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20岁的天津泰达:胜利之路虽然曲折不会遥远

阿尔法粒子 阿尔法大咖

随着澳大利亚籍主裁判吉勒特的三声哨响,泰达队完成了本赛季所有的比赛任务,但对于球员和球迷们来说,这个赛季还没有结束,他们还在等待另外一场比赛的结果。

天河体育中心客队球迷区的网络信号并不稳定,于是大家都聚集在少数能够刷新出比分信息的球迷身旁。一方与亚泰的比赛同样是3分钟的补时,不多时,这场远在大连进行的比赛同样结束,一方2-0战胜了亚泰,这意味着胜负关系不占优势的亚泰将惨遭降级,而泰达又一次在保级战中幸存下来。

还活着,这是所有人唯一的感受。

一、

活着就好。

这已经是泰达队连续第4年在危险的边缘进行试探了,甚至这一次将保级的主动权都拱手相让,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了保级对手的职业道德上。虽然1-5的比分格外刺眼,但相较于同样经历过辉煌的长春亚泰,相较于1997年的那次“双降”,能够继续活着已经是极其幸福的一件事情了。

所谓“双降”,更准确来说其实是“三降”,指的就是1997赛季甲A联赛的天津立飞三星队和甲B联赛的天津万科及火车头队(主场设置在天津)同时降级的那次天津足球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惨案”。那一年的天津队和这个赛季的泰达队有着太多的相似,赛季中并未露败相,但是在种种客观因素,比如伤病、政策、处罚等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球队被迫踏在了悬崖边缘。唯一不同的就是,一个由此跌落,一个在踏出半步后被大连人拉了回来。

更为玄幻的是,1997赛季在甲B联赛收获前两名的球队分别是武汉(雅琪)和深圳(平安),而2018赛季从中甲联赛脱颖而出的同样是武汉(卓尔)和深圳(佳兆业)。1997赛季不幸带领天津队降级的主教练是陈金刚,时任的队长是高飞,而2018赛季,这二人又在不幸降级的长春亚泰队共事……

这是天津足球历史上的寒冬,但同时也意味着新的开始,而站出来挽救天津足球的,就是泰达。

1998年2月16日,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成立,其投资方是众多有着同样国资背景的企业,而“泰达”二字意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其英文(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的首字母缩写,同时也是其CI标识“TEDA”的中文译音。泰达队不仅从三星队手中继承了天津足球最根正苗红的衣钵,还纳入了万科队的多名精英球员,而泰达足球20年未完待续的故事,便由此开始。

二、

泰达队收获的第一个荣誉,是1998赛季甲B联赛的冠军,而且还是在赛季不败的情况下拿下的冠军。

彼时的泰达队虽称不上兵强马壮,但也拥有着足够厚实的家底,尤其是“7、8、9、10”组合(迟嵘亮、孙建军、张效瑞、于根伟)的横空出世,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着天津队的青黄不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想在顶级联赛生存,就需要有这么一拨自家培养出来的球员作为坚实的后盾,既有城市情结又身怀高超球技,就像辽宁先后发掘的两批“辽小虎”类似,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厚积薄发。

而第一个帮助泰达完成质变的,是北京籍主帅金志扬,他为球队带来了一套科学的职业化体系,涵盖了奖金分配、生活管理等多个方面,这让初登顶级联赛的泰达队受益匪浅。在金指导的带领下,年轻的泰达队逐渐在甲A联赛中站稳了脚跟,更是实现了自职业化以来对宿敌北京国安队的首场胜利。

对于如何才能带领天津队走向成功,金指导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先做天津人,再办天津事。”一语成谶,天津球迷对于泰达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泰达队中本土球员的热爱。孙建军、卢彦、刘云飞、曹阳,当然还有为国足一锤定音的于根伟,大家都很热爱这些天津的孩子,热爱这些长相周正、球技高超,场上全力以赴,场下又没有架子的球员们。相比之下,任你是无坚不摧的“京都球侠”,任你是呼风唤雨的国足球霸,都很难在天津这座城市里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金指导亦然,他说出了那句名言,却没有能够很好地践行,事实上,他从没能读懂过天津人,因此也很难办好天津事。他曾用北京的“首都意识”和上海的“大都市意识”来激励天津的球员们,但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激将不成,反而却让球员们开始反感这种趾高气扬的语气。金指导无疑是泰达足球的第一位奠基人,他让天津足球重新充满了激情和斗志,但却又正是“天津”这二字,注定了这位“北京足球教父”与泰达在合作之初,就已经宣告失败了。

