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联赛FC东京启示录:如何自身供血零负债经营
今天上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足协俱乐部财务控制与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受邀参加会议的日本东京俱乐部规划部部长小林先生(Nobuki Kobayashi)介绍了俱乐部的运营管理、转会管理和青训人才培养等概况,并分享了俱乐部在财务控制、盈利与成本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小林先生介绍称,FC东京是一家比较特殊的职业俱乐部,背后没有持有控制权的母公司,完全依靠自身经营生存,但俱乐部目前并没有任何负债。俱乐部目前拥有372家股东,其中7家较大股东参与到俱乐部的经营。FC东京非常注重球员的培养,俱乐部下属足球学校目前拥有4200名球员,培养年轻球员,然后转会到欧洲获得的转会费,可以增加俱乐部经营费用。像长友佑都、中岛翔哉、武藤嘉纪都进入到了欧洲高水平联赛,而FC东京也获得了不菲的转会费。
同时,FC东京也积极开展增加收入的相关措施,比如持续扩大门票收入、体育场的综合游乐化比如丰富活动和餐饮、加强赞助商开发增加权益内容、开发单场比赛赞助商等。
日本的职业俱乐部对于成本的控制,不在于截流,而在于开源,不断扩大各种签约赞助商。具体的商务开发细到什么程度呢?球队的运动服装赞助就不用说了,另外还包括营养保健品、数码产品、机票,甚至是绷带和寝具等等。这些赞助商即使不都是以现金方式支付,但也覆盖了俱乐部相应的一部分成本。
结合小林先生的介绍,辽宁宏运俱乐部代表问到关于FC东京的薪资占总支出的比例是多少。小林先生表示,从2013赛季开始,俱乐部开始有意识控制球员的薪水,一线队员工资要控制在俱乐部预算的30%以内,如果不能做到,可能就会出现财政赤字。由于俱乐部背后并没有大的母公司支持,他们的赞助费是几十个小赞助商共同承担,所以球队格外在意财政控制。良好的财政管理也使得俱FC东京俱乐部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能渡过难关。在FC东京降入J2联赛那年,球队的赞助费基本和前一赛季保持在同一水平,球队和每个赞助商保证将在一年内返回J1联赛,大多数赞助商都同意不削减赞助费,最终一年后球队重返顶级联赛,并以J2联赛球队的身份拿下天皇杯冠军,创造了日本足球的历史。
来自北京中赫国安俱乐部的副总经理高潮随后问到,“日本球员前往欧洲效力后的待遇变化以及留洋给日本J联赛带来怎样的意义与影响?”
小林先生表示,FC东京几名留洋球员在出国踢球之前已经是J联赛顶薪球员,年薪大概5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00万左右。留洋之后凭借自己的表现,他们的薪水可以达到之前的10倍。而相比于薪水的提高,日本的年轻球员更在意如何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这也带动了J联赛竞争力的提升,所以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日本球员去欧洲各大联赛效力。
对比中日两国联赛的各项指标,不难发现,目前中国职业俱乐部在支出、球员薪酬各等各方面,基本都是日本职业俱乐部的5倍左右。
俱乐部与会代表在会议间歇讨论中纷纷表示,相比于欧洲五大联赛,日本联赛在财务控制管理、商务开发以及年轻球员培养提拔等方面的措施都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在保证联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职业联赛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符合国情的、执行完善的财务监管规则和青训人才储备与提拔方案,为联赛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提供转型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