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比童话①:莫斯科的故事
HSV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夜色多么好,心儿多爽朗,在这迷人的晚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并不像歌词唱出来的那般浪漫和美好,在红莓花儿盛开的冰封北国,有一座城市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段历史,便是在莫斯科双雄,斯巴达队与中央陆军之间展开。
“老爸想喝伏特加,否则他无法确保获胜。”
说这话的人是前莫斯科斯巴达队主教练奥列格-罗曼采夫的儿子。2002年在一场该队做客安菲尔德的欧冠比赛中,年仅5岁的他就被送进了VIP包厢。对于素来以平民形象著称、深受俄罗斯人民爱戴的莫斯科斯巴达队来说,这一刻却显得有那么几分讽刺。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莫斯科斯巴达队在新生的俄罗斯足球顶级联赛中一枝独秀,包揽了1992至2001年间几乎所有的联赛冠军。在此之前,这支红白军团已经是莫斯科、甚至整个前苏联足球迷们的宠儿。相比他们的几个主要的同城对手,斯巴达队没有什么政治背景,是一个纯粹为足球而生的独立个体,被人们看作一支平民球队。正如他们的队名一样,莫斯科斯巴达俱乐部追随着奴隶英雄斯巴达克斯的脚步,从建队起就象征着浪漫的理想与对自由的追求。
莫斯科中央陆军俱乐部和斯巴达队不同,但他们的队名同样直截了当,这支在俄罗斯球迷中被称为“红军”的球队建队之初的目的之一,就是向人们传达一个信息:伟大的苏联军人同样可以用他们的才华与勇猛征服体育竞技的赛场。中央陆军的球员们不是临时工,更不是业余踢球玩耍、卖弄花拳绣腿的人。两队近一个世纪的对抗史绝不仅仅是工人阶级和统治阶级斗争的缩影,从腐败和公平竞赛、到秘密警察和球员流放、再到独裁者和知识分子们的斗智斗勇。想一眼看穿俄罗斯人的社会生活?还是先去和战斗民族的大汉们掰掰手腕吧。
基于自身在历史上浓厚的军队背景,尽管中央陆军队在新千年以来战绩斐然,他们似乎依旧无法赶上斯巴达队在球迷们心中崇高的声望。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两位俄超巨人的故事,我们需要回过头来翻开那段尘封的往事,从二战以前到卫国战争时期再到近年来的角逐,在泛黄的书页间寻找他们留给“Mother Russia”(伟大的母亲苏联)的印迹。
(图)中央陆军和斯巴达之间的莫斯科德比战,最不缺的就是火药味
【足球无关政治,政治干预足球】
莫斯科中央陆军的前身是一支有着军队背景的滑雪俱乐部,但这支军队并非苏联红军,而是沙俄军队,其缩写为OLLS。1911年,OLLS足球队成立并参加莫斯科乙级联赛,但直到20年代他们才被苏联红军正式接管,更名为“中央陆军”,简称CDKA(现为CSKA),成为士兵们的输出场所之一。中央陆军可以从军队中精心挑选出最优秀的小伙子们为俱乐部效力,因此他们一直保持着不错的竞争力。二战结束后的六年里(1941-1945年联赛由于战争原因处于停顿期)该队包揽了五次苏联足球联赛冠军,一举成为国内足球界头号强队。
然而好景不长,1952年奥运会,尚无国家足协的苏联派出鼎盛时期的中央陆军队作为本国代表前往芬兰参赛,却在附加赛中输给了“走错误路线”的南斯拉夫代表队。斯大林一怒之下解散了中央陆军俱乐部,直到前者于1953年去世,球队才得以缓慢地重建起来。俄罗斯的红军将士还没等把铁蹄踏遍全球,就匆匆结束了自己短暂的黄金时代。
足球无国界,人们也不希望政治参与和破坏这项运动的纯洁。但事实是残酷的,体育运动本身就经常被当作一种宣传手段玩弄于政客们的股掌之间。
