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人生(五):低位防守与高位逼抢,哪个才是英超的战术蓝海

往期回顾:《足球人生》系列聊到“上兵伐谋”。说的是在赛季开始之前,各队就会针对整个赛季制定自己的战略和战术打法。目前的英超老大曼城,无疑是在季前战略部署最为成功的球队,表现在其针对大英后防整体特点而制定的战术打法十分十分奏效,积分帮上也是一骑绝尘。具体是什么打法这里不重复了。上一篇分析桑切斯时有朋友留言希望大家一起探讨英超战术格局的走向,而这个话题也是我本人很感兴趣的。所以,本期就战术蓝海的话题与大家聊聊,同时,顺便接着《足球人生》系列聊聊“其次伐交”。
流行趋势:三中卫与四后卫
这个话题我写好放了一个多月,除了因为忙,还是想看看后面的发展情况。
回顾上个赛季,忽如一夜春风来,英超流行三中卫。这个赛季,四后卫又迅速回归主流。这两种体系相比,三中卫胜在横向的阵形宽度;四后卫则在阵形纵深上更胜一筹。经过这两个赛季的观察我发现,想要兼具阵形的宽度和纵深,是不太可能的,因为球场的宽度放在那,覆盖宽度阵形必然扁平。切尔西的三中卫在防守端,在横向的保护上,很有优势,再加上切尔西的低位防守,论谁想要打透他们的防守都十分的困难;在进攻当中,虽然缺少层次,由于对场地宽度的充分利用,论谁也很难阻止切尔西在反击中以强大的边中结合能力迅速弹开阵形。所以上个赛季,各队逐渐试水三中卫,目的就是限制以切尔西为首的主打场地宽度的球队,以三中卫的防守宽度限制进攻宽度。我猜想这也许就是各队逐渐尝试三中卫原因吧。
但是,三中卫在攻防两端都是一种很难驾驭的阵形打法。在防守中,3名中卫的配合比2名中卫要难,体现在防守球员相互换防交接的一瞬间容易出现分工不明确的情况,导致防守漏人。孔蒂做的好是因为孔蒂长期使用三中卫,换做别人都难以打出孔蒂的效果,这一点上赛季已经在事实中得以检验。在阵地进攻中,3中卫阵形缺少纵深,当一波进攻打完,只能靠边翼卫的后插上,因为那里有被拉开的空间。中路后排跟进基本指望不上,因为中路就剩下两名后腰。随着马蒂奇和科斯塔的出走,孔蒂的切尔西反击能力已经大不如前,需要更多的依靠阵地战,仅靠一个巴卡约科很难弥补了。法布雷加斯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其防守能力不足一直是孔蒂无法大胆彻底使用他的障碍,不得已,以牺牲佩德罗为代价,换取法布雷加斯的出勤,阵形变成3-5-2,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写的时候比较早,现在切尔西又尝试了新的战术布置)。
流行了大半个赛季的三中卫,我猜大家基本都发现玩不转,又重新回到四后卫中来。四后卫阵形的弹性就非常好。比如说,需要球队进攻中拉开宽度,基本上靠边后卫的套上;需要在防守中覆盖宽度,只需要边锋的回撤,弥补整个阵形向一侧倾斜协防时留下的边路空当。在阵地进攻中,前锋做架,帮助前卫线3人组织一波4人进攻,未果,前卫线回撤,带出部分防守球员,双后腰插上,两个边后卫同时套上,组织下一波进攻。这在理论上可以不停的组织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实际比赛中,4后卫阵形也至少在阵地进攻中组织2轮或以上的进攻浪潮,而且在进攻套路上,可边可中,可边中结合。这一点,是只有一个边翼卫镇守边路的三中卫所无法打出来的战术变化。
