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B计划,蒂特如何化解单核危机?

真正的强者,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活,要么被别人淘汰,要么淘汰别人。
——尤尼乌斯-凯撒《高卢战记》
刻意地远离镁光灯,尽可能地保持低调,破天荒地实施封闭式战术训练,面对媒体采访尽量统一口径……这或许是史上最拘谨、最不“桑巴”的一支巴西队。即便绝对核心内马尔复出后表现出色,以库蒂尼奥、威廉和热苏斯为首的“僚机”也都状态不俗,巴西队上下对此次世界杯的展望依然十分谨慎。四年前的惨痛教训让一贯随性的巴西人习惯了低调,在用冠军洗刷耻辱之前,蒂特的球队不会有片刻怠慢。
【新时期的序曲,以世界杯之名】
刚刚结束的2017/18赛季是梅罗争霸赛的第11个年头,尽管C罗和梅西在俱乐部的表现依然强势无比,但由于皇马加冕三冠后已迅速转入重建,巴萨在球队建设方面的误入歧途,两名巨星的前途变得不再明朗,变革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生活在梅罗阴影下的内马尔是不幸的,巴萨大副的身份不可能让他染指金球奖,转战巴黎后遭遇的重伤又让他功败垂成;当然,在一班90后新星尚未显现出扛鼎之势的情况下,内马尔依然是最有希望终结梅罗时代的下一站先生。只不过,内马尔需要把握好时机完成职业生涯的飞跃,26岁的巴西人已经不再年轻,他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供挥霍,带领巴西队走出阴霾夺取世界杯就是这样能够带来质变的契机。
尽管自2013年联合会杯开始就是国家队的核心球员,身披黄衫时的进球数已经超越罗马里奥位列队史第三位,但内马尔的成就却无法与同样年少成名的贝利、罗马里奥和罗纳尔多相提并论。不过,内马尔却比上述前辈更得天时和人和,因为他正处于巴西队史上罕有的单核建队时代,无论是斯科拉里还是蒂特都将其视作不可动摇的绝对核心,这在夺得过世界杯的世家球会中是绝无仅有的。只要能够带领巴西队圆梦俄罗斯之夏,内马尔就会成为新一轮造星运动的绝对主角,甚至有可能像当年的齐达内和罗纳尔多一样在数年间连续斩获金球奖;当然,如果不能在世界杯上有出色的表现,内马尔很可能会葬身于时代的“夹缝”中——梅罗尚未远去,以姆巴佩为代表的年轻人迅速成熟,“中生代”之王内马尔或将被历史的车轮所吞噬。
一方是拥有金球之志但已经无路可退的大龄储君,一方是陷入陌路迂回渴望复兴的落难豪门,巴西队和内马尔需要在这个夏天联手完成双重救赎。这是一次吉凶难料的历险,满载而归是唯一的目标,因为巴西队和他们的头牌已经无法忍受又一个四年的煎熬。两次不期而至的伤病(2014和2018)延缓了内马尔登基的脚步,内马尔需要证明他不是被命运戏耍的悲情角色。
【王者之象:“单核怪圈”萦绕身旁,内马尔之队不惧艰险】
身披黄衫的内马尔是承载两亿巴西人梦想的救世主,足球王国的天选之子在登陆欧洲之后却并没有获得男主角的待遇。MSN组合中的内马尔是一把锐利无比的剃刀,只不过因为梅西的存在,巴西人只能作为史上最强攻击组合中的润滑剂和万金油。大副的身份意味着他需要牺牲很多个人表演的时间,承担起更多的无球跑动、中场推进和拉边防守的重任。
恩里克对内马尔的边前卫改造,不但让巴萨的攻防更加平衡,也提升了内马尔的阅读比赛能力以及对多种战术体系的适应能力,巴西人在过往的三年中逐渐变成了一名趋近于完美的球员。新时期的巴西足球在过度欧化的进程中失去了特色,金砖年代涌现出的大量足球学校能够量产球星,却无法再造如加林查那样的贫民窟天才。内马尔的特殊性就在于他从作为启蒙老师的父亲那里,继承了很多原汁原味的桑巴足球元素,他乐于接受改造却不会完全丧失自我,欧洲足球崇尚的纪律性和执行力与桑巴足球特有的创造力和艺术性完美融合,造就一个屹立于时代的巨星。
落户巴黎后的内马尔在时隔多年后再度成为豪门绝对核心,他不用在两种模式之下切换打法,也不用为了迎合队友而收敛锋芒。很多球员会在世界杯之前的赛季中有所保留,内马尔完全不存在这样的偷懒行为,一方面他需要在改换门庭后的第一个赛季回馈新东家,另一方面就是在队内巴西帮的帮衬下,他实际上已经提前进入了世界杯备战周期。
作为因金元注入而迅速崛起的新兴势力,巴黎圣日耳曼在欧冠赛场上的表现始终未能达到人们的预期,这绝不是单纯从“底蕴”或“经验”就能够解释的。在内马尔加盟之前,作为完美的前场支点,瑞典神塔一人分饰了传统9号和经典前腰的职能,他的存在令主帅在建构进攻和布局中场时的工作变得简单,其较高的出勤率和稳定的发挥可以保证球队的战术延续性,这种特质非常适合马拉松式的联赛长跑。
然而,单核化的建队模式普遍存在着皮球流向过于集中,以及缺乏节奏变化能力等问题。在强调进攻的联赛长跑中,这些问题并不突出,而在防守强度更高、博弈环环相扣的180分钟杯赛中,这种体系上的硬伤很容易被对手所针对。在伊布离队之后,巴黎形成了技术型中场支撑CNM组合的全新体系,但球队对单一核心的过度依赖却没有改变。
