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vs比利时前瞻:腰位牵动边路,费莱尼左右战局

刘强专栏 刘强专栏

豪阵对决,球星团战,法国与比利时之间的对决尚未开打便已经引爆了网络,各种预测和分析更是激发了球迷们无限的遐想。法国和比利时在人员结构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德尚和罗伯托-马丁内斯各自手握百年队史中最具天赋阵容,两支球队在晋级的过程中都曾交替使用控球与防反战术,战略层面的灵活与善变大大拓展了他们实力的外延,无限星光之下隐藏的是难以捉摸和掌控的战术魔方。两支球队如何高效利用对手“馈赠”的球权,他们在压上进攻时的兵力投入度如何,高大中锋和多功能中场的角色如何界定,都是影响这轮对决的关键因素。

【战局:宿命的对决,收获的季节】

自世纪之交以来,巴西、西班牙和德国相继在国家队领域建立霸业,这种权力的更替验证了“得青训者得天下”的道理。法国和比利时的成功路径和三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们也有自身的独到之处,那就是以大量吸纳移民球员为特色的兵源补给方式。欧洲列强中最早使用移民后裔的是维托里奥-波佐时代的意大利,法国和比利时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依靠有色人种打天下。得益于由殖民地向宗主国流动的移民潮,由战争产生的难民潮,以及因政治格局变迁衍生的移民行为,“巴黎斯坦”和布鲁塞尔的“金沙萨区”逐渐成为了足球移民的富矿,此番对决注定将成为日后人们在讨论移民足球这个话题时无法回避的一场经典战役。

不够出彩的世界杯之旅(2014),令人失望的欧洲杯征程(2016),法国群星和比利时黄金一代在过去的四年中的遭遇惊人地相似。作为本次世界杯上为数不多表现正常的夺冠热门,法国与比利时均已经完成了赛前的既定目标,考虑到巴西、西班牙和德国这些昔日霸主已经出局,下半区脱颖而出者在牌面实力上又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两队无疑是迎来了一个创造历史的绝佳机遇。

除了拥有相似的青训发展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上升路径,法国和比利时在人员配置和阵容架构方面也有很多共通点。首先,两支球队的风格都是偏重于进攻,德尚和马丁内斯在搭建主力阵容时考虑的都是如何让球星踢得舒服;其次,两支球队均采取了中锋+突击手+影锋的互补型锋线配置,中前卫组合也是“一攻一守”的传统模式,两名中卫配搭效果一般但胜在个人实力强劲;再次,在本杰明-门迪和西迪贝淡出首发阵容,以及穆尼耶遭遇停赛的情况下,两支球队都将使用四名中卫组建防线,卢卡斯-埃尔南德斯和帕瓦尔在俱乐部时期就曾长期司职中卫,罗伯托-马丁内斯在甄选大名单时剔除了小卢卡库,这导致球队在现阶段只能用维尔通亨和阿尔德韦雷尔德代班两闸(四后卫体系)。

从两队在此前五场比赛中的表现来看,他们的表现与人们的预期还有差距。法国队的问题是中场组织不够细化,前场进攻输出时断时续,欧洲杯时期的双核博格巴&格列兹曼状态都不太理想。德尚历时半年打造的无锋阵,就是为了提升球队的压迫和快攻能力,可惜的是,由于奥斯曼-登贝莱表现不达标,德尚被迫在小组首战下半场仓促重启中锋阵。基于稳固防守的考虑,德尚并没有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全力围绕中锋完善阵地战法,锋线三叉戟之间运动能力和球路差距略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球队的反击效率。

比利时的主要问题就是攻防两端的表现都缺乏整体性,击败巴西的比赛让马丁内斯的弟子们收获了鲜花和掌声,但他们在两个禁区附近的表现依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经过两场淘汰赛的历练,小组赛时期的主力卡拉斯科和梅尔滕斯已经被费莱尼和沙兹利取代,两位攻守兼备的球员对于维系比利时的阵型平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费莱尼和沙兹利的强项还是进攻,罗伯托-马丁内斯完全可以根据比赛的需要,依靠一班人马变换出两套截然不同的战术打法。

