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市德比:前移博格巴主导大逆转

从2-0到2-3,曼市德比上演惊天逆转,两队各踢半场好球。穆里尼奥上半场的布置非常被动,但中场之后对卢卡库、博格巴与边后卫的调整,成功地打到曼城的弱点。虽然本场比赛并不会影响到联赛冠军的归属,但瓜迪奥拉一周之内两连败,中后卫个人能力问题一而再暴露,尤其是两场强强对话中都出现由于中后卫问题导致的明显被动的场面。这一问题在过去几个赛季反复出现,已经成为瓜帅在欧冠赛场更进一步的最大阻碍。
(图)面对媒体、球迷、名宿甚至教练的质疑,博格巴通过98秒两粒进球证明自己
【上半场,被动的曼联】
本场比赛穆里尼奥准备地颇为认真,卢卡库、桑切斯、博格巴、拜利等人悉数首发。同时让林加德和埃雷拉首发,增强跑动。与之对应的,瓜迪奥拉由于周中欧冠0-3,本场比赛轮休多人。但本场比赛使用了无锋阵,尤其是将阿圭罗、热苏斯同时替补,这或许是为下周中打双前锋战术做准备。
瓜帅这套依赖伯纳德席尔瓦和斯特林大量跑动的战术,在开场其实遇到不少阻碍。穆里尼奥首发的林加德和埃雷拉,都往返与两线大量跑动,这也直接提高了中路的层次。曼城虽然跑动线路非常丰富,例如大卫-席尔瓦拉边,京多安前插,达尼洛内收等,但在推进到中圈附近后,很难从中路越过曼联中场直接联系到前锋。尤其是拜利经常上抢,埃雷拉则经常回撤到卫线,两人直接互相保护。这让曼城在前20分钟很难在中路做文章。
当然曼城即便在这一阶段也同样创造了机会。大卫-席尔瓦拉边后利用技术优势,在局部和萨内打出配合。曼联的防守体系非常依赖中后场球员的大量跑动与覆盖填补空档,但球员与球员之间的落位细节、距离保持并不讲究,这也是曼城很容易在局部打出优势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第五分钟大卫-席尔瓦这次传中,直接导致阿什利-杨非常规动作解围,从慢动作来看实际上是一个手球。阿特金森在上半场的判罚就已经值得商榷了。
虽然博格巴如愿地作为左中场首发,但是曼联的传切换位并不是最大化进攻的模式。比如这次进攻,曼联中场将球组织的过程中,曼联前场的换位,是桑切斯从左路转到中路,卢卡库拉向右路,而博格巴则从左路带球向前。而不是最终以将博格巴推向中路为目的。而且在整个上半场,虽然曼联的中场并不乏跑动和冲刺,但对博格巴的支援是非常少的。所以我们经常能见到博格巴在争夺五五球后,很容易陷入面对两到三名曼城球员的缠斗。和“黏球”有所不同,这场比赛里更多地是因为其他中场队友缺乏接应,并继而导致球权更替。反倒是博格巴通过强大的个人能力搏得了不少空间。
曼联相对紧密的防守,是依托在球员大量冲刺跑动和覆盖之上的。比如桑切斯在这次罚定位球之后,有明显地冲刺回追动作。同时埃雷拉在另一侧,前一分钟刚刚回撤到禁区内解围,下一分钟则冲刺到对方禁区进行支援,同时有大量铲球的动作。但这样的消耗无疑是巨大的,曼联的防守强度也只维持了前20分钟。实际上在15分钟后,曼联中后场已经逐渐有空档被曼城所利用。在失去跑动覆盖后,曼联的层次明显下滑。由于埃雷拉覆盖范围下滑,马蒂奇逐渐成为单后腰,停球、转身、调整后出球的弱点也开始被对手利用。
这与埃雷拉的特点有关,西班牙中场虽然能够保证跑动覆盖,但是很难对线路进行干扰保护。这也是他和顶级矮个防守型中场最大的差距。与此同时,曼联整个右路进攻也陷入停滞。林加德擅长的是后插上助攻与策应,通过大量跑动,靠得是他能在不同位置踢的能力,将关键球员换位换上去,或者说激活关键球员。但是依靠林加德和埃雷拉支撑一路的进攻,这在强强对话中是勉为其难。曼联在整个上半场,都很难将球运转到对方半场。从这个角度来说, 马塔是应该首发的。马塔如果首发,就能通过组织与传球成为球队右路推进的基础,同时也能通过长球联系左路插上。当然首发马塔也有一些问题,比如用谁去限制萨内和拉边的大卫-席尔瓦?
