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球号《裁判圈》首篇:英足总裁判之路

懂球号新栏目《裁判圈》上线!顾名思义,本栏目的主题就是在足球场上必不可少的裁判,小编本人作为一名现役的英足总七级裁判(很快将升至六级),虽说执法经验并不是非常丰富,但至少是位资深球迷,并且对裁判的工作也都有所了解,小编将在今后定期发布英超、西甲、德甲、意甲以及欧冠、欧联杯和欧洲国家联赛等主要赛事的裁判选派信息,不定期更新一些对焦点判罚的分析,在每赛季末发布这些联赛以及中超的裁判执法数据总结,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
作为本栏目开篇的首篇,本文将主要讲述英格兰裁判的培养体制,换句话说也就是英超裁判究竟是如何炼成的,以及在国外和国内执法的区别。
众所周知,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从职业到业余,包括青训以及教练、队医和裁判都有相对完善的整套培养机制,英足总的裁判共分为14个级别,下表为每级裁判相对应的可执法联赛。
其实想成为一名英足总裁判非常简单,只要你年满14周岁、有英国的合法居住权并且身体健康,就可以轻松地在当地足协官网上报名裁判课程,只需要在官网找到裁判一栏,填写报名表并支付相应的裁判课程费用(小编在布里斯托,也就是格鲁斯特郡,我们郡足协的裁判课程费用是148镑),就成为了一名英足总的第9级裁判员。初级裁判课程共有6个单元,首先是课程注册,之后的2-4单元就是裁判导师授课(导师一般都是在当地足协注册的3级裁判,小编非常幸运,导师是一位英超裁判监督),听完课后就要实践了,每位学员都需要执法至少五场比赛(无上限),最后有场足球竞赛规则的理论测试(非常简单),如果你通过了测试并且已经年满十六岁,那么恭喜,你已经成为一名在册的英足总七级裁判员了!作为七级裁判,可以独立执法本地的业余联赛以及各职业俱乐部的梯队联赛。小编就经常执法布里斯托城的U18比赛,大俱乐部的执法环境不错,支付的酬劳费也会多一点,七级裁判每场比赛大概可以拿到25镑,担任助理裁判的话会稍微少点,20镑左右。
虽说成为一名裁判非常简单,但要是想升级那还是有难度的。假如想从七级升到六级,那么首先要吹够15场比赛,并且提交升级申请,随后要自费请三位裁判导师来分别对自己执法三场比赛的表现进行评判,只有当三位导师给出的评价均为合格时才能够升级至第六级,当然如果成功升级了当地足协会主动报销你请裁判导师的费用,升至六级后每场比赛的执法薪酬大概在30-35镑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英足总规定各郡足协每赛季有且只有两次升级期,裁判们只有在升级期中才能申请升级,也就是说无论你的执法能力有多强,每赛季也最多只能升两级。
从六级升五级与前文提到的申请升级方法相同,但要想从五级升四级那就又有新的要求了,五级裁判执法比赛时一般都会有裁判监督评判,只有当执法比赛的平均分在73分及以上并且完成相应比赛场次执法要求时才有资格申请晋升,申请后还需要通过体能测试(12分钟跑2500米、两组50米跑必须都在7.5秒内),才能成为第四级裁判。从四级升三级大概也是如此,但是升至三级之后需要在三级裁判的位置上执法至少三年才会到达一个真正的分水岭——选择在这之后是专职裁判员还是专职助理裁判员。
如果你选择成为一名裁判员,那你如果想要成为英超主裁,还需要晋升4次;而如果选择了助理裁判员,虽说晋升的过程比较简单,但如果反悔,又想做裁判员的话,那就要从三级裁判从头来过(前英超助理裁判员约翰·布鲁克斯在担任了一年国际级边裁后改行主裁,从2a级降回3级,从国家联赛开始担任主裁,不得不说他还是非常有天赋的,仅仅两年就可以执法英冠了,相信再过两三年就可以在英超的赛场上见到他的身影了)。目前英冠及英超的裁判员以及英超的助理裁判员均由PGMOL(职业联赛比赛官员有限公司)直接雇佣,英冠英超的裁判们均为全职裁判,而英超的助理裁判可自主选择全职或兼职。至于在三级之后如何晋升,小编就不得而知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给大家讲述更多升级的故事。