结合法国此前对南美三强的比赛可知,德尚对控球权并不感冒,姆巴佩和格列兹曼更加适合防反战法,一向崇尚进攻的比利时也在面对巴西的比赛中让人们看到了他们务实的一面。当然,两支进攻牌面很强的球队也都具备压上进攻的能力,法国队擅长围绕吉鲁构建一个非对称进攻体系,比利时的优势是能够依靠巨人战阵主打长传冲吊,"双塔"费莱尼与卢卡库在禁区内的遥相呼应令人防不胜防。

【法兰西迷雾:豪阵重防守,进攻有取舍】

除了在与阿根廷的对攻战中打进4球以外,法国队在其他场次中的进攻表现只能算是勉强及格。造成法国队进攻质量不高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德尚的不断试错影响了球员间的默契度。国家队集训时间短,很难完成高质量的战术深耕,不同风格球员配搭后形成的排斥反应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弭,主打进攻的球队往往会面对死守不出的对手,国家队在攻坚战中遭遇的困难要远大于俱乐部。法国队的优势在于人才储备,德尚也乐于利用热身赛甚至是难度不大的正赛(比如欧洲杯小组赛)来寻求最优组合,由此衍生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球员间默契度的缺失。自世界杯开打以来,法国队调整过阵型,奥斯曼-登贝莱和托利索先后丢掉主力位置,卢卡斯-埃尔南德斯和帕瓦尔的职责也被重新界定过,姆巴佩和格列兹曼的球权比重在不断变化,球员们只能在不断磨合中寻找灵感的火花。

二是简单的堆积球星没能起到1+1>2的效果。德尚放弃无锋阵说明他已经不打算在大赛中尝试高耗能的压迫战法,围绕中锋建构的进攻体系显得一板一眼,球星个人的影响力受到削弱,局部区域内的小组配合变得更加重要。奥斯曼-登贝莱退居替补席,勒马尔不得重用,格列兹曼和博格巴在左路的持球能够形成控制但无法形成持续的纵向杀伤,法国队的进攻重心从左路转移到了右路。

(姆巴佩在对阵秘鲁时的进球来自于左路的攻势,大巴黎天才承担的是无球任务。)

(格列兹曼在面对乌拉圭时的进球,来自于锋线之间的横向传输,而非来自于中场和边后卫提供的纵向支撑。)

姆巴佩能够在433体系内获得首发位置,得益于他在近一年来完成的技术升级,并不是所有的年轻球员都可以从靠近球门的影锋(摩纳哥442)无缝切换到需要后撤持球的右边锋(巴黎433)。从小组赛至今,关于姆巴佩的精彩镜头大多来自其个人表演,小部分源于格列兹曼、吉鲁和博格巴对他的支持,同居右侧的坎特和帕瓦尔对他的帮助并不多,法国的右侧扇面存在着前后脱节的问题。

右后卫帕瓦尔是难得的六边形球员,这位擅长远射与传中的球员像极了当年的萨尼奥尔。不过。他在前场连续进行传切配合能力一般,也很少会尝试持球突破对手防线。在对阵乌拉圭的比赛中,塔瓦雷斯指挥防守球员将姆巴佩向边线处挤压(也挤占了帕瓦尔的前进路线),切断法国前场球员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弱侧的球员彻底孤立。身后的队友无法组织进攻,无法和锋线搭档取得联系,姆巴佩需要更多的回撤接球发动进攻,这增加了他遭遇暴力犯规和杀伤的危险。