当时的莫斯科各队几乎个个都有政治后台,中央陆军有军队背景、迪纳摩队有苏联内务部(克格勃前身)撑腰、火车头队与铁道部关系密切、鱼雷队受到著名的Zil制造厂(俄汽车公司,昔日苏共为高层干部手工打造专属座驾的车厂)关照,只有斯巴达队比较另类,由莫斯科的商贸联盟于1922年组建。但斯巴达队有着自己的生存手段,和大型肉类供应商Promkooperstia签约使得他们拥有足够的经济后盾,也因此得到了一个昵称“肉”。
事实上,在苏联时期,斯巴达队最大的同城对手并非中央陆军,而是莫斯科迪纳摩队。联赛建立之初两家俱乐部在苏联足坛分庭抗礼、龙争虎斗,这本该是足球史上又一对伟大的对手,却因为政治原因闹出了许多惨剧。
时任苏联内务部人民委员会主席,被斯大林称为“我的盖世太保头子”的俄秘密警察首脑,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是迪纳摩队的忠实球迷。贝利亚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的苏联政坛二把手,著名的“卡廷惨案”就出自他的手笔。年轻时的他在家乡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市踢过左前卫,实力有限,球风却很脏。在那时他遇到了后来的苏联足球与冰球国家队双料队长尼古拉-斯塔罗斯丁,后者和他有过一些过节,这导致尼古拉在十数年后为此付出了代价。
(图)震惊苏联足坛的“四兄弟事件”的主角,斯塔罗斯丁四兄弟
斯塔罗斯丁四兄弟都效力于莫斯科斯巴达俱乐部,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踢球准则,公平竞赛、追求自由,是那支屡屡让迪纳摩队碰壁的“人民的俱乐部”的主心骨,而尼古拉恰恰是他们的老大。贝利亚一向痛恨失败,在迪纳摩连续两年无缘联赛冠军败给斯巴达后,这位政坛强人开始了对四兄弟的挖角。面对内务部巨头的威逼利诱,四兄弟始终不为所动。于是贝利亚盛怒之下直接新仇旧恨一起算,强加了个谋害斯大林的罪名将他们发配去了西伯利亚的劳改营,一去就是十年。
幸运的是,多亏了斯塔罗斯丁四兄弟在当时的苏联足坛累积起来的名望,他们得以从劳改营中生存下来。不幸的是,正是由于他们的足球背景,他们才不得不颠沛流离备受折磨。
四兄弟锒铛入狱使得莫斯科斯巴达队实力严重受挫。在他们离开的这几年中,苏联遭遇了德国人的入侵,这进一步使得这支“平民球队”在随后的近十年里为中央陆军和迪纳摩所牢牢压制。
“莫斯科中央陆军在苏联时期享有的特权可不止是从军队里挑人,”供职于俄罗斯足球新闻网的俄足球专家托克-泰伊莱德如是说道,“他们还能够留得住人,而这一优势也在二战期间逐渐显露出来。他们的球员和工作人员不必上前线拼杀,战争过后俱乐部竟无一人伤亡,与此同时斯巴达队却有三名队员在战争中牺牲。在战后,惨遭重创的斯巴达队遭到了中央陆军和迪纳摩队的挖角,当自己的球队处于困境中时,来自联赛劲旅的邀请总是显得非常诱人。”
就这样,在战前与战后的双重打击之下,斯巴达队无可避免地滑落,陷入了长达数年的动荡与重建期中。
【公平与自由的绿茵代言人】
苏联人从战争和独裁者的阴影下迈出脚步,然而他们等来的却是近半个世纪的言论封锁,除了一个例外,那就是足球。关于莫斯科斯巴达被贴上“人民的俱乐部”的标签的原因,业界一直存在着多种解释。有人认为这得益于80年代该队奉行的前卫的攻势足球理念深入人心,还有人把斯巴达队受欢迎的主要因素归结为俱乐部与工会的紧密联系,但最有力的观点却是,在那里,人们能够选择自己渴望追随的事物。
(图)老帅康斯坦丁-别斯科夫是80年代斯巴达队的主教练与精神领袖
对许多西欧国家的人民来说,言论管制几乎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他们无法理解在苏联时期的高压政策下,球场是人们为数不多的能够大量聚集在一起,表达自己爱好和立场的地方之一。伊戈尔-拉宾是一名在敖德萨(现属乌克兰)长大的著名记者,他对自己的家乡评价甚高,也和苏联当时的国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是一个有着明媚的阳光的,顽皮的苏联幽默之都。”
