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坛故人:伟大而忠诚的巴雷西
姚克伟
巴雷西,一个在后防线上稳定和可靠的代名词。在那些充满荣耀和传奇色彩的日子里,他与马尔蒂尼所一道为米兰组成了韧性十足的后防线。当谈到巴雷西时,卡拉格表示:“巴雷西就是一位特别的存在。”在卡拉格精简的措辞中似乎也传达出了巴雷西的忠诚与伟大。他是整座米兰城属于红黑色那一半的宠儿,是圣西罗球场南看台球迷们心目中的英雄。
这就是巴雷西,一位无可比拟的传奇后卫。他与那件已经退役了的6号球衣一同谱写了米兰队史的伟大诗篇。
巴雷西出生于伦巴第区布雷西亚省的特拉瓦利亚托市(译注:即Travagliato.原文为Travaglito,疑是原作者拼写错误,如有不妥望大家指正),那里距离米兰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在米兰城,巴雷西用自己稳定而优异的表现让红黑军团满载荣誉。
这绝对是一段有关于忠诚与荣誉的故事。尽管在AC米兰的低潮期里巴雷西曾有多次转会前往其他大俱乐部的机会,不过他仍然选择从一而终地坚守红黑。与巴雷西有关的故事从来就不止于成就和荣誉,更关乎于他在球队身处逆境时的忠诚和对于球迷们的真挚情感,而圣西罗则正是见证巴雷西这一切的地方。
亚平宁半岛素来以出产优秀的防守球员而闻名,所以也许像巴雷西这样的出色后卫生在意大利看上去也并不稀奇。尽管1米78的身高与其他高大后卫相比仅仅达到他们的肩膀位置,但巴雷西在绿茵场上用身高之外的其他方面证明了自己的杰出。
巴雷西是领袖的典范,他在场上兢兢业业,铲断果断准确,除了要求队友在防守时保持专注和组织性外也从不会表达一些无关的消极情绪。然而他不仅仅只是“后防铁闸”这么简单,除了在防守时凶狠准确的抢断之外,他更有超高的足球智商,这也帮助他在国家队和俱乐部赛事中能够充分地阅读比赛,并且时常插上,用犀利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分球发起和组织球队的进攻。
巴雷西的踢球风格很自然地让人们想起了开创了自由人角色的贝肯鲍尔。不过比起贝肯鲍尔擅长将球推进至中场的特点,巴雷西看上去还是更偏向后卫,不过我们也可以说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踢球风格。
就如我们上面简要提及过的那样,巴雷西二十年的红黑岁月里不仅有奖杯与荣誉,更经历了两次降级的低谷期,而他在那时的坚守则体现了他至高无上的忠诚。有趣的是,巴雷西早年差一点就将错过红黑而是身披蓝黑,受到梅阿查北看台的欢呼声了。
弗朗哥-巴雷西出生于1960年5月8日,而他的哥哥朱塞佩-巴雷西则比他大两岁。在小巴雷西16岁那年,两兄弟不幸遭遇了双亲去世,不过也就在那时起兄弟俩都将各自的目标定为职业球员。他们曾先后前往国际米兰试训,最终国际米兰选择了哥哥朱塞佩-巴雷西,而吃了闭门羹的小巴雷西则被国米认定身体条件不适合意甲的竞争环境。
巴雷西之后回忆道:“我哥哥当时已经加盟了国际米兰,而他比我年长两岁。我想跟随他的脚步,因此我的试训首站便定在了那里,而他们却说,‘你还是明年再来吧。’不过当我的青训教练带我去AC米兰时,米兰方面则选择接收了已经接连两次遭遇否定的我。”
巴雷西试训时只有14岁,其实实际上巴雷西私底下正是一位AC米兰球迷,他也曾偷偷地希望最终能够前往红黑军团。“我一直都是米兰球迷,对我来说为米兰效力是十分荣幸的。”
