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斯克亚首秀观察:成功激活博格巴,为曼联进攻松绑

“如果你拥有出色的球员,足球其实是很简单的。”——奥莱-索尔斯克亚
首发三叉戟全部开张,时隔1年后再次在做客时半场进3球,四个赛季以来首次单场打进5球,换帅后的曼联用令人熟悉的战斗风格取得了卡迪夫大捷,索尔斯克亚重返老东家后的首秀赢得满堂喝彩。接手球队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索尔斯克亚还来不及地将自己的战术思想灌输到球员心中,他只能在萧规曹随的基础上,鼓励球员们用全面参与到进攻中。博格巴、马夏尔和林加德等人用出色的表现证明了他们对于这支球队的价值,也让拥趸们看到了红魔复苏的曙光。
前情铺垫:穆帅遗产,曼联的隐秘财富
作为弗格森麾下的超级替补见证了红色帝国年代的激情荡漾,作为近五年个赛季以来第四位红魔主帅肩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索尔斯克亚身为教练的履历远不及穆里尼奥那般耀眼,挪威人的优势在于具有红魔DNA,很清楚如何在争取成绩和取悦观众之间寻找平衡,这是他的三位前任都不具备的一种特质。在这个流行“踢而优则教”的时代,少帅正在被批量化生产,昔日的超级替补只是一位低调、勤勉、务实但并不起眼追梦者。四年前,在带领莫尔德夺得挪威联赛冠军后,索尔斯克亚短暂试水英超的经历并不成功,四年后重返英超后首战造访的就是老东家卡迪夫城,索尔斯克亚的经历完美地诠释了现代足球的魅力与不可预知性。
(图)赛中,更加了解队内情况的卡里克对索尔斯克亚面授机宜,曼联新帅虚心求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索尔斯克亚面临的工作难度甚至比穆里尼奥更大。他没有完整的备战期捏合球队,要想争取到转正机会,不仅要率领球队拿下更多的比赛,还要踢出符合曼联传统的进攻足球,并在提拔年轻球员方面有所表现。当然,索尔斯克亚似乎对完成上述三点还不满足,他还希望“尽我所能让俱乐部取得成功,让球员们体会到在家的感觉。”
(图)穆里尼奥为激活博格巴想尽了一些办法,他成功改造了埃雷拉和林加德,但其主导的三中卫试验还显得比较粗糙。
转正之路充满荆棘,但摆在索尔斯克亚面前的并不都是坏消息。穆里尼奥的球队已经刷新了下限,新帅的起点较低且上升空间很大,舆论普遍对肩负救火职责的新帅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索尔斯克亚拥有较大的容错空间。此外,穆里尼奥在任内为保住帅位做出了很多效率不高但很有益的战术尝试,这其中包括三中卫试验,对埃雷拉和林加德等角色球员的成功改造,以及通过不断试错全面“剖析”核心博格巴等等,曼联的战术体系和打法动荡不定,但球员们却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比赛经验,这些都是索尔斯克亚可以加以利用的。
(图)双方的首发阵容,卡迪夫城防守体系的弱点在于禁区弧顶区域,曼联的边路攻势起到了声东击西的效果。
同一周前的双红会相比,曼联的阵型和首发人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索尔斯克亚搭建了一个433切换4231架构:埃雷拉和马蒂奇组成双后腰,被推向高位的博格巴成为了实际意上的前腰,围绕他进行传跑配合的球员既包括锋线上的马夏尔、拉什福德和林加德,也包括两闸的阿什利-杨和卢克肖。考虑到中卫林德勒夫也曾多次带球杀入前场,曼联此役能够持续参与进攻的球员多达七到八人,索尔斯克亚的开放精神和进取意志可见一斑。
三点改变,索尔斯克亚触发蝴蝶效应
