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球场巡礼①:揭幕与决战之地,莫斯科卢日尼基球场
卢日尼基体育场Luzhniki Stadium
城市: 莫斯科
容量:81000人
落成时间:1956年
最近翻修:2017年
承办比赛:
6月14日,俄罗斯vs沙特(A组揭幕)
6月17日,德国vs墨西哥(F组)
6月20日,葡萄牙vs摩洛哥(B组)
6月26日,丹麦vs法国(C组)
7月 1 日,1/8决赛B1vsA2
7月12日,半决赛
7月15日,决赛
阳光越过莫斯科大学建筑的顶端,自麻雀山上倾泻在卢日尼基,为这座古老而辉煌的体育场涂抹上新的色彩。
【历史渊源】
让时间回到1980年7月19日,莫斯科奥运会在列宁中央体育场(现在卢日尼基体育场)开幕,但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幽灵依然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由于西方的抵制,仅有的81个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奥运会。在开幕式上的运动员入场仪式中,又有16个国家或地区拒绝打出本国国旗,而以奥林匹克五环旗代替,以此抗议苏军的入侵行动。在这届奥运会上,仅苏联一国的金牌数就占据了总金牌数的近40%,他们和东德一起霸占了奖牌榜。由于美国、西德、英国等体育强国的弃权,让这次奥运会的精彩程度也大打折扣。当年中国运动员也没有来到莫斯科,新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奥运会首秀完成在四年后的洛杉矶。
(图)莫斯科奥运会期间的体育场
苏联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却也成了最大的“输家”。从开幕式到比赛期间,奥运会吉祥物米莎熊,总是微笑着出现在人们面前。然而闭幕式上,人们没有再看到微笑的米莎熊,而是一只挂着晶莹泪滴的米莎缓缓走进场内与人们告别。确实,对这样一届不完整不团结的奥运会,人们的心里流着泪。
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是苏联帝国残阳的最后一抹余晖,而列宁体育场就是它最后的见证。38年后的卢日尼基体育场换了人间,俄罗斯又将迎来和奥运会影响力不相上下的世界杯。这次战斗民族将以新形象来面对世界,这一切将从卢日尼基体育场再次开始。
(图)迎接世界杯修葺一新的卢日尼基体育场
【球场概况】
卢日尼基体育馆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西南边6公里处,在莫斯科河沿岸的一个拐弯处的公园地区静静流淌的河水为那里提供了肥美的草地,而“卢日尼基”正是草坪的意思。在建成后这里承办多项赛事,这座体育场是前苏联建筑的代表之作,它见证了苏联体育的光辉与暗淡。1991年苏联解体后这里正式更名为为卢日尼基,从此之后,这座承载着历史的体育场仿佛奔流的莫斯科河一样,迈向了精彩的未来。政治稳定之后很多世界大赛也在卢日尼基举行,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1999年欧洲联盟杯马赛与帕尔玛的决赛、2008年欧洲冠军联赛切尔西与曼联的决赛,以及2013年田径世锦赛。
卢日尼基体育场是以所在地区命名的,体育场坐落在卢日尼基大桥在此附近的基沿岸街24号。此体育场先后被莫斯科鱼雷、莫斯科斯巴达作为主场使用,不过以后它将像温布利球场一样,以独立体育场的身份承办俄罗斯国家队的比赛。今年夏天它将迎来世界杯的洗礼,承办包括揭幕战和决赛在内的七场比赛。完成世界杯比赛之后,卢日尼基体育场也将成为继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伦敦温布利大球场和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之后,第四座举办过世界杯决赛及欧冠决赛的奥运会主体育场。
【前世今生】
这座体育场由前苏联著名建筑师弗拉索夫、波利卡波夫和雷斯尼科夫设计,除了主会场之外,还新建和改建了一系列辅助场地和设施。卢日尼基体育场是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一个组成,是全欧洲最大的体育场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运动员进入世界舞台,并在二战后首次参加了奥运会。苏联国家队以71枚奖牌(其中包括22枚金牌)的成绩,获得了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奖牌榜的第二名。毋庸置疑这是苏联体育的一大成功,体育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是由政治原因决定的,修建一座和苏联国家地位相当的体育场就迫在眉睫,现在的卢日尼基体育场应运而生。这套新的体育场及相关设施将达到世界标准,为苏联国家队提供训练场地,为大型国家和国际比赛提供场地。