在加盟各自球队之后,巴雷西兄弟也将家搬到了米兰,作为弟弟的弗朗哥-巴雷西在著名的米兰内洛基地开始了他的青训。在那里有着无数的青年才俊,沉默寡言巴雷西很有可能就会遭遇淘汰。“我当时很害羞……我刚来时只有14岁,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米兰的著名球星,他们看上去就像是来自另一个星球一般。面对他们,我尝试着避开他们,因为他们看上去都似乎是无法触及的人。”而随着巴雷西逐渐的成长,他的能力不断提升,他的付出与专注也给球队教练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而与此同时,巴雷西的哥哥朱塞佩已经在国米站稳脚跟,成为了一线队的重要一员,巴雷西也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另一个巴雷西”的标签。不过随着兄弟二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这样的绰号后来被转移到了哥哥那边。
(图)巴雷西日后与哥哥无数次在米兰德比中碰面
AC米兰的前主帅尼尔斯-利德霍尔姆在回忆那段时光时说:“巴雷西18岁时看上去就已经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了。”正是这位瑞典主帅在1978年4月与维罗纳的比赛中给了巴雷西意甲处子秀的机会,而巴雷西也投桃报李,迅速地成长起来。在随后的赛季,巴雷西便成功跻身至一线队并成为了球队的重要球员。
在1978年的那个夏天,利德霍尔姆决定赋予巴雷西在场上更适合他的角色。在一次全队训练结束后,利德霍尔姆告诉尚且年轻的巴雷西,称他是教练眼中自由人位置的首选。而巴雷西随后便在这个位置踢了差不多二十个年头。
尽管那时巴雷西已经成为了球队中的重要一员,不过他仍因太过年轻,时常被队友们贴上“小不点儿(即Piscinin,米兰方言)”的标签。当时巴雷西因为沉默寡言,并没有很大的名气,不过他从未认为过会有什么事情能够阻碍他的职业生涯发展。“我认为我的身形从不会是我的优势。但我是个速度很快的球员,至少是思维敏捷。这(善于思考、阅读比赛)帮助了我很多。这自然可以在不断的比赛中去积累和提高经验,但这也是一种天赋。”
而长期在巴雷西身旁的搭档马尔蒂尼也同意这种说法:“他不像斯塔姆那样是个强壮而速度很快的大块头。尽管他也有一定的速度,不过同时他也只有70公斤重。但当你遭遇他的铲断时,你就会感受到他的强大了。”
在后来,巴雷西逐渐对人们对他的称呼感到更为平和,而“小不点儿”的绰号也成为他时常会笑着面对的话题。“我大概是在17到18岁左右得到这个绰号的,原因则是我是整个组别里最小的那个,”巴雷西回忆道。“球队的按摩师给我起的这个绰号,他也是一路上见证我成长和取得重大进步的人。”随着巴雷西的职业生涯迅速发展,他的绰号也变为了“弗朗茨大帝(Kaiser Franz)”。与贝肯鲍尔球风相似的他也有了这样一个类似的绰号。
巴雷西作为米兰首发的第一个赛季便同球队一道获得了意甲冠军,而那也是球队的第十座联赛冠军。巴雷西在那支米兰阵中收获了不少经验,当时还作为球员的卡佩罗已是职业生涯暮年,而曾经的金球奖得主里维拉亦是如此。
对于巴雷西来说,自由人的位置再合适不过了。他出色的阅读比赛能力令其能够在破坏对手颇具威胁的进攻同时还能在攻守转换时起到重要的作用。他能够在后防线上站位、铲球以及拦截,随后还能将球向前推进,这样出众的能力也让他成为了米兰后防的关键人物。
