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巴西世界杯:WM阵型的溃败和马拉卡纳的眼泪

地点:巴西
时间:195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46年6月25日国际足联在卢森堡首次聚会于“绿桌”旁。在几乎是一片废墟的欧洲中心举行的这次国际足联大会在许多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国际足联接纳了苏联足球协会。至于苏联对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贡献大小,大会之前不久莫斯科迪纳摩队在英国进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巡回访问赛已经做出了有力的回答。此外,所有不列颠足协(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足协)第3次返回国际足联。连任25年的国际足联主席儒勒-雷米特再次当选。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大会决定,以后的世界杯足球锦标赛将以“雷米特杯”的名义进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
卢森堡大会还应当解决第4届世界杯赛由谁承办的问题。毫无疑问,这次该轮到南美洲了。这首先是一种和解的表示,其次,欧洲大陆的现状也难以举行世界杯赛。与会者只要从飞机舷窗或是宾馆的窗户望去就可以看到欧洲那种惨不忍睹的状况。
欧洲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
在大会闭幕前,自荐者寥寥无几,只有巴西和阿根廷愿意承办本届大赛。当大家都准备投票表决的时候,巴西代表团团长马査多博士请求发言。他允诺说,如果委托他的国家承办本届世界大赛,那么在里约热内卢将建立一座可容纳20万人的体育场。这一惊人之举使阿根廷人甘拜下风。
巴西人建造了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大球场
13支劲旅
凡是稍微了解南美洲各国之间“争风吃醋关系”的人,都不难看出马査多讲话的用意,他预言整个世界足坛无疑将在巴西举行盛大聚会,并说这将是一次名符其实的足球盛会,20年前的乌拉圭大赛与之相比不知要逊色多少倍。马査多先生是多么拙劣的一位预言家呀!
阿根廷拒绝参加1950年巴西世界杯
当预选赛结束,一切准备就绪时,人们才发现只有13支球队参加1950年世界杯足球大赛的冠军争夺战,这个数字同1930年乌拉圭大赛时一样,有所不同的是,这次共有33个国家报名参加比赛。
战争的创伤让欧洲人无力参加世界杯,南美球队成为1950年世界杯的主角
虽然大炮停止了轰鸣,但是战争的遗迹依然存在,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了那番闻名于世的讲话之后,世界又陷入了“冷战”之中,各军事盟国之间失去了相互信任,它们之间的相互往来中断了多年。当时,许多国家的经济尚未恢复,铁幕的东边正在进行体育运动改革,但起色不大,还不能以应有的姿态派队参加世界杯足球赛。基于以上原因,阵容强大的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没有参加比赛。困难使比利时也未能参赛,奥地利人出尔反尔,放弃了远渡重洋的打算,步其后尘的还有土耳其和已经取得进入决赛圈资格的苏格兰。
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南美洲国家中,秘鲁和萨尔瓦多拒绝参加比赛。阿根廷也表示拒绝,这大概是因为没有让其担任本届大赛东道主的缘故吧。这样,智利、玻利维亚、乌拉圭和巴拉圭未经预赛就直接领取了进入巴西的通行证。亚洲国家中缅甸表示弃权,印度本来可以参赛,但也改变了主意。有些人认为,印度弃权是因为国际足联规定,运动员参加比赛必须穿足球鞋,而当时印度的足球运动员还不习惯于穿鞋踢球。巴西人利奥尼达斯在上届比赛中与波兰队交锋时曾因赤足上阵,受到了指责。
