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证,一个不能被取消的政策
长不大的麦扣
劳工证(work permit),对足球爱好者来说不会陌生。英超球迷对劳工证自然是烂熟于心,足球经理的玩家们可能为了劳工证在CA/PA值上煞费苦心,即使你不是个骨灰级粉丝,看看懂球帝也能嗅到温格等老帅对劳工证的喋喋不休。全世界唯英国独有的劳工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的存在究竟对英超的发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图)劳工证的存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南美球星进入英超的步伐。
【普及贴】
劳工证,通俗一点其实就是工作签证,这本来是移民局的任务,而我们这里讨论的英超世界里的外援通行证是由英超联盟和球员工会来审核的。博斯曼法案后,劳工证开始仅限于欧洲以外的人,现如今的录取标准则是基于1999年定下的规则。
谁要劳工证?
所有16岁以上的欧洲经济区(EEA)以外的成员国公民需要申请劳工证。EEA是由3个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成员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登,以及克罗地亚以外的所有欧盟成员国构成。
尽管克罗地亚刚刚加入了欧盟,由于其还没有加入EEA,欧盟成员有权限制克罗地亚的人员流动。英国目前对克罗地亚的公民工作限制会持续到2020年。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刚刚加盟莱斯特城的克拉马里奇还是需要申请劳工证。
获得劳工证的条件?
过去两年在国家队正式比赛中出场超过75%,并且他所在国家过去两年的平均排名在前70位。当然了,球员因伤或禁赛而无法出场是需要被考虑的。雅典奥运会预选赛上重伤的杜威,尽管缺席了大半年的比赛,依然获得劳工证,在凯尔特人短期效力。
每次获得的劳工证期限为合同长度。转会、租借、以及续约后,都需要重新申请或者延长劳工证,当然这一步骤就要简单许多。
“特殊天才条款”越来越松?
美其名曰,就是虽然达不到要求,依然能够“申诉成功”。玩过足球经理的人一定不会陌生,球员达不到要求是很常见的,而俱乐部一定会选择上诉,如果“评审团”认为他可以为英格兰联赛的发展做出贡献,他也可以得到劳工证。
虽然温格对劳工证的政策十分不满,但至少这一次政府部门并没有刁难他。保利斯塔还从未在国家队有过出场,他还是获得了英超的资格。而这也反应了当今劳工证申请的现状:优秀的年轻人,尤其是来自南美这种足球发达地区的,申请劳工证的难度确实不高。
曾经邵佳一多次入选德甲最佳阵容,奈何过不了英国政府的关;乌拉圭后防新星科茨初出茅庐,便被利物浦收至麾下。
(图)若不是劳工证的阻碍,邵佳一很可能加盟伯明翰。
【温格&阿勒代斯,你们为谁代言】
前些日子,温格又一次炮轰劳工证政策:“我们在迪马利亚17岁的时候就看好他了,我们希望能够将他带到阿森纳,但他去了葡萄牙,随后加盟了西甲。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不能在英国获得劳工证,这意味着我们只能在他身价不菲的时候才有机会将他带到英超。”
教授这番话可能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要知道,阿森纳曾在梅西的转会中处于领先地位,无奈政策的限制让球王去到了加泰罗尼亚。
所以越是强队,越希望能搜罗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球员,这便是温格,和他的外国大伙伴们。教练来自世界各地,霸占射手榜的不是英国人,助攻榜的也不是,领头羊的核心成员更是没几个三狮成员。主教练并不会在意有没有给英格兰国家队输送人才,在足球的商业战争中,他的任务就是取得名次,让俱乐部成功。
(图)保利斯塔很轻松地拿到了劳工证,他将进一步挤压英格兰U-21国脚艾萨克-海登(Isaac Hayden)的空间。
与此同时,本赛季让西汉姆联脱胎换骨的阿勒代斯则说出了不同的声音:“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外籍年轻球员涌入了我们的青训系统,而这让我们流失了许多的本土人才。”
其实要说他真的在乎国家队成绩,有可能,但更多是怕限制放宽后带来的贫富差距拉大。尽管英超的冷门不断,足总杯更是寒气逼人,但至少从纸面上看,英超豪门和积分榜中下游球队的阵容差距还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这基础上,由于年薪、设施等限制,以及球探的预算不够,中小球队根本无法去捕获其他大洲的优秀年轻人。玩过足球经理的人都明白,派遣球探前往南美等地的人力物力都要高出很多,所以如果放宽了限制,他们也分不到羹。
2009年至今,英超以下的联赛只有23个成功申请到劳工证的“新人”,这样的低比率也验证了小球会的无力。相比之下,欧盟这么大的市场,以及自己的青训体系,都足以让他们以较低的成本持续生存。
所以大山姆醉翁之意不在酒也。现如今中下游球队的本土球员比例也是低得惊人,只是如果放开政策限制,小球会将更加无法与豪门掰一掰手腕了。
20年前,英格兰本土球员占到所有出场时间的69%,这个数据在上个赛季降到了32.36%,你敢想象吗?
