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从?北理工面临抉择
雅勋
5月24日,刚刚在客场惨败大连阿尔滨之后,北理工教练组马不停蹄从首都机场直接赶到奥体中心。主教练袁微带着另外两名教练,潜伏在看台上的球迷之中,观摩着北京北控和深圳宇恒的比赛。一周之后,北京理工大学将他们的主场—北理工东操场,迎来新赛季的中甲京城德比。面对投入将近一个亿的同城对手,北理工想要在主场掀翻对手,必须做出更多实际的努力(注:最终,北理工2-3输给了北京控股)。
(图)中甲的“北京德比”,北理工vs北控
2006赛季,北京宏登和北京理工两支球队同时从乙级联赛升入中甲。将近十年过去了,北京宏登经历了破产、转卖八喜、侥幸保级、转卖北控多个阶段。虽然斯塔诺带队的成绩还没有起色,但是球队大手笔投入已经逐渐开始吸引球迷的目光。而相比之下,北京理工大学队在中甲联赛成绩异常稳定,过去几年中,球队没有经历过降级的生死时刻,但也从没有冲超的任何迹象。或许是这样的原因,让他们的比赛乏人关注。
截止本赛季,北理工已经在中甲混迹了九个年头,仅次于延边队,成为中甲经验最为丰富的球队。九个赛季积累下来,除了看台上学生会组织的本校师生,北理工没有属于自己稳定的球迷。在足球高度市场化和职业化的今天,他们无人关注,前途依然迷茫。不可否认,他们是校园足球的一面旗帜,但是这样一面旗帜究竟该何去何从,就连他们自己也很难说清,学生军的未来面临着抉择。
【学生军成色减退?】
关于北理工的球员到底是不是学生的争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存在。在2013赛季以前,这支学生军的成色不容置疑,尽管队中的卢斌、张淼、王超等多名球员都曾经有过在职业队接受专业足球训练的经历,但是他们却是实实在在地以“足球专业特长生”的身份加入到北理工大学之中。
在过去的几年中,无论是曾经在天津泰达踢球的卢斌,还是曾经在北京国安效力的王超,都实实在在地要在北理工的校园内,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上课,一起参加考试,甚至是面临考试挂科重新补考的压力。虽然征战中甲联赛,但是北理工的足球队也更像学生社团,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每天保证两个小时的足球训练。
那个时期,曾经带队执教的曹限东曾经私下里发出过类似的抱怨:“临近考试,足球队训练人总是凑不齐。孩子们要复习、考试,球队在一起磨合的时间就减少了,战术执行就会有困难。”可以说,在过去那些年头,北理工是非常纯粹的学生军,球队中不乏很多有足球特长的高材生。曾经因为在大学生联赛攻破日本队球门的杨阳,一度读到了博士生,而目前北理工的队长韩光徽则原本就是延边大学的一名普通生。
然而这样的情况,在2013赛季北理工彻底完成俱乐部化转型后发生了改变。最近几个赛季,学生军北理工开始采用自由转会和零租借的方式,每年用满五个内援名额,将有实力的职业球员补充到学生军中。曾效力于天津泰达的李想,北京国安的孟洋、徐武,武汉卓尔的桑一非,陕西浐灞的王尔卓等球员,都曾经或者正在以内援身份效力于北理工队。有了五名内援之后,加上三名外援,北理工在场上的阵容,实际上已经大半脱离了学生军的成色。
(图)现在北理工队内也有数名外援
在北理工队内,几位内援球员不用随学生们一起上课读书,他们只要按时参加训练,在比赛中发挥出水平,就可以按月领到工资。而内援球员的工资,也基本是参照中甲标准制定,和学生球员每个月只有几百元的训练津贴大不相同。不过队员们并没有因为这样的收入落差而产生情绪,学生球员可以拿到北理工宝贵的文凭,而职业球员来这里拿到相应的工资,在足球队中,大家各取所需并乐在其中。
唯一的例外,是在上赛季北理工主场输球之后,老帅金志扬曾经点名批评了比赛中因为不冷静吃到红牌的某名内援。“我们学生军花了这么多钱,请你们来是要发挥积极作用的,而不是把不好的风气带到场上!”在老帅的怒色面前,几位内援默默地低下了头,似乎也显出了一丝惧色。
在外人看来,引进内援和外援,是北理工不得以而为之的办法。随着近几年学校新进足球生的基础越来越差,在老队员26、27岁毕业退役以后,学生球员人才断档,北理工已经很难找到他们合适水平的接班人。找不到中甲水平的好苗子,成为了北理工继续生存最为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赛季卢斌、刘力嘉两名老将退役之后,球队更是难以为继。