作为一支整体实力偏弱的升班马,卡迪夫城的主要问题在于“两头”实力不济。班巴领衔的防线是蓝鸟征战英冠时期的班底,近期司职中锋的帕特森是由右后卫/前卫转型而来的临时工。坐镇中路要津的贡纳尔松的个人能力尚可,但沃诺克的战术体系对他缺乏足够的保护,身体灵活性不足的冰岛人需要四处灭火,他很容易被对手一对一晃过或者因防守动作过大而吃牌。
(图)双方的站位和攻势分布:曼联的进攻球员在左路扎堆,目标是制造非对称攻势,利用卡迪夫城在中路的防守漏洞。
贡纳尔松在防守中疲于奔命且效率低下,其两侧的中场球员在轮转换位时也缺少效率,卡迪夫城是英超诸强中被对手利用远射破门最多的球队。针对卡迪夫城防守中的漏洞,索尔斯克亚制定了通过两翼的压制和撕扯拉开进攻空间,再利用高效的边中结合从禁区正面打开缺口的进攻策略。首战大捷之后,索尔斯克亚因用兵果断、敢于进攻获得了如潮好评,穆里尼奥时代的曼联也曾有多场四球大胜的辉煌战例,狂人多次尝试搭建流动性进攻体系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同过往这些试验相比,曼联面对卡迪夫城时表现出了以下新意:
一是阵型结构更加灵活,球员们摆脱了既定位置的束缚。穆里尼奥在执教皇马和切尔西(二进宫)时以4231阵型为蓝本,在来到曼联之后则尝试了433和352/3421体系,参与低位防守的人员逐渐增多,球员的站位也变得越来越僵化。穆里尼奥过于强调空间覆盖和区域职责的用兵思路,既束缚了后卫球员的手脚,也造成了进攻球员尤其是边锋的过度消耗。
(图)中路连线双支点:在进攻推进阶段,双后腰与博格巴的位置比较固定,林加德和拉什福德轮流回撤与博格巴组成双前腰,组织稳定的四人中场控制局面。
面对卡迪夫城的中场绞杀战术,索尔斯克亚构建了一个由四名球员组成的箱型中场来加强中路的控制,试图在稳固中场运输线后再组织边路进攻。缺少优秀的拖后出球者,索尔斯克亚采取了双后腰组织来拆分球权,“4+2”的后场站位能够提供更多的出球点和接应线路,对手很难在前场投入那么多的兵力进行对位压迫,曼联的双后腰可以顺利地完成向前传递。可供马蒂奇和埃雷拉选择的出球线路有两条,一条是联系提上高位的边后卫,另一条则是与中路的前线双支点形成配合。林加德和博格巴在卡迪夫的卫线和中场之间的缝隙内接球,他们既可以与边后卫进行传切,也能够在中路完成踢墙配合,曼联的进攻充分利用了横向空间,卡迪夫城五名中场建立起来的宽度优势不复存在。
(图)拉什福德与马夏尔的位置飘忽不定,曼联的左路进攻变化很多。双后腰除了带来稳定的控制,两人在退防中也能形成有效的屏障作用。
在成功地完成推进后,曼联球员能够在边路狭小区域内展开连续配合,球员们在拿球后的第一选择不是直接向前,而是围绕核心球员展开配合,对横向空间的利用率提升明显。曼联的边锋不需要将大量的体能消耗在补防两闸的过程中,边后卫积极上抢,两名后腰积极跑动,边锋在防守中没必要退到那么深的位置,他们在反击中很快就能进入前场,这样就不用担心阵型被压扁后弹出困难的问题。
(图)三前锋不要频繁深度回撤保护防线,这是曼联能够在球权转换阶段迅速完成提速的关键。
二是优先进行地面配合渗透,减少效率低效的传中。或许在面对强队时缺乏成熟而高效的应对套路,但曼联球员的技术能力足以保证他们压制实力较弱的对手,结合对阵富勒姆和伯尔尼年轻人的比赛可以得出这种结论。曼联一直没有形成稳定的中锋打法,也没有可靠的边路传中手,围绕博格巴组织进攻意味着必然要以左肋部作为根据地,使用一些能够与之产生化学反应的球员。
三是坚决围绕博格巴构建进攻体系,战术延续性有待考量。早在数月前接受采访时,索尔斯克亚就表示“曼联应该围绕博格巴建队”,他显然是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埃雷拉和马蒂奇的任务是为博格巴“兜底”,林加德是“69连线”式微后最擅长和博格巴进行传跑配合的球员,马夏尔与卢克-肖组成的左路组合曾帮助曼联在连败德比郡和西汉姆之后取得一波连胜……曼联的阵容中有着太多擅长持球进攻、怠于无球移动的球员,已经很难从整体上完成转向,穆里尼奥的策略是竭力压榨高级蓝领来提升跑动总量,利用有限的“活水”来驱动曼联的进攻体系,索尔斯克亚沿用了这一思路,埃雷拉和林加德能够在完成覆盖和衔接的同时收获进球,这足以证明博格巴战略的正确性。
