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前哨丨A组:红绿双鹰争首胜,苏牙法老孰更强

鲁能青训

前言:盼望着,盼望着2018年终于来到了,四年一度足球盛典的大幕即将在俄罗斯拉开。四年前的巴西,范佩西不可思议的鱼跃冲顶、伴随着打破外星人的世界杯进球纪录重现江湖但却潇洒不再的克氏空翻、世界杯决赛后梅西望向大力神杯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无限向往和他萧瑟落寞的背影,那定格的瞬间仿佛历历在目,在我脑海中久久难以逝去。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无数人为之癫狂入迷;世界杯是足球的最高舞台,大力神杯是无数球员梦寐以求的奖杯。

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32强大名单中,既有从未缺席过世界杯的巴西队,也有世界杯新军冰岛巴拿马,接下来的几周里,我们将依据世界杯八个小组为您介绍有关32强国家队的青训情况,看看其他国家是怎样培养足球人才的。希望能从其他国家的青训模式中得到一点启示,博百家之长,为其所用,也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队能再次登上世界杯的舞台。

俄罗斯

首先从A组的东道主俄罗斯说起。将苏联解体作为而俄罗斯足球的分水岭,之前是苏联时期,苏联国家队一直是欧洲乃是世界上的超级强队,虽然在世界杯战绩乏善可陈(最好成绩是1966年世界杯,半决赛1-2输给了西德,获得第四名),但是在欧洲杯历史上,苏联队战绩彪炳,1960年苏联队获得第一届欧洲杯的冠军,后来又在1964,、1972和1988年三次获得欧洲杯亚军。提到苏联足球,雅辛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他是足球史上最伟大的门将,是唯一一个以门将身份获得金球奖的球员。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海报主角就是列夫雅辛。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足球虽然在足协管理下成立了以俱乐部为本的顶级联赛(2001年改名为“俄超”),但是在市场的冲击之下,联赛也出现假球、黑哨、球市低迷等局面,俄罗斯足球不可避免走起下坡路。

2005年穆特科当选为新一届俄罗斯足协主席对俄罗斯足球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在联赛建立起了强有力的监管机构,严厉打击了足坛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并且规范国家队管理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同年,俄罗斯足协发布了一个十年发展计划《俄罗斯足球发展2006-2016年战略规划》,战略规划一方面俄罗斯足协吸收了前苏联足球的一整套成熟的普及和培养青少年足球的人才的经验,另一方面俄罗斯足协对于足球学校、俱乐部青年预备队和少年预备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为俄罗斯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的系统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政府职能在俄罗斯足球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强有力的辅助作用。一,发展足球人口,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二,兴建足球基础设施,提高教学训练水平;三,抓好后备力量训练,培育国家栋梁之才。

政策实施以来,俄罗斯足球再次散发出久违的活力,05年莫斯科中央陆军夺得欧洲联盟杯冠军,08年俄罗斯在“沙皇”阿尔沙文带领下(沙皇传射,加时赛俄罗斯3-1荷兰进4强)闯入欧洲杯四强,10年俄罗斯获得2018年21届世界杯的主办权。可以预见的是,在世界杯之后,俄罗斯国内必将再次引发对足球的热潮。

在我看来俄罗斯对于中国足球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同样有过举国体制,同样经历过顶级联赛的困境与复苏,同样当前政府对于足球的大力支持,为什么我们达不到俄罗斯足球的水平呢?

