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马vs赫塔菲:双核缺席制造边路难题,欧冠首发还有变数

贝尔首开纪录,C罗梅开二度,依靠中前场大量轮转换位带来的变化,以及半场多打一人形成的优势,皇马取得了一场较为轻松的胜利。当然,如果将这场比赛视为欧冠淘汰赛之前的热身赛,我们可以发现齐达内依然像两周前的首回合前一样准备了两套阵容,伊斯科和特奥-埃尔南德斯槽点颇多的表现,以及莫德里奇和克罗斯的伤病疑云,都让三天后的巴黎之战增添了很多变数。
【选择首发有玄机,两大替补亟待上位】
尽管遣上的大多是B队成员,但周中输给西班牙人的比赛还是让皇马上下很没面子。在先后遭到皇家贝蒂斯、马德里竞技、巴塞罗那、比利亚雷亚尔和毕尔巴鄂零封之后,白衣军团又在昔日的送分童子那里收获闭门羹,球队自穆里尼奥时代元年以来再次次遭遇赛季6场零封。考虑到赛季尚有近1/3未完成,齐达内的球队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刷新这项尴尬的纪录。
皇马锋线得分能力的严重下滑是显而易见的事情,33岁的C罗依然是队内最值得信赖的锋线球员。在C罗参赛的比赛中,皇马的胜率达到了67%,而在他缺席的比赛中,这个数据下降到了54%。齐达内清楚球队在C罗的依赖性,但葡萄牙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可以包打所有比赛的铁人,既然要保证重点赛事的竞技质量,那么就必须有所取舍。
从皇马在欧冠1/8决赛首回合前的准备情况来看,齐达内会在欧冠之前的一场联赛中让大部分主力完成热身,同时隐藏一些秘密武器。皇马在大胜皇家社会比赛中使用的是阿森西奥和巴斯克斯为两翼的平行442,三天后的伯纳乌之战,齐达内出人意料地重启了尘封多日的菱形442。当然,尽管阵型架构、人员配置和运行方式有所区别,这两套体系的基础都是利用“跑动换取空间”, 做客王子公园的先发11人也必须要想首回合一样奔跑。
同时,基于加强防守的考量,皇马还需要尽量保持阵型的平衡,此役的4213切换442模式可视作是BBC首发时的权宜之计,如果要追求更为稳妥的比赛方式,诸如阿森西奥和巴斯克斯这样的专职边路球员,要比连续作战后体能消耗较大的伊斯科更有资格跻身首发。最后,皇马还要通过对阵赫塔费的比赛检验伤员的恢复情况,马塞洛在赛前两天已经开始参加合练,巴西人在此役替补出场后展现出了不俗的状态,他将有很大的希望在下周中出任首发。莫德里奇和克罗斯的伤情依然是迷雾重重,西班牙方面的媒体对此一直没有报道更是令皇马球迷倍感焦虑,齐达内很可能会在做客巴黎的比赛中排出平行442甚至是451阵型。此役轮休的科瓦契奇已经在对阵西班牙人的比赛中通过了测试,他将在周中的比赛里肩负重任。
【轮转制造空间,跑动规避对抗】
在经历了一个成绩起伏较大的2017收官阶段后,赫塔费在近期的状态明显上扬。在进入2018年后,赫塔菲仅在客场输给了马德里竞技和比利亚雷亚尔,在做客诺坎普和皮斯胡安的比赛中,博尔达拉斯的球队都能凭借顽强的防守取得分数。在这一轮的抢分之旅中,来自卡斯蒂利亚的前锋安赫尔-罗德里格斯和老将莫利纳表现尤为抢眼,创造力出众的日本中场柴崎岳因为打法和位置的原因并不能确保主力身份。此役,博尔达拉斯沿用了做客诺坎普时的强化对抗、力拼中场的策略,位置灵活的法伊尔决定着赫塔菲的阵型形态,他会在高位压迫阶段和搭档安赫尔一起压迫皇马的中卫,在阵型整体向后收缩时配合身后的四名球员绞杀皇马的三中场。
