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是如何搞定墨西哥的?今晚是否还会如法炮制?

足球之路 二十画

大家好,今天我们分享巴西与墨西哥的战术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本场是16强比赛重头戏,墨西哥在小组赛曾经击败上届冠军德国队,本场比赛赛前让人充满了期待,然而比赛几乎是一边倒,巴西轻取对手,我们看看蒂特都做了哪些针对性的调整,今夜面临比利时,巴西是否会如法炮制,我们现在开始:

阵型和首发

巴西首发:

1-阿利松

6-菲利佩

3-米兰达

2-蒂亚戈-席尔瓦

22-法格纳

5-卡塞米罗

15-保利尼奥

11-库蒂尼奥

10-内马尔

9-热苏斯

19-威廉;

巴西排出了4-2-3-1阵型,但实际大多数时候是4-1-4-1阵型,防守时转换为5-4-1。

图1-巴西首发阵容

墨西哥首发:

13-奥乔亚

23-赫苏斯-加利亚多

3-卡洛斯-萨尔塞多

21-埃德森-阿尔瓦雷斯

18-瓜尔达多

16-埃克托-埃雷拉

22-洛萨诺

11-贝拉

14-埃尔南德斯

2-乌戈-阿亚拉

4-马克斯

墨西哥的阵型是4-3-3,防守时会转换成4-4-2。

图2-墨西哥阵容

巴西的策略

巴西虽然排出了4-2-3-1阵型,但是更多的时候是4-1-4-1,因为他们想在中场破坏墨西哥在中路的传球渗透。

图3-巴西4-1-4-1阵型

我们可以看到,保利尼奥会位置上提移动到中路,形成4-1-4-1。

图4-保利尼奥的位置

在中路形成一道严密的防线,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因为墨西哥总是喜欢留三人在前场等待反击。

看下图,贝拉和洛萨诺拉边并前压,埃尔南德斯更靠近中路。洛萨诺、贝拉和埃尔南德斯压得很靠前,这就意味着墨西哥在中路会有人数优势。

图5-墨西哥前场三人

因为有三名墨西哥队员始终在前场,这样墨西哥中场只有三人,这也是蒂特将保利尼奥的位置前移的原因,在中路形成4v3。这样巴西就切断了中路的传球通道,迫使墨西哥只能通过长传找前场队员。

图6-墨西哥前场留3-4人

墨西哥仍然准备用对付德国那一套来对对抗巴西,始终保持有3-4名球员在前场,随时寻找时机快速转换打反击。

我们看墨西哥有2-3名球员在前场,他们在随时寻找时机快速转换打反击,洛萨诺接后场长传球,埃尔南德里内切跑位。

图7-墨西哥长传跑位

同样的,这次是三名队员在前场准备打反击。

图8-墨西哥前场三人反击

但是这场比赛和德国那场有很大的不同,德国的边后卫压上的非常靠前,所以一旦德国丢失球权,立刻会面对2v3的局面,墨西哥的三个前锋对抗德国的两个中后卫。

这样墨西哥始终有3-4名球员在前场可以从这些机会中获益,就像这次反击中德国处于3v4的局面。

图9-墨西哥4V3

很快洛萨诺这边就出现可利用的自由空间,这让德国的防线立刻失去作用。

图10-洛萨诺的空间

“保守”的边后卫

巴西吸取了德国失败的教训,他们和德国队不一样,他们的防守阵型非常紧凑,最大的不同就是边后卫。

因为巴西的边后卫大部分时间一直在防线中,尽管墨西哥在前场有三名队员,但是他们并没有撕开巴西队的防线。

马塞洛是一个了不起的球员,但是马塞洛没有参加这场比赛,这对巴西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因为路易斯的防守意识更强,这场比赛巴西需要一个防守意识强的边后卫,他要待在后场时刻阻止对手在边路的快速反击。

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洛萨诺接后场的长传球,路易斯很快就可以向他逼近,就是因为路易斯并没有像德国队的边后卫那样插上助攻。

图11-路易斯防守边路反击

这次也一样,贝拉接球,法格纳快速补防,贝拉把球转移给洛萨诺,路易斯则又可以立刻跟过去防守。

图12-贝拉拿球反击

当洛萨诺抬头的时候,巴西的防守已经加强,这就是路易斯首发对巴西来说是一件好事的原因,因为他更专注于防守。

图13-路易斯防守洛萨诺

角球时的变化:

这场比赛还有一点变化非常重要,那就是巴西队的角球,巴西知道墨西哥擅长快速反击,所以在角球时他们的两个中后卫一直在后防线,并没有参与到角球的抢点,时刻等待阻止对手的快速反击。

