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vs摩洛哥:超级绿叶诠释团队足球

开场后将比赛纳入到己方的节奏之中,通过持续施压争取率先打破僵局,领先后集中力量巩固防守,同时组织短促突击骚扰对手防线,利用见招拆招的换人调整不断为球队注入能量……这是葡萄牙两年前争夺欧洲杯时的套路,也是他们如今征战世界杯时的策略。不同于当年三连平后蜷取晋级时的尴尬,欧洲冠军身份的经验加持大大提升了葡萄牙的把握机会和控制失误的能力,两位超级绿叶若昂-马里奥和C罗的超额输出,帮助他们在世界杯小组赛的第二场比赛中就取得了胜利。
【战略构想:重用马里奥,桑托斯修复A计划】
小组赛首战顽强逼平西班牙,葡萄牙克服了过往困扰他们多年的“世界杯慢热症”。考虑到五盾军团总能在欧洲举办的世界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其他夺冠热门球队如德国、巴西和法国等又纷纷陷入困境,拥有状态爆红的绝对核心和一众实力不俗的角色球员的葡萄牙,无疑值得被高看一眼。
战平小组赛最强对手固然可喜可贺,但葡萄牙在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却让主帅费尔南多-桑托斯头疼不已。C罗天神下凡的表现让人们忽视了冯特、穆蒂尼奥和佩佩等人的挣扎,为保护这些不可替代的中轴老将,桑托斯不得不极力压榨格德斯、布鲁诺-费尔南德斯、威廉-卡瓦略、格雷罗和贝尔纳多-席尔瓦等年轻球员。这些在俱乐部时期以创造力著称的少壮派承担了很多非常规任务,长距离、多频度的往返拉锯加剧了体能的消耗,深度防御的策略也拉长了中场运输线,体格不足的伯纳多-席尔瓦和布鲁诺-费尔南德斯在长距离带球中要承受更多的对抗,这增加了葡萄牙在推进阶段的风险。
若昂-马里奥被桑托斯视作维护中场运输线的最佳人选,这位葡萄牙队史中风格最为低调的10号球员能够胜任中场多个位置,他的优势在于擅长盘带推进,脚下缠斗能力强,能够顶住防守背身接球完成过渡,可以在局部狭小区域连续拼抢刀山球。若昂-马里奥在欧洲杯时期的菱形442体系中担任“梭子”,在平行442体系中的角色是一名坚持“内线”打法的边前卫,桑托斯希望他可以在无球时保护格雷罗,在由守转攻阶段作为肋部的支点控制球权,掩护格雷罗从外线完成推进,减少C罗过多回撤接球造成的无谓消耗。
从摩洛哥在对阵伊朗时的表现来看,造成他们进攻效率低下的原因,就是以齐耶赫为首的中场球员很难在铁桶阵面前制造纵向杀伤。首战失利几乎剥夺了摩洛哥的黑马资格,勒热纳的球队只有孤掷一注将欧洲冠军拉下马才能保留晋级希望,法国主帅此役做出的最重要人员调整,就是改变了右路的人员配置。首战时镇守右闸的阿姆拉巴特进阶为右边锋,这位摩洛哥阵中冲击力最强的球员将担任爆破手,其与迪拉尔的组合将和马里奥&格雷罗展开正面对话。
【Part1:马里奥护航左路,穆蒂尼奥驰援中卫,首发阵容差强人意】
葡萄牙在开场后不久就取得了进球,缺席首战的摩洛哥中卫达科斯塔似乎还没有切换到世界杯的节奏中,C罗利用他的瞬间短路轻松完成头球攻门,这次致命的角球机会来自于格德斯和贝尔纳多-席尔瓦在右路的连续配合。摩洛哥的左路防守强度不足,逆足左后卫阿奇拉夫缺少经验且单兵防守侵略性不足,左前卫齐耶赫体格和防守意识欠缺,很难给予搭档足够的支援。格德斯能够在较为宽松的情况下拿球,贝尔纳多-席尔瓦可以在前场持球正面发动进攻,两名球路多变的球员在肋部配合中擦出火花。