21分钟曼城这次进攻可以视为上半场一个节点——曼联球员的体能已经可以看出显著下滑了。而且在伯纳德-席尔瓦持球内切之后,就打中了曼联区域防守薄弱的弱点。球在运转到斯特林脚下之后,曼联的防守已经陷入混乱,而马蒂奇的出脚也明显慢了半拍。这次本身不是机会的进攻,最后因为曼联后场的失误险些导致丢球。第24分钟的进攻更是如此,曼联球员在运动过程中已经难以出脚,这也能反映出曼联后场球员的个人能力。
(图)博格巴成为球队破局最为重要的球员。在上半场,例如这次一连串假动作,是联系到边路传中的关键。而且在多次被曼城围抢的时候,博格巴都是依靠个人能力护球搏取犯规,暂缓对方攻势
(图)曼联第二粒丢球,京多安在马蒂奇面前轻松转身破门
体能下滑导致曼联区域防守薄弱愈发凸显,这一点在孔帕尼头球破门后更是如此。穆帅对后场的布置缺乏细节,也是近年来一贯的问题。第二粒失球,马蒂奇被对方两次涮过无疑要负主责。而在之后,曼城打出一波又一波攻势,斯特林接二连三找到曼联后卫线上的空档。马蒂奇逐渐沉降到后卫线上,埃雷拉已经无力覆盖到位,曼联后场的层次只能依托在拜利的上抢之上。35分钟这次进攻更是反映出了曼联后卫个人能力不足,曼联对防守纵深的布置也是非常缺乏细节的。
(图)斯特林连续两次类似的单刀踢飞。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拜利顾忌自己身后不敢针对席尔瓦上抢,而斯特林随即利用速度优势,从马蒂奇的身边钻过
简而言之,曼联中后场多名球员能力不够强,缺乏在退防间出脚的能力;同时穆帅对后场的布置缺乏区域防守的细节,这一点在球员体力下降后逐渐开始暴露;同时球队右路进攻瘫痪,也缺乏通过进攻将对方阵型压回的办法。球队只是依靠大量的冲刺跑动,让曼城在前20分钟很难进入禁区;但在体能下滑后,就很难覆盖后场,空档接二连三暴露。若非曼城球员的临门一脚,上半场绝不是2-0这样的比分。
【下半场,穆帅的调整和博格巴的爆发】
曼城看似优势很大,但实际上同样是后场个人能力也都普遍存在缺陷的球队。奥塔门迪在这一年里状态下滑严重,尤其是身体协调性下滑后,以往赖以生存的下脚和拦截效率也同样下滑。而瓜迪奥拉重金购入的出球后卫斯通斯和拉波尔特,都存在核心能力差、转身较慢的问题。包括身体已经下滑多年的孔帕尼在内,他们都在对抗与退防过程中难以出脚。而他们身前的京多安和费尔南迪尼奥,同样在防守端存在不少问题。在联赛里,曼城的优势很大更多是因为强大的进攻能力,以及绝大多数对手很难围绕曼城的弱点进行持续性打击。但在欧冠赛场上,除了周中面对利物浦的完败,在面对顿涅茨克矿工时,曼城的弱点同样被对手摸清并围绕打击。
上半场没有一脚射门,对于曼联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穆帅在半场做出调整,卢卡库更多地向右路拉边,两个边后卫更多地向内侧考虑、带球横移,桑切斯回撤并在一开始由他持球,与此同时让博格巴从中路直接插上(上半场反过来,是博格巴在左路持球,而桑切斯插到中路)。这一点在第二球体现得尤为明显。这样的布置也直接打破了平衡。可以说曼城的弱点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因为曼联进攻端没有捏合到位,直到下半场才打到曼城弱点。
但问题是,实际上类似的进攻思路,在之前对切尔西的比赛中就已经体现出来——那场比赛同样是博格巴依靠个人能力后插上,最终率领球队逆转比分取得胜利。而包括对桑切斯与卢卡库换位的思路,在对利物浦的比赛中我们同样曾经看到过。但是,本赛季这些打出突出效果的比赛所使用的战术,我们几乎很难看到持续性的延续。就如同连胜利物浦、切尔西之后,穆里尼奥依然率队输给了个人能力明显弱于自己的塞维利亚,并直接导致球队在欧冠被淘汰出局。防守细节的缺乏,以及部分球员个人能力的不足,使得球队很难在整场比赛里都依靠中前场球员大量跑动回撤填补空档,这也是穆帅一贯的问题(比如14年欧冠四强抱怨阿扎尔没有及时回撤)。换句话说,正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区域防守细节布置,才使得球队非常依赖中场及边锋的回撤防守,并对他们的到位率要求非常苛刻。
至于进攻细节,球队缺乏的是同一战术的延续性。本赛季曼联不乏具有进攻亮点的比赛,比如上半程战胜阿森纳,穆里尼奥通过林加德回撤而让博格巴前移,还比如前文提到的对阵切尔西和利物浦。但是球队这些颇有亮点的细节布置,都很难看到持续性地使用。曼联的前场球员特质非常丰富,实际上拥有大量组合的可能。尤其是球队并不乏能插对方后卫身后的球员,同时卢卡库与桑切斯都提供了非常难得的特质。但曼联打不痛对方弱点依然是非常常见的,这无形中提高了球队的进攻消耗,也提高了防守中所面临的压力。
(图)踢人并不提倡,但在类似这个时刻通过犯规打乱节奏也是必要的。裁判判罚的尺度则是另一个问题。同时冒着会有红牌风险的动作,也同样很容易引起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博格巴除了两粒进球所体现的个人能力之外,同时也体现出敢于争执的血性。在曼城反扑的过程中,几次关键节点的前场犯规,也起到了打乱对方节奏的目的。
【结语】
(图)德布劳内替补上场后作用比较有限,主要是阿圭罗上场之后的分边。从图中可以看到他的带球动作、领球后的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德赫亚这次扑救难度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空中对身体的控制。而斯特林在这个球之后再次打中立柱,也让球队主场落败显得非常可惜
本场曼城德比可以说是两队各打半场好球,但不妨认为,上半场穆帅进攻细节布置不利,导致球队缺乏细节布置的防线接二连三暴露在对方火力之下。下半场穆帅调整得当,利用到曼城后防弱点快速扳平比分。与此同时,瓜帅的调整和用人同样值得商榷,包括对阵利物浦的欧冠比赛中使用德布劳内作为后腰,他对后腰的用人选择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中路的防守。从拜仁时期对阿隆索的保护,到近两赛季对费尔南迪尼奥的保护,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由于今年接连买入沃克、门迪和拉波尔特,对后场运动能力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除此之外,过于信任“出球后卫”而忽视后卫的防守能力,结果是赛季在最重要的阶段时接连出现问题,并难以补救。这两点无疑都是非常可惜的,也是曼城当下最大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