巴雷西用出色的技术和全情投入的态度赢得了队友们的尊重,他也为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人们都在仰望你,所以你的行为必须经得起职责。训练、努力比赛,与球迷们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关键,在这些方面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当被问及巴雷西崇拜哪种后卫时,他的回答或许从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他对于比赛的理解:“我喜欢像克罗尔这样优雅、善于思考的后卫。”而在体形方面有所劣势的巴雷西也正是如此踢球。马尔蒂尼回忆道:“他是个个子有些矮、皮肤有些黑却又有些强壮的人。他能跳得很高。他在场上踢球时是每个人的典范。他不会大声地说话。他比赛、训练的方式都是教科书一般的。对我而言,他就是一个楷模,是一个极佳的参考。他结合球的能力也很突出。真的很难找出像他这样在防守强悍之余还具备优秀的结合球技术的后卫。”
除了马尔蒂尼称赞的中场球员般的技术能力外,巴雷西还是一个球场上的硬汉。每当他在场上遭遇伤病时,他总能竭尽全力忍着伤痛不妥协,继续为球队战斗。
在1994年的美国世界杯上,意大利与爱尔兰、挪威和墨西哥分在了同一小组。在首场比赛负于爱尔兰之后,对阵挪威对于“蓝衣军团”而言十分重要,球队已经无路可退了。巴雷西在比赛里的一次拼抢中意外受伤,他感觉自己的右膝状况十分糟糕。球队本来就在门将帕柳卡因在禁区外用手触球而被红牌罚下不得不以十人应战,而巴雷西的受伤无异于雪上加霜。
队长因伤下场对于球队影响是巨大的。尽管巴雷西在场上坚持着,不过最后他还是被迫因半月板撕裂的伤势被换下场。在他下场后,意大利队凭借着迪诺-巴乔在下半场的制胜球赢得了比赛。对于时年34岁的巴雷西而言,这样的年纪和如此的伤势很可能意味着那将是他最后一场世界杯比赛。不过巴雷西仍然决心重归世界杯比赛。
“我想同球队在一起,”巴雷西坦言。巴雷西最终没有选择回到意大利去进行手术并投入到新赛季的复健疗程,而是决定在当地立刻动手术。“坦白地讲,我也没想到自己能够回到那届世界杯的比赛中,”巴雷西后来说道。
意大利随后在小组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中战胜了墨西哥成功晋级淘汰赛阶段,之后他们又以2-1的相同比分接连战胜了尼日利亚、西班牙以及保加利亚晋级决赛。而他们也终于等到了后防中坚巴雷西的归来。在伤后仅仅25天,巴雷西就成功地克服伤病,与意大利一道在决赛面对巴西。
原本几个月的康复期被大幅缩减为了仅仅几周,但正如巴雷西所说的那样:“意大利队表现得越好,就也越是在鼓舞我提高自己,尽快康复。尽管伤病不幸地到来,但实际上它的康复期从没有什么时间表,没人能预测这些。”正如巴雷西所说,他的决心从没有动摇过。
这场决赛很自然地让人会想起了两队在1970年世界杯的决赛,当时巴西队以4-1的比分大胜意大利队,这也为意大利与巴西的这一次交锋添上了一抹复仇的意味。在洛杉矶炽热的阳光下,意大利顶住了巴西一波又一波的攻势,最终两队在120分钟内均无建树,只得以点球大战的方式决定最后的冠军。
巴雷西是意大利阵中第一个主罚点球的球员,不过却遗憾罚失。当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走回中圈时,他的球衣上已满身自己遗憾的泪水。过去几周来,一切都促使巴雷西努力恢复,但无奈却在最关键的决赛不得不面对一个苦涩的结局。
尽管荣誉满身,但巴雷西身处逆境时的经历也绝不少有。
让我们在回到巴雷西在米兰的故事。在经历了处子赛季的成功后,AC米兰在1980年遭遇了一次尴尬的降级,他们由于涉嫌消极比赛和踢假球被意大利足协勒令以意甲冠军的身份征战之后意乙联赛。而巴雷西则选择了留在俱乐部与米兰共进退。虽然米兰在随后的赛季里成功以意乙冠军的身份重回甲级,但由于实力大不如前,球队随后又降入了乙级。
