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断言维尔茨转会失败,实在是太早了

上大夫散宜生 上大夫散宜生

遭遇两连败后,利物浦的夏窗引援成为众矢之的,确切地说,是维尔茨成为球迷“集火攻击”的对象。

对维尔茨的质疑其实一直没停过,理由是其特点与利物浦现有战术体系不搭调。加盟之后,维尔茨一直没有打出在德甲时期的表现,负于加拉塔萨雷后,很多人更是将球队进攻组织乏力的责任放到德国人的头上。

但复盘一下比赛,能够发现维尔茨的表现根本就没那么不堪。加拉塔萨雷本场比赛共犯规12次,其中5次用在了后腰柯蒂斯-琼斯身上,对维尔茨犯规2次,对麦卡利斯特犯规1次——2/3的犯规都发生在中场球员身上,可见加拉塔萨雷对红军中场的防守强度。

而在这种压力之下,维尔茨获得了3次射门机会,送出2次关键传球(创造出的2次射门机会质量还相当不错),再加上中场全覆盖的跑动,对德国人的这个表现,我们可以说暂时还没完全融入球队,但绝不能说没能力、没尽力。何况,与之前几次出场相比,维尔茨与球队的磨合已经明显好转。

也就是说,利物浦进攻组织不力的锅不应该扣在维尔茨头上,至少不应完全扣在他头上。红军的症结在于锋线缺少一个能充当支点的正印中锋,无法为边锋和中场球员制造空间,导致进攻乏力。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赛季开始以来球队多场比赛绝杀获胜,正是该问题的体现。

糟糕的是,最近2场输球的过程说明,攻坚乏力的问题已经开始扩散——本来利物浦只是头疼伯恩利那种摆大巴的球队,对敢于扑上来逼抢或者打对攻的对手则甚是喜欢,因为这意味着自己的锋线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但如今即便对手扑上来,球队的进攻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了。

回顾最近利物浦攻入2球以上的两场比赛,其实两个对手都有不小的问题。马竞是伤兵满营,埃弗顿则是战术运转效率还不高,比赛中甚至出现过几次三条线脱节的情况。如果利物浦面对的是阵容齐整且整体性较强的球队,那么攻坚乏力便会让对手放心地将更多兵力投入到中场,破坏利物浦的进攻组织。

如果前场有一个具备得分能力的支点型中锋,那么一切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对于对手的逼抢,利用后场长传便能解决问题;对于对手摆大巴,球队边路传中的危险性也会大幅提升。

因此,目前能解决问题的,也就是伊萨克。从这一点我们或许能理解瑞典人为何值那么多钱,毕竟决定商品价格的是其使用价值,如果球员的优点恰恰是豪门所急需的,即便价格高一些也不算是市场失灵。

但在球迷眼里,伊萨克的转会同样有不少槽点,原因自然是瑞典人与纽卡斯尔联的闹剧。对于罢训事件,很多细节外人无从得知,因此不好评价,但能肯定的是,很多人“他今天怎样对待老东家将来就会怎样对待新东家”的观点在逻辑上并不完全正确。

红军队长范戴克当年就有类似行为。本来范戴克在2017年夏窗期间就敲定了转会利物浦的事项,但因恰逢中国商人高继盛收购圣徒而告吹。尽管停止转会是俱乐部股权变更时的常规操作,心生不满的荷兰人还是选择罢训抗议。而在转会完成后,范戴克在利物浦可谓兢兢业业,没有把对待老东家的罢训用在新东家身上。

(GIF)伊萨克上场后便与维尔茨形成连线,这次连线也说明两人在安菲尔德还有广阔天地来大有作为

与范戴克不同的是,伊萨克在罢训期间没有注意自己的身体状态。范戴克在矛盾解决后,立即就能披挂上阵,而伊萨克却没有通过其他训练让身体进入比赛状态。英超的节奏不需多说,身体状态是混迹英超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尤其是需要与中后卫搏杀的正印中锋角色,若是在季前训练落下功课,很难在短期内弥补。

让人略感宽慰的是,斯洛特并非如部分球迷所言那般束手无策。在等待伊萨克恢复状态期间,这位红军主帅没有消极观望,而是积极寻求战术解决方案

让索博斯洛依客串右边后卫便是调整方案之一——进攻推进时,匈牙利人内收至后腰位置形成出球点,与科纳特、范戴克组成三后卫,这一变化可使凯尔凯兹压上协助加克波;当前场宽度打开后,索博斯洛依还能从后排插上支援前场进攻。

这套战术设计与当年范戴克重伤后克洛普改造阿诺德的思路颇为相似,实战中已展现出一定效果。但受限于磨合不足,暂时无法形成稳定的战术体系;加之对手高位逼抢强度较大,索博斯洛依不得不更多留守右路,以避免位置切换过程中出现失误给对手留下可乘之机。

若能完成战术磨合,斯洛特的这一变通之举不失为过渡阶段的有效方案,可在等待伊萨克伤愈期间缓解锋线创造空间能力不足的困境。如果在伊萨克恢复期间能够磨炼出新的战术套路,那么在伊萨克恢复状态后,球队的战术体系必然更加丰富。

因此,现在就断言球队引援失败,时间实在是太早了。对于志在重返争冠行列的利物浦而言,当前的阵痛期或许正是战术革新与团队磨合的必经之路,球迷们也需要给予球队更多耐心,与球队一同渡过难关。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