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人理念的演化,诺伊尔所代表的“门卫”也是一种延续

Equalizer

提到自由人这一概念,或许人们会想起很多名字,比如贝肯鲍尔、马特乌斯等。然而随着现代足球的发展,这一角色似乎消失了,甚至一些球迷认为这是一个已经过时的产物。那么情况真的如此吗?在这篇来自于TheseFootballTimes的文章中,作者加里-萨克尔为我们分析了自由人这一角色的发展历程。

在足球运动最早期的阶段,当时的人们只是围着一个球乱踢,但即便如此,也仍有一些富有创新想法的人会想方设法找到途径帮助自己的球队取得更好的成绩。简言之,他们在球场上能够尽量支配好身边的“资源”,从而更多地赢得比赛。这些人的想法并不是什么战术,但他们在球场上的存在超越了纸面上一个点的意义。这些想法和思路提供了一种框架、一种结构,而这正是支撑足球战术的地方。就像人们生活的方式一样,它们代表着不同的踢球方式,而这些想法和原则的结合体指导着球场上的决策。就像一盏能够照亮远行道路的明灯一样。它们正是我们所热爱的这项运动中的哲学与理念,而自由人这一概念本身则在各种战术哲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种踢球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自那时开始,它在不同的战术理念中不断应用和演变,赢得了无数的成功与喝彩,但也曾一度被认为过了时。不过,尽管很多人在一些战术哲学中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其衍生的产物却一直存在着。它的化身在足球世界里的角落里安静而耐心的等待着,总有一天它会再次活跃在人们面前。

奥地利人卡尔-拉潘教练生涯的大多数时间都在邻国瑞士度过,他曾执教过四家俱乐部,并曾四度执教过瑞士国家队(译注:实际上拉潘也曾以球员兼教练的身份执教过塞尔维亚,原文作者忽略了这一段经历)。他在第一次担任瑞士队主帅时提出并贯彻了自己的自由人战术理念。当时,人们就如何踢出更好的比赛提出了很多想法,或许有人会反驳,拉潘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一概念的人。但他至少是将这一概念体系化、具现化的第一人,他在比赛中将这个概念上升为对手们都会注意到的级别。

当时,仍处于业余状态的瑞士队并非是足球世界里的中坚力量,而在拉潘看来,如果他的球队想要在刚组织不久的世界杯上具备竞争力,那么他就需要采取一套能够弥补球员们技术能力不足问题的战术体系。

在那个时代,最富统治力的战术是经典的235和WM阵形,但也有一些球队会采取三后卫的战术,皇马和巴西队就是典型的例子。然而,拉潘意识到,仅仅将他的球员部署在不同的位置上并不能让他的球队提升至具备争冠实力的水平。仅仅改变战术是不够的。他需要一种全新的战术哲学,一种能够引导他的球员们在比赛的不同阶段如何踢球的模板,尤其是在获得控球权后的过渡、转换阶段。

尽管受制于麾下只有十一名球员,但他的解决方式既让自己的球队在后防线多了一份保护,同时也让他们有机会利用快速反击来创造进球机会。或许是借鉴了修昔底德的思想,也或许出于下意识,拉潘意识到,给予球场上的一名球员充分的自由是提升球队表现的答案,于是他便鼓起勇气这么做了,而自由人的概念也就此诞生。

(图)卡尔-拉潘开创了自由人的概念

与传统的三后卫战术相比,他在此基础上令中场的一名球员回撤至后防线,与三名后卫组成四人的防线;这名球员拥有充分的自由,并在很大程度上被给予了指挥者的身份发号施令。这个概念常被人们称作是法语中的“锁(Verrou)”一词,位于后防线的自由人可以协助后卫们在压力过大时清除防守隐患。自由人正是锁住大门的那根锁栓。自那时起,这样的球员开始被冠以“清道夫”的名号。

而拉潘赋予这个新角色的不只有防守的职责。在中场减少一名球员去巩固防线意味着球队几乎不可避免地要在中场放弃一些战术,但在补强防线并赢得控球权之后,这种战术哲学的流动性就显现了出来。通常在这种时刻,自由人的任务便是发起快速反击。

在对手展开攻势的时候,本方的速度型前锋会很快地挣脱防守,而这正是可以利用的漏洞。因此,这种战术哲学辅助的并不只有防守,它也同样加强了进攻的威胁,树立了拉潘麾下的这支球队的比赛方式。类似于柔道中的理念,它能够将对手的优势转化为劣势。当对手沉溺于进攻、大举压上之际,他们中场的人数会变少,而反击的机会也就出现了。

当然,这样的战术理念需要试金石,需要一个成功的结果。在1938年法国世界杯开幕前两周,瑞士队在苏黎世与英格兰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国家队排名还并未得到国际足联的官方认定,但当时的英格兰队被人们认为是全世界排名第四的球队。面对对手摆出的更为传统的235阵型,拉潘的球队最终以2-1的比分取胜。

