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丁克是怎样一个人?

小喜的球 程小喜

戴着眼镜、着深色衬衫、嘴里咀嚼着口香糖,手中的笔一直在马不停蹄的运转,不时的,荷兰人取下眼镜仔细研究起拿到的比赛名单——曲靖城因为希丁克的到来,涌入了史无前例多的足球记者。

高清相机一直从远处近处对着希丁克咔咔作响,希丁克早已经习惯了和媒体打交道。尽管一行多人已经来到中国U21队实战的场边,但此前国内多家媒体报道,足协之所以迟迟没有官宣希丁克执掌这支冲击奥运会的球队,是因为双方在带队目标上还存在分歧。

两天前,中国U21与塔吉克斯坦U21的比赛因为大雨提前结束,比分定格在1-1。观看了两场U21队的比赛,没有人能够从希丁克的脸上洞察出其所思所想。四国赛结束两天,希丁克正式上任。

其实在9月8日的凌晨,希丁克接受荷兰媒体采访时就已经确认,自己将出任中国国奥队的主教练,“中国想要晋级奥运会的足球项目正赛,我们的目标是参加2020年在东京举办的奥运会。第一场预选赛将在2019年3月份开打,如果我们晋级了,我将带队至2020年奥运会。但如果球队没能进入奥运会,那么我也将就此离开。”

做足功课,老帅走心了

银狐里皮之后,中国足球又迎来了一位世界级名帅。希丁克初来乍到,被拿来与里皮方方面面做比较自然少不了。除了名震世界的“希丁克定律”之外,更多的球迷可能更加关心——荷兰老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希丁克执教国奥队的前景会怎样,他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态度能否与中国球员、教练组甚至足协领导合得来。

至少从一开始,荷兰人向各界表示出了自己的职业、专注与效率。希丁克空降国奥面临的局面,是中国足球一个老生常谈的一句话——时间紧,任务重。明年3月份奥运预选赛就要开打,国奥队的人员也才组建不久,甚至希丁克自己在看完U21队的比赛后也承认“能用的队员只有四五个”。希丁克从来到中国的第一天,就开始了与时间赛跑。

中国U21以1-1的比分战平乌兹别克斯坦U21的比赛当中,场边观战的希丁克身边多了一个人——在中国已经执教了2年半的古特比。9月3日,中甲石家庄永昌队才官宣古特比下课,9月8日伊朗人就追随希丁克来到了曲靖。能得到自己曾经的助教,并且在中国足坛有过经历的古特比的帮助,可见希丁克在镜头之外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当年第一次执掌切尔西,希丁克向媒体透露说他调教切尔西并没有任何“秘方”,“也就是看比赛录像和向周围的人了解情况”。

这次,他要向周围的人了解亚洲足球、了解对手的情况,旧部古特比是最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古特比教练生涯至今,在韩国待了7年、日本3年,伊朗3年,又去泰国执教了武里南联一个多月,在中国已生活、执教了2年半,伊朗人对亚洲足球尤其是亚洲传统强队的了解十分透彻。

要想在中国国奥的执教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中国足球和整个亚洲足球大环境的了解必不可少。这一步棋,荷兰人的职业性展露无遗;古特比与希丁克已经建立起了强悍的团队意识,2002年希丁克率领韩国闯进世界杯4强,古特比就是希丁克最得力的助教。

希丁克能为国奥带来什么?

新官上任三把火,国奥队员目前最关心的,恐怕是世界名帅希丁克的第一把火是什么?2009年希丁克第一次空降斯坦福桥,希丁克给出的答案是——铁的纪律。

切尔西球员在斯科拉里时代出征客场着装各式各样都有,松散随意;希丁克走进切尔西更衣室的第一天就立下规定:去往客场征战必须穿上俱乐部统一配发的西装,系上蓝色领带,衣冠不整者罚款100英镑!以身作则的荷兰人场内场外都西装笔挺,他对队员说:“你们不仅要在场上像一支球队,在场下也要像一个团队!”

纪律对于希丁克而言意味着什么,也许就是战斗力。“我手下的球员们并不一定要非常有名,对我来说有足够的雄心和技术就行。还有一点,你不能保证自己的球员能够踢得有多好,但至少要保证他们能够知道球队的纪律。”

希丁克火速搬来旧部古特比,除了了解亚洲足球了解对手之外,更深远的用意是“了解自己”。希丁克教练职业生涯之所以能够步入神坛,跟他对执教国家、执教地区的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透彻了解密切相关。其中,荷兰人执教韩国队时期立足韩国等级制度,来化解球场上的“等级制度”,在韩日世界杯后成为韩国媒体争相报道的佳话。