乌拉圭

乌拉圭位于足球盛行的南美洲,地处阿根廷巴西之间,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口320w左右的小国和阿根廷巴西组成世界上足球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作为上个世纪前半期的世界足球顶级强国,乌拉圭队曾经有过辉煌的战绩,1930年在首届本土世界杯上击败阿根廷取得世界杯冠军,1950年巴西世界杯,在足球圣地马拉卡纳球场击败巴西夺得世界杯冠军,乌拉圭是赢得过世界杯冠军或奖牌的国家(地区)中人口最少的一个。乌拉圭足球风格虽然比不上阿根廷技术细腻、巴西的潇洒花哨,但是却多了一份勇猛,这大概就是近些年乌拉圭世界足坛成绩一直不错的的原因之一吧。苏亚雷斯便是其中的代表,当然我说的不是苏牙的咬人,,而是10年南非世界杯上的手球(在南非世界杯1/4决赛面对加纳,苏亚手球挡住对方的必进球,虽被判罚红点套餐,但是上海上港旧将吉安将点球罚失,使乌拉圭最终挺进四强)。

乌拉圭的人口分布有一特别之处,即约有一半都在首都蒙得维的亚居住,而该国的职业足球联赛——甲级和乙级联赛总共30支球队当中,有24支位于蒙得维的亚,这给乌拉圭国家队提供了集训的便利。从U13到U20的乌拉圭国家队球员可以在每周一到周三离开所在俱乐部,到国家队位于蒙得维的亚的基地集训,周四到周日再回到俱乐部训练比赛,这自然会让球员间的配合愈发默契。

据有关数据统计,乌拉圭业余层面各分支的注册球员数量约有215000(指参加正式比赛的球员,),而在职业层面约有30000人。据最新数据,乌拉圭从新生婴儿到34岁的人口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约160万人),而注册球员绝大多数在34岁以下,因此乌拉圭注册球员总数约占全国该年龄段总人口的13.7%,也就是说每10个34岁以下的乌拉圭人就会有一个人是注册球员,比例之高无愧于全民足球。除此之外,据FIFA数据统计显示乌拉圭拥有1220家足球俱乐部。

最后引用著名的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对于自己国家足球的中肯评价:“乌拉圭是一个为足球而生的国家,青训成熟的培养机制、完善的基础建设,全民参与精神,缔造乌拉圭足球奇迹。”

 埃及

如果问一个埃及人,最能代表的埃及的是什么?几年前他可能会回答: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或者是尼罗河。但是现在你再问这个问题,他很大可能性会告诉你一个人名---萨拉赫。

2017年10月8号,埃及对刚果的世界杯预选赛中,萨拉赫在第63分钟打进了第一个进球,并在伤停补时最后一分钟罚入一粒绝杀点球,帮助埃及男足时隔28年重返世界杯决赛圈。那一刻,所有埃及人都视萨拉赫为民族英雄。来到利物浦的第一个赛季,萨拉赫各项赛事出场45次,取得40粒进球和11次助攻,并帮助利物浦时隔十年后再次进入欧冠四强,完全是世界第三人的数据。

埃及位于北非,属于阿拉伯国家,人民对于足球都有难以想象的热情。在1934年,他们就已经成为首支杀入世界杯的非洲球队。在其后,1990年他们又进入到世界杯的舞台,但在小组赛中两平一负的成绩被淘汰出局。

在那之后,埃及足球经历了漫长的、近乎绝望的等待:拥有9000万人口的非洲足球大国,在非洲国家杯中拥有骄人的战绩,却总是因为各种原因倒在离世界杯一步之遥的地方。埃及球迷们对于世界杯的渴望,绝不亚于我们中国球迷。在其人口基数下,埃及从来不缺乏优秀的足球人才苗子。街头巷尾的孩子们追逐皮球,与中国青少年足球不同,埃及青少年球员在进入职业梯队之前,普遍经历街头足球的历练,这打磨出了球感、技巧、创造力和韧性,而中国的的孩子已经逐渐丧失了这样的环境(我们甚至没有一块可供孩子免费踢球的场地)。

首都开罗两大豪门阿赫利与扎马莱克地对决,如同埃及版的河床对博卡青年,都是位于首都的德比死敌。尽管拥有着无数忠实的球迷,埃及的顶级职业联赛—埃超仍是极不规范,没有市场化,甚至职业化。在1617赛季的埃超联赛,18支队伍甚至有多达10支队伍没有球迷基础,为政府企业或者外资所有,属于资金充足却没有球迷的“幽灵球队”,其中埃及最著名的球星萨拉赫和埃尔内尼就是出自“幽灵球队”阿拉伯承包商。