从此前六场比赛中的局外人和“观望者”,到新帅麾下拥有绝对球权的进攻核心,博格巴在一周之内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极致体验。舆论在热潮穆里尼奥与博格巴之间激烈冲突的同时,遭遇忽略了这对师徒曾经联手为困顿中的红魔夺得“小三冠”的师徒势如水火,在此前的两个赛季中,穆里尼奥为深度挖掘博格巴的价值已经尝试了很多阵型打法和人员配置,狂人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放弃了队史标王。
(图)传球次数激增,博格巴的核心地位可见一斑。
结合首发人员配置和有球阶段的打法可知,索尔斯克亚打造单核进攻体系的思路带有鲜明的穆帅痕迹。考虑到穆里尼奥总是在成绩的压力面前采取保守战术,仅凭卡迪夫大捷就断言曼联的进攻已取得了突破还为时过早,索尔斯克亚的球队还需要更多的比赛来强化进攻至上的风格,这些比赛不仅包括强弱较量,还包括Big6集团内部的强强对话。
(图)肋部的连续配合,博格巴与林加德的传跑连线,曼联的地面进攻虎虎生风。
中场为王,精明索帅留有后手
此役,有多达七名中场球员得到了出场机会,这包括林加德在内的四名首发,以及费莱尼、弗雷德和佩雷拉三名替补,索尔斯克亚利用中场进行控制和提速的意图非常明显。在穆里尼奥时代后期,曼联中场的轮换阵容已经非常“骨感”。佩雷拉沦为边缘人物,上赛季被穆帅点名表扬的麦克托米奈出场时间锐减,马塔在强强对话中依然得不到机会,弗雷德“只有在防守得到提高后才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图)曼联中场可用之人极多,索尔斯克亚深知球队的优势所在。
大胜卡迪夫城让曼联一夜梦回弗格森时代,多名中场球员集体出彩也让人们看到这支球队的潜力。弗雷德在替补出场后的短短十几分钟内展现出了全面的进攻技巧,被狂人改造为拖后组织者的佩雷拉也出现在了比较靠前的位置,他们或将成为博格巴或林加德的替补,弗雷德甚至有可能与亿元先生组成前场双核。马塔此役没有得到出场机会,但他能够胜任前场接驳器的角色,作为博格巴的僚机完成中路串联和补给边路的任务。
中场是曼联三线人员配置中实力较强的一环,中场人员配置方面的变化也是贯穿曼联战术发展的一条主线。英超球队在圣诞-新年期间的赛程非常紧密,但曼联在这此期间不会遇到实力较强的对手,索尔斯克亚可以利用这样的有利条件调试阵容,力求在欧冠淘汰赛开打之前捏合出来一套轮换阵容。
总结
考虑到卡迪夫城近期主场战绩不俗(5战4胜),曼联此役获得的3分是颇具价值的。红魔在场面和风格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球员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索尔斯克亚的首秀足以打满分。
在竞技成绩与经济收益全面挂钩的今天,弗格森时代异常稳定的曼联才开始采用“休克疗法”扭亏止损。不过,由于各位一线名帅的工作状态基本都比较稳定,被曼联重点考察的候选人大多为赋闲者,曼联的帅位更迭不会产生诸如2015夏窗最强换帅季那样的连锁反应。熟悉曼联和英超历史的索尔斯克亚深知作为主帅的艰难,作为利益链条上普通而廉价的一环,曼联名宿的身份只能帮助他在顺境中获得更多的鼓励和赞美,却不能帮助他在逆境中赢得更多的纠错机会。
索尔斯克亚懂得如何赢得球员的支持,但最终确定其前途的还是执教成绩。没人会要求一位临时主帅必须带领曼联挤进前四或淘汰如日中天的巴黎圣日耳曼,但要想说服高层放弃那些业已成名的业界大腕,索尔斯克亚必须要挑战这两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