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涛:从饱受争议到赢得赞许,为了梦想他从不放弃


当晚霞褪去之后,灯光照耀下的工体分外夺目。下半场比赛开始仅1分钟,国安右路发动进攻,一记45度斜传直接绕过一方的防线刺入禁区,准确地找到了前插的朴成,后者劲射破门。在一片欢腾声中,边路的那个身影分外耀眼,他在接受队友祝贺的同时也赢得了球迷的掌声。他叫姜涛,今年29岁,他的梦想,正是与队友们一起,成为工体夜空最亮的星。
印迹
一个月前的上海滩,姜涛以一种独特形象出现在球迷的镜头中。点球艰难战胜强大的上海上港之后,多名球员出现了抽筋现象,姜涛是其中最严重的一个。由于体能严重透支,姜涛双手抽筋以至于无法拿起水瓶,只能双手捧着瓶子喝水。

除了这一张身体不适却面带笑容的“喝水照”,姜涛还留下了一个特殊的印记。比赛结束参加谢场时,姜涛由于体力不支,躺倒在了球场边的跑道上。在短暂调整之后,姜涛爬起来向远道而来的球迷致谢,跑道上留下的“28”字样,清晰可见。
闷热潮湿的气候,实力强劲的对手,命悬一线的绝境,艰苦卓绝的逆转,所有的不利因素都在荡气回肠的点球大战之后,成为了国安28号拼搏进取的脚注。在过往身披国安球衣的一年多时间里,已经29岁的他遭受了太多非议,而他最想获得的,正是球迷的掌声和认可。而他的“28”不止印在了跑道上,更印在了球迷的心坎儿里。

作为一名后卫,想要获得国安球迷的认可实在是难上加难。对于国安后防线的问题,从帕切科时代就已经开始。入主国安的时候,帕切科对已经32岁的周挺说“你还年轻”,个中苦涩,大家心知肚明。那一年姜涛22岁,还在国安的预备队效力。
可以说,右后卫的用人问题,从那时起便已经成为了掣肘国安的一大“魔咒”。从2011年开始,国安在这个位置上换了多少球员,恐怕可以列一份很长的清单。从周挺到矫喆,从于洋到雷腾龙,从张晓彬到李运秋,从赵和靖到张辛昕,国安的教练们在六年的时间里都没有找到称心的人选。等了六年,终于轮到了姜涛,局势却发生了逆转,教练重用,但球迷不满意。
泪水
时间再往前推一年,就在这场淘汰赛的一年以前,国安正处于进退维谷的动荡期。2017年6月2日的晚上,国安在重庆奥体中心0-1输给了重庆。主场负河北,客场负上港,两场大比分失利虽然没有连在一起,但却让球迷对球队的信心脆弱到了顶点。这一场失利成为压垮国安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们对得起胸前的队徽吗?请把你们的血性留在场上……”远征重庆的国安球迷怒不可遏,他们不愿相信眼前这支军心涣散的队伍就是自己心爱的球队,悲愤交加的球迷在场边怒吼着,一字一句都砸国安队员的心里,姜涛就在其中。
与身边垂头丧气的队友大不相同,站在队列中的姜涛失声痛哭。谢场结束后,姜涛试图返回看台,被雷腾龙、于洋拉走,马季奇和受伤的于大宝都过来安慰他。就在败走重庆的两个月前,姜涛身披国安战袍站在了工体的草皮上。这是他回归国安之后的第一次主场亮相,对手则是不容小视的上海申花。在艰难取胜之后,姜涛的泪水夺眶而出,紧紧地抱住了何塞。

如果败走重庆时姜涛是痛心疾首,那么工体首秀时就是喜极而泣。尽管姜涛此前在青岛黄海效力了两年,但出身国安青训的他一直希望能够代表国安出战。所以,当邵佳一在2016年询问姜涛是否愿意回归的时候,姜涛立刻同意。他的坚持和渴望也得到了青岛的赞许,最终以自由身回到了北京。
但是,球队的成绩不好,主教练是要负全部责任的。何塞的执教理念虽然没有问题,但是在软化和落地上出现了偏差。这就导致受到何塞器重的姜涛也成为了球迷的攻击目标。“三商皆低”成为贴在姜涛身上最恶毒的标签,他也想过辩白,但他知道,没有好的表现,所有的辩白最终都会变成一句,“你知道我有多努力吗?”
低谷
虽然受到何塞的器重,但姜涛依然不是右后卫的首选,当时的首选是赵和靖。但2017赛季中超首轮,赵和靖因为一记没有必要的飞铲吃到了红牌,打破了场上的平衡,最终国安1-2输给了广州恒大。随后,姜涛才获得了首发位置。

