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巨星之杰拉德:利物浦忠魂
内德
这是一个关于忠诚的故事。
好吧,故事的开头其实不怎么忠诚。
1987年埃弗顿夺得了英甲冠军(那时候还没有英超),为了答谢球迷,球队在《观赛指南》 上搞了一次有奖竞赛,获奖球迷可以抱着埃弗顿的联赛以及慈善盾两座冠军奖杯拍照留念。一个名叫莱斯利的球迷赢得了这次机会,于是他给自己7岁的外甥买了件埃弗顿球衣,然后带着他前往古迪逊公园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孩子是无辜的,可问题在于,这孩子他爹是一个利物浦死忠球迷,为了这事他勃然大怒差点和儿子断绝父子关系。20多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小朋友回忆说:“父亲很愤怒,当时他骂我什么我都忘记了,只记得他在我耳朵边上反复吼道:利物浦!利物浦!只能是利物浦!”
只能是利物浦。
一年后,小朋友进入了利物浦青训营。
10年后,他代表利物浦亮相顶级联赛,之后的17年他一直效力这支球队,直到成为这支球队、乃至整座城市的象征。
史蒂文-乔治-杰拉德。
杰拉德从来就不是个天才。1998年11月在利物浦对阵布莱克本的比赛中,海根的受伤使杰拉德在补时阶段替补出场获得了打酱油处子秀的机会。要知道,只比他大5个月的同窗好友欧文,那时候已经踢了一年半的联赛、进了31个球、上演了两次帽子戏法,还在世界杯上留下了一场传世神作。
相比之下,杰拉德起步真的很晚。
第一天踏上梅尔伍德训练基地与一线队合练时,他就在场上铲走了当时的球队大佬保罗-因斯脚下的皮球,当队友们以为他会像一般的小球员一样选择一脚保险的回传时,他一脚30米开外的长传准确的找到了球场另一端的队友。因斯的脸掉了一地随即炸壶,就当队友们以为杰拉德会用颤抖的声音跟球王道歉时,只见他俯视了一眼躺地上的因斯,然后对他说:别逼逼了。
之后他成了因斯的刷鞋小弟,有一次因斯把车钥匙和一张购物单扔给了他,“10分钟,帮我把这些东西买齐。”然后只上过1小时驾驶课的杰拉德拉着一群小伙伴开着因斯那辆大奔驰以时速20迈的速度在城里兜了一圈。
以上事例证明了这小伙儿从小就有两点足以亮瞎人眼的气质。
其一,他有一颗大心脏,不惧怕任何对手。
其二,他是个二货。
事实证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因为这两点特质几乎贯穿了杰拉德的整个职业生涯。
在他人生第一次默西塞德郡德比中,他吃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张红牌;一年半以后,他参加了联盟杯决赛,球队在加时赛的最后时刻收到了对手送的乌龙大礼,但上课不专心听讲的杰拉德赛前没听明白霍利尔有关金球的规则解释,还傻傻的在那等待重新开球。大概过了2分钟,他才开始跳上跳下庆祝……慢半拍。
当然,这种没脑子的行为并没有影响杰拉德成长的步伐,他努力长身体、涨球技、显现领袖气质,并且在19岁时第一次入选了国家队,开车去国家队的路上老觉得车似有异响,后来才意识到“是自己激动的身体在抖”。
一切似乎都顺风顺水,除了一点——他犯规实在太多了。于是鉴于他飞速的成长和明显的隐患,2003年10月16日,霍利尔把队长袖标给了他。希望他能够将不屈不挠的精神传递给队友,顺便改善他经常犯规的坏习惯。
那一年,他只有23岁。
后来发生的事,在情理之中。
杰拉德在成为队长之后的两年里,提高了长传球和任意球的精度,弧度更平、球速更快;逐渐展现了自己启动加速的爆发力,和当年野兽级别的维埃拉、基恩正面交锋毫不落下风;然后努力防守,长距离回追和大面积奔跑逼抢成为利物浦一道令人动容的风景线。
但也有些事在意料之外。
比如他在担任队长之后的后半个赛季竟然只吃到了两张黄牌。又比如直到他2004年成为英格兰队的队长,也没人能说的清他最擅长哪个位置。
因为,在那两年中,他把鲁莽防守节省下来的能量,全都增长到了责任心上。无论教练安排他打什么位置,他都会淡淡的说一句:“ok.”