“许多人支持莫斯科斯巴达,并迫切地希望自己的主队能够击败其在苏联足球联赛的主要对手基辅迪纳摩,正是出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泰伊莱德试图从另一个角度阐释斯巴达队受欢迎的原因。“基辅迪纳摩在战绩上略占上风、中央陆军在政治上地位更高,面对这两家俱乐部,人们经常把后者看作一名向强者勇敢地发起挑战的普通人。此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斯巴达队确实是莫斯科长期以来最好的球队,也一度是苏联最好的球队,成绩吸引了大批拥趸。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斯巴达队与政权无关这一点也吸引了很多平民的支持。”
当时的莫斯科中央陆军队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点是,俱乐部认为光靠成绩他们就可以吸引到足够的球迷,而其同城对手莫斯科斯巴达的球迷们却将崇尚公平竞赛、在比赛中始终恪守高风亮节的伊戈尔-内托(1962年智利世界杯上主动向裁判坦承己队进球无效)和尼古拉-斯塔罗斯丁们视为偶像。
(图)1961年,伊戈尔-内托(左)和列夫-雅辛在一起
1983年,莫斯科斯巴达队与第聂伯罗俱乐部是最有希望联赛夺冠的两支球队。在一场于这两队之间展开的决定性战役中,斯巴达队后卫谢尔盖-巴祖列夫在本可通过恶意拉倒对方前锋阻止其进球的情况下,毅然决然放弃了这样的举动。球队主教练康斯坦丁-别斯科夫在赛后高度称赞了弟子正直的行为,然而这个丢球却最终导致他们在当年错失了联赛冠军。现代足球发展至今,很难想象还会有第二个巴祖列夫出现在绿茵场上。
莫斯科中央陆军在1951年蝉联联赛冠军后,由于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始终无法找回曾经的辉煌。自那以后直至苏联解体,他们仅仅收获了两座联赛冠军奖杯。事实上,80年代的中央陆军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只能徘徊在第二级别联赛中,而同时期的斯巴达队却在老帅别斯科夫的麾下踢出了行云流水般的攻势足球,年复一年冲击着瓦莱里-洛巴诺夫斯基治下基辅迪纳摩的霸主地位。
【从苏联到俄罗斯,竞争在延续】
斯巴达队战绩蒸蒸日上,中央陆军一度陷入低谷,可双方的竞争与仇恨却丝毫未随岁月与成绩的变迁而衰减。俄罗斯联邦诞生初期,斯巴达队在联赛中一骑绝尘,球迷们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起他们自封的“人民球队”的品牌。对此,伊戈尔-拉宾曾感到深深的忧虑。“每一个90分钟里,我都在担忧斯巴达队可敬的一面正在逐渐消失。球迷们本是为歌颂自由和公正而来,可现在他们却慢慢开始变得狂妄、嚣张与自大。当这支日渐骄傲的球队发起阵阵恶臭,我们将再也无法寻回那支曾经‘属于人民的球队’。”
抛开球场上的战绩不谈,莫斯科斯巴达队与莫斯科中央陆军队之间永恒的话题始终是他们在球迷们眼里的声望。红白军团的拥趸们蔑称中央陆军队为“马房”,这大概是因为后者历史上首个训练基地的建筑物设置于沙俄波夫亲王的马房之中。亚历山大-托卡察是ASNTA网的一名记者,也是一名斯巴达队的忠实球迷。在他的描述下,我们可以大致体会到斯巴达队和中央陆军队以及他们各自的追随者们之间存在着多么激烈的对抗。
“中央陆军是俄罗斯足球顶级联赛成立以来首家可以频繁击败斯巴达队的俱乐部,而后者也一度有整整七年没能在与中央陆军的比赛中获胜。这无疑给两队之间的对决添了一针兴奋剂。比起一场单纯的足球比赛,球迷们更愿意把德比看作一场战争。”德比战一旦输球,后果将是惨重的。有一次中央陆军以一个0-3的比分惨遭同城对手羞辱,球员们直接被送进军营调教了两周以示惩罚。
(图)莫斯科德比的火爆程度不会让狂热的球迷们失望,鲁能外援勒夫也曾体验过
托卡察接着又把目光移到近几年,“我依旧清晰地记得,2008年的一场交锋中我们被中央陆军5-1血洗,结果比赛结束后没多久,俱乐部立即让我们曾经的传奇球星耶格尔-蒂托夫和马克西姆-卡利尼琴科卷铺盖回了老家。”
