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9号和现代9号的其他变种

Wedel

本篇文章我们来讲讲“伪九号”存在的目的,以及对这种战术未来使用前景的展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卡里姆-本泽马,这名法国运动员在433阵型中的跑位固然是飘忽不定的,甚至可以说是“流动”的,不过,他的踢法和梅西、克鲁伊夫、拉伊科-米迪奇或者南多尔-希代古提这些人相比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为何会有一个伪9号,或者组织型9号】

使用“组织型9号(传统意义的伪9号)”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牺牲中锋位置,并在中场制造人数优势之外,当对手使用位置导向或者球员导向的区域防守时,伪9号还能发挥其作用。不过,当对手使用以空间导向的区域防守或者传统的人盯人防守时,伪9号的效果就很小了。不过,这两种战术却难以贯彻实行,同时,一般情况下这两种防守战术都经不起对方打击,有诸多弱点。

(图)巴萨战术的演变,在梅西之前,已经有克鲁伊夫和库巴拉这两位“伪9号”

通常情况下,当球队在进攻时需要创造力和稳定性的时候,球队才会使用这种战术。另一个效果则是,这名“自由人”可以引起对方防线的混乱。历史上特别是克鲁伊夫和希代古提,都给对方带来灾难性的打击。而经典战例则是匈牙利黄金一代做客温布利大球场6-3血洗英格兰一役。

在当今足坛,代表者除了梅西,还有在职业生涯早期的托蒂。他们都向人们展示了伪9号如何在对方高压防守之下(主要是中场的压迫式防守),如何在中路与队友组成三角形成联系,或者当面对对方在中场的人盯人防守的时候,如何利用由此而出现的空间,继而组织进攻。他们通过这样,利用对方四后卫后卫链缺乏弹性的特点,在中场制造局部人数优势。因为即便是对方使用以对方球员为导向的人盯人防守,四后卫后卫链中的任何一名球员,也不敢冒然上抢,尾随后撤的伪9号到中线附近。如果进攻是从己方30米区域发起的,伪9号回撤过深就会产生副作用了。因为这既消耗体力,同时可以利用的空间也不多,而且事实上,伪9号回撤之后所能做的事情,一个现代型门将就足够了。

不过,在这里我们首先有必要区分一下回撤型和高位突前型组织型9号。后者的代表是,“今天心情好,老子多跑跑”的托蒂和伊布拉希莫维奇。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到,梅西作为前者的代表,他常常能回到中场来发动进攻,继而让球队获利。而伊布这种类型的组织型中锋是不会回撤得那么深的。基本上,“回撤组织型9号”都是在控球型战术打法而不是防守反击打法的球队中使用。我们甚至可以这么理解,正是因为球队采用控球的打法,保证了本队防线的安全,才产生了这种“伪9号”。而那些不强调控球时间的球队,又恰恰有一名组织型中锋,通常会将其作为“高位突前型组织型9号”,比如伊布。不过,他们就不能叫伪9号了,毕竟他们其实还是在中锋位置活动。

所以,伪9号首先强调的是这支球队的整体打法,而并非某个球员个人的任务

【9号的其他变种

当然了,这种跑位飘忽的9号现代变种不一定在一个稳固的阵型中使用。这种战术还可以用来加强防守——离开自己的位置参与防守紧逼。巅峰状态的托马斯-穆勒便是这种战术的最佳诠释。因为他体力好,球商也高,这使得他知道如何高效率地参与防守。

(图)1962-1963赛季桑托斯,贝利也可以被视为组织型9号,而他的国家队队友瓦瓦则是一种经常拉边和防守补位的防守型9号。

不过这种“防守型9号”在当今足坛很少使用。原因显而易见,球队在快速攻防转换或者大脚解围的时候,前场会少一个接应点,而传统中锋因为有球技术和传球技术的缺陷,无法胜任接应点这个角色。所以在早期,只有在多前锋阵型中,才有可能安排这样一名防守型9号,比如迪-斯蒂法诺,约翰-查尔斯和乔治-阿斯帕罗夫。

