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利物浦17-18赛季总结 - 我们离冠军还有多远

“等待注定是漫长的。刚开始可能难以为继,但是日子久了便会形成习惯。而习惯会让你安心,就好像在深渊般无尽的黑夜里停下来,静静地等待星光。” — 塞谬尔·贝克特
赛程表
通常我是不会把“一名守候了25年的利物浦球迷”这样的话挂在嘴边的。因为每次提起,我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和塞缪尔笔下那个,把鞋子脱了又穿穿了又脱的艾斯特拉冈一样,开始耐不住寂寞?
但是这次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提一下。你看,霍利尔,贝尼特斯,霍奇森,达格利什,罗杰斯,弹指之间,又一位戈多朝我走来,这个戏剧色彩浓厚的德国人,会不会就是我们最终要等待的?从2015年中途接手,到17-18这第二个完整赛季,我们离冠军的距离,又是否像波卓先生系在奴隶脖子上的绳索一样正在变短呢?接下来的篇幅里,就让我们试着通过一系列的回顾来找寻答案。
【冠军的轨迹 - 月均9分线】
10年冠军得分
在数学里,轨迹指的是含有某种性质的所有点的集合。英超八月开打,历时十个月,每个月的得分都影响着球队的运行乃至最终的结果。就近10年EPL历史来看,除了特定时期的10-11和15-16赛季,冠军的获得者基本不会出现太多的失分点。而上赛季切尔西的93分以及本赛季曼城的100分,更是向我们证明,要想进入争冠行列,月均必须保持在9分左右。
球队的轨迹,不会永远单调地变化,它更像一条上下波动的曲线,有峰值,也有谷底。如果把这条曲线按照模式分段的话,联赛完全可以视为开局(8-9-10月),加速(11-12月),僵持(1-2-3月)和收尾(4-5月)四个阶段。它们的升降起伏,其实也就较直接地为我们揭示了球队在每个时期的状态以及内在的因果关系。
从下图中不难看出,16-17赛季我们主要在第三阶段失分过多,而本赛季则是输掉了一头一尾。假如允许把两个赛季各自欠缺的部分互换的话,16-17和17-18的最终数字可以达到87和96,都是足以影响甚至改变结局的分值。
曲线图
然而冠军路上没有假设。曼城、切尔西的成功告诉我们:
1.开局迅速进入状态(或在赛季初段就迅速改变战术以自救)
2.一路加速于圣诞战役达到峰值
3.僵持期合理调配
4.避免收尾因体能和伤病崩盘
把这四个阶段性目标平滑地衔接在一起,就是一条几乎最优化的争冠曲线。特别是在双线作赛的情况下,上半程表现越好,就越能够在下半程给自己留出更多的调整空间。而季前准备是否充分,又会对开局带来几乎决定性的影响。
【季前计划 - A如夏花,B如秋叶】
“我相信自己,生如璀璨的夏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
克洛普可能读过泰戈尔的这首诗,所以在球队引援丰富战术这个问题上,德国人表现出了同样的执着。2017年7月,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一直以来的批评是这么回应的,“关于Plan B的讨论,依我看就是对足球缺少理解。作为一名职业教练,我不可能在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为了赌一把而改变太多的布置。我在这里的工作,不是要证明我懂1000种办法来随时切换到Plan D,F或者Q。我的工作,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根据现有的球员的技术特点,打出最适合他们的战术。”
