,为什么就不能设计出一款别出心裁让人赏心悦目的球衣呢?

关于这个无解的问题,我只能以一个直男的角度得出答案。这可能是一个根植于骨子里的东西,否则,你实在难以理解,当你已经离开中学校园快二十年后,你发现眼下大部分的中小学校服,依然和你当年穿的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和球衣一样:丑,是它唯一的特征。

你搞不懂,那些设计出的它人,到底是通过怎样的先进的理念,才能设计出一件360度无死角难看至极的衣服。

但话又说回来,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好看的球衣,在甲A时期,无论是早年间的北京国安,还是至今我个人认为是中国球衣历史上最好看的上海申花,其实都有过卖相极好的球衣,可那样的好时光却太过短暂。

不过,往好的方面看,目前在中国各级赛场上,也不全是那些土的掉渣的球衣,无论是中甲的陕西联合、中乙的温州,还是女足乙级联赛的海南无限海岸队,都有着设计感极强的球衣。

简单来说,如果我是这三队的球迷,或是球衣收藏爱好者,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买单。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足球不能只看国家队的成绩,对我们而言,更是如此,在国足长期处于萎靡的时候,那些有着决定权,有着话语权的人,其实真的更应该将球衣这样的“小事情”处理妥当,只有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物都得到提升后,一个国家的足球才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独有文化。

这并没有多难,毕竟,如果连老挝联赛的各队球衣,都能碾压咱们,咱们还有什么借口呢?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