在这样的情况下,球队开始尝试通过引进内援维持中甲联赛的成绩。五名内援撑起了北理工的台柱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北理工放弃了学生足球和校园足球的路线。在中甲预备队,大学生联赛中,北理工仍然用全部学生球员组成的阵容在打天下,成绩依然保持得不错。只是在职业层面顶级球员的选拔上,或许是由于不少大俱乐部都开始到青少年和校园足球比赛中挑人选人,学生军再也难以找到过去那些有天赋的学生球员。
(图)参加大学生联赛的北理工阵容
【商业化运营举步维艰】
2015赛季开始前,北理工俱乐部一度陷入了转让风波。原本和俱乐部草签了框架协议的合力万盛公司,因为在很多细节上没有与北理工俱乐部达成一致,最终放弃了收购俱乐部的方案。愤怒的北理工俱乐部,一度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将双方签订的合约公之于众,并且向媒体投诉合力万盛没有商业信誉。而合力万盛则一再强调,双方只是签订框架性协议,并没有真正的完成签约。
这一事件孰是孰非难有定论,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军正在寻求转变,向更职业化的方向迈进。赛季开始后,北理工寻找到了鑫苑电商作为球队的赞助商,并且成为了北理工足球俱乐部的第二大股东。据了解,鑫苑电商赞助学生军的金额为一年500万人民币。这样的赞助金额对于北理工来说已经是天价,而鑫苑电商方面的老总对于赞助北理工的意图回答得非常坦诚:因为他们是校园足球的先锋。
(图)鑫苑冠名北理工足球队
过去几个赛季球衣一直裸奔的学生军,本赛季终于找到了“财主”,这确实是一件可喜的事。但也必须看到,此次鑫苑赞助北理工,更多的是看重了学生军的校园足球背景,是在国家大力扶持校园足球背景下,鑫苑方面在体育产业的一次整体布局。而这样的赞助,与北理工参加职业联赛所产生的商业价值和媒体曝光价值并不直接关联。学生军参加职业联赛,究竟能否产生市场价值,能够产生多少市场价值,仍然不容乐观。实际上,本赛季北理工主场的场地广告,很多都是资源置换而来,并没有太多的现金收入。
不过和其他中甲俱乐部相比,尽管没有商业化运营的入账,但是北理工俱乐部背靠着北京理工大学这座大山,倒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财政危机,因此北理工队也可以称为是中甲最为稳定的俱乐部。无论是津贴还是奖金,俱乐部从来没有出现过拖欠的情况,这也是学生军能够在中甲坚持九个赛季的根本原因。
【校园足球大旗不倒】
尽管在足球职业化进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北理工作为校园足球的门面,却一直屹立在校园足球的最顶峰。特别是在今年以来,全国大力推进校园足球工作,青少年和校园足球市场无序膨胀的时期,北理工仍然独善其身,按部就班完成既定的工作,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图)北理工参加中甲联赛的阵容
在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中,以全部学生球员出战的北理工队所向披靡,依然是本年度大学生联赛冠军当仁不让的第一热门候选。除此以外,学校还组建了专门为普通学生踢球的北京理工大学学生足球队,供足球队之外那些普通热爱足球的同学们感受足球比赛。目前,球队正在征战北京大学生乙级联赛,普通生在这样的队伍中同样感受到了校园足球带来的快乐。
与此同时,北理工大学也正在积极运作球队下半赛季主场搬迁到位于良乡大学城的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届时,一直为人所诟病的,北理工主场没有灯光,夏天也只能在炎热的气候下踢下午场比赛的老难题将被彻底解决。
(图)这样的场地条件,导致北理工无法进行夜场比赛
可以预见的是,由于特殊的背景和历史发展轨迹,无论今后北理工足球队的去向如何,球队“学生军”的印记不会轻易被磨灭。而这样的印记,也塑造了北理工足球队别人没有的比赛气质和性格:动脑、有礼、拼搏等等。同时,作为校园足球的排头兵和传统校,北理工大学过去这些年在职业足球方面投入的心血和精力,也终将成为他们继续发展体育教育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