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利尼奇被逐,是态度问题还是另有隐情?

莫空de 莫空

世界杯有惊喜,有惊吓,有意外,也有突发。比如克罗地亚突发米兰前锋卡利尼奇因为与主教练矛盾被直接逐出克罗地亚国家队。

(图)外媒一直在关注这件突发事件

这并不是卡利尼奇第一次发生与国家队主教练达里奇不和睦的事情。据克罗地亚媒体报道,卡利尼奇在巴西与克罗地亚的热身赛时,就以背伤为理由拒绝了达里奇替补出场上阵的命令,但那时候是热身赛,也只有少数克罗地亚媒体报道出此时表示担心。如今克罗地亚在“准死亡之组”第一个拿到三分,出线形势大好的情况下爆出这样的事件,让曾经这个一直被“民族矛盾”阴影缠绕的国家队又多了几分不安因素。

(图)卡利尼奇在克罗地亚国家队最高光的时刻就是在两年前欧洲杯上战胜西班牙时打进一球

这也并不是卡利尼奇第一次发生被主教练直接“驱逐”的闹剧,本赛季在米兰卡利尼奇也发生过类似事件。今年三月卡利尼奇因不满在AC米兰坐替补席,居然在“铁血硬汉教练”加图索眼皮底下消极怠工。在米兰主场和切沃的比赛中,加图索对外宣称因为“技术原因”本轮比赛不征召卡利尼奇。但加图索也一再强调,“练得不好的人就应该在家待着,我需要看到的一个有责任感的球员。”当时此消息一出,米兰球迷也一边倒的支持加图索,毕竟卡利尼奇作为一个刚刚加盟米兰的球员,在加图索这样的米兰名宿前面“耍大牌”,确实是“不太明智”。

(图)卡利尼奇本赛季在米兰表现实在糟糕

更何况卡利尼奇在米兰这一个赛季的表现,且不说有什么资格“耍大牌”,在很多米兰球迷眼中他的表现甚至不配拥有“光荣传统”的米兰七号球衣。从数据上来看,他在米兰首个赛季联赛三十一次出场仅仅打进六球助攻三次,还有两个乌龙球进账,即便再宽容再“佛系”的米兰球迷也无法为他这样的表现称好。

尤其是加图索接任米兰以来,库特罗内在加图索前锋排兵布阵的顺位上已经高于三千万买来的卡利尼奇,米兰球迷到最后已经到了不要求卡利尼奇能多进球,只要求卡利尼奇上场不要犯错的地步。在联赛后期,每当卡利尼奇上场,不管是圣西罗现场还是远在中国一票直播前的米兰球迷,都会对卡利尼奇以“嘘声”。这不能怪球迷毫无耐心,卡利尼奇每次上场必摔N次,被球迷无奈的调侃为“碰瓷型”前锋。曾经在“紫百合”的高光?不好意思,或许卡利尼奇真的是把射门靴忘在了弗兰基球场。

(图)卡利尼奇把射门靴忘在了“紫百合”

本赛季卡利尼奇在米兰表现堪称灾难,不过其实在克罗地亚国家队,卡利尼奇在世预赛一度也成为克罗地亚的中锋人选,尤其在对阵希腊的两回合附加赛上都占据主力位置贡献一传一射,可谓是克罗地亚进军世界杯的功臣。不过克罗地亚主教练在大赛临近的时候,显然更看重曼朱基齐的稳定性,大赛丰富的经验和铁血的属性。

实际上按照克罗地亚前锋线上的人员储备和顺序排位,曼朱基齐作为现役克罗地亚国家队最佳射手力压卡利尼奇首发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按照在联赛的状态来看,甚至在霍芬海姆效力的克罗地亚前锋克拉马里奇(在国家队他经常出战位置是边锋)的顺位在卡利尼奇也并非不可。要知道克拉马里奇这两个赛季在霍芬海姆都有稳定的出场数和进球数,特别是本赛季克拉马里奇在德甲联赛13球6助攻的状态,可以说是“完爆”卡利尼奇。这么细看下来,卡利尼奇不能够摆正自己的心态,才是造成这次矛盾的根源。

(图)克拉马里奇在霍芬海姆的稳定数据也要好于起伏不定的卡利尼奇

也有人会说起克罗地亚“民族矛盾”同样是这次“内乱闹剧”的一个因素。确实,“巴尔干炸药桶”并非浪得虚名,早在前南斯拉夫时期,南斯拉夫的前大佬铁托曾刻意淡化克罗地亚族与塞尔维亚族两大民族的矛盾。铁托还把建国“四巨头”除了自己外分别给了兰科维奇、吉拉斯、卡德尔,而这四巨头正好分别代表克罗地亚族、塞尔维亚族、黑山族和斯洛文尼亚族。但是与铁托的愿望相反,即便铁托作为克罗地亚族人在南斯拉夫建国初始牺牲了部分克罗地亚族利益,“强行”让几个民族看上去平等,但曾经的乌斯塔沙暴行事件和切特尼克暴行事件依然是民族之间无法愈合的伤口。一段苦难的历史,如果建立在掩盖真相,而不是不建立在揭开真相的基础上,是永远难以得到和解的。

(图)“巴尔干火药桶”名不虚传

卡利尼奇就是这一“民族矛盾”的亲历者。由于卡利尼奇是克罗地亚出生的塞尔维亚人,这在克罗地亚国内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黑点”,毕竟塞克两族的矛盾一直不共戴天。那时候卡利尼奇正在乌克兰的第聂伯罗效力,在14/15赛季卡利尼奇迎来职业生涯大爆发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克罗地亚国内媒体一面倒的“口水战”。

