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道锦:传控足球不是坑,德国踢出的伪劣版本才是巨坑

郑道锦 郑道锦

原题:巴西告诉德国:问题不在Tiki-taka 而是你没踢出Tiki-taka

卫冕冠军德国队被韩国队踢出局无疑是27日俄罗斯世界杯最令世界震惊的新闻,对此有不少媒体和球迷纷纷抱怨是迷恋西班牙式的传控足球害了德国队,但笔者以为,真相并非如此:不是Tiki-taka导致德国队出局,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德国队在本届世界杯上没能踢出真正的传控足球,他们踢的是低速版的、安全版的、老年版的假Tiki-taka。这不,巴西队在德国出局后的4小时便用真正的传控足球击败塞尔维亚傲取E组头名。

    新华社记者李尕 摄

从四年前那场在贝洛奥里藏特的7:1惨案到今日巴西和德国在俄罗斯的迥异表现,历史似乎开了个玩笑般的循环:四年前的德国队用巅峰版的传控足球将斯科拉里带领的巴西队击溃,而四年后,在蒂特带领下掌握了正版传控足球诀窍的巴西队一场踢的比一场好,而勒夫则无奈地看着丧失了进取精神的德国队用伪劣版的传控足球刻上了战车的“墓志铭”,客观地说,如今这支暮气沉沉、心不在焉的日耳曼军团能有巅峰时期50%的传控足球水平已是高估。

称传控足球害了德国队的人可能忘了,四年前正是勒夫学来的西班牙式传控足球帮助德国队在巴西登顶,而此前的德式踢法曾让德国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大赛惨案。呼吁德国回归德式硬朗踢法传统的人可能忘了,自2002年以来,正是因为传统德式踢法在大赛中的失败让德国足球界达成了必须变革求新、不能只靠“铁与血”的冲击型踢法来僵死的共识,并在克林斯曼的简版攻势足球过渡期后带来了勒夫“黄金十年”(2006-2016)的上升和辉煌。他们没有看明白的是,德国队在本届世界杯上踢的根本就不是传控足球。

蒂特带领的巴西队是很好的例子,他们在本届世界杯上可以说是最能展现传控足球精髓的球队,而德国、西班牙和阿根廷队都未能踢出正版的传控。以下我们简单举三个传控足球的标志性特点来说明:

    新华社记者白雪骐 摄

第一,巴西队踢的是高速版的传控,其传球平均速率明显高于德国和西班牙。本届世界杯上大多数球队在面对强队的传控时采取了铁桶阵式的防反战法,如果像德、西、阿到目前为止所展现的传球速率,很难撕开对手防线。而巴西队则不同,他们在中前场的传递非常迅速,伴随着大量的高速一脚出球和不时的撞墙式二过一配合,这也是传控足球的标志之一。而从德国、西班牙和阿根廷身上,他们踢的是何其低速的传控、二过一也基本消失,他们踢的更多是一种为了消磨时间的传控,为了控制而控制,这样的踢法可以说是保守之至,毫无曾经的锐气和速率,很明显德国队的功勋教练和球员们安逸于据此而守成,西班牙在临阵换帅后变得过于谨慎,而阿根廷则在过于频繁的战术和用人变化的情况下处于试验阶段。

依照目前这支德国队的年龄结构,尚不至于需要靠这样的慢速控制来比赛,他们主要是整体精神面貌出了问题、厄齐尔、赫迪拉为代表的队员明显没有足够的对胜利的渴望和进取精神,导致踢出了无比保守的老年版传控,滑稽出局,而一心雪耻的年轻桑巴军团则有着充分的动力,踢出了真正的速度。

第二,巴西队善于在传控中突然改变速率、勇于传纵深冒险球,而德国和西班牙则非常缺乏提速这一下子的变化,喜欢传安全球,而传控足球的一大奥秘就在于突然的提速和纵深传球,否则很难破密防。看看在对塞尔维亚的比赛中库蒂尼奥助攻保利尼奥的那记30米过顶球,以及数计帮助内马尔形成单刀的类似传球,这在巅峰的德国和西班牙队身上如寻常便饭,厄齐尔、克罗斯、哈维、法布雷加斯都是个中高手,而如今的德、西二队身上却极少看到这样的纵深传递,更多只是在对方的禁区面前“隔靴搔痒”。

第三,中后场球员轮番插上射门的多点进攻是传控足球破密防的一大诀窍,巴西队在这点上做的非常标准,而德国队和西班牙队则不然。看看巴西队进攻时中场库蒂尼奥、保利尼奥的积极前插在禁区前沿射门,以及席尔瓦的头球和边卫费利佩的远射,巴西队充分发挥了中后场球员在插上或换位后的多点进攻威力,勇于在对方禁区前展开射门,而德国、西班牙和阿根廷在这点上做得相当糟糕,两个边路的内切射门很少,中后场球员也不积极插上射门,加上他们普遍采取依赖多点进攻的4231的阵型而非更为激进的433、343阵型,当然就更难打破密防了。

综上所述,在蒂特带领下掌握了传控足球精髓的巴西队正将这种先进战法的威力逐渐发挥出来,而德国、西班牙和阿根廷因为不同的原因而背离了Tiki-Taka的本貌,在这种情况下或惨遭淘汰、或惊险过关,但我们必须搞清楚其中的逻辑,而不能因为表面现象和感性来做出肤浅的判断。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