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小众巨星群英(二):凯恩追逐的目标,杰夫-赫斯特

写在开篇:世界杯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惊叹于贝利的少年得志,博比-查尔顿的涅槃重生,贝肯鲍尔的王者登基,又或是克鲁伊夫的一生之憾,马拉多纳的跌宕起伏,齐达内的波澜壮阔,直到克洛泽的从一而终。
他们的故事,我们早已如数家珍,但世界杯是属于全世界足球的盛宴,它不仅仅属于有限的个体。有些球星因为年代久远,我们不曾熟悉;还有些人,并非身处足球的中心世界,而渐渐被人遗忘。可是他们,也曾在世界杯上惊艳四方,今天我们继续讲小众球星的故事。
赫斯特高举雷米特杯
我们这期的主人公,是一位英格兰球星,自从1966年世界杯夺冠以来,三狮军团由于长期成绩不佳,已经沦为了球迷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过今天要讲的这位杰夫-赫斯特(Geoff Hurst),是英格兰鼎盛时期的主力中锋,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英之光。
很多球迷对赫斯特的印象,都集中在了1966年世界杯决赛的帽子戏法,以及那次著名的“门线悬案”上。但实际上,无论是他个人,还是整个英格兰队,在那个年代的世界杯中,还有很多曲折的故事,成功的背后,往往不是偶然。
一. 打板球的后卫赫斯特
赫斯特1941年出生在英国大曼彻斯特区的一个小镇,有资料显示他小时候沉迷于踢足球,甚至还因为长期将球踢到邻居家的花园里,给了对方1英镑作为打扰的补偿。后来在15岁的时候,他被西汉姆联青训接受,似乎准备吃足球这碗饭了。
不过小赫斯特的运动天赋不错,踢球的同时还参加板球比赛,不过一心二用不太行,到了20岁左右,同队的小伙伴博比-摩尔成长起来了,他还只是一线队的边缘人物。并且经常因为打板球,错过球队的季前训练,一个赛季下来,只能捞到个位数的出场。在1961-62赛季,他终于获得了联赛20+的出场,但司职左后卫,并没有特别出色的发挥。
直到1962-63赛季,西汉姆主帅格林伍德认为球队中后场偏弱,靠年轻人不太行,决定让他改打前锋,这才激活了他的足球天赋,从此他专心致志,开始了全新的征程。首个踢前锋的赛季,他就在29场比赛中打进15球,两场一球的效率,对于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西汉姆时期的赫斯特
他的踢球风格相对英式,在禁区内的争顶、冲击和身体对抗是他的强项,如果球队中前场衔接顺畅,起高球打到禁区之后,赫斯特是一个靠谱的终结者。同时他也具备回撤拿球的能力,背身倚住对手,能够根据队友的跑位及时出球,虽然不具备精细的脚下技术,但是攻城锤的属性,在那样的大环境中,还是很吃香的。
随着赫斯特与博比-摩尔、马丁-彼得斯等人的日臻成熟,西汉姆迎来了一段辉煌时期,先后拿下了1964年足总杯冠军和1965年欧洲优胜杯者冠军。而1966年本土世界杯日益临近,表现越来越出色的赫斯特,却迟迟没有进入英格兰队主帅阿尔夫-拉姆齐的视野。
二. 1966:从替补到英雄
1962年世界杯结束后几个月,阿尔夫-拉姆齐正式接替温特伯特姆,成为了英格兰队的新主帅。由于球队在1964年欧洲杯预选赛中早早被法国淘汰,球队有大把时间练兵和考察新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拉姆齐开始了大规模的考察,球队是人来人往,直到进入1966年,球队的阵容还没有搭建完毕,主帅还在不停地让新人来国家队试试。
吉米-格里夫斯
当时在锋线位置,超级射手吉米-格里夫斯是当家前锋,他不仅在俱乐部进球如麻,在国家队也有场均接近一球的效率。格斯夫斯属于嗅觉型射手,拥有出色的跑位和终结能力,并不是能够在禁区内扮演撞城锤的高中锋。