转会表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杰拉德晚出道10年,大概会在克洛普手下爆发出更大的能量。洛克菲勒说唯偏执狂方能成功,而我们的这位德国主帅,恰恰有着最为极致的足球哲学,他把自己的理念,按球员位置分解成一个个职能单调的零件,然后再用粗旷但清晰的线路连接起来。这种标准化体系,无疑是非常适合英伦球员的。它就像一把AK47,稳定,暴力,拆装方便。但是面对异常情况,却也很难临时切换成榴弹或者重狙来实现另一种输出。简单极致,还是复杂全面,这既是一个战术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TheFabFour
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利物浦在夏窗买进了萨拉赫,索兰克,张伯伦和罗伯特森四名球员,加上因故来迟的范戴克,利物浦和上赛季相比,中前后三线都有所加强。不过总的来看,我觉得只有范戴克属于战略性引援。因为萨拉赫这笔增补,虽然结果好得其实有点“喧宾夺主”,毕竟克洛普的另一个意图,是在保持前场火力的同时,以库蒂尼奥后撤引出本赛季最重要的结构完善。
可惜收之桑榆,失之东隅。尤尔根同志不需要担心想要沙发却买了台灯最后被改成茶几的情况。但是当沙发自己突然试图从圣公会逃往神圣家族教堂的时候,台灯和茶几们就不得不反过来承担更多的责任。而无论怎么调整,夏末秋初的那个背伤,事实上使得球队无法利用8月磨合新战术,然后在惨败曼城马内红牌停赛之后,过早地陷入了低谷。
【起跑 - 计划赶不上变化】
2017年8月12号,丁酉年戊申月辛未日。路旁土,闭执位冲。宜居家洗护,忌代表非国家队上场比赛。这一天,在维卡拉格路球场,两度落后的利物浦梅花间竹地追回三球,却被布里托斯补时绝平,我们以一场郁闷的3:3开始了新赛季的征途。由于风水的问题,在欧冠资格赛以及随后的两场联赛里,库蒂尼奥都没有进入比赛名单。克洛普只好回到去年的战术套路。Plan A被暂时搁置。
马内红牌
2017年9月9号,丁酉年己酉月己亥日,平第木,满执位。宜伤愈复出;忌对冲出禁区的门神抬脚过高。那一天,经常来曼彻斯特祷告的马内,没有听到阿拉的警示。杀得性起的他一脚揣在了埃德森的腮帮上,被红牌罚下导致球队惨败。而库蒂尼奥则在主场踢伯恩利的比赛中回到首发,由于马内停赛,the Fab Four依然无法同时出赛,Plan A继续搁置。
如我在赛季展望中所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对手采用低位对抗我们的高流动攻击战术,利物浦需要在进攻上做减法,防守上做加法,以便更好地解决两个禁区之间,也就是三个前卫负责的中线区域问题。” 库蒂尼奥后撤,另外两名MC更多地驻留中圈,就是克洛普本赛季首选的加减方案,也是他在坚持自己极致风格的基础上,对进攻套路乃至节奏变化方面作的重要完善。
然而风水佬骗你十年八年,现实却从来不会说谎。直到10月1号客场对纽卡斯尔的比赛,我才第一次看到Plan A粉墨登场。是役,老谋深算的拉法死死地锁住了库蒂尼奥的内切,迫使巴西人只能在左翼和马内抢位置,而另一侧的萨拉赫,全场只有一次射门和一次突破。前场四人组充分暴露出移动和联系上的问题,首次实战以失败收场。而此时,联赛已进入紧张的抢分阶段,留给我们磨合的机会所剩无几,克洛普不得不尝试另一种思路。
【圣诞战役 - 减速是为了走更长的路】
11和12月,包括三场欧冠,利物浦一共踢了14场比赛,其中联赛7胜4平净取25分,排名从输给热刺后的第9,重新回到了前四。同样是峰值,但这一次在过程上和16-17赛季显得不太一样。特别是进入12月以后,克洛普明显加大了轮换幅度,球队的压迫战术以及攻守转换也都刻意减缓了许多。很多人都说克洛普只会踢一种节奏,我觉得,在作出结论之前,首先得明白什么是节奏?节奏体现在哪里?以及怎么量化?