(图)尽管麾下球员水平有限,但拉潘靠着领先的足球理念为瑞士队带来了出色的战绩

这样的战术也延续至了世界杯的赛场上,在与德国队1-1打平之后,瑞士队在重赛中4-2战胜对手,晋级八强。而这支德国队可是拥有几位极为优秀的前奥地利队球员坐镇(译注:奥地利队此前获得了世界杯的晋级资格,在1938年德奥合并之后,他们与德国队合并参赛)。在1/4决赛中,瑞士队输给了最终的亚军匈牙利队。拉潘全新的足球哲学得以验证其作用,它也渐渐拥有了追随者。

尽管二战的爆发中断了各种足球哲学的传播,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自由人的概念被不断模仿,许多球队都开始贯彻拉潘的理念。传奇的阿根廷籍主帅埃雷拉就是这一理念的著名追随者之一。1960年,来到国际米兰执教的埃雷拉在审视了球员的能力后,选择沿袭拉潘的战术理念,不但烙印下尤为独特的意大利色彩,也令足球世界的词典里添加了一个新词条:链式防守(Catenaccio)。

尽管从字面上看,Catenaccio一词的含义与英语中的锁栓、法语中的锁一词颇为相似,但在球场上,它所呈现的内容绝没有这么简单。在拉潘的足球哲学里,他要求自由人不仅仅要秉持一种后卫的心态,拥有善于观察场上事态发展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也需要在机会出现的时候拥有前插的渴望。修昔底德认为勇气是打开自由之门的钥匙,而自由人也需要这种勇气。

不过,出于战术考量,埃雷拉麾下的自由人摒弃了这方面的要求。他的自由人鲜有冒险前插的需要。埃雷拉从拉潘的足球理念中做出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在他的理念中,防守是自由人的主要职责,而他最终找到了阿尔曼多-皮基这一适合他战术体系的人选。

(图)阿尔曼多-皮基是埃雷拉链式防守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他也为意大利足球的自由人角色树立了一个模板

尽管埃雷拉的战术理念更多地从防守方面考量、修改,但它仍为国际米兰带来了十分辉煌的荣誉。在这位阿根廷籍主帅执教期间,国际米兰迎来了大国际时代,他们在国内和欧洲足坛高奏凯歌,在1962-66年间赢得了三座意甲冠军、两座欧洲冠军杯冠军以及两座洲际杯冠军。一顺百顺,链式防守开始在意甲兴起,很多球队见状纷纷开始效仿这种阵型下的战术。

国际米兰的成功,尤其是皮基在场上所扮演的角色的成功,令意大利足坛涌现出多名优秀的自由人,比如说国际米兰的布尔尼什、法切蒂,以及后来更贴近拉潘传统战术理念的尤文球员西雷阿,AC米兰的巴雷西等。可以说,从自由人概念演变出的链式防守战术以冒险者的姿态闯入足球世界,并为意大利足球塑造出了一套极富统治力的全新战术理念。

尽管很多人认为这种足球风格显得沉闷而令人窒息,但这种对自由人理念的改造还是充满智慧的。毫无疑问,成绩检验战术理念的标准,而无论在俱乐部赛事中还是国家队赛事中,意大利足球仍在受益于它。

树干分出的不只有一根树杈,在位置更靠北的荷兰,这种战术理念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开始生根、发芽。米歇尔斯在阿姆斯特丹对全攻全守战术进行了改造,而它与拉潘的战术理念有些相似,但却是将这种理念贯彻给全队球员执行,而非仅仅某位特定的球员。

一群能够适应多个位置,并未在不常踢的位置依旧发挥不俗,并依旧能够执行好球队战术体系的球员,这肯定也是拉潘这样有远见的教练所梦寐以求的。而这种战术也在阿贾克斯孕育出了那个时代最出色的自由人,巴里-胡尔绍夫。

(图)尽管被伤病困扰,但胡尔绍夫出众的综合能力令他在队中承担着自由人的职责

在他被伤病所摧毁的职业生涯中,他赢得过欧洲冠军杯三连冠,并在代表橙衣军团出战的区区12场比赛中打入6球。他的很多进球都是通过从后防长途奔袭打入的,他也会利用从防线开始的快速突破对对方制造混乱,从而为队友创造机会。如果说链式防守是从拉潘足球理念中以稳健、高效的方式演变而来的话,那么全攻全守足球则是华丽而饱受青睐的表现形式。