了解和信任是展开工作的基础

韩国至今要跟中国“抢”各种传统节日,足以见中国的传统思想对于韩国的重要性。希丁克刚刚接过韩国队教鞭时,韩国足协派系林立,国家队更衣室等级制度分明,工作环境和执教起点与欧洲天差地别,希丁克并没有一言以蔽之——“不职业”。相反,不远万里来到朝鲜半岛的荷兰人一直在探寻这些现象之后的本质。

后来,希丁克从韩国的姓氏入手,找到了一个每天都可以弱化球队等级观念的办法。在韩国“金”是个大姓,希丁克每天用他那浓厚的荷兰口音围绕“金”字称呼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门将教练称为“大金”、负责行政工作的为“小金”、翻译官会德语,于是叫“日耳曼金”、国家队司机则叫“司机金”。

希丁克的故弄玄虚一开始总是惹得队员哈哈大笑,但其实希丁克的用意是在称呼工作伙伴时尽量忽视年龄、辈分等等级秩序。希丁克的影响迅速在韩国队中间展开,据韩媒当时的报道:“希丁克的球队,场上年轻人可以对前辈使用非敬语,甚至可以互相吐吐脏话开开玩笑,这是不可想象的。”

希丁克费尽心思,终极目的当然是为了消除韩国队比赛中处理球权的等级秩序——当时韩国队的最后一传最后一射,甚至必须要交给队内的大佬来完成。希丁克认为:“韩国人传统的尊卑文化在足球领域会抹杀年轻人的创造性。”荷兰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充分了解韩国文化,最终利用韩国文化符号解开了整个团队的心结。

这样的“破冰”并不容易,天津权健外援权敬原就曾经表示:“韩国队内还是很强调论资排辈的,如果你年纪小需要被尊重,至少需要拿出像孙兴慜那样的实力,否则你无法在队内得到真正尊重。”

卡马乔在国家队的执教之所以失败,西班牙人在中国趾高气昂,拒绝接受中国文化、中国性格是主要原因,他对中国足球的蔑视,对中国球员的不信任导致没人愿意为他卖命。希丁克过往在这方面做得恰恰很好,任何高水平的技战术思想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沟通,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怎么样在短期内如何了解中国球员的个性、中国足球圈的处事方法?古特比的到来,会帮助希丁克在与中国足球的互相接纳当中快速步入正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当然,他要面临的问题我们现在无从得知,毕竟中国足球当中的“中国特色”问题也有不少。

韩国媒体在总结施蒂利克国家队执教生涯虎头蛇尾的原因时,一致认为德国人过于严谨、过于冰冷甚至过于高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希丁克超高的情商至今还被韩国球迷念念不忘。最能体现希丁克情商的案例,是他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率领韩国闯入4强后的急流勇退。那个夏天,一个54岁荷兰人在韩国被奉若神明。希丁克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欧洲媒体一直在碎碎念“黑哨”云云;更重要的是,希丁克自己最清楚,破天荒的闯进4强,绝不意味着韩国已经成为世界顶级强队。再犹豫不决的恋战,那注定只能走下坡路,离开,留给韩国足球历史的是一个永远神奇的背影。

2002年世界杯前的一次新闻发布会,希丁克更是在数百名韩国记者的面前赤裸裸的秀了一回情商。记者问希丁克对于韩国足球的印象是什么?荷兰人不假思索便给出了答案:“过去的韩国足球与我无关,但现在是我所属的国家,是我要带领冲击世界杯的球队。虽然我们国籍不同,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不同,但他们很有潜力,最终会走向成功。韩国球员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善良’、‘纯真’、‘意志坚定’,我非常热爱他们,我和他们一样,都是韩国人。”

话音未落,发布会上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本土世界杯开战在即,荷兰人希丁克用“我也是韩国人“等只言片语拉近了与韩国媒体的距离,获得韩国大小媒体的一致支持。

2002年急流勇退后,他还担任过韩国国家队的技术顾问,此后多届世界杯,韩国足协一直都在致力于与希丁克的二次携手。面对韩国足协与韩国球迷的热情,希丁克留下了“韩国是我第二故乡“的话语。直到俄罗斯世界杯揭幕前不久,韩国媒体爆料韩国足协还在联系希丁克——与韩国足协交好十多年,也足以见希丁克在与亚洲人打交道的确有自己的一套。

韩国媒体至今仍旧愿意为希丁克的情商不惜笔墨,而希丁克的管理才能可是一度登上欧洲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2002年世界杯率领韩国队创造神话之后,韩国媒体争相解读的,是希丁克在更衣室的管理才能。政界人物纷纷宣称,自己就是某某地区的希丁克。工商金融界也不甘落后,掀起了“学习希丁克热潮”。一时间,“希丁克战略”、“希丁克经营技巧”、“希丁克领导才能”等各种理论纷纷出台。

孔蒂在切尔西的经历足以说明,迭戈-科斯塔在场上的“残暴“可以成就一个教练,但他在场外的桀骜不驯完全可以毁了教练的大合同。而希丁克选择以这样一件事情为迭戈-科斯塔这个人定下基调:科斯塔热心于帮助装备工作人员搬行李。

尽管直言科斯塔可不好打交道,“不过球员几乎都是直率个性,只要你不明里一套暗里一套,他们都会敞开心扉的。迭戈总觉得整个英格兰都痛恨他,我和他的沟通是:‘因为你强烈的个性,人们容易瞄准你为目标。稍微控制一点就好。情绪爆发不是问题,因为那是你的本性,别爆发太长就好。如果你觉得世界与你为敌,那么你最好的回复,就是进一个球、再进一个球!’”