在传统中锋方面,拉姆齐已经有了心仪的人选,那就是利物浦的罗杰-亨特,他是那种勤勤恳恳的球员,扎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桥头堡能够很好地争夺第一球,为接应的队友创造机会,同时自己直接冲击球门的能力也还可以,在国家队的十几场热身赛中,有场均接近一球的水平。
不过正印中锋的位置人还不够,拉姆塞把目光投向了这几年成绩不错的西汉姆,赫斯特在1965-66赛季,出场59次打进40球,这已经是一名顶尖射手的水准了。所以拉姆塞在1966年2月,终于给了他上演国家队首秀的机会。
但是他在前五场国家队热身赛中发挥平平,只打进一球,临近世界杯开赛,他没有再得到上场机会。不过考虑到中锋的缺口,赫斯特还是被选进了最终的22人大名单,似乎要以一个替补的身份,最近距离欣赏队友们的表演。当时世界杯还没有替补换人的规则,作为板凳球员,除非主力受伤,几乎没有上场机会。
1966年英格兰队全体球员合影
小组赛开始,事情如预想的一样,英格兰排出了433阵型,锋线上罗杰-亨特居中,格里夫斯被放在左路,右边人选不太固定,无论是约翰-康奈利,还是特里-佩恩和伊恩-卡拉汉,发挥都不太理想,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英格兰小组赛进攻遇到了麻烦。
罗杰-亨特虽然包办了全部四粒进球中的三粒,但是实际上球队在高空球的争夺方面并无优势,特别是左路的格里夫斯,他没有绝对速度和一对一刺破防线的能力,高空球本就不是强项,打这个位置很别扭。两个边后卫的助攻能力也一般,依靠边路套上的传中受到限制,只能依靠博比-查尔顿的个人能力试图破局,他在对阵墨西哥时,那脚惊天远射就是缩影。
以上种种情况,预示着一场变革,最终在淘汰赛中,拉姆齐在思路上做了根本的转变。他放弃了边锋,彻底扶正阿兰-鲍尔和马丁-彼得斯两个运动能力很强的中场奇兵,通过不断地跑动和交叉换位,来参与整体的衔接,以及扰乱对手的防线。
1966年英格兰队淘汰赛首发阵容
左路的格里夫斯也被拿下(受伤的消息有待考证),杰夫-赫斯特,终于站上了世界杯的舞台。他和罗杰-亨特搭档锋线,可以看出拉姆齐的意图。在中场活力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加强高空球的争夺,一方面直接冲击球门的能力提升,另一方面在控制好第一点的情况下,球队的二次进攻机会可能增多。拉姆齐领时代之先的442(4132)阵型,就此横空出世。
赫斯特绝杀阿根廷
8强战对阵阿根廷,赫斯特不辱使命,在双方火药味十足,场面一度混乱不堪的情况下,他在下半场第79分钟,接马丁-彼得斯的边路传中,一个漂亮的甩头攻门打入远角,打进了全场唯一进球,帮助球队杀入四强。他也就此,一举奠定了首发中锋的位置。
半决赛对阵葡萄牙,斯泰尔斯很好地限制住了尤西比奥,英格兰这边博比-查尔顿发挥出色,梅开二度帮助球队打进决赛,而第二个进球就有赫斯特的参与。他虽然是临时上位,但是发挥出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决赛之前,有关格里夫斯回归首发的呼声一度炒得沸沸扬扬,但是拉姆齐顶住了压力,还是让之前发挥出色的赫斯特首发出场,他也不辱使命,上演了个人职业生涯的最佳表演。
赫斯特决赛第一个进球
纵观整场比赛,双方的实力差距不大,总体打得有来有回,赫斯特在中锋位置上的发挥无可挑剔,成为了(男足)世界杯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决赛中上演帽子戏法的球员。而拉姆齐的战术变革也获得了成功,球队的第二粒进球,就是由马丁-彼得斯在前场混战中打进的,如果不是球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强,这样的进球恐怕很难看得到。
门线悬案
再来说说所谓的“世纪悬案”,赫斯特那个球到底进没进,现在的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客观来说,本场比赛就不该进入加时,因为当英格兰在常规时间2-1领先时,德国队的绝平进球,在韦伯射门之前,施内林格手球在先。不夸张地说,英格兰因为一次误判,在舆论的压力下度过了50多年。