(图)大山姆带领的西汉姆联已经是本土球员较多的球队,但时常首发也只有一半的英国人。
【纯血统的情怀】
君主立宪制国家可能一直把“本土”看成一种传承。在数年前,英国球迷几乎就像《哈利波特》中的斯莱特林学院一样,对纯血统有着执着的追求。
上世纪中后期,转会已经是家常便饭。而这时的利物浦却是依靠一帮英国人和几任伟大的英国教练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一位英国的曼城球迷曾经告诉笔者,现代足球最让人心酸的便是支持的球队看不到自己国家的人,而上世纪的利物浦绝对是让人敬畏的。他们很怀念曾经那种球队每个人都像城市或者国家的一张名片,只是当今已经无法再有这样的归属感。
就算扩张史和移民史都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英国仍然是虚掩着他们迎接世界的大门。在法国成为北非和西非的聚居地,德国不断接纳东欧移民之时,大不列颠人民仍然有着自己的坚持。
英国首相卡梅伦早就表态过,倘若2015年大选能留任,他们将考虑举行退出欧盟的公投。这对一向高冷的英国人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目前的民调来看,还是有近半数公民赞成退出欧盟的决定。倘若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那么引援政策将会大幅紧缩。或许本土球员能力会有所提高,可联赛必将褪去“第一”的光芒。
所以说现在的英超对英国球迷而言像是一杯回味茶。喝下去极苦,品出来的却甚是甜美。激烈的比赛已经渐渐让他们忘记了那份血统的传承。
(图)81年夺得欧冠的利物浦基本由英国球员组成。英超的发展已经让这样的球队不复存在。
【英国独有,改革路在何方】
数据能显示出外援对本土球员的压制,尤其考虑到超过80%获得劳工证的球员都是通过上诉得来的。事实上,即使户口本升值能力的存在,英超球队也完全可以用青训小将抵充名额来完成联赛报名,这些俱乐部一手培养的半成品将最终因为缺少机会而离开球队,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批充数的人。
对本国球员的影响以及来自各方的声音都让英足总考虑修改劳工证规则,方案大致可以归类如下:
英超以下联赛不可以引进非EEA成员国球员;国家队排名从70名上升到50名;对于前30名国家的球员,过去两年正式比赛参与度从75%下降到30%;转会费达到1500万英镑可以直接获得劳工证;取消“天才条款”的上诉机会。
如果真的这么改,整个世界都要醉了。温格说劳工证让英超付出了很多没有必要的高额转会费,现在看到一个小妖,1500万拿下就解决问题了。另外国家队排名50名以后的国家的球员,除非身价很高,否则几乎将失去征战英超的机会,这样也会让很多优秀的足球人才流入到西班牙和德国。
很多人会问,为何英国足球要特立独行,而不去效仿其他国家呢?抛开英国劳工证的历史传统不看,瞅瞅其他国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图)“戴克的目标也是我们的目标。”戴克一直认为劳工证的发放太松,希望劳工证能更好地加强对本土资源的保护。
意大利谨小慎微的外援政策配合衰退的经济,已经让意甲难复当年之勇。德甲虽然完全开放外援名额,却用一套财政政策限制了球队投入,放缓了联赛的商业化。西甲和法甲虽门槛较低,注册比赛的队员限制反而加大了对南美球星的引进难度。
高水平南美球员能促进赛事的整体提升,却挤压英格兰球员的时间,这样的矛盾将一直存在。
【能力不足,本土球员弱势明显】
在改革前,英超需要给自己的定位:服务国家队,还是成为世界最好的联赛。显然,目前的选择是后者。
英国经济稳定,生活水平较高;相较于欧洲其他国家,英语的存在简化了融入的过程,想在那里谋求工作的人不计其数。英超拥有世界最高的关注程度和利润回报,能加盟英超意味着很可能名利双收。如果英超完全放开限制,土豪们又可以在转会窗肆意砸钱了,而那些冉冉升起的小妖很难抵挡诱惑。
逃离战乱的难民知道自己最应该去哪里,比如希腊这种管理宽松社会安逸的欧盟国家会成为巴尔干人的首选,这在足球世界里是同样的道理。
当中超的条件大幅领先巴甲的时候,巴西球星蜂拥而至,抢走了本土球员的机会。可以想象一下万一中国放开外援限制,那么中超会变成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当球员水平的提升跟不上联赛的发展程度,国外高水平球员的入侵就是必然。
所以说中国是“亚洲英格兰队”,真是一点不假。
更何况在欧盟的世界里,不分国籍。纵使劳工证改成“无限期停止发放”,英格兰的本土球员也得和整个欧洲竞争。落后就要挨打,只不过被少一点的人打罢了。
(图)只有本土球员竞争力提升,才能抵挡强援的入侵,而这对英足总来说又是漫漫长路。
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劳工证,这个一直被吐槽,从未被修改的存在,未来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无从知晓。它会让未来之星落入他人之手,浪费了高额转会费;但更多时候,它保护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完全放开劳工证限制着实不可行。只是要想切实提高本土球员竞争力,劳工证根本就不是切入点。
一切,还得从青训培养下手。学习先进理念,提高青训质量,鼓励缺少机会的球员走出去:什么时候英国球员也成为巴西人或者西班牙人这样的抢手货,那么或许英超盛世和三狮雄起就能够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