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博萨:背负一生骂名的门将

末末

编者按:我们总是看到球星光鲜亮丽,备受瞩目的一面。其实聚光灯下的球员背负着无限压力,甚至从几十年前便是如此。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难。我们的是1950年输给乌拉圭。”——尼尔松-罗德里格斯,巴西著名剧作家

1950年原本是巴西的庆祝之年。那一年距离二战结束已过去五年,尽管这个国家并未被直接卷入这场浩劫,但巴西人还是把它视作在全球舞台上提高国家地位的机会。那一年,世界杯首次来到巴西,为了办好举世瞩目的世界杯决赛,他们兴建起马拉卡纳大球场,希望以此吸引人们的目光。举办世界杯不仅能让巴西人产生民族自豪感,还能为巴西足球提供一个证明他们是世界第一的机会。当其他国家正在各个领域争夺和巩固世界权力的时候,巴西人却集中注意力在足球世界证明自己。

现今,诺伊尔正在重新定义着门将的位置,他经常冲出禁区甚至是本方半场。但若我们将时光拉回到1950年代,那时的巴西门神莫阿西尔-巴尔博萨(Moacir Barbosa Nascimento)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他是摘传中球的专家,也是最早冒险尝试离开点球点区域的门将。1950年世界杯时的巴西国家队有一个霸气外露的绰号,叫“胜利快车”,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巴尔博萨能覆盖巴西的整条后防线,桑巴军团的进攻因此没有后顾之忧,对方的反击也无法奏效。那时的桑巴足球就是进攻足球的化身。

晋级决赛的道路上,巴西首先在揭幕战中4-0横扫墨西哥,随后战平瑞士,战胜南斯拉夫。对阵西班牙和瑞典的两场胜利,巴西总共打了对手一个13-2。这样强势的表现似乎在向全世界传递一个信息:最后的冠军非他们莫属,马拉卡纳之夜完全是为他们而准备。

决战日终于到来。巴西媒体在报道中几乎对乌拉圭只字未提,他们信誓旦旦地宣称巴西一定会拿到世界冠军(即使比赛还没有开始)。这种态度多少显得有些不敬,但在巴西人心目中,他们的胜利是命中注定的。

马拉卡纳一切就绪。赛前,里约热内卢市长Mendes de Morais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我已经遵照之前的承诺建起了这座球场,现在到了你们履行承诺的时候了,为巴西赢得世界杯吧!”压力立刻变得不可逾越。如果说压力原本就已让巴西球员透不过气来的话,那市长大人的此番演讲更是直截了当地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巴西非赢不可。就像我们后来知道的那样,失败就是国家灾难。那个夜晚,20万巴西球迷涌入马拉卡纳,就是为了见证他们的英雄捧得金杯。

弗里亚萨(Friaça)为巴西首开纪录,但乌拉圭队胡安-斯基亚菲诺(Juan Schiaffino)随后破门,将比分扳为1-1平。那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场比赛的90分钟,会彻底改变巴西足球的历史和门将巴尔博萨的命运。

比赛第79分钟,吉贾(Alcides Ghiggia)在与之前助攻斯基亚菲诺几乎相同的位置接球,但这次他没有选择传球,而是果断起脚。巴尔博萨没有扑住。1-2,巴西丢掉了他们以为早就进了口袋的冠军。最终,上帝神圣的干预还是没有出现,整个国家陷入绝望。在很多巴西人心中,是巴尔博萨蒙住了上帝的双眼。

视频集锦:1950年世界杯决赛

多年以后,巴尔博萨在一次访问中讲到:“吉贾的决定略显勉强,却成功了。我做了正确的选择,却失败了。”巴尔博萨坚持认为,站在门将的立场上,他当时的选择没有问题,但他也承认:“尽管如此,时光永远没办法倒流。”作为一名饱经风霜的老人,巴尔博萨说这话时只是耸耸肩,似乎对那粒进球已经释怀,但可以想见,在他生命中的某一段时间,他一定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只要时光能够倒转。

决战后的第二日,整个国家都在悼念这场失利,媒体们则制造着巴尔博萨是罪人的舆论导向。当地媒体宣称,吉贾的打门绵软无力,巴尔博萨没有理由挡不住。现在想来,整个国家都把矛头指向巴尔博萨一个人,这实在有些夸张,但在当时,曾经期待满满的巴西人确实认为,巴尔博萨是他们丢掉冠军的罪魁祸首。

有一则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巴尔博萨的遭遇。马拉卡纳惨案发生的多年后,有一次巴尔博萨走进一家商店,店里有一名妇女,指着巴尔博萨对她儿子说:“儿子,看!这就是那个让整个巴西哭泣的人。”他是让全巴西哭泣的人,让整个民族哭泣的人。

惨案之后,巴尔博萨继续着他的足球生涯,如果不是对阵博塔弗戈时的骨折,他甚至能代表巴西出现在1954年世界杯上。巴尔博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是代表大坎普对阵国民,因队友腹股沟拉伤,他被替换上场。大坎普只是一家小俱乐部,当比赛结束,现场400名球迷为巴尔博萨送上了掌声。救赎?或许不是,但这掌声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只要没有被遗忘,就终将被原谅。

巴尔博萨的挣扎恰恰证明了门将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一份工作。你的全部时间都用在阻止对方进球上,可是一旦漏掉一个,你就立马成了罪人。包括现场20万名球迷在内,无数的人觉得巴尔博萨要为巴西没有拿到1950年世界杯负责,这可以理解。但从另一个角度想,巴尔博萨在场上兢兢业业,却没有得到一点赞赏,反而要穷尽一生的时间去悔恨一次错误,这太过残酷。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退役后,巴尔博萨在马拉卡纳的游泳池找到了一份工作。你很难想象,这个人每天都要到曾带给他人生最黑暗的记忆的地方上班,这是怎样的一种折磨。

直到国际足联决定替换马拉卡纳球场的门柱,即那个著名的“吉贾门柱”,巴尔博萨才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机会。在征得国际足联同意后,他把用来做门柱的那根棍子带回了家,并一把火把它付之一炬,随着火焰的腾腾升起,巴尔博萨的愧疚也慢慢消失在天际之中。

然而,巴尔博萨的痛苦没有就此过去。1994年世界杯前夕,巴西又将与乌拉圭展开大战,巴尔博萨被邀请和当时的巴西国门塔法雷尔一起做演讲。然而,最终巴尔博萨没有成行,有传言说这是因为他被视为不祥之人。

巴尔博萨人生的最后阶段在大普拉亚度过,那是巴西圣保罗州的一个海边小镇,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2000年4月7日,巴尔博萨带着1950年的惨痛记忆离开了人世,享年79岁。

“在巴西,法律规定的最高监禁年限是30年,”巴尔博萨解释,“但对我的刑罚却整整有50年。”这就是那个让全巴西哭泣的人的悲惨境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