施内林格手球瞬间
对于赫斯特本人来说,这是一届完美的世界杯,球队夺冠,他个人把握住了历史的行程,从一个本来要板凳坐穿的球员,一举在世界杯上青史留名。如果仅论在大赛中对国家队的关键贡献,赫斯特无疑是英格兰历史第一中锋。
三. 1970:盛世下的遗憾
又过了四年,墨西哥世界杯近在眼前,此时英格兰的阵容又上了一个台阶。赫斯特在俱乐部发挥稳定,大部分赛季都能贡献20-30球的数据,已经坐稳了英格兰主力前锋的位置。更重要的是,他的身边帮手增多了。
拉姆塞还是继续将那套“无翼”442的阵容发扬光大,锋线位置上,赫斯特的搭档是曼城球星弗朗西斯-李,他与罗杰-亨特和格斯夫斯都不相同,其机动性强,活动范围大,往往能自己持球实现纵向突击,能够吸引防线多人的注意力,为赫斯特创造空间。
中场除了查尔顿-鲍尔-彼得斯的固定组合之外,攻守更为平衡,组织能力更强的穆莱利取代了斯泰尔斯,打一个拖后中场的位置,球队的攻防运转变得更加流畅。
防线上,两个边后卫的升级,对赫斯特有明显的帮助,特别是左路的特里-库珀,他是边锋出身,攻击欲望强,频频前插,自己还拥有撕裂防线的技术和速度,时常能为赫斯特送出传中。
1970年英格兰队首发阵容
从整届比赛的情况来看,赫斯特会根据对手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踢法。比如首战对阵罗马尼亚,英格兰队实力明显占据上风,始终掌握着控球权,此时赫斯特就一直守在大禁区内,等着左路的特里-库珀插上后送出传中,他来完成最后一击。
不过在对手的防空能力还不错,英格兰队传中机会倒是不少,但是赫斯特没能借此进球。反倒是在下半场,赫斯特在禁区内拿球后,秀了一把脚下技术,冷静地晃开对手的后卫,一击致胜,英格兰队艰难地拿下了首场比赛,他依然是锋线上的决定性人物。
赫斯特对罗马尼亚的进球
而对阵巴西和联邦德国的比赛,英格兰队在控球方面没有优势时,赫斯特光站在禁区内,基本上拿不到球,这时候他就选择深度回撤,背身拿一拿球,等待队友的接应和插上,但是直接对球门的威胁大大减小。
另外前场的的弗朗西斯-李,博比-查尔顿,以及他的替补科林-贝尔,都是喜欢持球自己进攻的类型,在面对强队时,两个边后卫防守压力偏大,很难频繁插上助攻,这时候就更多依靠中前场球员的个人能力寻找机会。
所以在英格兰对阵强队的比赛中,球权大多掌握在几个有球能力强的攻击手那里,他们往往自己带球冲击放线,赫斯特更多的是牵制,以及等待二次进攻的机会。对于他自己来说,舒服的门前抢点机会,寥寥无几。
著名的英德8强战中,赫斯特的闪光点,就是一记难度极大的鱼跃头球攻门,可惜滑门而出,不然英格兰的命运,可能就会发生反转了。最终英格兰队在2-0领先的情况下,被联邦德国连扳3球,遗憾地止步8强。
1970年巴西英格兰经典之战
客观上来说,1970年英格兰队的阵容,比起四年前的冠军队更加均衡,个别关键位置实力有提升,具备了打进决赛的水平。考虑到他们小组赛仅仅是0-1惜败巅峰巴西,而且在下半场,依然有跟巴西掰手腕的能力,球队冲击冠军,也是有可能的。可惜英格兰的悲剧命运,从那时起,就定下了基调。
杰夫-赫斯特,就这样告别了他有憾无悔的世界杯生涯。
四. 尾声
1972年,赫斯特退出了国家队,他的国家队生涯,定格在了49场24球。其中世界杯生涯,出场7次打进5球,包括世界杯决赛唯一的帽子戏法,外加一座雷米特杯。
也许从数据上说,他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但是在那属于英格兰的伟大年代里,赫斯特的光芒,是无法掩盖的。成王败寇,所以他就是王。
同时在西汉姆联俱乐部,他效力13年,总出场500次打进252球,是队史第二射手。考虑到他从第四个赛季才开始改打前锋,这样的数据,已经叹为观止。
赫斯特与哈里-凯恩
对于凯恩等后辈来说,赫斯特是他们的榜样,英格兰的未来,路在脚下。
下期预告:巴西天将—雅伊济尼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