印度队因拒绝穿鞋参赛而退出
这样,6个欧洲预赛小组,2个南美洲预赛小组和1个亚洲组都是残缺不全的,只有英国小组(英格兰队、威尔士队、苏格兰队、北爱尔兰队)和中美洲小组(美国、墨西哥、古巴)是比较齐全的。经过争夺,进入决赛圈的13支劲旅分别是英格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南斯拉夫、意大利、智利、美国、巴拉圭、玻利维亚、乌拉圭、墨西哥和巴西。
高傲的英格兰人第一次参加世界杯
垂头丧气的组委会成员们全力以赴,千方百计使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落在决赛圈之外的强队报名。与奥地利人的谈判一无所获,奥地利人在布拉格惨败给捷克斯洛伐克队之后决定收回参赛申请。然而后来的国际比赛证明,奥地利队是欧洲足坛的一支劲旅。法国和葡萄牙也收到了补发的邀请信,但是法国也婉言谢绝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在匈牙利已经组成了一支足球队,这支球队很快便在欧洲和世界足坛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后话,暂且不提。我们还是先谈谈巴西队。此时此刻的巴西坚信,他们的国家队在国内宏大的马拉卡纳体育场,面对20万观众,一定会荣获冠军奖杯,以雪三次失败之耻。
五十年代的匈牙利黄金一代即将深远地影响世界足球发展
首次小组聚会
该届世界足球大赛不沿袭奥林匹克运动的比赛规则,因为这一规则不太合理。失误一次,即被淘汰。在巴西,13支球队分为4个小组进行循环赛,4组之首,即可参加下一阶段的比赛。应该承认,这种方法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乌拉圭队和玻利维亚队分在一个小组里,乌拉圭队以8-0的悬殊比分大胜对手,马上进入了下一阶段比赛。按抽签规定,巴西队应该和南斯拉夫、墨西哥和瑞士这3支劲旅交锋。瑞士队一如既往,顽强地顶住了夺魁呼声最高的巴西队。12年前,他们曾与德国队相遇,如今又与巴西队交锋,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结果双方握手言和。此战踢平之后,巴西队的命运就掌握在南斯拉夫队的手里了。结果东道主以2-0获胜。这两个球是由济济尼奥和阿德米尔踢进的。专家们评论说,单凭技术南斯拉夫队不亚于巴西队,南斯拉夫队的败北主要在于承受不了体育场内观众那种难以形容的压力。
南斯拉夫队实力强劲
本届足球赛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是英格兰人破天荒参加了比赛。几十年来,他们一直相信自己的足球优势,现在英格兰终于找到了巴西。他们来了,但输了,服服贴贴地返回了家园。这样简短地叙述英国足球史上这一不很光彩的插图也就足以了。美国队以1-0战胜了英格兰队,他们对英格兰人的表现大失所望。曾几何时,英格兰人还曾讥笑美国人不会踢足球,而且永远也学不会。
英格兰队首次参加世界杯却败给美国队(据说当时的博彩公司开出了500倍的美国队获胜赔率)
后来,英国报界曾对嘲笑者发出这样的大声疾呼:“世界不理解我们!”诚然,指责阿尔弗-拉姆塞、比利-怀特和斯坦-莫滕森为不称职的运动员,是有些过分偏激,因为不列颠群岛的足球队中从来没有二流队员。然而,世界足球在发展,国外许多足球队都显示了良好的球艺,英伦三岛直至1950年才如梦方醒,但为时已晚,只得作茧自缚了。伦敦《每日电讯报》写道:“不列颠足球史上的这一丑闻,在第4届世界杯大赛上是第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但不是最后一件。”
代表英格兰出战的阿尔弗-拉姆塞(左)和维瑟尔
输给美国队之后,英格兰足球队的命运被攥在了西班牙人的手中。西班牙队与英格兰队之间的比赛以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球员们的胜利而告终,西班牙队进入4强之列。第3小组关键的一场比赛是瑞典队对意大利队,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运动员以3-2获胜,连获两届世界冠军的意大利队在这次败北之后,便戛然中止了比赛。但这并不是什么骇人听闻的事情,因为早在两年之前,意大利队就几乎全军覆没了。当年的世界足球冠军——意大利都灵足球俱乐部队在结束了在美洲的访问比赛,乘坐飞机返回途中因飞机失事,队员无一幸免(其中有好几名意大利国家队成员),死难者中还包括当时意大利球迷的偶像瓦伦蒂诺-马佐拉,他是1970年世界足球亚军队,著名的足球健将桑德罗-马佐拉的父亲。