“南美球员,尤其是巴西球员,你是不能够当众批评的,所以你得区别对待”,这是希丁克用时间换来的经验。

希丁克10岁就开始种地,“我不爱炫耀,我想这些来自乡村的基本品质,到现在还是我的性格组成。”来自农村、年入古稀,并不意味着希丁克是个铁打的保守派,“别以为年轻一代总是错的,是的,他们现在都刺青,都嘻哈,不过这只是表达不同而已。看看他们的刺青纹身,每一个刺青上都有一种讯息,一个不同的故事。”积极了解年轻人的时髦,很自然就拉近了老头与年轻队员的距离。

“希丁克定律”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神奇应验?回答这样的问题时荷兰人总是一直在念叨一个词:魔鬼训练。备战2002年世界杯时,希丁克直接用高压水枪驱赶队员进行体能贮备。执教俄罗斯期间,希丁克枯燥的体能训练两周内让每名队员的体重减少了2-4公斤,其中前锋帕夫柳琴科的体重减少最多,有4.5公斤。

执教俄罗斯和韩国这两个实力并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队期间,希丁克都反复对外阐述一个理念:“短时间内有技战术提高不可能,但体能可以,而且效果明显。”这句话仿佛就是为国奥队冲击奥运会量身定制的一样,毫无疑问,魔鬼训练将是希丁克执教国奥队重中之重的内容。这就是为什么希丁克刚刚到中国,足协官员就向国奥队打了提前量:希丁克的训练课数量强度都会更大。

前两天国足输给卡塔尔“二队”让全国上下的球迷颇为不满,尤其是对于国足球员在比赛中的不积极跑动进行了口诛笔伐。对于国奥的球员来说,希丁克的训练可不会让他们那么轻松。值得一提的是,曲靖四国赛挂帅国奥的沈祥福,15年前也十分倡导希丁克的魔鬼训练法,那时候沈祥福是当年“超白金一代”的主教练,带队冲击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韩国队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杯上取得好的成绩,并不是韩国队的战术素养多么出色,而是希丁克的魔鬼训练造就了韩国队员钢铁般的意志品质。所以,教练对队员的要求就是,只要没练到受伤,就必须咬牙挺住。”这是当初沈祥福对希丁克的评价。

希丁克于中国足球,完全可以说是姗姗来迟。自从荷兰人率领韩国队在世界杯创造神话之后,中国足协屡次向希丁克发出邀请。希丁克曾经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报》采访时也对中国的邀请做出过回应:“中国足球需要有一个健康的、现代的本土教练培训体系,这样才能长久支撑中国足球的发展,我会对一个技术指导的角色感兴趣,帮助培养中国的教练,这些人才会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基础。”那时候,希丁克想着来中国作为技术指导,而不是主教练。无论是在国家队还是俱乐部执教,希丁克对于下属的青训体系一直都有着自己的要求。

执教国奥队,希丁克有一点十分值得期待,荷兰老头选材不拘一格。在韩国执教期间,希丁克一直马不停蹄地去看韩国各个等级的比赛,包括大学联赛。一是为了了解韩国整体的足球水平;其次希丁克在这样的“基层行”当中也收获满满。希丁克不拘一格降人才最佳的案例,是2002年世界杯他放弃才华横溢的李同国,选择了默默无闻的朴智星。朴智星后来直言:“没有希丁克,我就是K联赛一名普普通通的球员。”希丁克不拘一格选材,不禁让人想到当年国奥队主帅霍顿把混迹中乙年仅18岁的郑智提拔进国奥的佳话。

13年前希丁克第一次来到中国,当中国记者称呼他为老帅时,希丁克的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说我老?我根本不老。”2009年当有英国记者向希丁克提到年龄问题后,不服老的荷兰人调皮地回嘴:“弗格森比我还大上几岁呢!”记者转而让希丁克预测自己的未来,希丁克乐观表示:“只要我不变成老头儿就OK!”

2009年2月21日,希丁克中途接手切尔西第一次出席发布会。当记者问到英超、欧冠、足总杯哪一个比赛最重要时,希丁克斩钉截铁的给出了答案——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比赛永远就是“下一场”!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