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球员为什么总被诟病停球水平差?来了解一下

药匣子李宝库

“把球停到自己脚下10毫米的后卫,是巴西球员;把球停到自己脚下10厘米的后卫,是西班牙球员; 把球停到自己脚下10分米的后卫,是德国球员;把球停到自己脚下100米,并形成射门,迫使对方门将做出扑救的后卫,是中国球员。”

如果没记错,我上初中的时候就看到过前面这个段子。中国球员的停球基本功的问题,这么多年来一直是球迷们吐槽的对象。很不幸,在国足对阵威尔士的那天晚上,我们又见证了三次史诗级的停球......失误。

反观威尔士人的停球:

相比于中国队0-6输给威尔士的比分,贝尔的速度以及他的帽子戏法,全场比赛中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画面,还是那几个停球,尤其是那个直接停给五米开外的贝尔的球。不仅是我,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吐槽接踵而至,中国球员的水平问题再一次被拉出来被球迷所讨论,为什么别人能做好的事情,中国球员却做不好?这又是一个值得中国足球深思的一个问题。

有人会说,他面对的可是贝尔,安迪-金,乔-阿伦等效力五大联赛的名将,面对的可是欧洲杯四强球队威尔士,面对的是对手真刀真枪的拼抢和压力,难免紧张。我很同意这句话,在这样的高强度比赛下,有压力,会紧张,这都是正常的。

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压力?为什么在这样的压力下会紧张到把球停出五米开外的程度?答案显而易见,中国球员还是缺少这样的强度训练和比赛的锻炼!既然没怎么经历过,又怎么能让内心毫无波澜,从而表现得好呢?

又有人会问,“他们都是职业球员,从小就练传、停、带、射,怎么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这个答案就很复杂了。会停球,不代表能停好球;能停好球,不代表每次都能停好球。这是一个概率事件,球员是人,不是机器人。所以说基本功好的球员,尤其是那些欧美顶级球员,也只能说出现这样失误的概率比较小,那是因为他们经历过百场甚至千场这样高强度的比赛,他们知道在任何情况下该如何把球停在最舒服的位置,以便做好下一步动作。也许他们这些顶级球员在练球的时候,也出现过这样的失误呢?只是你没看到而已。

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中国球员开脱,只是觉得有些难过,因为这样的差距,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赶上。但我们首先得找到原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其实看到这些失误画面的时候,我在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文章开头的那个“中国球员停球”的段子,这都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而中国球迷对于国足的吐槽,也早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

人为什么会有条件反射,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所以我们小时候看的“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明显的条件反射的案例,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就是他在曾经吃过梅子流口水的基础上完成的。

球迷也一样,当你不断地看到中国球员停球失误被大家所吐槽,你也就会在有一次看到这样的失误时,同时想起来那些吐槽的声音,甚至看到外国人的失误,也能联想到中国球员。比如:你看到那些顶级球员完美的停球,你就会想到中国球员与外国顶级球星的差距,中国足球与足球强国的差距;而当你看到外国球员的失误,你又会感叹他们也不过如此,中国球员的错误他们也能犯。

而这样的条件反射,也和之前所提到的概率有关系,你多次看到的是中国球员的失误,而欧洲顶级球员只是偶尔会出现低级失误,还不一定被你看见。所以自然而然,你难免会对中国球员形成固有的印象,当中国球员出现失误的时候,你会放大这样的差距。另外近些年网络上还流行着一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你看到那些顶级球星的精彩的停球时,也难免会想到中国球员的那些低级甚至是奇葩失误。

比如,博格坎普,齐达内和厄齐尔。

反观中国球员:

但实际上,在网络上随便一搜,那些水平远在中国球员之上的球星,失误画面也不少见。但相比于不少中国球员常见的停出五米开外,这些球星的失误并不能体现他们的真实水平。

比如当初还在罗马效力的萨拉赫:

英超射手王凯恩:

韩国头号球星孙兴慜:

小魔兽卢卡库:

来中超效力的瓜林:

甚至是,C罗和布冯。

其实,停球这个动作也是一种条件反射,任何一项足球基本功也都是条件反射的作用。人之所以要经过训练,就是培养你面对不同情况的处理方式。吃饭用筷子要训练,说话发音要训练,考试也得通过上课和做作业来训练不是么?你要熟悉并精通一件事情,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不也正是这个意思。踢球也一样,那些顶级球星,不也得每天都训练吗?