初出茅庐时,他踢得是后腰;直到利物浦中场多了哈曼、里瑟、博格、墨菲这样的狠角色,杰拉德才跑到边路磨砺自我,习得一脚优良传中球。渐渐的,利物浦有了西索科、马斯切拉诺这样的中路屏障,但缺少调度者,杰拉德就又跑到中路担任指挥官;再后来,球队有了阿隆索,杰拉德再次改行,开始打前腰和托雷斯一起冲锋陷阵。
在英格兰队也一样。刚开始时,埃里克森经常用哈格里夫斯搭档兰帕德,贝克汉姆又是右路的铁打主力,出任左边前卫的杰拉德依然能用右脚外脚背完成传中助攻;后来英格兰队双德闪耀,麦克拉伦头痛怎么安排两个人的位置,又是杰拉德主动站出来说,如果你要人去扫荡中场找不到人那就安排我吧。
杰拉德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球队对他有需求,他就可以毫无怨言的哪里需要哪里搬。
甚至,他还有一次顶替受伤下场的芬南出任过右边后卫……
那场比赛是,2005年5月25日,伊斯坦布尔之夜。
没有亲历过的球迷很难从后来的影像资料中感受到当时那种神魂颠倒。0比3落后的上半场,在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的歌声中依然绝望到颤抖,在电脑前等待更大比分屠杀的中场休息。然后,只用了8分钟。
8分钟,从地狱到天堂,8分钟,你刚眨一下眼睛,世界的两极就惊心动魄的对换,8分钟,当你几乎绝望到地老天荒时,一出匪夷所思的戏剧就出现在你眼前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难以思议的逆转,足球史上永久的奇迹,无法解答的迷案,上帝降临的夜晚。
而主导这一切的,正是杰拉德。他的头球,他创造的点球,他激励队友的振臂高呼,还有他没有罚出的第五粒点球。
——他从来不躲避责任,他从来都是挑那项最艰巨的任务。
事实上,利物浦在那年欧冠小组赛中已经创造过一次奇迹。最后一轮对阵奥林匹亚科斯,在先丢一球的情况下利物浦需要连追三球才能小组出线。红军在第80分钟打入了第二球,然后还是杰拉德,在比赛第88分钟打入一脚远射,才带领利物浦从小组突围踏上神奇之旅。
还有2006年足总杯决赛,杰拉德的两粒进球,帮助利物浦在1比3落后的情况下将比分扳平,最终在点球大战中击败西汉姆联,捧起了加迪夫千年球场承办的最后一届足总杯,也是他捧起的最后一次足总杯。
在回忆起这些比赛时,杰拉德说,“伊斯坦布尔之所以被口口相传,是因为我们反败为胜了。我确信,要是我们没逆转、输掉了,那场球也就很快被大伙儿抛诸脑后了。足总杯决赛也同理。最终,你捧杯了、拿奖牌了,这就是为什么它会别具一格。”
杰拉德这话客观到残酷,很快利物浦球迷就体会到这一点。在那场足总杯决赛之后,除了2012年的一座含金量很低的联赛杯,利物浦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再没有收获任何一项锦标。
没有冠军,就没有人会记得那些年利物浦曾5年3进欧冠四强,曾有两次无限接近英超冠军,却最终分别以1分和2分的微弱劣势屈居亚军。
没有冠军,杰拉德身边那些曾经可靠的队友,一个个的选择了离开。
阿隆索,托雷斯,马斯切拉诺,梅雷莱斯,苏亚雷斯……
甚至,他自己也有很多次机会可以选择离开,去皇马,去切尔西,去一个离冠军更近的地方。在夺得欧冠后的第六周,杰拉德曾经向俱乐部递交了转会申请,然后又在经过一个不眠之夜后收回申请决定留下来。
17年红军岁月,杰拉德已经在5位主教练、6位CEO、上百个不同的首发球员身边踢过球。他见证了几代球员的起起伏伏,身边的战友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他始终身着红色战袍南征北战,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来确保球队能在将近1/4个世纪的无休止重建中依然保持着尽可能良好的表现。
他是这支球队的灵魂,是这座城市的偶像,于是每一次红军被逼到悬崖边上,他都希望自己能够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对于此,弗格森曾尖刻的评价说:“杰拉德其实是在装腔作势,故作勇敢。”
杰拉德在自传中也承认,他在中场面对防守时,冲动常高于理性,勇武有余,机智不足。在他的自传里曾经有10多处提到流泪、沮丧、精神崩溃,而这些字眼在基恩或维埃拉的自传里是根本不可能看到的。他内心的焦虑和紧张多数源自担心让队友、教练、球迷失望,而墨菲效应就是如此——越是担心失误,就越容易发生致命失误。杰拉德的职业生涯就像悲情的俄耳浦斯,能用绕梁琴声打动冥王,却在最后一步忍不住回头,断送挽救爱妻欧里狄克的最后希望。