(葡萄牙没有采取临时五后卫防线,格雷罗在外线面对阿姆拉巴特时很吃力,马里奥补位到禁区时慢了半拍。)
过早的丢球坚定了摩洛哥放手一搏的决心,勒热纳的球队迅速围绕右路的阿姆拉巴特展开强攻。葡萄牙在这一阶段主要面临两大困难:
一是左后卫格雷罗在单兵防守中压力较大。葡萄牙在防守中的站位是标准的4-4-2,桑托斯没有安排边前卫(马里奥具备这个能力)填塞边后卫区域构建临时五后卫防线(5-3-2)。此举的意图可能是希望马里奥留在中场作为由守转攻阶段的推进支点,如果马里奥在无球阶段深度回撤为左后卫,那么C罗就需要相应地后撤接球,这会增加他的体能消耗。
二是后场断球之后的进攻推进不太流畅。若昂-马里奥展现出了不俗的脚下缠斗能力和移动接应意识,格雷罗也因此获得了数次持球深入前场的机会。随着比赛的深入,若昂-马里奥在背身接球时的失误开始增多,摩洛哥通过强化上抢拦截的方式掐住了葡萄牙的“七寸”,马里奥很难在丢球后第一时间跟上摩洛哥的后上进攻球员,格雷罗在这一阶段多次面临1V2的不利局面。由于老将冯特无法及时向边路补位,格雷罗只能凭借更多的非常规动作干扰对手。在左路运输线不够畅达的情况下,葡萄牙更多地依靠后卫直接长传找C罗的方式完成推进,这种向前输送的方式成功率不高。
在对抗最为激烈的边路战区,若昂-马里奥的防守和接应是葡萄牙在强侧最重要的战术元素,当摩洛哥的进攻发展到了前场30米区域之后,葡萄牙需要威廉-卡瓦略和穆蒂尼奥提供“减震”效果对两位高龄中卫形成保护。前者主要负责外围的上抢和补位,后者多次沉入边后卫和中卫之间的区域填塞空间,利用脚下频率较快的特点完成属于清道夫的任务。
【Part2:牺牲C罗加固边路,节能减排拿小胜,桑托斯临场套路多变】
当马里奥&格德斯能顺利完成推进任务的阶段,C罗多次在右路对位阿奇拉夫。在左路压力逐渐增大的时候,桑托斯调整了马里奥和格德斯的位置,葡萄牙的主攻方向换到了右路,“无球”的格德斯能够更好地协助格雷罗防守阿姆拉巴特。在右路有马里奥担任支点的情况下,C罗游弋到了左路和格雷罗形成串联,葡萄牙上半场最好的机会变来自于两人之间的配合,第38分钟, C罗在反击中过顶直塞找到插上的格德斯,后者的打门被穆尼尔扑出。
从边路出发直扑禁区是格德斯在瓦伦西亚期间展现出的进攻方式,不幸的是,在赛季中期连续遭遇拓骨骨折和腿筋伤势之后,格德斯在下赛季的联赛中状态明显下滑,赛季前半段积累下的自信心在连续球荒中消磨了大半。格德斯在世界杯前的热身赛中一度找回了进球感觉(对阵阿尔及利亚),但世界杯的强度显然不是热身赛所能比拟的,格德斯长距离持球冲击时的稳定性不足,以及射门时的力量和准星控制不好的缺点暴露了出来。在高强度对抗中表现挣扎的球员还有贝尔纳多-席尔瓦,在比赛初段连续完成右肋钻营后,曼城边翼的体能在被动防守中下降很快。在无法突破对手的边路封锁线的时候,贝尔纳多-席尔瓦曾试图内切到中路寻找向前通道,但摩洛哥的后腰连续依靠凶狠的上抢阻止了他的推进。
进退失据的贝尔纳多-席尔瓦成为了第一个被换下的球员,替补其出场的热尔松-马丁斯在30分钟的出场时间内,尝试了包括右前卫、左前卫和前锋在内的多个位置,直到布鲁诺-费尔南德斯出场之后,马丁斯才在左前卫位置上站稳脚跟。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在欧冠对阵皇马的比赛中一战成名的边锋同样没能适应世界杯的节奏,无论是后场接应队友时的分球,还是在前场的持球突击,马丁斯都曾多次“资敌”。