对于巴雷西这样一位1982年世界杯冠军队成员(尽管并没能在该届赛事中出场)来说,他理所应当地有机会为其他大俱乐部效力以保持自己的竞技水平。不过他从没有这样考虑过。巴雷西也承认比起当年,如今的球员们面对这类状况会有不同的选择:“如今一切都不一样了。当今几乎不会有球员会为同一家俱乐部效力15至20年之久。转会市场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切,如今转会市场为球员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他们也很难抵挡住这样的诱惑。”
巴雷西的话合乎如今球员们的思考逻辑,不过对于他而言,即便是将时间放到现在,他也很难会离开球队。对于他而言,米兰就是他唯一的俱乐部,他是一位纯粹的米兰人。
1982年他做出留在球队的决定时只有22岁,AC米兰方面也意识到巴雷西不仅有出色的能力,更有优秀的领导品质,因此球队决定由他担任队长。“对于担任队长我没有任何的问题,”巴雷西之后说道。“不过在如此年轻的年纪担任这个职位看上去可能会有些不寻常。AC米兰在1982年降入了乙级,这也令我直接担任了队长。球队需要重建,而我则成为了建队的基石。”在巴雷西的话语中我们寻不见什么虚张声势与轻浮的意味,更多的只是平和简单的陈述。
在1983年,米兰再次成功升入甲级,不过他们的重建之路还是颇为艰难的,直到三年后俱乐部被贝卢斯科尼所收购。在贝卢斯科尼雄厚资本的驱使下,米兰开始了大踏步的重建。他们将萨基任命为球队的新任主帅,同时相继签下了古力特、范巴斯滕和里杰卡尔德的“荷兰三剑客”,他们同球队中的马尔蒂尼、科斯塔库塔和多纳多尼以及队长巴雷西等人一道,重新为米兰新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米兰城从不陌生于自己的统治地位。无论是13至15世纪的维斯孔蒂家族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斯福尔扎家族,米兰城一直都是统治中心一般的存在。而对于足球来说,无论是萨基和“荷兰三剑客”时期还是卡佩罗率领德塞利、博班以及萨维切维奇们的时期,米兰在足坛都有足够的统治力,而这其中不变的则是巴雷西。
在巴雷西效力期间,AC米兰共获得6次联赛冠军、3次欧冠冠军、6次意大利杯冠军、3次欧洲超级杯冠军以及2次世俱杯冠军。也许说米兰的成功离不开大量优秀的前场球员,但这也令后防线要承担的任务要加重不少,而正是巴雷西的坐镇令米兰的攻防形成了一个整体。
其中最好的案例莫过于米兰十分成功的1987-88赛季,当赛季他们只丢了14球。巴雷西为米兰的突出贡献也令他在1999年当选为俱乐部的世纪最佳球员。在2004年,他也同贝利等人一道在国际足联成立百年之际当选为在世的125位最伟大球员。在2013年他入选了意大利的足球名人堂。而在1989年的金球奖评选中,他也仅仅是在自己的队友范巴斯滕之后获得了第二名。
巴雷西在国家队赛事中也有突出的表现。他曾随意大利国家队获得了1982年的世界杯冠军(译注:那届赛事中巴雷西的情况同1994年的罗纳尔多类似,并没有出场纪录);而在意大利本土进行的1990年世界杯上巴雷西帮助蓝衣军团获得了第三名,同时入选了该届赛事的最佳阵容;而在1994年的世界杯上,就如上文所说的那样,意大利队最终憾负巴西,最终屈居亚军。(译注:巴雷西也是历史上第六位曾经分别获得过世界杯冠亚季军的球员)
巴雷西的国家队生涯始于1980年,当时他是21岁以下国家队成员,之后他入选了意大利欧洲杯的大名单,不过却没能为最终位列第四位的蓝衣军团上场。两年后的西班牙世界杯上,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巴雷西入选国家队却没有出场纪录,他也一直遗憾于没能与那支冠军球队一道在场上拼杀。不过在1984年的奥运会上,巴雷西终于能够在国际大赛上有所表现,他不仅完成了出场,还为意大利国奥队打入了进球,不过球队最终只获得的第四位,巴雷西也错失了奥运奖牌。