——他在英超联赛一共吃过6张红牌,其中默西塞德郡德比两张,和曼联的双红会两张,和切尔西也吃过一张,几乎所有红牌都发生在有重大意义的比赛中。
——他在2004年欧洲杯回传失误让英格兰丢掉3分,2006年助攻亨利,2010年回传德罗巴送切尔西提前夺冠,2014年联赛的致命滑倒丢掉他最后一次夺取英超冠军的机会。
可以说,杰拉德并不是一个天生具备领袖气质的人,他对球队的领导力更多的体现在以身作则、亲和力以及对更衣室的团结上。很显然,并不是他自己愿意将如此多的责任和压力承担在自己身上,只是在承受了如此之多期许之后,他没有其他选择。
罗杰斯曾经私下承认,杰拉德在安菲尔德的英雄形象让更多人忽略了他的局限性,“在竞争力如此高水平的比赛中,我们不能在每一场比赛中都只依赖史蒂夫。”
实际上,利物浦乃至整座城市对杰拉德的固守,更像是一种习惯。世界的逻辑是这样的:“杰拉德一直在利物浦”,“杰拉德拥有黄金般的品格”,“杰拉德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烂漫的,慷慨的,利他的,宁人负我我不负人的”……
但这一切,已经让他心力交瘁了。
终于,有一天,当队友和球迷们对他过分苛责的期盼让他形成旷日持久的焦虑时,当球队下滑到看起来无时无刻都需要他挺身而出但他却无力拯救时,当他近年只能通过注射药物来维持韧带强度时,当他的所有数据都在下滑甚至可能影响到球队重建时……
离开,或许是最后的忠诚。
6021天,710场,186球。
在伊斯坦布尔奇迹十周年那天,他最后一次身披利物浦队服走上赛场,然后,1比6,杰拉德打进了利物浦的唯一一粒进球,球队迎来了1903年以来最大比分的失利。
回想这十年前的那个夜晚,利物浦似乎走过了一个始于杰拉德又终于杰拉德的轮回。
回首往昔。
穆里尼奥说:“杰拉德是位伟大的球员,正是切尔西最想要的英格兰核心 。”
弗格森说:“利物浦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一个杰拉德;曼联是幸运的,因为利物浦只有一个杰拉德。”
托雷斯和苏亚雷斯说:“他毫无疑问是我搭档过的最伟大的球员。他就是一切,在利物浦,他的地位没有人能取代。”
库伊特说:“当我身在土耳其,听见杰拉德用那种熟悉的利物浦腔调接受采访时,我每次都有一种冲动,很想冲过去再叫他一声:队长!”
亨利说:“杰拉德,对我来说,就是利物浦。”
突然想起《海贼王》里的一段情节。草帽团和弗兰奇惺惺相惜,但弗兰奇为了恩师和对小兄弟们的爱,一直留在七水之都。最后小兄弟们强行把他逼走了。当时小兄弟们的原话是:
“你原谅自己吧,去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吧……你一直在考虑我们,我们就不能考虑一下您的幸福吗?”
其实,在近两年我也曾无数次的想过,如果球队能看到今天的结果,是不是该主动送杰拉德走,送他去一个适合夺冠的地方。
但是,杰拉德却不这么想。
他在自己的慈善告别赛后说:
“过去几年我的确曾有过转会的想法,但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割舍对利物浦的感情。我不觉得自己作出的留队决定是一种牺牲,对我而言,在利物浦以队长的身份踢球就像是生活在梦想之中,我只想留在这里等着球队重获成功的那一天。"
“如果有人在我8岁进入利物浦青训的时候对我说:你将来会为这支球队踢710场比赛,赢得各种荣誉,但也会经历数不清的起起落落。我想我依然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割开我的血管,里面流淌的始终是利物浦的红色血液。”
这就是杰拉德。
他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家里有三个可爱的小公主。
他建立了史蒂夫-杰拉德基金会,旨在帮助默西塞德以及周边地区的儿童。
他是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上一个获此殊荣的利物浦人是约翰-列侬。
这是个关于忠诚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是:“我会想起那些时刻,和老爸一起去利物浦培训中心,转两趟公共汽车,在下雨的时候,在寒冷的日子里,在冰雪皑皑的季节。我会回到过去,一切就像在昨天。”
就是这样,从一个8岁的孩子到三个孩子的父亲,从一个愣头青到一支球队的功勋队长,从第一次踏上梅尔伍德训练基地到最后一次触摸“This is anfield”,一切就像在昨天。
除了,我们要向他说一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