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球小学堂:看过很多年足球,依然不懂越位的道理

北看台

足球场上,什么是越位,什么是不越位,什么是造越位,什么是反越位,一直以来都是最难懂的规则。那么,越位规则究竟具体是如何的,为什么足球运动要设置“越位”呢?

【越位规则以及实例】

根据现行的国际足联规则,如果一名球员处于越位位置,他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首先,这名球员比球更接近对方的球门。

2.其次,这名球员比对方的倒数第二个防守球员,更接近对方的球门。

3.但是,如果这名球员在本方半场,就不受越位规则的限制。

下面让我们一一解读一下这三条规则。

先看第一条。它是越位规则的大前提。如果一名球员在球的后面,无论如何他是不可能越位的。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如果有两名球员同时反越位成功,A球员持球,冲在前面,B球员无球,跑在后面。两人同时杀向对方球门,来到门前的时候,如果A没有选择射门,把球传给了B,那么这就不越位。

(图)如果球位于所有队友的前方,这种情况下传球是不可能越位的

具体的例子,就是上赛季英超,切尔西客场2-0击败利物浦,威廉的那个进球。当时托雷斯和威廉同时反越位成功,托雷斯持球在前,威廉无球在后。托雷斯面对门将没有打门,横传给威廉。威廉推射球进,因为他没有跑到球的前面去,所以不越位,进球有效。

但是,如果当时托雷斯拿球前进,威廉无球,却加速冲到了托雷斯的前面,托雷斯再把球向前塞给威廉,这就算越位了。

再看第二条。一名球员,如果首先跑到了球的前面,其次,只有小于两位防守球员比他更接近防守方球门,那么他就算越位。

(图)在球的前方,并处于倒数第二名防守队员身前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规则有一个盲点,是很多球迷都不太能注意到的。那就是:当一名球员越位的时候,他等于是越过了倒数第二名防守队员。这样,剩下的最后那名防守球员,必须是门将吗?

答案是不一定。如果这名门将出击比较远,没有回到门前,门线上只剩下一名后卫,这个时候,如果你越过了倒数第二个防守球员,虽然面对的不是门将,但你还是会处于越位位置。

具体的例子,就是上赛季中超的京津德比第一回合。当时北京国安在客场1-0击败了天津泰达,巴塔拉打进的那个头球,就是一个越位球(当时裁判误判为进球有效)。

当时是张稀哲开角球,泰达门将宗磊出击,但没有拿到球。球被乌塔卡顶了一下,门前的巴塔拉头球接力破门。

但是,当乌塔卡把球顶给巴塔拉的一瞬间,巴塔拉面前只有一个防守队员。

这个防守队员,是门线上的杜震宇。由于门将已经出击还没回位,所以杜震宇就成了最后一名防守队员,这和他是不是门将无关。因此,巴塔拉的进球越位无疑。

接下来是第三条:如果球员在本方半场,那么就不存在越位。

这个我们可以举11-12赛季欧冠半决赛,巴萨2-2平切尔西那场比赛的例子。

比赛进行到最后时刻,巴萨除门将外的所有队员全线压上。切尔西队阿什利-科尔得球后,在后场开大脚,球开出的一瞬间,切尔西前锋托雷斯处在本方半场。

这样一来,即使托雷斯越过了对方倒数第二位防守球员,但因为他处在本方半场内,所以不越位。最终他单刀盘过巴尔德斯打门球进,进球有效。

【造越位】

造越位和反越位,都是利用越位规则实施的战术技巧。先看造越位,这是防守方一种略有些冒险的防守战术。

(动图)我们可以看到科斯切尔尼机智的一跳造对手的越位

它的具体实施方法,就是整条防线向前压,让对方的箭头人物处于越位的位置。或者,当对方向前传球时,本方的防线突然同时前压,让对方接球队员陷入越位陷阱。

但这种战术对防线队员的整体配合默契程度要求极高。如果造越位过程中,某一名防线队员未能及时前压,就破坏了越位线。这样一来,对方箭头人物就可以轻易突破守方防线。

另外,越不越位,很多情况下基本在毫厘之间。如果对方箭头人物长时间在越位线上游弋,对方突然直传,这时守方只要迟钝半秒钟,前压稍稍慢一点,就会造越位失败。造成的结果,就是让进攻方接球队员单刀直入。

退一步讲,即使造越位成功了,如果边裁没看清楚,也会判罚失误。所以,造越位战术是非常危险的一种防守战术。

【反越位】

如果我们以防守方倒数第二个防守球员为一点,划一条底线的平行线,这条就是“越位线”。这是一条虚拟的线,电视转播的时候,回放时有时会划在屏幕上。

(动图)特维斯反越位,横传莫拉塔破门

如果进攻队员游走在越位线上,在接球启动的一瞬间,他没有越过这条线,或者刚刚和这条线平行,那么他就不越位。因此,往往会有某些狡黠的前锋时常在越位线附近活动,抓住时机突然启动,确保自己在启动时,与越位线保持平行。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瞬间形成单刀优势。

这样的战术,就是反越位战术。AC米兰队主教练因扎吉,在球员时代最擅此道,也因此被称作“生存在越位线上的球员”。

【越位应该怎么判?】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比赛进行过程中,一名球员如果处在越位位置,本身他是不构成犯规的,裁判也不必吹停比赛。但是,如果这名队员在越位位置试图对比赛施加影响,裁判才应该吹停比赛,并且判给守方一个间接任意球。

试图对比赛施加影响,主要是三类行为:

1.这名球员在越位位置接球,或者碰到了球。

2.这名球员在越位位置对对方球员进行了干扰。

3.这名球员在越位位置为本方获益,或试图为本方获益。

另外,如果一名球员因为受伤,自己走出底线外,仍然会被视为参与比赛,除非是裁判示意他离开场地。2008年欧洲杯,当时意大利队帕努奇受伤倒在底线外,而荷兰队范尼打进一球,当时意大利球员都认为范尼是越位,但裁判认为,帕努奇没有经过裁判同意而出了底线,仍然会被视为场上一员,所以荷兰队进球不越位。

【为什么要有越位规则?】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足球没有越位规则会怎样。

如果没有越位,那么足球比赛就太简单了:除了门将,我们可以让其他10个人全都冲到对方禁区里,门将直接往对方禁区里开大脚就行了。同样,对方也可以这么干。这样一来,就成了两个门将分别对阵10个球员的游戏。所以,越位规则,其实就是约束了一些不合理的战术打法。

事实上,足球运动产生的初期,就已经有了越位规则,而且当时的越位规则比现在更严格。随着足球的发展,为了鼓励进攻,其实对于越位的判罚是越来越宽松的。

比如,现在如果有两名进攻球员,一个越位一个不越位。进攻方传球,越位的球员没有拿球,而不越位的球员前插接球,这种情况下裁判是不吹的。而在2003年之前,不管你拿没拿球,只要你处在越位位置,球往你的方向传,裁判就会吹停比赛。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