三是伤病的影响不容低估。早在两年前的本土欧洲杯上,法国就是阵容深度最好的球队之一,两闸是他们为数不多的短板。在埃弗拉和萨尼亚淡出之后,摩纳哥双星本杰明-门迪和西迪贝的崛起,一度让高卢雄鸡拥有了无比强势后驱动力。令人遗憾的是,门迪在转会英超后遭遇重伤,西迪贝在上赛季后期也不幸被伤病击倒,这位性格倔强的右后卫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与时间赛跑,无奈由于匆匆复出后在六月初的热身赛中表现不佳,西迪贝最终“在震惊和痛苦中”被新星帕瓦尔取代。

卢卡斯-埃尔南德斯和帕瓦尔的上位固然提升了两闸的防守稳定性,但两名在俱乐部多数时间内司职中卫的球员,在持球进攻时明显缺乏想象力和球路变化。由于双中卫乌姆蒂蒂和瓦拉内风格趋同,德尚有意安排身体素质出众的卢卡斯-埃尔南德斯更多地横移保护中路,他已经很难像热身赛对阵意大利时那样持球碾压至对手的禁区内。就像欧洲杯时一样,更换了两闸的法国在进攻端依赖于前场球员,吉鲁取代奥斯曼-登贝莱构建中锋阵的立体攻势,这等于是放大了边后卫助攻能力不足的缺陷。

(六月初热身赛对阵意大利,马图伊迪快速沉底传中助攻托万,卢卡斯-埃尔南德斯强势突进造点,法国的工兵式左翼在进攻端表现出众,这种景象在世界杯期间尚未出现。)

【双面红魔:逆转神兵的新任务,四中卫迎击十亿阵】

以下克上的方式淘汰夺冠大热门五星巴西,喀山大捷对于红魔黄金一代来说可谓是意义重大。首先,这是黄金一代自2014年重归大赛舞台以来首次击败同级别对手,一向被戏谑为虐菜专家的比利时终于有了过硬的履历;其次,比利时在连续两届大赛折戟后终于学会了变通,他们不再坚持“不论对手、一律强攻”的主战方略,当技术型球员可以耐心地组织防守反击,当大牌球星能够在胶着局面下保持冷静和理性,已经成熟的欧洲红魔可算是真正具备了争冠的实力;最后,罗伯托-马丁内斯证明了自己的战术能力,两名在逆转日本时主导阵地攻坚的球员被他改造为中场工兵,阿扎尔、卢卡库和德布劳内找到了属于他们的进攻节奏,比利时收获了一套适合与强敌打消耗战的体系。

可以预见的是,面对中前场牌面实力强大,整体加速能力不逊于巴西的法国队,比利时有很大的可能延续1/4决赛阶段的战术策略。此役,罗伯托-马丁内斯在赛前部署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以下三项:一是解决卢卡库拉边后的中场插上问题,二是进一步保障和强化中场推进,三是填补穆尼耶留下的右闸空缺。

由于体重过大且下肢核心力量有所欠缺,卢卡库在中路作为背身支点的效果并不好。亨利的悉心指导让卢卡库进步明显,其擅长的反越位冲击身后和拉边持球进攻变得更加犀利,在禁区内接应传中时也不仅仅局限于抢前点。在阵地进攻体系中,卢卡库需要从中锋位置迂回到右翼接球,而不能直接作为右边锋首发。穆里尼奥安排机动能力很强的林加德司职右翼,另一侧的桑切斯在突击能力下降后也增加了无球冲击禁区的频率,在此前比利时与巴西队的比赛中;罗伯托-马丁内斯直接将卢卡库放在了右翼,这是因为前场有足够的空间供他冲刺,沙兹利和费莱尼因倾力于防守而无暇前插,卢卡库必须独立解决问题。

在这场比赛中,比利时的两个进球分别是对手的乌龙送礼和己方的远射,预期中的高空轰炸并没有出现,身高1米87的沙兹利和身高1米94的费莱尼甚至没有在禁区内完成触球,他们的任务就是为伪九号德布劳内保驾护航。半决赛对阵法国,德布劳内的前进道路上会出现最强防守者坎特,马丁内斯必须鼓励中场球员在卢卡库拉边时积极投身到进攻中。如果卢卡库在右路能够同时牵制卢卡斯-埃尔南德斯和马图伊迪,法国禁区弧顶区域必然空虚,德布劳内可以像迪马利亚一样远射扣关,也可以利用直传将沙兹利和费莱尼送入射程。