《一球成名》里有一句台词是这么说的,“足球永远比你跑得快,所以,我们需要传球。” 是的,足球归根到底,就是一项传球的运动,因此它的节奏,也必然要和传球,和怎样从防御三区推进到进攻三区有关。
传递统计表
上图是一张中后场球员不同类型传递次数统计表。按照传递的意图,我把它们分为过渡型和推进型两大类,两者相加,就是所谓的控制传递总和。它想要体现的是球队在拥有球权并且能够主动进行分配时的动作。由于我们的目的在于量化中后场到前场的整个过程,因此我把中前卫和后卫这两组不同的发起点分开,并且将作为传递结束点的前场攻击球员剔除出去。
我们知道,表面数据往往不够直观,所以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通常会把它们综合成一些更具说明性的影响因子(下图中列举的a-g),用来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球队的节奏和实现方式。比如(a,b)这组变量,反映的就是在控制传递总数类似的情况下,推进与过渡比值和球队节奏的关系。而(e,f)则可以告诉我们球队提速的发起区域,一般而言,后场比值越大,直长传就越多,攻守转换也就越快。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边路与中路推进比值,体现的是球队的主攻方向,数值越高,球队就越倾向于利用两翼,球员在边路的往返也越频密,需要的体能消耗也就越大。
变量表
通过比较两个赛季同一时点和差不多实力对手的两个客场的数据。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16-17赛季对伯恩茅斯的那场,球队的节奏更为紧凑,后卫之间的倒脚更少,中卫三传两递之后就会直接长传越过中前卫找前锋,如果失去球权则马上前压抢第二点。而在边路的利用方面,和17-18赛季打斯托克城相比更是高出了几乎一个数量级,边后卫位置更前,中前卫和翼锋的换位更频繁。这些都导致了球队在体力和移动方面需要更高的投入。
古人云,“见一叶落而知岁将暮,睹瓶中冰而知天下寒。” 以点带面地看,以上数据说明了季前储备的体能在经过密集的圣诞赛程之后,将无可避免地面临一个间歇期。因此,怎样以最经济适用的方式完成12月,是克洛普避免重蹈覆辙,以及实现本赛季双线目标,在宏观上作出的最明显的修正。
【间歇期的攻守加减法:MO Salah!Running Down the Wing!】
2018年1月6号,克洛普宣布库蒂尼奥转会。他说:“行人来来往往,生活走走停停。今天我们失去了某位重要的球员,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俱乐部,我们依然无比确定球队正持续上升中,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问,在那个时刻,有多少人依然相信克洛普?又有多少人已经悲观地认为前四危矣欧冠出局在即?如我当时所提到的,“由于库蒂尼奥在传递的时机、特别是提速的节奏点上还未能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掌控,因此从上半程来看,他这种虚左的安排给中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此时利物浦的体系,是不平衡的。” 一只球队的底层结构,不会因某个球员的存在或离去而产生根本性变化。Plan A破产了,克洛普面对的,却还是那道攻守加减法。而他,则果断地反向操作,把重心更为简化地放在了另一个人身上。
凯恩、萨拉赫比较
如果有人在赛季初就说萨拉赫会完成英超个人荣誉大满贯,我肯定会一笑置之。虽然也曾断言埃及人会给球迷带来惊喜,但是我的确没有料到法老爸爸会达到英超金靴的高度。要知道在8月的时候,萨拉赫表现得还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切入点,他甚至连持球突破都很少尝试。那时候的利物浦,组织上左倾严重,向右翼的斜直线也因为意图明显而略显呆滞。直到9月中,随着萨拉赫开始越来越多地持球突破或联系中场,我们才初步实现对两翼的合理利用。但是他的射门问题却又开始暴露,进球平均所需次数一度达到了十月份的11次。