(图)卢日尼基体育场的建设前和建设中
施工地点距离莫斯科很近且地势宽阔,这里和城市也沟通便利方便全市各地区的交通。确定设计方案后,1955春季体育场破土动工。苏联发挥国家体制的优势,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赶到莫斯科。建筑材料也来自全国各地:亚美尼亚提供建筑材料,乌克兰提供观众台电气设备和橡木家具,白俄罗斯提供玻璃,而落叶松则来自伊尔库茨克。可以说这座体育场是苏联国家力量的极大体现。
由于在建筑土地在河边,所以土地湿软,建设者不得不将高施工作业面提高半米,他们在三百万平方米的土地里打了一万根桩以稳定地基。苏联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在450天内建成了一座伟大的体育场,苏联政府也用这样的施工速度告诉世人,这个社会主义大国有雄心也有能力在体育领域和西方分庭抗礼。当时莫斯科中央体育场包括大体育场、小体育场、体育宫、游泳池和一些室外运动场。这些设施能够举办比赛和训练18-20种田径、球类项目。此后每年夏天莫斯科举办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也在这里进行,在喜庆的日子里卢日尼基会变成休闲娱乐的场所。
(图)基本建设成型的体育场
(图)苏联时期的卢日尼基体育场
1980年奥运会期间体育场经历了大规模改造,进一步增大了观众数量。观众人数的增加带来了安全风险,奥运会后就爆发了苏联体育历史上最严重事故,1982年10月,莫斯科斯巴达队在与荷兰哈勒姆的联盟杯比赛中,由于之前已经普降大雪,当时的看台还没有对球场进行整体加固框架,球场的安全隐患已经到达临界点。在比赛中一名女球迷摔倒丢了鞋,于是许多球迷帮助她寻找,此时由于球迷们都在一个区域,导致该重量看台不堪重负,栏杆破损后导致一侧看台塌方,这起事故造成66人死亡。这是苏联历史上最为惨重的意外事故,莫斯科市长也因此被停职,后来鉴于此次惨痛的事故,卢日尼基球场被重修,球场进行了加固并减少观众席位。90年代苏联解体后,球场进行了大面积翻修,从那时起球场改叫卢日尼基体育场。并逐步成为欧洲最为现代化、安全最为可靠的综合体育场馆,1999年被确认为欧洲五星比赛场馆。
2013年场馆进行了封闭装修。在世界杯前,场馆观众席座位将增加到8.1万个,场馆内将出现两个大屏幕。最重要的是装修的过程中保留了场馆以往的建筑外观,还安装了上下两层的座位,去掉了跑道,但保留了跑道的外圈。除此之外,看台还有紫色带金色的装饰。目前体育馆按照最高规格配置了音响和灯光设备。除体育赛事以外,该体育场还用来举办不同规模的演唱会,Lady Gaga、麦当娜、Imagine Dragons、Pink Floyd都曾经在这里举办演唱会。
(图)体育场前的领袖雕像
【城市交通】
卢日尼基球场位于卢日尼基沿岸街24号。去这里最方便的方式是乘坐地铁,乘坐地铁一号线在麻雀山站(Воробьёвы Горы)、运动站(Спортивная)、列宁大街站(Ленин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下车即可到达。在莫斯科市中心距离红场很近的卢比扬卡站坐车也很方便。
(图)体育场平面图,左边红色“M”为麻雀山地铁站
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开车前往,但是需要交停车费,在早上七点到晚上十一点进入体育馆需要支付100卢布,过夜需要500卢布。但是世界杯期间会不会涨价笔者就不清楚了,身处异国他乡不主张大家开车前往。
航班方面,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乌鲁木齐、香港等大城市都有直飞莫斯科的班机,莫斯科有好几个机场,其中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是最方便的。
(图)俄罗斯国内交通情况
【周边景点】
卢日尼基附近有很多旅游景点,有不少还是游览莫斯科必不可少的参观景点,在看球的同时非常值得抽出时间去这些地方游览一番。
麻雀山
“不到麻雀山,就不算到莫斯科。”这赞美麻雀山的话所言不虚,因为在此处登高望远,可看清莫斯科的全貌。此山虽不高,但对于地处平原的莫斯科来说,已经足够“会当凌绝顶”了。从这个高度看莫斯科更显得这个城市极为壮阔,豪情四溢。
(图)麻雀山观景台眺望卢日尼基体育场