在都灵空难中遇难的意大利球星马佐拉
决赛四强
这样,世界杯冠军争夺战将在西班牙队、瑞典队、巴西队和乌拉圭队4队中进行,其中西班牙队和瑞典队夺魁的希望不大,冠亚军将在巴西队和乌拉圭队中产生。东道主必操胜券,对此,人们深信不疑。巴西队以7-1和6-1分别战胜了瑞典队和西班牙队,这就更增强了巴西队获胜的信心。意大利的《环球报》这样写道:“欧洲足球被里约热内卢的美丽风光,马拉卡纳体育场的宏伟和巴西球迷的热情彻底征服了。”报界是很容易健忘的,以前东道主是如何可怜巴巴地与瑞士队握手言和,以及如何与南斯拉夫队疲惫奋战的经过,报纸上都只字不提了。如果公正而论的话,应该承认,乌拉圭队表现得并非信心十足,因为在他们以3-2险胜瑞典队,以2-2与西班牙队战平之后,人们就不再对乌拉圭队夺魁抱任何希望了。巴西队已经料定自己会稳操胜券,因为最后一场比赛,他们只要与对手踢平即可夺魁,如同西班牙队曾经遇到过的情况一样。
出战1950年世界杯的西班牙队
巴西队教练弗拉维奥-科斯塔告诫自己的队员要有理智,要虚心,他说:“乌拉圭人熟悉我们的打法,并且很善于同我们交锋。更不应该忘记的是,两个月之前在争夺布朗杯比赛中,他们战胜了我们。”巴西队员们回答说:“那是在圣保罗,在里约热内卢我们是不可战胜的。上次欠下的债,他们会加倍偿还。”
乌拉圭代表队
20万人的“棺材”
7月16日终于来到了,这是决定胜负的一天,马拉卡纳体育场当时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还是让我们来听听乌拉圭队当时的守门员罗克-加斯顿-马斯波利的叙述吧。
乌拉圭门将马斯波利
“我们坐在更衣室里,谈论着两个月前战胜巴西队的情况。我们还推测,巴西队员虽然以悬殊比分战胜了当时还不是强队的西班牙队和瑞典队,但这只能使东道主产生盲目的自信心。我们也预想到20万观众会成为“桑巴军团”的强烈兴奋剂,但同时我们也知道,球迷们不会原谅自己球队的任何一次失误,而这对球员们的影响极坏。最后我们也告诫自己,我们这里球队有舒伯特-甘贝塔、维克多-安德拉德、阿尔塞德斯-吉西亚、胡里奥-佩雷斯,当然还有奥布杜里奥-瓦雷拉等名手,应该天不怕地不怕。”
马斯波利在决赛中多次救险
“这样,上场之前我们的队员在心理上是有所准备的,即便在巴西队首开纪录后,我们也并没有因此而表现得惊慌失措。瓦雷拉向队员们喊:‘伙伴们,丢一个球算不了什么。’他说对了,我们全力以赴,很快挽回了一分,这个球是胡安-斯基亚菲诺踢进的。这时场内突然鸦雀无声,静得能听见踢球时发出的特有声音。按照教练的意图,我们加强了右翼进攻,发挥一流轰炸机吉西亚的作用。比赛结束前11分钟,他踢进了决定胜负的一球。看台上静得有些怕人,就像举行国葬时一样。”
马斯波利为乌拉圭队飞身扑救
“我们为什么能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巧妙地把技术和战术,旺盛的斗志和认真的态度结合起来了。”
这是当时守卫着世界杯新冠军大门的名宿的回忆。那么担任这场球赛的裁判英国人里德尔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世界杯比赛现场
“当我与同乡埃利斯和米切尔一起走上场时,我们没有听见自己的说话声。看台上震耳欲聋的声响完全压过了我那尖厉的哨声。当弗里亚卡首开纪录后,我直担心看台上的水泥底座会被人们震塌,但比赛进行得很文明。乌拉圭队领先之后,巴西队队员开始有些绝望了,这从他们失望的表情上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显得不知所措,露出一付可怜巴巴的样子。比赛刚刚结束,他们便撒腿跑入更衣室,可是几十万观众都依然坐着,面对空空如也的球场,百思不得其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忽然觉得,当时我正处在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墓穴之中,我急忙离开了体育场。大街上一片哭声,巴西人想用泪水冲刷掉心中无限的悲痛。乌拉圭人也哭了,然而那是幸福的眼泪。”