贝尔纳多-席尔瓦和热尔松-马丁斯是桑托斯在重点提携的球员,然而,葡萄牙在世界杯上的战术更加保守务实,两名球员不可能像在世预赛期间在进攻中那样得到了队友的鼎力支持。葡萄牙如今的防反战术要求承担反击任务的球员必须具备很强的个人持球推进能力,欧洲杯时期的主要轮换球员若昂-马里奥、雷纳托-桑谢斯和安德烈-戈麦斯就是这样的球员。在桑谢斯和戈麦斯双双落选的情况下,若昂-马里奥已经变得不可取代。
【王牌之光:“绿叶”C罗助力欧洲新王,葡军“本泽马”枕戈待旦】
“C罗是在我手下开始踢中锋的,而不是在皇马。在我看来,C罗在很久之前就具备了在中锋位置上闪光的潜质。”桑托斯在赛前接受采访时所言不虚,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老帅比齐达内更早意识到C罗更加适合双前锋体系,也更早说服他为集体利益牺牲小我。早在2016欧洲杯期间,C罗在与纳尼/夸雷斯马搭档时就扮演着类似的角色,齐达内的确是从费尔南多-桑托斯身上取得的灵感。近两战配搭格德斯,C罗的角色同样是承担大量过渡、衔接和掩护任务的绿叶,他是凭借着超强的机会把握能力才将屈指可数的得分机会转化为了数量可观的进球。
(葡萄牙在上半场获得最佳运动战得分机会来自于C罗的策划。)
(C罗在下半场错失一次绝佳机会,他在反击推进时负责过渡和衔接,前插跟进时落在队友身后。)
尽管有球技术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了下滑,连续的技术转型也让C罗开始侧重于无球进攻,但金球先生在俱乐部和国家队都是当之无愧的战术核心。较之大多数需要长时间持球的“核心”球员,C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正确地理解所谓核心的价值与意义,可以审时度势地切换角色和打法,在关键时刻信任队友和教练,金球先生可以是享受无限开火权的塔尖之钻,也可以在部分时段变身精密机器中的一枚螺丝钉,无论是作为红花还是绿叶都竭尽所能地去帮助球队。
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需要依靠防反战术对付强敌的时候,C罗很可能会继续出任双箭头中的副攻,或者干脆作为单箭头为中场球员提供掩护。如果桑托斯认为安德烈-席尔瓦已经做好了准备,他或许会重启世预赛期间大杀四方的双前锋组合,C罗将迎来他在国家队层面的“本泽马”。
【结语】
这并不是史上牌面最强、人气最高的一支葡萄牙队,却因为出色的整体作战能力而深受业内人士的追捧。五盾军团在争冠集团中实力并不突出,拔高球队上限的唯一方式,就是精细的攻守设计配搭高效的战术执行。幸运的是,他们的两位巨星费尔南多-桑托斯和C罗分别是两方面的专家。绝对核心C罗的豁达和成熟,让老帅费尔南多-桑托斯可以尽情施展生平所学,将帅一心的和谐局面构成了葡萄牙的核心竞争力。
串联球队时,C罗是超级绿叶!攻坚破防时,C罗是冲在前线的勇者!两种身份,冠军表现始终如一。正如清扬男士去屑洗发水,含双效去屑成分,时刻保持巅峰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