【罗曼采夫与金纳的如意算盘】
过去的二十年里,两支球队的代表人物毫无疑问是奥列格-罗曼采夫与叶夫根尼-金纳。让罗曼采夫沉迷的不止有酒精,还有他对绿茵场无止境的掌控。如果不是瓦莱里-加扎耶夫(后来助中央陆军队捧起欧洲联盟杯奖杯的冠军教头)和他的阿拉尼亚俱乐部横空出世夺走了1995年的联赛冠军,罗曼采夫的莫斯科斯巴达队完全可以摆出连续十年的国内联赛冠军奖杯。但令人遗憾的是,盛极一时的罗曼采夫王朝带来了恐怖的副作用,球队的文化在这十年间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
罗曼采夫在俱乐部上下拥有绝对的权威,他能让球员们意志高度统一地集结在自己的帐下,使球队团结一心、坚不可摧。罗曼采夫的职位可不仅仅是一名主教练,他还是俱乐部的主席和大股东。他对麾下的帝国的控制可谓是全方面的,他无需参考雇主们的意见,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上司。但终究没人熬得过岁月的洗礼,由于健康状况恶化等原因,他不得不在2003年将自己持有的全部股权转让给安德烈-切尔维琴科,并在其后不久被新主席解雇,唐突地结束了自己辛勤耕耘十余载的莫斯科斯巴达王朝。
伊戈尔-拉宾就罗曼采夫统治的十年给球队带来的影响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构建了一套完美的体系,让自己的角色深入到俱乐部每一寸土地中去,以使自己的地位得到长期的稳固。这是一个典型的俄式统治手段,他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却破坏了球队累积多年的传统与文化。从斯坦罗斯丁四兄弟开始,对自由与民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信条,也正是这个信条让我们成为了苏联联赛里独一无二的那支斯巴达俱乐部。但这段时期它完全成为了一个人的帝国,这使得无论是球队还是球迷都在绝对高压的统治下逐渐失掉了本心。”
(图)缔造90年代莫斯科斯巴达王朝的“大独裁者”奥列格-罗曼采夫
苏联解体后的中央陆军却显得相当不同。球队主席叶夫根尼-金纳让俱乐部踏着稳健的步伐挺过了社会转型期困难的前十年,其中还偶有1992-93赛季欧冠资格赛淘汰巴萨“梦一队”这样的壮举。他有着精明的商业头脑,把这支曾深受苏联红军影响的球队的视野拓宽到商业领域中,力排众议拉拢了许多资深合伙人。金纳和罗曼-阿布拉莫维奇拥有着长久的友谊与长期的合作关系,但他坚称球队在近几年所获的成功并非得益于此,尽管来自阿布掌控下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巨额投资一度是他们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索尔-波普是一名在伦敦月刊杂志WSC工作的俄罗斯专栏作家,他表示中央陆军队近年来卓有成效的管理政策是俱乐部得以复兴的主因。“中央陆军的预算比很多同城的大球队都要少,所以对他们来说效率显然比单纯的经济支持来得更加重要。除了管理层的英明决策以外,他们在国内数一数二的球探网络也是俱乐部成功的关键所在。中央陆军队从海外带来了巴西人瓦格纳-勒夫、达尼埃尔-卡瓦略,尼日利亚后卫奇迪-奥迪亚以及科特迪瓦前锋赛杜-敦比亚等优秀球员,他们也不负众望成为了球队的中坚力量。”
在托卡察看来,金纳是一名非常激进的人物,他的存在使俄罗斯足球联赛发生了许多巨变。“斯巴达队一直以来都是金纳的眼中钉,他经常在媒体面前对这位同城对手冷嘲热讽,甚至称其为‘邪恶的化身’。他对两家球队近几年的历史同样造成过深远的影响。2002年,罗曼采夫正是在金纳本人的推动下尝试转变自己对俱乐部的管理方式。金纳提供给了他一个可供参考的途径,那就是只当教练不掌权。讽刺的是金纳一直保持着对中央陆军俱乐部的主导地位,而罗曼采夫却在一年后出让了股权,被继任的主席切尔维琴科火速炒了鱿鱼。”