虽然回归了四后卫,但三中卫在球场宽度上的利用效率,得以光大并继承了下来。为了在进攻中强调边路的推进能力,英超各队都纷纷打出了不错的边中结合套路,与强队的差别仅在于最后一下的处理上。这样的好处是,英超球队无论强弱,场面上看去,个个生龙活虎,给人以“英超无弱旅”的错觉。
边中结合是个套上型的推进方案,这一圈两圈的套上去,整个阵形也就跟着套上去了,然后,大家也就慢慢的忘记了什么是低位防守。比如,阵形好不容易套上去了,球丢了,怎么办,你中场丢球能指望中后卫在需要转身回追的情况下与对方前锋比拼冲刺速度么?所以只能就地反抢。高位逼抢就此形成。弱旅之间的菜鸡互啄,大家你来我往,胜负参半。一旦以弱打强,强队三传两倒分分钟破了你的高位逼抢,比如曼城和阿森纳这类球队;或者如曼联切尔西利物浦这样一个过顶打到你的薄弱地带,两三名球星瞬间撵着你的尸体趟过去,所以,积分榜后半区尸横遍野。
利物浦VS曼城:巅峰之战看高位逼抢
不用怀疑大家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尤其这两年,克洛普和瓜迪奥拉这两位名帅给英超带来以往不曾看到的新战术,并为英超众多中下游球队所追求。战术思维的变迁,毫无意外的在英超上演了一个赛季的好剧,而且剧情不狗血!
要探讨高位逼抢,不得不提到利物浦和曼城。英超领头羊曼城,其成功的经验受到全世界的追捧。曼城首败是败给利物浦,要说球风相克,也能说的通。两队第二回合的对决中,利物浦用几近窒息的高位逼抢迫使曼城后防频频犯错,这不是偶然,不能说曼城状态不好,或者说,是利物浦把曼城的状态抢没了。能出现这种情况,依我看,还是瓜氏曼城的传控体系并没有建设完成,并且,日后能不能建设完成,成为瓜帅心目中所追求的传控,不好讲。对有球的控制,远比无球的控制来的要难。就像我们自己踢球,想要带球过人,然后传球或者射门,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但防守的一方只需要贴住,跟住,站住就有可能完成对控球一方的防守任务。但是防守的一方更枯燥,不如控球一方有乐趣,也不具备观赏性,这是事实。
传控体系的建设成型,不仅仅需要长时间的演练,还需要不断的优化团队的结构,比如说换掉一些技术达不到要求的球员。曼城买断拉波尔特的合同,我猜测(必须讲明是猜测,因为拉波尔特的技术特点笔者并不十分了解)瓜帅此举意在加强后方的传控球能力。瓜帅接手巴萨的时候,球队已经打了多年的传控,团队结构和技术能力相对成型。而在后面的拜仁和现在的曼城,都是重建,需要时间。也正是因为此,瓜氏曼城在后防线上存在着可以利用的漏洞。这点英超各队主帅都看在眼里,所以,上半赛季在面对曼城的时候各队敢于适当的高位逼抢。
英超球队在高位逼抢做的最好的无疑就是红军利物浦。所以他能有能力在主场迫使曼城后防犯错。回忆首回合双方较量,在马内被罚下之前,红军利物浦差点早早终结曼城领跑的势头,更加映证这一点。所以,高位逼抢是利物浦提供给各队战胜曼城的战术模板。然而,回过头来利物浦就输给了副班长!