(图)卡利尼奇与斯尔纳的赛场口角最终上升为民族矛盾

起因就是在那个赛季乌克兰杯半决赛第聂伯罗迎战顿涅茨克矿工时,卡利尼奇为球队打破僵局,尽管最终第聂伯罗还是无缘决赛,可是人们把目光聚焦在了赛后卡利尼奇与效力于顿涅茨克矿工的克罗地亚队长斯尔纳之间爆发的激烈争吵上。原本,这只是一场发生在两位球员之间的正常争执,但由于卡利尼奇的塞尔维亚族出生,让克罗地亚国内民中把对塞尔维亚族的民族矛盾情绪都发泄在了卡利尼奇身上。克罗地亚国内不惜用各种脏话辱骂卡利尼奇和他背后所代表的塞尔维亚族,来表达对斯尔纳代表克罗地亚族人的支持。

这也并不是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在足球场上发生的冲突,早在1990年一场争夺南斯拉夫联赛冠军的较量中,对战两支球队正好是代表塞族的贝尔格莱德和代表克族的萨格勒布迪纳莫。比赛中,双方过激的言论引发了球场骚乱,球迷冲进场内遭到了警察的阻拦,作为克罗地亚族的代表,也是后来克罗地亚首次征战世界杯就创造历史的克罗地亚名宿博班看到警察正在殴打一位球迷,立刻一记飞踹攻击这名警察。

(图)同样是米兰和克罗地亚名宿博班,成为了点燃“巴尔干半岛火药桶”的男人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球场上能够控制的了,克罗地亚人的怒火被立刻点燃,球员们也投入到了战斗当中。这场被记录在世界足坛的一次“大斗殴”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数十人在混乱当中受伤。很快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两国的军事冲突就在边境全面蔓延。讽刺的是,事后证明那名倒霉的警察并非塞族而是穆斯林族,但博班却凭借着一记飞踹成为了克罗地亚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直到现在很多人依然认为这次“斗殴”是前南分裂战争的最后一根导火索。

(图)图季曼后来成为克罗地亚第一任总统,这是他来中国留下的照片

克罗地亚的足球一直都是政治与足球的结合,克罗地亚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统是图季曼就经常用“苦难的克罗地亚族”来激励克罗地亚足球运动员为国而战。民族主义在克罗地亚国家队也从未远去,就在两年前的欧洲杯赛场上,人们记住了克罗地亚斯尔纳和莫德里奇的眼泪,同样也记住了那场在克罗地亚和捷克对战时,克罗地亚球迷就因为民族矛盾直接向场内投掷烟花,结果让克罗地亚本来两球领先的优势最终化为乌有。

更具戏剧意味的是,卡利尼奇曾被誉为“卡红黑”,简单说就是“儿米兰梦”,据说卡利尼奇的家人就曾是当年米兰王朝博班和萨维切维奇的簇拥,他们让克罗地亚不少国脚都有面临情结,包括如今克罗地亚的头牌莫德里奇。可是博班当年就是克罗地亚族反对塞尔维亚族的绿茵场第一个“刺头”,而萨维切维奇更是在南斯拉夫解体之后直接成为了黑山(黑山之前与塞尔维亚短暂组建过联合共和国,塞黑队在2006年世界杯的第一次亮相也是最后一次大赛亮相)足坛名宿。

(图)曾经把巅峰献给“米兰王朝”的博班和萨维切维奇,一个成为克罗地亚名宿,一个成为黑山名宿

或许在国家内忧外患时,球场就如战场的对抗,用国家荣誉来激励球队并没有什么错,可是当克罗地亚已经独立这么多年,战争硝烟早已结束,如果这时候在绿茵场上,尤其是在一支球队里依然有这样“敌我分明”的想法,确实很难把一支球队捏合在一起。

如果这次卡利尼奇被赶出国家队的原因只是单纯的卡利尼奇“耍大牌”,那克罗地亚主教练达利奇和足协的决定并没有毛病,但如果这背后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竞技原因,那确实给本来就容易“内乱”的克罗地亚队带来了更多不安。要知道到现在还有人在为拉基蒂奇出生在瑞士感到不满,如果这次卡利尼奇事件无法给更多数克罗地亚队员一个明确的说法,那么像拉基蒂奇这样出生在瑞士,洛夫伦这样出生在波黑的主力球员要怎样放平心态呢?

(图)克罗地亚主帅达利奇也并非真正的“克罗地亚族人”

更何况主教练达利奇也并不是正宗的克罗地亚族人,他是出生在波黑的利夫诺,在他的职业生涯履历和执教履历中并没有效力或执教代表克族的萨格勒布迪纳莫队,也能反映出克罗地亚的“民族问题”的确是由来已久。

世界杯历史上卡利尼奇这样在世界杯上直接逐出国家队的,卡利尼奇也不是先例,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法国前锋阿内尔卡因为与主帅多梅内克发生矛盾被驱逐回国,最后引发国家队部分球员罢训的丑闻,最终法国队小组垫底耻辱出局;更早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爱尔兰名将罗伊-基恩则与主帅麦卡锡爆发激烈冲突,最终也被驱逐离队。而这些球员的“被放逐”也往往是一个国家队破裂的开始。

(图)或许今后都不会再看到这样的镜头了

这位曾经在欧青赛获得“银靴”的卡利尼奇,曾经被克罗地亚国内誉为“克罗地亚伊布”,而他的职业生涯也如同伊布一样,满处漂泊。不同的是,如果这次事件引发了克罗地亚球队的“大震荡”,而无法从“准死亡之组”中突围,那么卡利尼奇就很有可能被钉在克罗地亚足球史的“耻辱柱上”,这很有可能影响卡利尼奇今后的职业生涯,甚至成为卡利尼奇人生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