不过,在赵和靖禁赛、受伤、状态低迷的情况下,临危受命的姜涛没有展现出扶大厦于将倾的表现。联赛第2轮面对当时的升班马贵州,黎兵黎指导针对姜涛这一路做了重点部署,安排常飞亚强吃边路。黎兵坚信,足球场上,从替补临时调整成首发的队员一定有弱点。
没错,姜涛的弱点就在于速度。启动速度、冲刺速度、转身速度、回防速度、转移速度,在常飞亚面前,初次首发的姜涛在防守端颇为吃力。对手的长处就是速度,而姜涛有没有太多的限制办法,多次被突破。一次仓促间的莽撞出脚还被主裁判出示了黄牌,而对手正是利用这个定位球机会攻破了国安的大门。
因为一场比赛而否定一个球员,这样的想法看起来当然不够理性。但是,本身就凭着自己的热爱追随球队的球迷眼中,“理不理性”不重要,“理不理想”才是标准。姜涛的表现不够理想,球迷自然不会接受。

在中甲效力期间,姜涛是中甲最好的边后卫之一。这样的履历本来是他回归国安的资本,却在此时成为笑柄。随后的比赛中,“中甲级后卫”成了一种讽刺,包括姜涛、于洋在内的国安整条后防线都成为被嘲讽的对象。迎着冷眼与嘲笑,低谷中的姜涛一直在奔跑,他希望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他的努力,而是他的实力。
奔跑
“为什么这样的球员还会首发?”姜涛的弱点在放大镜下变得格外清晰。比赛经验不足,速度不快,脚法不精……所有的缺点合在一块儿,构建起了姜涛一个“一无是处”的形象,人们对于姜涛能够首发这一点很是不解。为什么这些主教练都选择了姜涛?
早在帕切科时代,22岁的姜涛作为右后卫的替补人选被抽调到了国安一线队。进攻跑位积极、空间意识敏锐,这是当时帕切科认为他可以胜任这一位置的主要原因。这样的评价往往对应着进攻型边后卫的角色,但是这样的角色一般出现在比赛掌控能力很强的球队之中。

回归之后,何塞同样选择了姜涛。当被记者问起选择姜涛的原因时,笃信数据的何塞给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回答:“都说李磊、姜涛不快,但对上海申花的比赛数据证明,这两个人跑速达到峰值的时候,第一名是李磊,时速35.2公里每小时,第二是姜涛,34.8公里每小时,他们两个是我们全队在这项统计中最快的两个球员。”同时,何塞也表达过“我们不买国脚,我们正在制造、培养国脚”的观点,这是后话。
但是,何塞对姜涛的评价,连同他的执教成绩一起,遭到了否定。在施密特官宣之后,有人断言,德国人的到来将宣告姜涛的下放。但是,性格倔强、理念激进的德国人没有下放姜涛,相反的,姜涛在他手中成为了“进攻型边后卫”,完成了多年以前帕切科的预言。

5-2拿下升班马大连一方后,施密特着重表扬了送上助攻的姜涛:“姜涛在战术素养这方面取得很明显的进步,在防守这端战术执行力比之前也有很大进步,向前也有闪光的地方……其他球队也都试图打我们反击,所以从防守方面也给我们的边后卫提出了很艰巨的任务,他们一方面要能压上助攻,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回防,给中后卫提供足够的支援。所以我现在对姜涛,包括全队所有人,都很满意。”
传中
能跑,会跑,勇敢,机敏,这是历任国安教练对于姜涛的共同评价。当国安在比赛中渐渐掌控局面,姜涛这些特点都慢慢展现出来,并成为球场上不可忽视的边路力量。但是,他的脚法依然无法获得认同。最大的问题,就在他的传中。
国安左路的边后卫李磊自然是一个很好的模板,上下能力强,跑动积极,带球速度快,传中精准。李磊伤停之前,国安左路可以制造很多长传球机会。但是姜涛所在的右路却有所不同,跑动方面姜涛不落下风,但是他的传中却饱受诟病。比赛中,经常能够看到姜涛比李磊更加积极,几次后排插上的跑位都可以撕开对手的防线,但是在最后传中的时候,脚法控制上却不是很好。

