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2017-2018赛季再回顾

德尚稳健务实的战术,让法国队时隔20年再次夺取世界杯,进一步说明风格无所谓高低之分。
因此在新赛季开始之前,希望通对曼联过往两个赛季的小结,简要分析一下曼联目前的几个争议问题。
一、曼联是否正在变得更好?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参照对象。

从整体看,曼联近三个赛季积分逐年提高。
因此说曼联与自己相比正在变得更好,并不为过。
具体到细节上,可以发现图上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区间,在这个区间里,积分折线几乎被拉成直线,意味着这段时间内积分的增长极为缓慢。
一旦积分图形呈现这种形态,无论对哪一支球队来说,几乎都是毁灭性的灾难。
其中一个区间发生在2015-16赛季中段,球队从2015年11月29日起在联赛中遭遇连续6场不胜。而如果算上11月26日及12月9日的两场欧冠联赛,连续不胜场数则达到了惊人的8场。
正是球队在这一段时期再糟糕不过的表现,间接导致了时任主教练范加尔不得不在赛季结束后黯然离去。
另一个区间是在2016-17赛季的末段,此时曼联的主帅已经换成了穆里尼奥,球队从2017年4月28日起经历了连续5轮联赛不胜。
但由于这个时期曼联在积分榜已经远远落后于榜首的切尔西,球队的目标转而变成了争取下赛季的欧冠资格。
穆尼里奥迫于压力不得不放弃联赛、孤注一掷争夺欧联杯冠军。这一个做法时至今日仍招致大量非议,对曼联的声誉造成了极为负面影响。
到了穆里尼奥的第二个赛季,尽管仍会出现短暂的状态起伏,但连续低迷的情况不复再有,说明曼联正在趋于稳定。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至少在2016-2017赛季第17轮后,穆里尼奥治下的曼联已经走出了范加尔的低谷。
二、相比自身有所提升,但曼联是否达到冠军球队的优秀程度呢?


当与近两个赛季的冠军队伍比较时,情况不容乐观,曼联距联赛最顶尖的球队仍存在很大差距。
在过去的两个赛季里,曼联几乎都从联赛第7轮开始便被冠军队伍抛离。
说明当各支球队完成赛季前期的调整后,曼联便难以对冠军队伍形成足够压力。
三、如何评价大巴战术
上个赛季,穆里尼奥毫无节制地使用大巴战术,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让无数球迷崩溃。
特别当与曼城比较后,穆里尼奥的足球更被贴上了无聊的标签,似乎狂人成了阻碍足球发展的邪恶力量。
球迷当然可以指责球队的表现,但指责过后,我们更应当思考的是使用大巴战术究竟有没有错?
通常而言,大巴战术会造成球队被围攻的局面,反映在数据上就是惨不忍睹的控球率,这也正是球迷最无法容忍的地方。
但单纯统计控球率并不客观,因为并非对方球队每一次进攻都能形成破门威胁。
因此,相对较好的方法是统计球队解围次数。

在这个方面,英超6强中做得最好的无疑是曼城(588次),随后的是利物浦(736次)和切尔西(768次)。
稍感意外的是,尽管曼联的解围次数毫无悬念是最多的,达到了853次,但基本与热刺(825次)和阿森纳(829次)处于同档水平。
从这个数据可以得出一个与直观印象较为不同的结论,即对于整体相对实力较差(与曼城比)的球队,不管是采取曼联的大巴战术,或者采取热刺、阿森纳等较为开放的打法,其结果都会让球队招致同样多的失球风险。
简单地说,大巴战术一方面同教练风格紧密相关,但另一方面取决于球队整体实力。
四、曼联进攻全靠蒙?
近三个赛季,当对手也采取同样的大巴战术时,曼联往往是更受伤的那一只球队,所谓遇强则强、遇弱则弱。
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是所有球队的防守水平都提升了,这就要求进攻端需要更好的技战术配合才能破开对手的大门。
衡量球队的技战术配合水平可以从传球质量入手。因为传球质量是有效的综合指标,其涵盖了球员有效跑动、传球技巧等诸多因素。

首先是精确短传距离,曼联是6强中传球距离最少、短传最不准的球队,且与前5前存在不小差距。

出乎意料的是,热刺是精度长传距离最多的球队。曼联本赛季由博格巴、德赫亚从后场发动进攻并形成威胁的场景,在印象中似乎并不少见,但曼联在这项目数据中仅仅排在第3位。

在关键短传次数中,曼联“稳定地”排在了最后一名,而且比倒数第二名热刺足足少了32次,比第一名曼城(450次)更相距甚远。

在关键长传次数中,曼联继续XJBT,44次的关键长传稍稍好于阿森纳的41次,但几乎只有热刺(82次)的一半而已。
从以上各表可以看出,曼联在传球质量上的表现堪称灾难。
曼联不仅是传得最少、同时也是传得最差的那一支球队。
更令人担忧的是,曼联的传球的特点除了不靠谱,就是没有特点,短起来不行,长起来也不行。所以说曼联进攻全靠蒙是有一定道理,因为除了防守反击,确实没有形成自己的进攻套路。
五、为什么曼联进攻这么差?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可以借助自由度这一个容易理解和有效的概念。
显然自由度高的战术更有利于球员的发挥,特别是进攻端的天才球员。
如何定性自由度高低?一般可以借由统计进攻端的丢球数据,再结合传球数据进行分析。
这是因为在球员水平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进攻端更少的失球,通常意味着球员处理球时更加保守。

曼联在进攻端的失球,控球失误合(511次)和被抢断(399次)两项数据均是最少。其中,曼城被抢断次数虽然仅有406次,但结合传球质量的因素,两者原因不尽相同,曼联主要是进攻机会少,而曼城是别人抢不到。
所以大致可以推测出,曼联目前采取的是一种教练意志大于球员意志的打法。这也符合现实情况,比如常常有言论,抱怨穆里尼奥用不好进攻性球员。
六、曼联还有机会吗?
曼联还是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一是来源于教练的自我颠覆。
2017/18赛季结束,被认为是大巴战术忠实执行者的法利亚不再担任主教练助理一职,卡里克和擅长进攻指导U18教练麦肯纳进入一线队教练组。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似乎是穆里尼奥主动有意为之的。
二是因为球员水平逐渐拉近。
虽然穆里尼奥和瓜迪奥拉均投入了大约4亿欧元的转会费,但从某种意义上,曼联阵容仍略差于曼城。其原因在于曼城一直以来技术流打法延续性较强,2015-16赛季花费3亿欧元购入斯特林、德布劳内等球员,在上个赛季仍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斯特林连续三场比赛在伤停补时压哨进球。
相比之下,曼联经历了曲折的复兴之路,穆里尼奥基本放弃了原有球队班底。下个赛季,随着Fred、Dalot等球员的加入,曼联的实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综合以上,新赛季的曼联仍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