麻雀山(Воробьёвы горы )得名于1451年,据说是以一个牧师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地方,也有人说是因为莫斯科的麻雀基本上汇聚于此,所以因此得名。而在1924年至1991年期间,为了纪念革命导师而一度更名为列宁山。
此山顶上有观景台,观景台正对莫斯科大学的正门,由此可俯瞰莫斯科河与莫斯科市区,美丽景色尽收眼底。到这里来的,除慕名而至的各国游客外,多是本地举行婚礼的新人及其亲友。而世界杯主体育场卢日尼基就在山脚下的莫斯科河对面,毋庸置疑这里是拍摄体育场全貌的最佳地点。
新圣女公墓
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Новодевичье Кладбище),是莫斯科重要的旅游景点,俄罗斯历史上很多的、政治、军事、文化名人都长眠于此。墓主生前的经历与墓碑的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极具艺术价值特有的俄罗斯墓园。
新圣女公墓约占地7.5公顷,是2.6万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的埋骨之地,是当之无愧的欧洲三大公墓之一。该公墓始建于16世纪,距离卢日尼基体育场非常近,一直以来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据说,当时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娅公主(《鹿鼎记》里和韦小宝关系暧昧的俄国公主)囚禁并葬身于此,故此有些中国同胞戏称这里为“莫斯科的公主坟”。到了19世纪,这里也开始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灵魂归处。
(图)油画《禁卫军行刑的早晨》,表现彼得大帝镇压索菲亚叛支持者的历史事件
我们一起来看看长眠于此的著名人物们。政治家方面:赫鲁晓夫、叶利钦的陵墓都在此处,有意思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著名人物王明及妻女也长眠于此处;艺术家方面:作家果戈里、契诃夫、法捷耶夫和奥斯特罗夫斯基,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芭蕾舞女王乌兰诺娃;工程技术大师方面:米格战斗机设计师米高扬、著名坦克炮的设计师拉夫里洛维奇……
(图)叶利钦的墓地
这里几乎每块墓碑都是雕塑艺术品。这些墓碑向世人讲述着墓主人们跌宕起伏的生命故事,也展现出俄罗斯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笔者对赫鲁晓夫和米高扬的墓碑印象比较深刻,其中赫鲁晓夫的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组合而成,他的头像就夹在黑白几何体的中间。墓碑用黑白两色的几何图形非常有力的表现出赫鲁晓夫的鲜明个性,也充分体现了他毁誉参半的政治评价。而米高扬的墓碑设计就充分体现出他最得意的米格战斗机元素,用飞机掠过天空的弧线勾勒出这位飞机设计师的辉煌一生。
(图)赫鲁晓夫极具艺术感的墓碑
莫斯科大学
在卢日尼基球场附近还有举世闻名的莫斯科大学。它的主楼是斯大林时期著名建筑“七姐妹”之一。所谓“七姐妹”是莫斯科的一系列斯大林式建筑群,其建造于斯大林执政的最后十年间,结合了巴洛克式城堡塔、哥特式尖顶与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摩天楼的特色。
而莫斯科大学就是这“七姐妹”中最先建成的一个,因其典型的斯大林风格建筑物而闻名于世。这里是俄罗斯最古老、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大学,这里的毕业生也不乏名满天下的各学科学者。上世纪50年代中苏蜜月期,中国许多优秀的学子都被送到这里留学,莫斯科大学因此与中国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很多中国游客在莫斯科的必去之地。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进入到校园内,如果运气不好可能会被保安拦截在门外。
(图)莫斯科大学的斯大林式风格建筑,图片来自国家地理中文网
笔者认为来到这里最应该感受这里斯大林式建筑的时代风貌,毕竟现在这种风格的建筑群越来越少,具有很特别的欣赏价值。最重要的是这里距离卢日尼基球场很近,不会在交通上浪费各位宝贵的旅游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