别看这个升级的道路似乎很平坦,由于要求非常严格,一般裁判从受训到最后成为英超裁判至少要用十到十五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更有几位裁判直到40岁之后才开始英超联赛的执法生涯,例如现役英超“大龄裁判”莫斯、伊斯特、斯科特。不过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两位传奇了,首先是斯图尔特·阿特维尔,现役英超国际级裁判,也是唯一一位“二进宫”的英格兰国际级裁判。他的裁判生涯开始的相对较晚,18岁才开始受训成为一名裁判,但他每年升级两次,仅仅用了两年就成为了三级裁判,作为三级裁判执法够三年后,又开始了飞一样的晋升过程,两年后就站在了英乙联赛的赛场上,最神奇的是,这位来自华威的年轻裁判从英乙联赛到英超联赛仅仅用了8个月,在2008年8月23日以25岁零11个月的年龄成为了英超联赛历史上最年轻的主裁判。
可惜好景不长,并没有在低级别职业联赛中得到足够锻炼的阿特维尔无法适应英超比赛的节奏,虽说其在国际赛场上的执法表现还能说的过去,但他在英超联赛中闹出过不少笑话,在2011/12上半赛季结束后,PGMOL高层大换血,麦克·莱利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把阿特维尔“下放”回了英冠联赛,阿特维尔也不幸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在担任了多赛季英超联赛裁判后因水平不够而又回到英冠的裁判员之一。
虽说创下了一个尴尬的记录,但他并未就此沉沦,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又重回英超,并且在今年年初再次拿到了曾经的FIFA胸标。自从有了阿特维尔的“前车之鉴”,英格兰的裁判们想要执法英超的难度愈发增大,但还抵挡不住能力出众的裁判,阿特维尔的史上最年轻英超主裁纪录在2010年就被迈克尔·奥利弗以25岁零182天的年龄打破,他从14岁受训到最终站上英超赛场也仅用了11年,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欧洲精英裁判组中的一员,接过了阿特金森英超第一哨的称号,并且非常有希望在之后的国际大赛中代表英格兰裁判上场执法。
说了这么多英格兰裁判的培养机制以及成长道路,是时候与我们自己的裁判培养机制对比一下了。不得不说,我们中国足协以及下面的地方足协在这方面还有非常多的欠缺之处,说好听点也就是进步空间还很大。就拿最简单的成为裁判的第一步——报名裁判课程来说,英格兰各郡足协官网上都有相当明确的裁判部分,只需不到十秒就能找到裁判课程的报名方法以及负责人的邮箱号;而小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郑州人、资深球迷,居然从未听说过如何在郑州报名河南足协的裁判课程,更别提官网了,因为河南足协连官网都没有,而小编经过调查发现,全国各地的足协有官网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信息缺失导致对裁判或教练工作感兴趣的人根本无法快速、便捷的找到报名相应课程的方法。
而除了这个问题,小编通过与国内同行之间的交流发现,在国内外执法比赛最大的区别就是受到的尊重程度。在国内执法比赛遭到球员、教练以及球迷的恶语相向是常有的事,毕竟只要有关键判罚那就必定会出现不利的一方,就算判罚准确无误,一旦遇到素质不高的那后果也会不堪设想。而在英格兰这种问题虽然也存在,但真的少很多,感觉无论是场上的球员、裁判,还是场边的教练、球迷、球员父母,大家都在享受比赛,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在青少年比赛中经常会有家长志愿担任边裁,比赛结束之后裁判也都会和教练聊上一会儿,只要不碰到足球流氓那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危险。感觉这种情况主要得益于英格兰各郡足总对教练员的培训非常到位,每年都会有裁判和教练共同参与的课程,而这类课程的核心议题均离不开一个词——尊重,大家都明白什么样的教练带出什么样的球员,而这样完善的培训体制也在现如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总结成一句话,无论是裁判课程、机制的公开透明度,还是对年轻裁判的培养、对裁判能力的提升,亦或是对“尊重”一词的强调,我国的相关体系都还不是特别完善,中国足球的确是任重而道远,非常希望可以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我们足协在裁判体系这方面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