萨拉赫月统计表
问题显然和他的重心脚以及活动区域有关。从和凯恩的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萨拉赫全部32个进球里面,有25次由左脚完成,逆足的破门则只有5次。因此射门前能否流畅地完成左右脚的切换将直接影响他的射门转化率。而这又和我们给予他的活动区域有关。
上半程的主体战术,无论库蒂尼奥踢什么位置,他由左侧往中的移动都是利物浦发动进攻的一个很重要的源点,其他攻击手大部分的线路都必须与此配合。所以萨拉赫一开始的活动空间,要相对地被局限在球场的右侧面。当他获得切入空间的时候,往往就会像下面动图里看到的那样,因为射门角度越来越小,切换到左脚之后已经无法发力,唯有轻推远角这一个选择,吐饼的机率也就自然变得要高许多。
萨拉赫射门
其实从11月开始,克洛普就已经开始逐渐加大萨拉赫的自由度,除了越来越多的横向内切,他出现在中路的次数也较之前频繁。而随着库蒂尼奥的离队,埃及人更是被赋予了新的中前核心地位。三叉戟之间的线路设计,都围绕着萨拉赫做文章,特别是费尔米诺,无论左移还是后撤,都愈发强调为萨拉赫拉出更宽的切入空间。
与此同时,中前卫的功能也随之更加单一,上赛季那种和翼锋大幅度流动换位的战术基本不再采用,取而代之的是防反目的更为明确的堕后,跟随,拦截,上抢,以及简单快速的直线身后球。当然,范戴克的加盟,为这一系列变化提供了高度和力度的保证,利物浦的后防无论高位压迫还是低位驻守,都较以前稳固。1月之后的17场联赛仅丢13球,远低于前面场均1.2的失球比,就是很好的证明。而正是有了这些适时的调整,才使得我们在被迫放弃原先方案的情况下,不但兼顾了欧冠,还一直稳稳地掌握着前四争夺的主动权。
【收尾 - 三杆火枪缺一不可】
亨德森倒地
联赛倒数第三轮对斯托克城的这一幕,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为亨德森倒下担忧不已。在张伯伦重伤之后,利物浦的中场配置只剩下米尔纳,维纳尔杜姆和队长这三个MC,阿诺德被临时提上来补锅,而前面的三叉戟组合,也不得不连续轮休。四月底开始的这几场比赛,显然无法单纯地从战术层面衡量,因为球队真的已经到了为保存体力用尽最后一点边角料的地步。
其实整个收尾阶段的表现,浓缩一下也就是我们欧冠决赛90分钟里的写照。阵容完整时,能压得皇马前三十分钟动弹不得,反之人员不齐,也会被西布朗弄得狼狈不堪。这是因为克洛普下半程的战术,不仅进攻极度依赖菲马萨组合,在防守上也必须由前向后地,先以锋线限制对方的中后场,前卫线不惜体力拦截阻断,后防线再高位收紧,以形成一个较为紧凑的整体。而一旦锋线任何一人缺阵,剩下的两人就极易被对手掐断,中场随之因为失去第一层防御陷入被动,后防的压力也就会越来越大。
萨拉赫伤退
怎么解决?还要看转会期的举措。就本赛季球队的表现而言,我认为克洛普比起16-17赛季,正越来越适应英超的节奏。他在开局无法实施新战术的情况下,根据自己手里的牌不断进行细节调整;面对圣诞密集赛程,明智地转用最适合轮换的442体系;在冬窗失去核心球员之后,果断地调整出一套最适合现有球员的防反体系;而在最后的官子阶段,也展现出了惊人的调控水平。欧冠虽功亏一篑,但绝不是战术以及指挥上的问题。
冠军还有多远?恐怕很难预测。不过对于球迷而言,有时候其实并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所以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等待戈多,其实也就是坚持着等待希望。我相信,18-19的征途,依然会如星辰大海一般壮阔。
让我们重新起航。
主办:靴室笑谈社
①文章为”靴室笑谈社”版权所有,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及注明原作者(靴室笑谈社),如盈利性机构转载需获得“靴室笑谈社”授权。
②如有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可同“靴室笑谈社”编辑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