得益于阿扎尔和德布劳内的强势发挥,比利时在中场推进环节的短板一直没有暴露出来。比利时的几名大牌后卫都不具备带球推动进攻的能力,受迫性传球的到位率也不够理想,维特塞尔优势是接应和分球,持球摆脱和向前的工作基本上由德布劳内来完成。考虑到法国队在中前场绞杀环节的表现比巴西更加犀利,比利时必须有其他的球员为德布劳内分担压力,阿扎尔过多的回撤接球只会加剧卢卡库拉边后中路空虚的问题,在近一年来逐渐淡出主力阵容的登贝莱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蒂莱曼斯和登东克尔也都是可以和维特塞尔进行搭档的人选。

相对于如何使用沙兹利、费莱尼和登贝莱,右后卫的人选反而没有太多悬念。在比利时本届世界杯23人大名单中,正印的边后卫只有穆尼耶一人,大巴黎后卫遭遇黄牌停赛,能够客串两闸的只有维尔通亨和阿尔德韦雷尔德,罗伯托-马丁内斯在对阵巴西的最后时刻换上维尔马伦,或许就是红魔即将使用四中卫的信号。在上届世界杯1/8决赛时阶段,德国对阵阿尔及利亚的比赛中排出了四中卫,勒夫的激进战法令默特萨克和赫韦德斯等人如临深渊,罗伯托-马丁内斯应该从中吸取经验。

【结语:错位的优势,巨人的价值】

从换上吉鲁砸开了澳大利亚人的铁桶阵,到使用防反战术抵御秘鲁人的短传渗透,从比分落后时沉着应对逆转阿根廷,再到领先后有条不紊地化解乌拉圭的攻势,法国队一路走来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瓦拉内、博格巴、格列兹曼和吉鲁等经历过多届大赛的骨干力量表现出了应有的担当,以帕瓦尔、姆巴佩和卢卡斯-埃尔南德斯为首的年轻球员也都出色地完成了本质工作,德尚对资源的调配和对比赛走势的判断也变得愈发准确。两年前的欧洲杯,德尚足足用了四场比赛才找到适合法国的阵型蓝本(4231),最后决赛的失利证明,这种“以战促战”的冒险策略是不可取的;此番率队征战世界杯,德尚只用70分钟就拨云见日,主力阵容在接下来的四场比赛中完成了快速的磨合,他们已经为最后的夺冠做好了准备,半决赛对阵强敌比利时的比赛可谓是提前到来的的决赛,这正是他们全面展示自身潜能的最佳时机。

法国队已经处于全面爆发的临界点,比利时同样拥有难以遏制的上升势头。两支球队的核心球员会在场上形成捉对厮杀的局面,阿扎尔与姆巴佩所在的侧翼走廊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德布劳内和博格巴在中路的角力将牵动全局,维特塞尔与格列兹曼的对决闪烁着灵动与智慧的光芒,卢卡库和卢卡斯-埃尔南德斯的对抗或将成就一段属于暴力美学的经典,当然,这其中不能忽视的一组对话就是费莱尼(沙兹利)与坎特的对决。

近三个赛季,坎特逐渐成为了为当世第一防守型中场,蓝军中场在绝大多数的比赛中都能成功封锁对手的进攻,但他也有数次被万亚马、博格巴和巴洛特利这样高大球员碾压的经历,比利时恰好就是一支拥有多名巨人球员的球队。阿扎尔、德布劳内和卢卡库掀起的第一波攻势引人入胜,但仅靠三板斧很难撼动法国队的防线,罗伯托-马丁内斯还需要激发后排球员的潜能,用好沙兹利和费莱尼就是比利时的取胜之匙。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