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决赛:皇马和利物浦的优势与劣势何在?

决赛烽火已然,今夜的基辅注定无人入睡,在巅峰对决的狂热中,我们不妨稍作冷静,通过数据统计回顾今晚的两位主角:皇家马德里与利物浦,在2017-18赛季欧冠赛场上的历程,并以数据为中心,解析两队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数据来源:马卡报)
进攻端数据对比
进攻端数据中,利物浦在进球数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同样也以40球(不含欧冠资格附加赛进球数)领跑整个赛季的欧冠,而皇马则在全部的12场比赛中都取得了进球,齐达内的球队总是能在场上找到破门的机会,相比利物浦则在与波尔图的次回合主场比赛中打成了0:0。
利物浦在进入欧冠淘汰赛之后,在战意相对不足的比赛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懈怠,无论是首回合5:0屠杀波尔图后次回合主场缺乏战意,还是次回合面对曼城之前默西塞德德比上疑似默契球的场面,亦或是次回合对阵罗马之前主场被注定降级的斯托克城逼平等等,都凸显出克洛普“留力”重要赛事的意图。
2017-18赛季第二回合默西塞德德比被评为历年最“和谐”
在其他进攻数据方面,两队的数据对比很好地说明了各自的进攻思路,利物浦禁区内进球数(不含点球)比于皇马多出11个,而皇马的有效传中次数同样远高于利物浦,同样的坐拥边路快马,利物浦显然更倾向于内切与肋部传递威胁球,而皇马则更青睐于传中,这一点在两队的越位次数统计对比中同样可见一斑,中后场反击开大脚与斜向横传是造成越位的两个大户,而注重传控的球队往往会较少出现越位。事实上本赛季皇马传中次数较上赛季明显增多,C罗的年事渐长与贝尔的长期伤缺状态不佳以及中场压迫力的不足导致齐达内在战术上布置上更加多元化,以利用各种可能性造成威胁进攻,甚至于在某些比赛中过度的依赖伊斯科的突破,阿森西奥的扯动与C罗的个人能力。用时兴的话语来说,就是齐祖在玄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尽管如此,皇马进攻端的输出能力仍然是毋庸置疑的,进入2018年以来,皇马30余场各项赛事,只有2场被对手零封,其中1场还是客场对阵西班牙人的比赛(熟悉西甲阵营派系的朋友应该会明白其中微妙),四分之一决赛首回合面对主场作战的尤文图斯连轰3球让人印象深刻
2017-18赛季欧冠四分之一决赛首回合上,C罗奉献惊天倒钩
值得注意的是,利物浦在火力输出端过于强调“节奏”有其隐忧。上个赛季,克洛普“跑!跑!跑!”的战术要求是从始至终贯穿全场的,即便本赛季渣叔刻意减轻了高位逼抢的强度,把强势压迫的时间缩短,仍只是把全场压迫变成了频繁的压迫而已,以“节奏”为中心的战术最大的短板在于一旦节奏被对手带慢,进入僵持阶段时,依赖全队节奏的突然变化造成威胁进攻的利物浦则会迷失方向,毕竟“节奏”是全队的节奏,一旦慢下来,要想全队提速,只能依靠对手失误了,在强强对话中,对手是不会轻易送大礼的。
利物浦进入2018年以来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当属5月6号英超倒数第二轮客场面对切尔西的比赛。在斯坦福桥,孔蒂通过“复刻回忆”的方式,将执教尤文时期的经典“1-0主义”运用到了比赛中:全队刻意的将比赛节奏拖慢,在本方半场控球时,绝不急于向前推进,即便是在边路形成了突破,也会在底线附近与对方后卫更多的进行迂回(当然这需要阿扎尔这样能够将球稳稳的控制在脚下的球员),在1-0取得领先之后,更是全员退防,在中场加强限制对方的推进,在后场摆起大巴,以至于下半场有好几次本方禁区内的头球解围全部来自于吉鲁。在技术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利物浦两倍于切尔西的的控球率、进攻次数与危险进攻数,却没有转化为任何一个进球,反倒让切尔西在射门与射正次数上占据了优势。