吉西亚打入制胜一球,马拉卡纳彻底静默
决赛之后,乌拉圭的所有工厂汽笛长鸣。政府宣布了当月16日为国庆节。巴西人本想通过精心策划和准备的闭幕式来炫耀巴西队的荣誉。这本来应是该届大赛中一组最雄壮的颇有效果的交响曲,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泡影了。乌拉圭队队员们在场上热烈拥抱着,此时儒勒-雷米特手捧奖杯悄然出现在球场上,场内既没有奏国歌也没有热烈的讲话。摄影师、记者和越过水渠的乌拉圭球迷已经来到了球场中心。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儒勒-雷米特说:“这时,我看到了新的世界冠军队队长瓦雷拉。我把奖杯交给了他,刚想向他表示祝贺,但这时人群把我们俩挤散了。”
马拉卡纳的眼泪
“明星”
我们暂且先不谈巴西人早已忘却的,被后来的胜利所取代的悲哀吧。我们先来看看,该届大赛对足球的贡献是什么。
首先,南美洲运动员打败了欧洲WM阵型。这一阵型早在30年代就已形成,在巴西世界足球大赛之前似乎达到了顶峰,但这一阵型也暴露了许多弱点,尤其是当打法平淡无奇的英格兰队与那些不循规蹈矩、有进攻节奏、变化灵活的球队交锋时,这些弱点就更为突出了。
查普曼创立的WM阵型在1950年世界杯上仍然风行
欧洲队中只有南斯拉夫队的比赛阵型有些变化。这首先体现在运动员场上位置的互相交换和恢复了两翼的进攻。后来的几届世界杯足球赛证明,WM式的传统打法已丧失了生命力。在1954年的第5届世界杯赛中,匈牙利队的新阵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1954年的匈牙利队给世界足球技战术带来了革新
我们回过头来谈谈1950年世界杯赛的情况。拉丁美洲两个队的最后一场决赛,乌拉圭人的法宝是严格的比赛纪律,他们把欧洲足坛的精华和自己的特长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相比之下,巴西队显得缺少章法,而且即兴发挥。不应该忘却的是,乌拉圭队中有好几位真正的天才运动员。
既1930年夺冠后,乌拉圭队二十年后再次登顶
与前几届大赛一样,第4届世界杯赛也是群星荟萃。这当中应首推墨西哥队的守门员安东尼奥-卡巴哈尔。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世界杯大赛,此后他又 4次参加了世界杯赛。美洲大陆上很少有像他这样优秀的守门员。他在球门区内表现得相当出色,显示出了其内在的可靠、扎实、卓有成效的基本功,这在拉美队守门员中是少见的。
墨西哥传奇门将卡巴哈尔第一次亮相世界杯
我们已经引用了乌拉圭队的守门员马斯波利的话赞美了乌拉圭队队长中卫瓦雷拉。这位体魄健壮、脸庞黝黑的运动员颇为引人注目。他那潇洒的传统式动作,以及活动范围之广及控制球的本领令人赞叹不已。然而,人们记忆最深的是他能创造性地组织场上进攻,斯基亚菲诺就最善于利用瓦雷拉的传球。瓦雷拉后来在瑞士参加了世界杯赛,从那以后他就没有返回祖国。后来他受聘于著名的AC米兰俱乐部足球队,加入了意大利国籍,长期来一直是欧洲足坛的明星。
乌拉圭冠军队长瓦雷拉
在巴西参加比赛的还有斯坦利-马修斯。在英格兰的许多场冠军赛上,马修斯曾经有过突出的表演。六十年代中期,几乎所有的世界足坛名将都参加了他最后的一场告别赛。人们曾经尊称他为“运球先生”。在1937年12月捷克队与英格兰队的一场比赛中,他曾是万众瞩目的一颗明星。在那场比赛中,捷克队以4-5输给了英格兰队。这位足球运动员善于连续用假动作晃过对方,转眼间传出典型英国式的不高不低的传中,给同伴们创造舒舒服服的头球攻门机会。
35岁的斯坦利-马修斯第一次参加世界杯
参加巴西世界杯大赛的还有其他一些杰出的球星。但是与前几届或后几届相比,足坛巨人依然少得可怜,战争毁掉了整整一代欧洲足球运动员。
战争过后,足球迎来了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