2012年2月1日埃及发生塞得港球迷骚乱事件,造成77名球迷死亡,因此埃及政府一纸禁令直接取消了两个赛季的埃及联赛,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埃及俱乐部比赛都只能闭门进行。这对于一个国家足球的打击是沉重的。就是在禁赛期间大批的球员踏上了欧洲联赛的征程,萨拉赫和埃尔内尼于12、13年先后加盟瑞士豪门巴塞尔。

埃及国家队就是在这样的足球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的足球运动在1952年就开始了,在当时其内政部里成立了一个名叫“体育司”。1959年沙特阿拉伯就加入了国际足联,直到70年代,国家和私人企业才对足球运动开始采取认真的态度。1974年沙特阿拉伯足球协会和其他13个阿拉伯国家的足球协会一道参加了阿拉伯足球联盟的成立大会,联盟是建立在阿拉伯海湾杯赛的基础上的。在有14个国家参加新的比赛中,并于1994、2002年两次获得海湾杯赛冠军。

1978年,沙特阿拉伯国家足球队首次参加了世界杯赛,在预选赛中被伊朗队和叙利亚队淘汰。自70年代起,足球运动在沙特阿拉伯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沙特阿拉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沙特国家队在1984、1988、1996年三度夺得亚洲杯冠军。在世界杯赛场上,沙特1994、1998、2002、2006连续四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94年进入16强)。青年队方面,1986、1992年,沙特阿拉伯队两次获亚洲U19青年足球锦标赛冠军。1984、1988年,沙特队两次获得亚洲U16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1989年,沙特阿拉伯队获世界U17岁青年足球锦标赛冠军。卓越战绩为沙特阿拉伯赢得了“绿鹰”的称誉。

沙特阿拉伯足球青训实力相当雄厚,其国内以吉达伊蒂哈德俱乐部青少年梯队为首的全国青少年竞赛体系保证了各个年龄段球队在海湾地区,乃至阿拉伯世界的亚洲部分地区可以稳居在前3名之列,这也足以说明沙特对青少年足球的重视程度。而且沙特国内足球俱乐部成年队敢于给予作为青训成果的年轻人以出场机会,使得沙特超级联赛可以涌现出18岁的年轻前锋赛义德·奥维兰成为整个赛季最佳射手的奇迹案例。

沙特的国土面积虽位列西亚第一,但其人口基数与伊朗等区域性大国还是相对较少,全国人口2937万,因此每个俱乐部基于U23、U18、U16、U14、U12、U10、U9、U8等8个年龄段所组建的梯队各只有一支,在U18、U16两个年龄段队伍中,沙特球员除22轮主客场联赛外,还有最少6场、最多8场杯赛;一年累计正式比赛场次为最少28场。各种热身赛、邀请赛还没具体计算。

其中U23年龄段梯队和欧洲的预备队相类似,球员年龄超过18岁以后,有潜质的球员就可以进入到U22以上的队伍,而不能进入上一级梯队的球员此时可能会选择不再从事专业足球而进入大学,沙特的教育体制是包括大学阶段的学杂费全免,沙特的学校各自还有自己的足球队,日常也参加比赛。但这种校园足球比赛及和俱乐部梯队比赛的性质完全不同,沙特足协或者地方足协并不参与,而是由教育部门组织比赛。已在各俱乐部梯队中注册的球员,不得参加校园足球比赛,而不在俱乐部梯队注册的球员,平时可到学校附近的俱乐部去接受培训和专业指导,不收费。沙特所有俱乐部都属于沙特王室拨款的政府投资项目,不存在私人性质一说。为了提高国家队球员水平,沙特阿拉伯甚至“倒贴”租借球员去西甲练级。

沙特阿拉伯的青训模式简言而之就是“不差钱”,这些政府投资拨款大大的提高了国民对于足球的热情,增加了足球人口的数量,从而使沙特足球青训球员储备异常充足。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