“1-0主义”在近十年尤文复苏的道路上起到了奠基的作用,虽然随着孔蒂离开尤文与阿莱格里的入主,尤文逐渐朝攻势足球发展,但孔蒂为尤文奠定的基本战术思想与球员的战术素养绝对是这支球队豪取七连不可或缺的。孔蒂入主斯坦福桥后,每每遇到绝境,便会重新拾起这一屡试不爽的法宝,为自己的蓝桥生涯“续命”,从对阵利物浦的“争四”大战到足总杯决赛的“保位”战,“1-0主义”让孔蒂屡次化险为夷,给风雨飘摇的蓝军送去捷报。
反观皇马,其火力输出则强调“串联”与“个人能力”,就本赛季欧冠淘汰赛阶段的实践来看,皇马在强强对话中基本上都采取了稳守反击的战术,中前场快速串联发动进攻甚至是绕过中场直接从后场发起进攻也相当常见,由于前场有着个人能力极强的火力输出点,所以快速串联往往能收获奇效,C罗在欧冠中的“大腿”级表现证明了这一点。
防守端数据对比
在防守端的关键数据上,利物浦可谓全面占优,丢球数、零封场次、遭遇威胁进攻数、禁区内威胁进攻数、角球威胁、传中威胁等数据均由于皇马,足可见洛夫伦的“浪子回头”与范戴克的火线加盟为利物浦后防线的稳固助益良多。
在皇马这边,本赛季的防守端表现较上赛季下滑的迹象明显,其中“头球丢球”与“头球威胁球”两项数据直指拉莫斯,作为皇马禁区内唯一一个稳健的高点,拉莫斯直接关系着皇马防守端的表现,在拉莫斯缺阵的比赛中,特别是主场对阵尤文的四分之一决赛次回合,曼朱基奇的两个进球全部来自于边路起球传中的头球攻门,相对于马塞洛、卡瓦哈尔与纳乔的身高劣势以及瓦拉内的迷之状态,拉莫斯依旧是皇马禁区内的“定海神针”。
况且,无论马塞洛的左路还是卡瓦哈尔的右路,插上助攻的任务始终是后防线崩溃的前兆,而中场克罗斯、莫德里奇的绞杀能力有限,扫荡的任务仅仅依靠一个卡塞米罗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形势下,科瓦西奇被各路媒体给予厚望,普遍认为,能攻能守的科娃可以起到“串联”与加强纵深的效果,毕竟原本在国际米兰时期其培养方向是技术型前腰方向培养,加盟皇马后,在齐达内时代硬生生被开发出了“中场推土机”的属性。但科瓦西奇在国米时期对比赛阅读能力不高,身体对抗差、防守动作简单粗暴等等问题在来到皇马3个赛季后仍然没有大的改观,“不堪大用”的印记仍然深深地烙大赛经验有限的克罗地亚人身上,眼下刚刚年过24岁的科娃,究竟能给皇马的中场带来多少的活力,仍然要打上一个现实的问号。
懂得进攻的球队能够赢得比赛,懂得防守的球队能获得冠军。足球场上这一句经典名言道破了球队取得赛事冠军的“不二法门”,无数的数据都证实了,少丢一个球要比多进一个球的边际效益更大,在控球率的地位直线下降的今天,球在脚下的时间与球进网窝的次数并不会正相关,因此,稳固的防守、犀利的反击与强大的火力输出将利物浦送到了基辅,如何破局,是摆在齐达内面前的难题,而如何将赛季的优势在决赛中最大化,则是克洛普需要考虑的。
传控数据
得益于萨拉赫与马内的高光表现,在过人次数上利物浦依然占优,而在身体对抗与高空球争夺方面,皇马显然更具优势。
犯规情况统计
犯规情况的统计,结合防守端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利物浦尽管在防守端表现全面优于皇马,但却是以更多的犯规次数为代价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利物浦在12场欧冠比赛中被吹罚了3个点球,而皇马则没有被吹罚过点球,由此可见利物浦的防守稳健度还是有待提高的,尤其是在高位压迫战术中,身后留下的空容易被对手抓反击,从而造成以禁区内犯规阻止对手反击出现点球的情况。
到此,决赛数据分析就要告一段落了,面对本赛季的最强火力利物浦,齐达内是否会从孔蒂的成功案例中吸取一二?而面对同样犀利的皇马两翼,年轻的英伦未来之星们是否又能筑起一道抵挡“霸道总裁”的堤坝呢?这一场号称史上最“胶着”的欧冠决赛,究竟谁将捧起大耳朵杯,最终我们都只有在比赛终场哨声响起的那一刻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