高强度的高位防守,反噬明显,在双方对阵的后半段,利物浦就明显对场上局势失去控制,曼城体能上的优势险些帮助他们在最后时刻挽回败势。加之英超联赛的赛程相比其他联赛要来的密集的多,所以高位逼抢作为常规技战术能否在漫长而又密集的英超中赢得想要的成绩,我本人持相当大的怀疑态度。
与之相对应的低位防守,能否有效的控制曼城的攻势,在本赛季,还没有具有说服力的比赛场面出现,不能贸然下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低位防守相比较高位防守,具备比较大的可普及性。本赛季上半程,英超很多球队引进大陆派教练,大部分都没有拿出有说服力的成绩,随着阿勒代斯、霍奇森、莫耶斯等传统英式教头纷纷接手球队,反而一度让颓势得以扭转。这至少说明,英超球员想要适应大陆打法尚需时日。现在所说的低位防守,应该是结合了萨基所创的区域防守,通过阵形整体的横向移动,在本方30米区域结网,进攻方想要顺利通过,将至少面对2条封锁线。孔蒂所持有的三中卫体系,在上半赛季被我认为是最有可能战胜曼城的打法,结果既有些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输掉了。即便如此,我仍然认为,目前最接近战胜瓜氏曼城的球队当属孔蒂和他的三中卫切尔西。
后卫身后与门将身前:低位防守的潜力。
先越过瓜氏曼城的复杂的战术不谈,只看他在进攻中利用哪些空档完成射门,以及对手可能使用的应对之法。如果有相关的数据进行论证当然更好,没有的情况下我也就自己的观察做一阐述。据我观察,曼城的进球,或者精彩的射门瞬间,多来自与对手防线身后和门将身前的空间。要么由边路突破横传而来,要么由德布劳内和席尔瓦从肋部送出,落点基本都在上述这一空间,由反应灵敏的前锋阿奎罗热苏斯完成射门,或者由其他球员后插上完成射门。次多的射门机会来自与对手后卫线和前卫线之间的空档,输送方面多来自于突破之后的倒三角传球,完成射门则多以后插上球员居多,也常出现于反击的情况下。
低位防守的特点,就是门将和中卫之间的空间非常小,进攻一方想要利用这个空间难度是非常大的。如果再结合区域防守的使用,锁死后防线和前卫线之间的空当,那对手所能够利用的空间就只有高空球和防守球员之间的结合部了。想要在高空和结合部完成射门,就会对进攻球员的个人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比如,摆脱身边防守球员,避开协防球员,然后吸引防守方其他位置球员的协防将球转移到空当处等等。总之,在低位布置区域防守,虽无法完全限制对手进攻,却将大大的减小对手的进攻效率。
在低位布置区域防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把整场球踢成半场球,半场球相对节省体能,尤其是相比高位逼抢而言。低位防守,己方球员的活动区域相对固定,无论是回追冲刺,还是横向移动,距离都比较短,相对易于执行。并且,弱队的阵容就几乎没有所谓深度可言,面对密集赛程不省着点用,很容易崩盘。而高位逼抢,空间大,距离大,无论单兵冲刺还是阵形整体移动,都需要覆盖更大的面积。当然,低位防守在由守转攻时,局限也是蛮大的。比如说,抓住机会快速推反击,由于距离太远,效率也很捉急。但是反过来想这又是不对的,因为面对强队,弱队即使高位逼抢,或者大打攻势足球,也难以战胜强队,更多的情况下是半场结束就大比分落后,连消耗强队的目的都达不到。相比于此,反而是带着0-0,或者0-1的比分进入80分钟的最后搏杀阶段,更有机会获得分数。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累了。
弱队打强队,无论对手是瓜迪奥拉还是穆里尼奥,通常的情况下都是防守时候多,进攻时候少。弱队对阵穆里尼奥还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射门机会,但面对瓜迪奥拉,这种情况就绝无可能发生。弱队打强队,有时候选择低位防守并非他们所希望,而是不得已为之。所以身为弱队,不会踢低位防守,简直就是一种罪来的。然而这个赛季上半程的英超有个怪现象,除了穆里尼奥和孔蒂,还有戴奇,几乎所有球队无论强弱都喜欢逼出来抢,这是一种风气。这也就不难解释,曼城攻击力超群且阵容富有平衡具有深度,从而一骑绝尘;反观积分榜下半区,弱队把积分全给了曼城,面对其他强队也鲜有能够拿到分数的机会,哪怕是1分。
其次伐交:王朝球队都拥有相对轻松的舆论环境。