对比下过去十年间两队的防线,我们会发现中央陆军一直保持着人员配置上惊人的稳定,而斯巴达队则一直处于动荡期。俄罗斯的红军有着阿金费耶夫把守大门,谢尔盖-伊格纳舍维奇和阿莱克塞-别列祖茨基站在他身前予以保护。这三名后防搭档在中央陆军队坚守多年,可卢日尼基球场的另一个主人却在这段时间里派出过不少于6套中后卫与门将的正选组合。当然红白军团中卫们的质量一点也不含糊,红魔曼联两代后防大将维迪奇和马科斯-罗霍均效力过这支来自莫斯科的球队。
不过斯巴达队的动荡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后防线上。自2009年接过教鞭以来,莱昂尼德-斯卢茨基一直是中央陆军的主教练,可斯巴达俱乐部却在同期已经经历了五任主帅的更迭。
(图)可容纳近85000人的卢日尼基体育场,在今夏斯巴达队“搬家”前这里是他们和中央陆军共同的主场
近年来俄罗斯足球界频频传出一些未经证实的流言,称中央陆军主席金纳曾多次在比赛中参与行贿受贿,他也就此在接受采访时予以了坚决的驳斥:“没有人喜欢权贵,没有人喜欢富豪。人们嫉妒我们的成就,并想当然地认为有些看似奇怪的比赛里掺杂了一些不道德的因素,这无疑是错误的。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斯巴达队的衰落让你们把过多的仇恨和精力都集中在了我的身上。”
2006年一场中央陆军2-1击败罗斯托夫的比赛就充满了类似的争议。俄罗斯独立电视台(NTV)的记者瓦西里-乌特金在赛后指出,针对第一粒进球的防守显得有些可疑。比赛中梅开二度的中央陆军前锋伊维卡-奥利奇也表示,“我似乎总能在罗斯托夫的防线里撞大运。”尽管有人试图上诉过,但金纳依旧稳坐着中央陆军俱乐部的钓鱼台,并目睹着球队一次又一次捧起联赛冠军、俄罗斯杯冠军与俄罗斯超级杯的冠军奖杯。
【泽尼特崛起,却无法取代莫斯科双雄】
近年来,有着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在后台撑腰的圣彼得堡泽尼特队开始显山露水,强烈地动摇着中央陆军-斯巴达的莫斯科德比在联赛中的地位。在此背景下,上赛季的中央陆军仍能克服万难,击败坐拥金山银海的泽尼特队蝉联联赛冠军显得难能可贵,而他们的德比对手莫斯科斯巴达却以落后榜首14分的成绩,无缘本赛季的欧冠联赛。
俄罗斯各大足球新闻网的主编对中央陆军评价颇高,毕竟这支首都球队的对手(泽尼特队)手握大把的钞票,其预算高达自己的两倍半。但同样有人看好泽尼特俱乐部的前景,比如上文提到的专栏写手索尔-波普。“他们会走得更远,他们会极大地影响俄罗斯足球的发展趋势。泽尼特队有过名扬欧洲的光荣历史,却无法保证在联赛中持续地有所作为。但现在他们已经成长为俱乐部们争先恐后希望击败的对象,在之后的几年里,他们都将保持这样的地位。”
(图)胡尔克和维特塞尔是泽尼特队重金砸来的球星们的代表人物
俄罗斯足球联赛的球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低迷状态,最糟的时候连顶级联赛都只有11000人的平均上座人数。但随着2018年世界杯赛场即将移师该国,与喀山红宝石和莫斯科斯巴达的世界杯新场馆正式落成,来现场看球的人也变得愈发多了起来。泽尼特和中央陆军在竞争中累积起来的气氛是千金难买的,但即使他们之间的冠军争夺战再激烈,前者也无法完全取代莫斯科同城德比在俄罗斯足球联赛中留下的深远影响。
和其他俄罗斯城市一样,圣彼得堡也有了一家著名的俱乐部,吸引着球迷们前来支持他们用巨额投资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大牌球星。但他们和首都各家球队的差距是无法用一朝一夕抹平的,那不仅仅是出于历史的原因,更是基于俱乐部之间复杂而长久的联系。关于这点,记者托卡察是这样评价莫斯科中央陆军和莫斯科斯巴达之间的同城德比的。
“这是一个谜。他们之间的每场比赛都会被铭记,他们之间的恩怨纷争如同一部伟大的电影,永远不会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