几乎同一时间,贝肯鲍尔的横空出世令又一个版本的自由人出现了。绰号足球皇帝的贝肯鲍尔最早是一名进攻型中场,而他在改踢自由人之后重新定义了这个角色,拜仁慕尼黑和西德队都因此而受益,斩获了多个锦标。贝肯鲍尔在带球至中场时总显得十分优雅,一旦球队掌控球权时,他可以用更高雅姿态执行战术要求;而在富有迷惑性的外表下,他同时也是一名效率极高的后卫。

能够适应自由人理念让贝肯鲍尔可以直接在更深的位置踢球,在球场上,他能够指挥全队的战术执行,而同时,他也推动了自由人理念的又一变革。从NFL橄榄球的角度上讲, 贝肯鲍尔就是球场上的四分卫。他出色的长传球能力可以帮助球队向前推进,同时,他在对方防线出现空当的时候也能带球突破。球队在打造战术体系的时候都会围绕着在自由人位置的贝肯鲍尔而展开,而这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图)贝肯鲍尔为德国足球树立起自由人的模板

皮基的出现令意大利涌现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自由人,而贝肯鲍尔在德国亦是如此。萨默尔延续着这一传统,而他或许是最后一位能够在德国以传统自由人理念踢球的球员,不过在此之前,马特乌斯是德国足坛最闪耀的自由人。尽管贝肯鲍尔为德国足球的自由人树立了一个模板,但后继者们都纷纷随着战术理念的演变而为这个角色打下了自己的烙印,并影响着所在球队的战术。

在马特乌斯为德国队效力的最后时光里,速度不再的他成为了球队后防十分依仗的球员,他的位置非出现在四名后卫的身后,而是作为清道夫,在后卫们的前面踢球。自由人的理念再次发生变革,不同的阵型令自由人的位置、职责有所区别,这种变革并不是放弃这种角色,实际上是珍视它,让这一角色面向各支球队的不同球员,而自由人依旧作为足球理念中的关键角色,影响着战术布置。

在足坛的历史中,马克莱莱是少数几位能够成为某个位置代名词的球员。我们去想想令他获得如此荣誉的踢球风格,就不难发现,在他的身上也体现着自由人的变革与发展,尤其是考虑到马特乌斯将位置前移的自由人踢法。

(图)或许马克莱莱有时在球场上并不显眼,但对手绝不会忽视他的存在

皮尔洛或许在球场上没有那么侧重于防守,但作为进攻组织者的他依旧保留着一些自由人的元素。他比起皮基,更像是贝肯鲍尔,但也没有胡尔绍夫那样的活动范围,不过在他的比赛中依旧留有自由人理念的痕迹。他的自传《I Think There I Play》就借用了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著名的哲学论点。尽管这个哲学论点可能是错的,然而很少有人会想到中场球员也可以是自由人演变而来的产物。

后卫,尤其是中后卫们,如果他们拥有能够将球带出防线来发动进攻的能力的话,通常会身价不菲,费迪南德就是一个极佳的例子。而近年来,诺伊尔、洛里以及埃德森等人的出现更是令足坛出现了门卫的概念,而这也同样令自由人概念得以留存和发展。当门将们可以像自由人那样踢球的时候,这就令球队向前推进的幅度更大,并贯彻其他风格的战术,其中尤为显著的就是高位逼抢。

(图)从某种角度上讲,诺伊尔所开创的门卫其实也是自由人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与其说自由人理念已经被现代足球摒弃,倒不如说或许它演变出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就像是拉潘的试验成功后足球风格上的多种演变一样。它在足坛的价值和重要性不是消失了,而是增加了,当年由一名球员所需承担的职责如今有很多球员一同承担。修昔底德曾说过,“所谓历史,就是用事例来讲的哲学。”,而这也符合自由人理念的发展历程。

那么自由人的理念有朝一日会不会重新回归到拉潘当初设计的那样呢?我想套用卢梭的话说:“自由人生来自由,但枷锁无处不在。”

自由人的理念如今在许多球队都有着不同形式的体现,那么未来能否有机会看到它们融合在一起呢?这样的设想或许并没有乍一眼看上去的那么不切实际。以瓜迪奥拉为代表的先锋派年轻教练或许距离拉潘最初的设想没有那么遥远。在巴塞罗那,皮克就常常在与普约尔搭档时担任自由人的角色,而马斯切拉诺也在与前者搭档时具备这样的能力。斯通斯在曼城的角色不也是相似的吗?

或许那样的景象不会发生,但也不要轻易对一个已经被证明是极为伟大的足球理念下定论,它所延伸出的远远不止与球场上的一个位置。让我们再回头看看我们的这位希腊史学家朋友。你或许还能回忆起修昔底德曾说过:“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气。”一名教练的远见或勇气,可能会令其接触到那些不易触及之地,再次将拉潘最初的设想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无论哪个教练在何时做到这一点,或许他将会为自由人的理念开启一段新的循环。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