传中不好,这实在是任谁都非常头痛的是事情。很多球员在处理这个弊端时,要么苦练脚法,要么扬长避短。扬长避短最简单,下底后选择倒三角短传、内切后配合中锋拉边、逆足横推中路或许还能制造助攻。不过,这些看起来比较取巧的做法不在姜涛的选择之列。在俱乐部的支持与肯定下,29岁的姜涛选择了苦练。
29岁对于一个足球运动员来说是巅峰年龄。巅峰,意味着后面没有再进步的空间了。但是姜涛却“逆势而为”,继续磨炼自己的传中脚法。一个能送出精准传中的右边后卫,这是球队战术的要求,这是主教练的要求,这是姜涛自己的要求。
昨晚的比赛中,姜涛用自己的45度斜传助攻朴成破门,用自己的低平球传中间接助攻奥古斯托破门。短短两个赛季,姜涛的传球成功率从上个赛季的73%上升到本赛季的83%;上个赛季,姜涛送出的传中总计之后11次,而这个赛季截至目前,姜涛已经送出9次准确传中,其中3次助攻队友破门!他用自己的表现,让自己的名字响彻工体!
呼喊
“听到球迷高喊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感觉?”去年八月,姜涛的名字第一次响彻了工体。替换下场的时候,姜涛听到了球场看台上传来排山倒海的呼喊。记者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这是球迷对我的认可,感谢大家的鼓励,这些话很容易说,也很“正确”。
但是,“蠢萌”的姜涛回答起来非常耿直:“没注意,没听见,做好自己就行。”

时隔一年,昨晚的比赛中,姜涛的助攻再次引起了球迷的惊呼。赛后采访中,姜涛却“蠢萌依旧”。防住卡拉斯科的感受?“大家一块儿防的,不是我一个人,大家一块儿防的好”;助攻的感受?“当时球转移过来以后,我跟朴成对了个眼,想到一块了,也比较幸运,传到了”;自己的表现越来越好?“我觉得通过每一场比赛,每一堂训练课,不断地提高自己,付出自己的努力,自然而然提高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吧。然后我也感谢俱乐部、教练、队友在每场比赛、每堂训练课给我的帮助,然后我们也是共同竞争,共同进步。”
没有激情表态,没有豪言壮语,语句中甚至没有讨巧的圆润。朴实无华的姜涛,给出了朴实无华的回答:努力,感谢,别无他物。正是这样一个蠢萌到一心只有球队的姜涛,才能在一年前的满天嘲讽中跑过黑暗,跑出泥潭,他努力、他拼搏、他奋斗,他从来不为讨好谁,只为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7年1月1日,国安官宣姜涛的回归。面对媒体的采访,腼腆的姜涛说出了自己的梦想:从小就在国安效力,以后也非常希望代表国安出场,因为之前没有出场纪录,这次回来也是为了实现能够站在工体这个梦想,希望能在国安有更好的表现,为球迷奉献一个满意的赛季。
“为国安效力、让球迷满意”。想想过去一年的经历,姜涛的梦想实现了一半,另一半却让他备受煎熬。在这份煎熬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成为他的动力。他把所有的质疑和不满都化作了自己的动力,在训练场不停挥洒汗水,带着这些动力与所有的对手死磕,打出了久违的国安精神,终于用自己的努力重新赢得了信任。俱乐部的信任,主教练的信任,队友的信任,最后,则是球迷的信任。
结语
著名记者刘翔宇在他的新书《更衣室》中对于姜涛的表现只有寥寥数语:“争议最大的是姜涛,他从来就没有被认可过。”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中赫国安元年”,记载的是2017赛季中的主要故事,之所以没有姜涛的篇章,或许是因为他受到的评价不甚正面,毕竟球迷们在那个赛季里,的的确确没有认可过他。

论年龄,或许喊一声涛哥并不合适,但姜涛绝对配得上这份尊重。过去一年谩骂过姜涛的人,是否又能带着这份尊重补上一声道歉呢?一声道歉或许无法弥补过去一年中姜涛遭受的谩骂和不公,但是,这一声道歉却是球迷与球员之间深沉感情的流露。
在国安这个大家庭当中,只要上下一心、团结一致,队徽上那颗闪亮的星,就会变得更加耀眼。热泪模糊的视线中,仿佛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姜涛”,向着梦想,全力冲刺。
【本文首发于懂球帝,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