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克罗斯啊......卧槽!克罗斯啊!

一周前,德国人在莫斯科陷入了困境,他们对墨西哥的铁桶阵和犀利的防反毫无办法,洛萨诺的致命一击粉碎了卫冕冠军的骄傲。
德意志战车运转不良,因为他们的核心急了。全场比赛6脚射门,3次射正1次偏出,2次被对方球员封堵......当托尼-克罗斯交出了这样的数据,说明他的球队一定是陷入了麻烦,不管是在皇马还是德国国家队。
毕竟,他平时给球迷的印象一直是个沉稳的中场指挥官,处变不惊,冷静得像一台精准运行的机器。他的每一脚传球都像是在传达自己高速运转的大脑中的想法,是攻是守,是激进是保守,是加快节奏还是控制节奏,他一个个决定的正确率与他每场比赛的传球成功率一样,高得可怕。
但这不代表他是一个只会传球的中场,后插上的脚弓推射是他的拿手好戏,或贴地弧线,或直挂上角,球迷们将此称为“推杆”。而他的射门频率也一直很稳定,场均一脚,几乎每次精准制导都能制造威胁。
在俱乐部,每当皇马在最后时刻需要绝杀球来拯救自己,“托尼带水”经常会帮助球队逆风翻盘。但是在德国队的世界杯小组赛首战,他们的禁区里没有拉莫斯。这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克罗斯开启了罕见的“浪射”模式。
舆论就是这样,它会在你巅峰的时候把你吹得天花乱坠,也会在你低谷的时候将你踩得不能翻身。一场90分钟的比赛,让赛前还是夺冠大热门的德国,和卫冕冠军小组出局的魔咒联系在了一起。媒体的矛头指向了克罗斯,确实,那场比赛他有失水准,虽然他还是贡献了85脚传球和93%的传球成功率,跑动距离将近12000米。
在足球的世界里,输了就是输了,社交媒体、新闻发布会甚至是训练场都不是你证明自己的地方,你能把握住的机会,永远在下一个90分钟里。
但是今天凌晨,克罗斯在这关乎命运的90分钟的前半段,又一次搞砸了......
他一脚漫不经心的向前传球,被一直伺机反击的瑞典人抓住了机会。就像是解说员说的,也许赛前德国队只是站在了悬崖边上,但是开场狂轰滥炸未果之后的这个失球,狠狠地推了他们一把,危险到只有一只手还抓着自己的救命稻草,随时随地都可能跌落谷底。
其实熟悉皇马的球迷也许会有所了解,克罗斯这样的失误并不算是百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只是彼时,他身前有能化腐朽为神奇的莫德里奇,身后有能为他“擦屁股”的卡塞米罗。而今晚,厄齐尔被勒夫死死地摁在了替补席上,鲁迪在丢球前2分钟因伤被京多安换下。
半场过后,勒夫比上一场比赛提前35分钟换上了戈麦斯,德国人拼了。克罗斯依然站在整支球队最靠后的位置上,给我们的感观就是他一直在电视屏幕的最右侧,他能观察到除了诺伊尔之外场上的所有球员。
当前场的攻击手们一次次突破失败只能将球回传给他的时候,他选择了一次并不擅长、也有些冒险的带球前插,吸引防守后将球交给了左边路的维尔纳。之后,罗伊斯打进了自己的世界杯处子球,德国人活过来了。
仔细想想,整个下半场为什么维尔纳和罗伊斯可以更加坚决地在各自的边路发起进攻?而当他们插入禁区抢点时,身边的防守队员也不像上半场那么密集了?这就是一个传统的站桩式中锋之于这支德国队的意义。
这样的改变,也让克罗斯在中场调度时传球路线的选择变多,更加游刃有余。你看到的是他一次次斜传边路,而不是像上半场一样更多的是直传、横传和回传。事实证明了,如果你没有巅峰西班牙和巴萨的中路渗透能力,破解密集防守的最好方式就是边路传中,克罗斯就是那个将球高效转移到两个边路的人。而这样的场景,他在皇马时再熟悉不过了。
如果1-1的比分保持到终场,德国队虽然没有直接被宣判死刑,但是他们的出线命运将会把握在别人的手上。94分钟维尔纳赢得的禁区左侧的任意球,看起来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
说实话我没有想到克罗斯会直接打门,毕竟射门太多是他上一场比赛被诟病的主要原因。而本场比赛他的前三次射门,也都以偏出告终。但是这一次,偏执的德国人选择在这样的时间点对那些批评他的人做出回应。
罗伊斯的轻轻一踩,像是把上天亏欠他的所有运气都传递给了克罗斯,而克罗斯没有浪费,一道完美的弧线终结了这场比赛的所有故事。他拯救了德国,同时也拯救了自己。
我不是一名严格意义上的德国球迷,在绝杀进球出现的那一瞬间,我没有疯狂庆祝。但是当终场哨声响起,克罗斯跪在地上用双拳重重捶地的时候,我真的被震撼到了。我不知道身上背负了多大的压力,才会让一向平静如水的他如此疯狂地释放。也许,这就是该死的足球吧。
比赛结束,生活还是要继续,德国队依然要为小组出线做好一切准备,而克罗斯和90分钟之前的自己也并没有什么两样。他还是那个皇马的核心,德国队的大脑,有时也会传球失误,也会眼神回防。他不会因为这粒进球而变得完美,但我希望,如果罗伊斯的扳平进球让德国人活了过来,那克罗斯的绝杀能让德国人真正醒过来吧,因为我们都在期待,期待卫冕冠军在完成了这样的自我救赎后能迸发出多么惊人的能量。
这就是世界杯,我爱的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