威尔士人查尔斯不仅仅是一名载入史册的世界级中锋,他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中后卫之一,而且,他还力压普拉蒂尼、马拉多纳等人成为意甲百年最佳外援。他有很强的防守能力,这使得他在担任“防守型9号”的时候游刃有余。另一方面,3223阵型中他的身后有两位控球技术非常好,同时对球门威胁极大的内锋——吉安皮埃罗•博尼佩尔蒂和西沃里(1961年欧洲足球先生,当年苏亚雷斯排名第二,约翰尼-海因斯排名第三,雅辛第四,普斯卡什第五)。西沃里可以顶着对方高压防守时轻松接住来球,而博尼佩尔蒂则可以自己突破。这三个人组合在一起便征服了亚平宁。

相似的,迪斯蒂法诺当年在皇马也有类似的左膀右臂。亨托(Francisco Gento)可以在左路拉扯跑动,而普斯卡什则担任中锋,埃克托-雷亚(Hector Rial)和后期的路易斯-德-索尔(Luis De Sol)则埋伏在他的附近。这几个人成就了皇马第一个王朝。

非传统中锋的第三种变种,是“攻防转换型9号”。随着现代足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普遍提高,攻防转换的效率变得更加重要,同时,在进攻时,中前场开放区域变得日益拥挤,这直接导致了传统古典10号的消失,继而导致了第三种9号变种的诞生。本泽马便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他后撤的时机,并不是在本方控球时,也不是在对方控球时,而是在攻防转换的时候。他不仅可以在本方丢球的时候就地反抢,前场紧逼——当然这也是现代前锋的标准了——更重要的是他在攻防转换由守转攻的时候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

由守转攻时,本泽马回撤寻找空间,而两个边锋则直接压上

本泽马球商极高,技术也十分出色,依仗这些他总能回撤到合适的区域接应队友的传球,为后防线的队友在中路提供一个出球的选择。而且,由于中线对于造越位的限制,当对手整体阵型靠前的时候,对方中场与后场两条线之间在这个区域就很容易暴露出各种空档。事实上,这个区域也正是厄齐尔在2010年世界杯进行横向跑动的区域。而在皇马,本泽马则担当类似的角色。通过灵活的跑位,他可以带出一名盯防自己的防守球员,或者扯开空档,或者通过跑动为自己赢取足够的时间,可以接球转身,发动进攻。

还有另一种攻防转换型9号,他的跑位则是向边路扯动。这主要是因为,当本方或者对方阵型出现空档的时候,边锋会沿着对角线跑位,向中锋位置移动,而中锋这时候就会与边锋交叉换位,拉到边路顶替边锋的位置(这在反击战术里其实经常见到)。这就是“拉边型9号”。这里突出的是攻防转换时刻的后撤与拉边。而那种通过长时间控球组织进攻,中锋根据边锋的移动来调整跑位路线,横向移动扯开空档,或者球队的进攻非常顺畅,体现出流动性的时候,所出现的拉边和回撤,和这里所说的是不一样的。

【未来的猜想】

随着不断的战术创新,场上球员跑位灵活性的愈加强调,场上各个位置的球员的任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练不断地探索,如何把场上本来位置相对孤立的球员和球队的整体统一起来。这种趋势包括中场的拦截者,也影响到门将,现在则轮到了中锋。哪怕是对统一位置上球员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几年足坛愈发强调压迫性防守,可惜的是防守型9号的名声在压迫性防守兴盛之前就已经没落了。不过,“压迫型9号”这个概念或许过个几年就会被人提出了,没准哪个天才球员振兴了这个“新”的概念。

以梅西为代表的伪9号,日后到底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现在还有待观察。目前来看,这种战术太依赖于一支个人能力超强,而且长时间控球为主导的球队。当然,如果这种战术从青训营开始训练,教练在进攻跑位和高位上的造诣日益提高,以及足球更高的职业化发展——球员的基本功会更加扎实,这种战术或许会普及下去。也只有到了那一天,目前这些进攻组织型9号们才成为足球战术发展的先驱,堪比伟大的前辈。而最终,又会有那些不同的变种,是与足球的整体发展趋势息息相关。目前来看,很可能会出现一种混合体,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分析。

那些站位死板的经典9号们,很可能会吸收这些跑位飘忽的伪9号身上的优点,结合自身特点,根据对手的战术,发展成不同风格的新的前锋类型。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