在本赛季已经结束的比赛中,赫塔菲场均完成17.5次犯规,这个数据高居五大联赛球队榜首。此役,赫塔菲的犯规(18次)刚好达到了赛季平均水准,在上半场的大部分时间段内,客队的侵略性防守策略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皇马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成功地将战火燃烧到前场。
在双方首回合的交锋中,阿方索-佩雷斯球场糟糕的草皮条件影响了比赛质量,伊斯科和莫德里奇的缺阵让皇马中场在推进方面困难重重,克罗斯和马科斯-略伦特的组合能够控制局面但却无法杀伤对手。此役,巴西人频繁前插做墙和实施对角线长传的举动让他看起来与克罗斯有些相似,皇马之所以没有重蹈首回合的覆辙,一方面由于赫塔菲防线积极实施造越位战术所留下的身后空间便于BBC冲锋,另一方面就是得益于伊斯科出场对中场竞技环境的改善。
在以往BBC同时首发的比赛中,皇马往往会出现中前场球员回防到位率不高,以及横向联系不足导致两翼各自为战的问题。齐达内此役排出的阵型并不是标准化的433阵型,它在进攻时呈4-2-1-3站位,防守时收缩为中场比较狭窄的442。从两翼出发的伊斯科和贝尔并不是边前腰,前者在推进时负责横向串联,后者的内收是为了避免边路的角力、更好地前插射门。通过对比可知,伊斯科和贝尔本场的角色设定与阿森西奥和巴斯克斯(做客莱加内斯)的打法极为相似,从保证战术延续性的角度考量,齐达内在做客巴黎的比赛中能排出四种不同的边路组合,四名球员并不存在明显的主次之分,其中的两人将作为替补准备"接力跑"。
在莫德里奇、克罗斯和马塞洛同时缺阵的情况下,伊斯科几乎就是皇马中场最为稳定的推进和串联者。BBC成员都具备回撤接应和向前发展的能力,但他们的活动范围、用球思路和持续进行跑动接应的能力都不如伊斯科。当然,伊斯科的串联和“两亿”的积极戍边,并不能完全弥补三名大将缺阵带来的中场创造力缺口。在成功地化解了对手的前场逼抢后,皇马在利用长传打击赫塔菲身后空当的同时,加强了前场四人组之间的轮换,此举可以制造出更多的变化,依靠人员的流动完成提速,避免过多的程式化对位,减少锋线球员被对手侵犯的可能。
【扬长避短,BBC强势冲击效果甚佳】
赫塔菲在诺坎普全身而退,相似的战术打法在伯纳乌却神奇不在,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巴萨和皇马的进攻方式不同。赫塔菲的两名中卫杰内(1米76)和卡夫雷拉(1米84)的体格并不出众,两人擅长处理地面球而比较畏惧空中对抗,皇马的冲击型打法恰好可以击中赫塔菲的短板。正是由于球队不具备围绕防线高塔建构低位防守的能力,博尔达拉斯才选择在客场实施中场绞杀和造越位战术,一旦皇马成功地控制中场并形成阵地围攻局面,赫塔菲的防线很难应对BBC组合的强势冲击。
第24分钟,赫塔菲为保护两名矮个中卫将大量兵力收缩在了禁区附近,本泽马右路轻松起球传中,伊斯科中路头球回做,贝尔点球点附近凌空抽射打破僵局。在这次失败的防守之后,赫塔菲不得不再次继续努力地将防线向前推移,恢复以中场拦截和防线造越位为主的防守策略。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皇马不断通过传跑配合完成对禁区的冲击,本泽马和C罗在禁区两侧连续接应对角线转移压制防线后完成横敲,两名球员在第46分钟完成一次近距离配合,C罗接应本泽马的直塞球禁区内转身抽身扩大比分。三分钟后,本泽马与贝尔踢墙配合后突入禁区推射,险些提前杀死比赛。
(落入低位,赫塔菲需要集中力量保护矮个中卫,外围区域必然空虚。)