低位防守被普遍抛弃,以上所讲,不过是原因之一,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舆论导向。我记得特别清楚,欧战上瓜迪奥拉对阵萨里,两个人惺惺相惜情不自禁,瓜迪奥拉赢了比赛也赢得了舆论一片赞美,更赢得了广大球迷空前支持;萨里这边,虽然输了但是站着死,自认为比很多跪着活的更加具有高尚情操。媒体也是一片支持。我想说,我要是那不勒斯球迷,我绝对笑不出来,因为球队被淘汰了。这组对手很强悍么?除了曼城,其他的我看也没有多强悍么。说回英超,波切蒂诺和穆里尼奥,面对媒体的导向做出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波帅可能觉得瓜帅肯定自己的球队是无上荣誉,那就要毫不保留的祭出攻势足球,好像唯有如此才不辱没足球这项神圣的运动;反观穆里尼奥,首回合双红会大战在即,媒体一边倒的给魔力鸟施压,试图以激将法倒逼魔力鸟客场与克洛普对攻,可结果……。根据魔力鸟的反应,我开始以为他真的扛不住压力了,谁知道那只是疑兵之计,反而是正常贯彻低位防守让士气高涨到顶点的利物浦吃了一口土。
当舆论环境有利,球员对战术打法没有怀疑,就能众志成城,即便简单的战术也能踢出伟大的业绩。所以说舆论导向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不亚于资本的力量。现实中常有别人的说法左右自己想法的情况发生。比如说两情相悦被身边亲友说到分手的狗血剧。有时候不得不相信,真理还真的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自己球队的情况,首先自己一定是非常清楚的,而不顾自己球队的情况,胡乱跟风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
所以,在舆论环境的争夺中,作为俱乐部的,也必须更成熟。瓜氏战术的舆论环境在巴萨和曼城时期都是非常好的,而在拜仁时期就困难重重,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舆论环境是可以人为制造的。穆里尼奥更是悲惨,从业以来舆论环境就从来不利,除了国际米兰时期。我是指在战术打法所面对的舆论环境方面。穆里尼奥在国米和波尔图成就三冠王,在外部舆论环境上,都是相对有利的。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正在此。本赛季下半程,随着多名英超老油条开始重新执掌球队(大山姆、霍太公、还有莫耶斯、帕杜等),舆论环境也渐渐趋于平衡。从战绩上看,目前这几位“老油条”所执掌球队战绩不俗,有望先后逃离降级区。所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战术打法,是脚踏实地的做法。
越位规则:造越位越来越困难。
这里不得不说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越位规则。规则规定:处在越位位置的球员不影响进攻,则不算越位。但实际上这个“不影响进攻”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越位球员离防守方防线距离非常远,大多数情况是距离非常近。这就势必会影响到防守方的判断。而且,裁判在判罚上难度也非常大。所以高位防守身后距离太大,一旦被反越位成功,大概率会面对对手单刀球。
高位逼抢就是防线处于高位时,为避免防线受到对方前锋的正面冲击所开发。当高位逼抢被破解,后防线就必须使用造越位战术,避免后卫转身与对方速度型前锋拼短跑。强队在组织高位防线时,都会时常出现反越位失败,弱队在防线组织上由于球员水平的问题,就更加难以从容应对高位防守的这种复杂情况。低位防守的球队就不需要过多采用造越位战术。
结语
作为弱队的,尤其是面对强队时,一心一意组织低位防守,把整场球打成半场球,体能消耗少,对板凳深度要求不那么高。进攻的时候,在对方半场以少打少,空间比较大,打打概率,抓强队防守失误。这样子,不要让比自己强的球队太容易获得分数,积分上的差距也就不会那么不堪,如果能“偷”得些许分数,在保级的最后时刻,也许就会是另外一番情景。
笔者一直认为,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就是要将复杂的形势变得简单,才能在做决策的时候容易看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做出正确的决策,尤其是自身不够强大的时候。那作为简单易执行的低位防守战术,更有可能获得理想的效果。随着一个赛季的试错,我非常看好英超战术趋势重新回归传统,成为未来的战术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