我们看下图,禁区内并没有巴西的中后卫参与角球,他们都在后场,防止对手的快速反击。

图14-巴西中卫不参与角球的挣顶

当巴西的防守队员在后场的时候,他们在后场3v3,很容易阻止墨西哥的反击。巴西以牺牲进攻人数为代价,确保防线稳固紧凑,不让对手进球。

图15-巴西后场3V3

防守组织:

下面我们再看看巴西队的进攻和墨西哥的防守组织,和巴西的边后卫一样,墨西哥的边后卫也待在后场,他们并没有前压,只防守。

阿尔瓦雷斯(墨西哥的右后卫)的任务是盯防内马尔,他几乎一直紧紧贴着内马尔,而内马尔则利用墨西哥的这种盯人防守让巴西队获利,因为内马尔常常迫使阿尔瓦雷斯离开自己的位置。

现在内马尔回撤接球,阿尔瓦雷斯紧紧跟着他,库蒂尼奥立刻跑他身后的空间。

图16-内马尔回撤

在这儿也一样,内马尔带球挤压中路防线,墨西哥的左后卫紧紧贴着内马尔,在边路为库蒂尼奥创造出很大的空当。

图17-内马尔中路拿球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知道内马尔最大的优势在他的快速斜向跑位,他在边路,快速斜插向中路跑位,创造人数优势,并打开空间。

我们先看他的一个斜插跑位的例子,然后再看看他在今天的比赛中是如何运用这个跑位的。

看内马尔刚开始的位置,在左侧远端接球,他并没有横传到中路,而是通过他的盘带技术斜穿墨西哥的整个防线。

图18-内马尔接球的位置

他的这种斜插跑位,即可以在前场创造人数优势,又吸引了多名的防守队员。

此时内马尔有多种选择,可以渗透传给威廉或者传给远端插上的中场。

图19-内马尔的选择

内马尔的斜插跑位带走了如此多的队员,后插上的中场也有足够的空间处理。

图20-内马尔传给插上的中场

再一次,内马尔斜插跑位创造局部(两侧)人数优势,内马尔吸引防守,让对手将防线收紧,为队友创造出空间。

图21-内马尔创造两侧空间

剩下的工作就变得异常简单,只需将球打入球门即可。

图22-巴西完成射门

在这场比赛中内马尔也做了同样的事帮助巴西队进球,内马尔斜插跑位迫使防线收紧创造局部人数优势。

图23-两侧创造的空间

威廉进入这个空间,内马尔将球做给威廉,威廉空当处接球,墨西哥防线立刻失去组织。

图24-墨西哥两侧空间

而内马尔继续跑向远端球门,等待抢点,最终完成破门。

图25-内马尔跑位抢点

这一次是威廉的斜插跑位创造了优势,内马尔在门前无人盯防,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做想做的事。

图26-威廉的突破

巴西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1v1突破的队员,这是他们最犀利的武器,他们很容易在移动中突破防线,迫使对手集体向突破者施压,从而创造空间。

巴西领先后的变化

巴西领先后,墨西哥不得不做出调整,他们压得更靠前了,巴西将它的防守阵型变为5-4-1,卡塞米罗回撤到防线内。

图27-巴西阵型的变化

墨西哥还没适应这种防线的变化,巴西很快就将比分改写为2-0。

阿尔瓦雷斯盯防内马尔,他试图造越位,还以为其他防守队员也和他在同一条线上。

图28-阿尔瓦雷斯盯防内马尔

阿尔瓦雷斯控制他的跑位准备造越位,但是另外两个墨西哥防守队员并没有立刻做出反应。

图29-阿尔瓦雷斯造越位失败

当阿尔瓦雷斯回头时发现内马尔并没有越位,但是一切都晚了。

图30-内马尔进攻路线

内马尔高速盘带传球,菲尔米诺跑向远端抢点破门,比分改写为2:0,墨西哥的世界杯梦想就此破灭。

图31-菲尔米诺抢点路线

“老油条”蒂特

本场比赛蒂特还有很多出色的战术安排值得一提,内马尔和拉云在比赛结束前发生了冲突,内马尔小组赛已有一张牌,为了避免了缺席四分之一决赛,也为了保护内马尔,避免受伤,在和拉云的冲突后,蒂特立刻调整了内马尔的位置。

图32-热苏斯换到边路

蒂特让热苏斯移动到了左路,内马尔居中,远离拉云,这就是蒂特的伟大之处,他除了安排战术,还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队员,因为他知道巴西不能没有内马尔。

总结:

巴西队很好的平衡了进攻和防守,蒂特知道墨西哥的快速反击很犀利,所以他牺牲了一定进攻的人数,让攻守更平衡,确保了防线紧凑稳定。

总之,巴西进攻和防守两端出色的表现都配得上这场胜利,即使最后捧杯也并不意外。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