另一名帮助泰达队登上巅峰的人,是刘春明,在天津球迷眼中,他是不亚于徐根宝、金志扬这样“足球教父”级别的人物。刘指导的执教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现在许多的一线球星都是他当年在执教国青队、泰达队时候的弟子。目前泰达阵中发挥最好的两名本土球员惠家康和买提江,就先后在刘指导的国青队和国奥队中效力,当时年仅19岁的惠家康更是被刘指导大力举荐到了国家队的阵中。

刘指导最著名的弟子莫过于蒿俊闵了,而实际上,在他执教泰达的那段时间里,吴伟安、毛彪、韩燕鸣等多名小将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这也为后来球队历史性地闯入亚冠联赛做好了人员上的储备。2017赛季,刘春明成为了泰达的青训总监,肩负起了为球队培养后备力量的重任,而得此一人,何愁发掘不出下一个蒿俊闵!

三、

时间回到2018赛季末段,一波10轮不胜将泰达队推向了悬崖边缘,球队的命运将由最后3场比赛的结果直接决定,而第一个对手,就是有着恩怨情仇的重庆队。2015和2016两个赛季,泰达均是在联赛末轮从山城全身而退从而成功保级,而两队更早的纠葛可以追溯到2003赛季,末代甲A的那一出“输球进中超”的闹剧——这也是泰达这20年里的一个重大的“污点”。

2001年,中国男足历史性地挺进了世界杯决赛圈阶段,并抽到了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好签。于是足协决定以国家队的备战为核心,取消甲A联赛的升降级,取而代之的是在2004赛季将甲A升级成中超联赛的一纸计划。那么,没有了升降级,又如何给出中超的准入资格

依据2002和2003两赛季甲A联赛的排名,足协给出了一套不明觉厉的算法:

2002赛季的排名x0.5+2003赛季的排名=最终排名

据此最终排名,15支甲A球队中将有3队无缘中超,其中,陕西国力和八一队由于连续两赛季位于积分榜后三名将锁定两个降级名额,而另一个名额则会在泰达和重庆之间产生。这时候,BUG出现了!理论上来说,重庆队在末轮无论输赢都将锁定第13名的位置,再结合02赛季第6的排名,他们将不再手握保级的主动权。但是如果他们输给保级对手青岛,然后泰达同时输球,那么青岛在末轮的排名将超越泰达,从而使得02赛季仅排名第10的泰达在经过那套算法后,最终排名被重庆反超。换句话说,重庆队若想保级成功,那么只能自己主动输球,同时寄希望于泰达也在末轮失利。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输球进中超”的起因,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重庆队顺利输球,泰达队则意外战胜了争冠的上海国际队,BUG没有被成功利用,泰达成功保级而重庆也在降级后通过买壳留在了中超,足协也因此“逃过一劫”。多年后,泰达的胜利被认定为假球,江津等球员锒铛入狱,上海队冠军被剥夺,并和泰达一起在2013赛季以负6分起步征战中超。

殊不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足协的那套不靠谱的算法在“背黑锅”,重庆、天津,乃至整个中国足球,都是那段混乱不堪的时间里的受害者。

四、

德比,也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个话题,而长久以来,泰达的德比对手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安。

国安和泰达,这曾经是火爆和冲突的代名词,却总有着相爱相杀的一种微秒的感情融在其中。北京与天津这两座城市之间也是这样,一个是皇城帝都,一个是近代北洋的中心,两地人脾气秉性都颇为相似,但却在举手投足间有着明显的不同。这是一种奇特的德比文化,平日里北京和天津人的关系其实甚为密切,空闲时随手买张城际车票就可以迅速到达对方城市去一起吃吃喝喝,不过要谨记,吃饭时千万不要提到足球。

有人认为“京津德比”始于施连志对高峰的那脚飞踹,其实当时的天津队还没有实力与北京队一决高下,两队球迷间也并没有因此产生进一步地冲突。等到泰达队逐步在顶级联赛站稳脚跟后,“京津德比”才逐渐升温升级有了此消彼长之势。赛场上,球员杀红了眼,周挺、杨智、迟嵘亮等人都成为了受害者,而马季奇、谭望嵩则成为了被“问候”次数最多的球员;赛场外,球迷们也不甘示弱,谩骂互殴、打砸车辆、围堵大巴,在那时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其实,冲突最严重的那几年,反而是两队成绩最好的那几个赛季,国安队历史性地获得中超冠军,泰达也拿下了联赛亚军和足协杯冠军的荣誉。再后来,在中超金元风暴的袭击下,这两家老牌俱乐部都渐显颓势,国安直到本赛季才又有了争冠的实力,而泰达还仍在泥潭里面挣扎,这样迅速的落差也冲淡了“京津德比”的火爆味道。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临近现场的泰达球场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损坏。同时,这个夏天是一段故事的结束,以及另一段故事的开端。