除了无法克服单核模式的弊端,巴黎在建队过程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过分重视技术而忽视平衡。欧冠终究是球队综合实力的比拼,像瓜式巴萨那种在技术流的道路上实现登峰造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更多的时候,欧冠的最终赢家都是三线平衡、漏洞更少且能够驾驭多种比赛模式的球队。切尔西倒是为后来者提供了一种金元模式下的豪门速成术,然而,巴黎高层显然是希望能够在短期内取得成绩和风格上的双丰收,这种大跃进式的建队思路让巴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单核化模式风险重重,技术化路线成效缓慢,巴黎走过的弯路影射着巴西的前程。世界大赛是展现球星绝对实力的最佳平台,围绕强势个体建构打法显然要比编织复杂的体系来得更加容易,即便热苏斯、库蒂尼奥和威廉等人已经在欧洲打出了名堂,但他们依然无法和内马尔相提并论,巴西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内马尔一个人的球队。四年前,梅西的阿根廷队距离七战功成仅一步之遥,内马尔和蒂特的目标显然不仅于此。
【勤王之路:两套打法循规蹈矩,两大副手竞争上岗】
斯科拉里的球队已经在四年前体会到了单核停摆后的灾难性后果,蒂特依然无法摆脱巨星依赖症,他的策略是一方面给予库蒂尼奥、威廉这种高级副手更多的戏份,分担内马尔在推进和组织环节的压力,依靠更多的局部核心和区域轴心来维系体系的平衡,另一方面则是改变了巴西“重攻轻守”的传统,为此他不惜以牺牲中场创造力为代价构建专职“抬钢琴”的三后腰,桑巴军团在2002世界杯后再度拥有一个多达五人的后场防守模块。
斯科拉里时代的巴西队星光黯淡,却因为在本土作战而备受追捧,赛前高居夺冠赔率榜首位不是他们真实实力的写照,舆论的热捧让给巴西上下都产生了一种错觉。斯科拉里不喜欢变阵,巴西的阵型以及各个位置的主力人选在世界杯开赛之前就已经不是秘密,老帅认为实力强大且坐镇主场的桑巴军团只要以我为主踢出风格,任何对手都不是他们的对手。事实证明,在战术方面不求甚解的巴西队已经无法依靠技术压制对手,他们的淘汰赛对手智利、哥伦比亚和德国队都在战术层面展现出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在此次世界杯备战阶段,蒂特的主要工作就是围绕内马尔打造两套体系,来应付不同的局面。同准备了中锋阵和无锋阵的德国和法国,以及准备在有球和无球模式中切换的西班牙相比,蒂特的两套打法都是以433为架构,他是通过改变部分球员的位置来达到了变奏的效果——即库蒂尼奥到底是打右边锋还是左中场,以及费尔南迪尼奥出场与否。
内马尔和卡塞米罗的主力位置不可动摇,库蒂尼奥和费尔南迪尼奥就无法扮演自己所熟悉的角色,前者在世预赛期间长期司职右边锋,后者更是长时间被奥古斯托压制而沦为边缘人物。随着奥古斯托的状态下滑,内马尔和阿尔维斯的相继受伤,巴西队的中前场模块出现了新的变化,费尔南迪尼奥逐渐获得了主力位置,蒂特在部分时段开始将库蒂尼奥和威廉同时放在场上解决两翼的推进问题,尽可能地将内马尔直接“推”近锋线,将他有限的体能用在终端爆破和得分环节。
除了安排三后腰和肋部双驱来免除内马尔的后顾之忧,蒂特还力排众议选择更加适合与内马尔搭配的热苏斯,而不是本赛季效率更高的菲尔米诺出任中锋。在这个巴西足球全面欧化的年代,新时代的巴西攻击手普遍具有更加简洁的球风和更强的战术适应能力,菲尔米诺和热苏斯都是桑巴足球转型时期的优秀产品。两名球员的共通点是拥有细腻的脚下技术和策应能力,能够在行进间快速捕捉空当并完成射门,在无球阶段积极向对手施压。
前腰出身的菲尔米诺虽然经常能够玩起一些花活,但他的静态持球和原地摆脱技术在同级别巴西球员中并不突出,一对一的侵略性和单打稳定性距离顶级球星还有差距;作为预选赛将阶段的主力,热苏斯的优势在于一对一杀伤力和背身衔接做轴能力更强,他的打法更容易赢得巴西国内舆论的认可。此外,在内马尔和库蒂尼奥占据禁区外围空间的情况下,巴西队并不需要菲尔米诺像俱乐部时那样大范围回撤接应;桑巴军团中能够司职右边锋的三名球员是库蒂尼奥、威廉和道格拉斯-科斯塔,他们都不是萨拉赫那种擅长切入禁区得分的右翼“前锋”。
【结语:抱紧大腿,绝境求生】
内马尔在2018世界杯之年的轨迹和罗纳尔多在2002年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名球员都在俱乐部赛事中留下了很多遗憾,赛季中期的伤停让他们为世界杯保存了不少体能。不同的是,内马尔的身边没有像里瓦尔多、罗纳尔迪尼奥这种金球水准的大副为他保驾护航,库蒂尼奥、威廉和卡塞米罗等人甚至还需要借助巨星的羽翼,内马尔的责任更加重大。世预赛后期握有巨大领先优势的情况下,蒂特依然没有进行大幅度轮换,而是抓紧有限的时间深入研磨一套固定的打法,他将全部的赌注都压在了内马尔的身上。就像2014年本土之夏一样,巴西依然没有B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