本泽马更多地回撤衔接中场的锋线,C罗和贝尔内冲击身后的机会,经过数十场比赛(贝尔复出后)的磨炼,属于BBC的全新进攻套路已经形成。从理论上来说,本泽马的外围化打法会侵占原本属于伊斯科的空间,如果不是因为莫德里奇、克罗斯和马塞洛同时受伤,伊斯科或许不会得到首发机会。尽管风评一般,连续两场担任首发的伊斯科仍有可能承担一周双赛任务,除了像此役一样在BBC身后衔接三线,伊斯科还能成为了三中场体系(451阵型)中的一环。
(C罗反越位冲击身后取得进球。)
在专注反越位冲锋和禁区抢点的同时,C罗在上半场也多次拉边进攻,此举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中场运输线的畅通、配合伊斯科将对手压制到低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左后卫特奥-埃尔南德斯没能完成打通纵深的任务。在右路组合之间的配合变化不够多的情况下,皇马对于左后卫技术全面性的要求较高,马塞洛出场后对进攻的提升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一旦莫德里奇和克罗斯缺席周中的比赛,巴西人的持球能力将在破解压迫和进攻组织中的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这位刚刚伤愈、体能存疑的侧翼组织者,齐达内很有可能在保留双后腰的同时增设专职左前卫。
得益于长达半场时间的多一人局面,皇马此役的跑动总量同赫塔菲相差不多,比赛的质量比周中对阵西班牙人时提升了不少。对于球员类型比较丰富的皇马来说,跑动总量维持在一个理想的水准就会带来大量的换位和轮转,BBC配搭技术型中场的组合,既可以牺牲宽度在中路打传切,也能够利用锋线球员的机动性迅速拉边实施传中。皇马首发阵容显得有些头重脚轻,但冲击力很强的锋线球员们普遍具备水准以上的脚下技术,他们适应不同位置的能力也很强,这是皇马可以完成大量换位和传跑配合的基础。
【启示:巴黎失核不示弱,皇马备战应从边路着手】
尽管内马尔将因伤缺席次回合较量,但巴黎圣日耳曼依然具备欧洲一流的实力,球权的分散反而容易让皇马的防守出现混乱。除了祈祷中前场球员能够像首回合一样精力集中、状态神勇,齐达内还要抓紧时间对中后场球员进行一番“洗脑”,西班牙人和赫塔菲在比赛中多次依靠快攻从边肋部撕开了皇马的防线,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在上赛季主场对阵巴塞罗那的比赛中,卡瓦尼、迪马利亚和德拉克斯勒的锋线组合曾经让加泰罗尼亚人吃尽苦头,三天后,这三名攻击手依然有同时首发的可能。迪马利亚大概率出现在左翼,轻伤不下火线的姆巴佩将更多地从右路靠后位置发动进攻,这是他在加盟巴黎后新增的技能,这种特质在首回合较量中并没有得到完全展示,皇马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此外,埃梅里还可以将德拉克斯勒摆在中前卫位置上与拉比奥形成呼应,增加中场的后插上进攻能力,丰富球队的进攻层次。
以上种种都表明,皇马将在次回合较量中承受不亚于首回合的防守压力。本场的4213/442阵型固然可以因为BBC的倾力付出达成攻守平衡的效果,但C罗和贝尔在两翼深度回防后的弹开效果已不及往昔,指望科瓦契奇从中路打开缺口显然有些冒险。在高位压迫容易出现中场脱节的情况下,这套阵容一旦没有球权在手很容易陷入攻守失据的被动境地。因此,即便是4213已经通过了测试,也不能排除齐达内会像首回合一样将BBC拆开使用,将阿森西奥或巴斯克斯调入首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