结束的,是“京津德比”的恩怨情仇。在事故发生后,北京球迷齐聚工体为天津祈福,而一位北京网友的一句“咱们还没骂够呢”彻底地解开了两队球迷间的心结。在泰达北看台高高挂起的“感谢隔壁的你”,以及“你们都想来水滴,我们更想去工体”的横幅,则是天津球迷最温情的回应。

开始的,则是“天津德比”的故事。这个“德比”更多是因为两队同处一城,但两队仅有过4次交锋,数量少得可怜,因此也很难有像“京津德比”一样的底蕴和内涵。

权健和泰达,在2015赛季时还是一起“做梦”的合作伙伴,不过可惜是“同床异梦”。各怀鬼胎的双方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不职业性,于是合作也就顺理成章地破灭了,权健收购了尚在中甲的天津松江,而泰达则继续着自己的小本经营。一年后,权健冲超成功,天津成为了拥有两支顶级联赛球队的城市,但球迷文化的薄弱,让两支球队在发展中都遇到了不同的困境。直到本赛季初期,泰达主场3-2绝杀权健的比赛才渐渐有了“德比”的味道,球星加盟、绝杀死敌、帽子戏法、逆转与反逆转,甚至还出现了张鹭扔队旗,向泰达死忠看台抹脖子这样的不理智行为,可恰恰是这些,反而使得球迷们逐渐形成了“天津德比”的概念。

五、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到的词语,就是底蕴,而这个底蕴来源于时间的沉积。在中国足坛能够坚持20年的俱乐部是屈指可数的,能够坚持连续20年存活在顶级联赛的更是凤毛麟角。老对手国安的前面多了“中赫”,申花前面也多了“绿地”,曾经的八冠王大连万达断了传承,昔日的保级兄弟辽足和亚泰则不幸沉沦,在中超还存活着的老名字只剩下了泰达和鲁能——而在球迷心中,这份坚持显得弥足珍贵。

不可否认,泰达现在是一支小本经营的球队,但它并不贫穷,那些不离不弃的“第十二人”才是球队真正的财富。很多人都说泰达是在消费着球迷们的情怀,可能够如此地去消费甚至浪费这份情怀的球队,在中国足坛着实不多。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其它球队遭遇了这样成绩上的滑坡,能够依然坚守的球迷又会有多少呢?

泰达还是荣誉的象征。1998赛季在甲B不败夺冠、2010赛季中超亚军、2011赛季足协杯冠军,三次挺进亚冠联赛,中超历史上第一支双杀K联赛俱乐部(济州联)的球队——甚至央视体育频道的《足球之夜》栏目还专门为泰达做了一期《学习泰达好榜样》的专题。这些都曾经给天津球迷带来了无比的快乐,那也是关于泰达的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

泰达走过了自己的第一个20年,就像人生一样,在下一个20年,它就必须要褪去青涩,走向更加成熟和科学的道路上。总是在说不破不立,总是希望换个活法,可是无情的现实总是让事实和理想背道而驰。

本赛季的泰达就是这样,高开低走,在上半程的比赛中能够绝杀同城的死敌、阻击连胜的上港,在下半程却又是一个11轮不胜陷入泥潭。主教练施蒂利克在大好形势下高瞻远瞩的变阵没能收获成效,反而却被一波伤病潮拖住了后腿,惠家康、赵宏略、高嘉润三名主力因伤赛季报销,杜佳、乔纳森、彭睿、张池明等多名球员也是小伤不断,白岳峰遭遇长期禁赛,杨帆则是被国家集训队抽调。就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在与重庆和大连的生死之战中,球迷们还是都看到了球队向死而生的勇气,以及在落后一球的逆境中展现出的破釜沉舟的决心。

精神属性回来了,但是未来依旧迷茫。无论是足协新政给球队带来的巨大影响,还是逐渐被淡化的城市情结,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泰达青训人才的凋零。泰达青训最近的一次人才井喷还是“93一代”,出品了郭皓、李源一、杜佳、徐新、王秋明这样至少具备中超轮换水平的球员,可93之后却遭遇了青训断档,后继无人的现实势必会让泰达在新赛季中更加艰难。

那么,泰达未来该何去何从呢?其实答案就写在了队歌《永远进攻》的里面:

胜利之路虽然曲折不会遥远,经历失败痛苦的考验才能成功!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