中国球员和足球强国球员不同的就是,他们从小的训练环境甚至是训练方式都是不同的。欧美顶级球员从小接受的就是系统完备而专业的训练,从小面对的也都是接受同样专业训练的对手;而在中国,本来踢球孩子的就少,能接受到高水平训练的孩子更是屈指可数。

除了训练,从小到大经历的比赛的数量和质量,我们的球员也很难与欧美球员进行比较,甚至不在一个量级。高水平球员从小就在不断地接受训练和比赛,在经历和面对球场上的各种情况,自然能够应付。而我们的球员经历的比赛少,在面对压力时的心态也没法与那些“老手”比较,自然会出现不能应付甚至出现难堪的场面。

就像很多来到中超的外援所说的,中国球员的技术其实不差,差的是比赛数量和经验。在训练中表现都不错,可一到比赛就歇火,差距就在这里。还是那句话,会停球,不代表你能停好球;停好球,不代表你每次都能停好球。你经历的和别人不一样,自然应对方式就不一样。

你在做停球动作的时候,自然先要判断来球的距离,方向甚至是旋转方向,同时还要判断你周围的情况,队友的位置,对手的位置,等球来了,你也已经想好要干什么了,除了技术方面,意识方便其实更重要。这还有一种说法,叫做球商。当然了,良好的意识也都是建立在规范的基本功上的,这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足球虽然是一个人的运动,但是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前一段时间,巴萨前队长哈维在专访中说过,足球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运动,“我觉得在未来的足球领域,思想和球商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球商就是应对之前从未遇见过的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知道如何处理未知的环境才是纯粹球商的体现。”

哈维表示,“在足球场上你也需要尽可能多地观察身边的一切,然后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你不关注其他人的表现,你就什么也不知道,自然也什么都做不了。球员不只是用脚在踢球,他们也用脑子。”

“你需要在传球前就看到队友并预判他们的跑动路线。这听起来很简单,但事实上你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做出更好的决定。当你抬起头寻找队友的时候,你其实是处在活动神经的过程中,你需要快速作出反应。但如果有人告诉你,把球传给我之后我再给你传回去,那这就不是思考了。你就是在机械化地做一些事情了。”

“如果主教练告诉你:‘哈维,把球传给马蒂亚斯,然后传给哈维尔,哈维尔再传给哈维,哈维再传给马蒂亚斯...’这样的动作重复10分钟,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这能够提高什么呢?也许能提高的只有传球的精准度,对大脑和意识的开发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换句话说,这只是在简单机械地做一些体力活。在训练中,有些教练会要求球员在传球后再跑10多米,他会说:‘传球之后,你必须冲刺。’但往哪跑?为什么要冲刺?跑动本身没错,但更聪明地完成这一切会更好。”

推荐阅读:【哈维专访:踢球要用大脑;足球是关乎时间和空间的运动】

所以停球的技术,总的来说就是你首先要用正确的动作,把球停在最“合理”的方位。就像哈维说的,你得在比赛的环境当中不断地磨练,去面对各种未知的困难和环境,经历的越多,你的经验就能帮助你在以后的比赛中应付类似的困境。

说了这么多,停球的基本功技术到底都有哪些呢?我没法教你,因为我也停球十米远。还是看看懂球堂吧:

【《懂球堂》第11期:让你学会像小罗一样停球】

【懂球堂丨一个人的足球:像齐达内一样移动停球】

【《懂球堂》第12期:高空停球技巧训练】

友情提示:光看没用,去球场上操练起来吧!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