在1982年,巴雷西在与罗马尼亚的欧洲杯预选赛中完成了首次国家队出场,尽管在那场比赛中巴雷西与意大利队保证了清白之身,不过蓝衣军团最终还是由于整体发挥不佳,遗憾地未能闯入到欧洲杯的正赛阶段。
在随后的日子里,由于时任意大利队主帅贝阿尔佐特将巴雷西更多地视作是一位后腰而不是他时常担任的清道夫,因此尽管巴雷西也能胜任这一位置,不过像塔尔德利以及巴雷西的哥哥朱塞佩-巴雷西也同时与其竞争,因此巴雷西不得不面对自己并非国家队第一选择的情况,这也令巴雷西的国家队出场次数造成了一定影响(译注:巴雷西也因此错过了1986年世界杯)。
不过当维奇尼接任意大利帅位后,事情有了很大的改观。维奇尼对意大利队进行了改造,而他也将巴雷西放在了主力清道夫的位置上。巴雷西也在1988年的欧洲杯上参加了意大利队的每一场比赛,并且最终帮助球队进入到了四强。当时间来到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时,巴雷西已毫无疑问是那支意大利队的核心球员了。
意大利世界杯也是巴雷西正式参赛的第一届世界杯,他在那支意大利队中表现抢眼,并帮助球队闯入到了半决赛。意大利队在他的率领下,自开局以来连续5场保持不失球,时间共计超过了500分钟,只有在半决赛和三、四名决赛中各丢一球(译注:对手分别为阿根廷和英格兰)。
在半决赛与阿根廷的较量中,尽管斯基拉奇在比赛的第17分钟帮助蓝衣军团取得领先,不过卡尼吉亚随后在比赛的第67分钟打入扳平进球,也终结了门将曾加自开赛以来的不失球纪录。虽然在点球大战中第一个出场的巴雷西一蹴而就,但多纳多尼和塞雷纳在之后相继罚失点球,意大利队也无缘世界杯决赛。不过巴雷西的出色表现帮助他入选了该届世界杯的最佳阵容。
而当时间来到1994年世界杯时,在这届首次在北美大陆举办的世界杯赛上,巴雷西从贝尔戈米手中接过意大利队的队长袖标。上文中已经提及过巴雷西的该届世界杯之旅充满坎坷,但他仍表现出了极强的出赛欲望。或许巴雷西也意识到在玫瑰碗的那个下午的世界杯决赛是他最后争夺国家队锦标的机会了,他在世界杯之后也只是为意大利出场了一场后便彻底地告别了国家队。
在1994年9月意大利1-1战平斯洛文尼亚的比赛中,巴雷西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最后一场国家队比赛(译注:按照马尔蒂尼的说法,巴雷西在94年世界杯结束后曾宣布退出国家队,不过在本场比赛前又宣布复出,随后再次宣布从国家队退役)。巴雷西的国家队比赛场次最终停留在了81场,倘若不是贝阿尔佐特一意孤行地忽视巴雷西防守能力的话,这位米兰中卫很有可能至今都在保持着国家队的出场纪录。而曾分别获得过世界杯冠亚季军荣誉的经历也从某种层面上表明了他的伟大。
巴雷西在由《世界足球》评出100位二十世纪的最伟大球员中位列第19位,而仍有很多人认为巴雷西的位次应该可以更高一些。
没有谁的职业生涯是永恒的,巴雷西亦是如此,他于1997年正式宣布退役。老将们总是会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变化,也能体察出什么时候是适合自己选择退役的。巴雷西在退役后曾这样说:“做出退役的决定是艰难的,不过在此前的赛季中我遭遇了多次伤病困扰,这也令我无法正常训练,因此退役的念头也就随之产生了。在27年的足球生涯后,或许是时候离开足球了。”
像巴雷西这样坚定而秉承完美主义态度的球员不可能在无法全力以赴时仍然能够乐观向前,因此他选择了退役。出于尊重以及认可巴雷西在AC米兰这二十年来的出色表现和巨大贡献,俱乐部在他退役后不久便永久地封存了他的6号球衣。
在多年之前,即便是一位顶级球星退役了,他们的未来也会受限很多。在英格兰,许多退役球员们会选择开一家酒吧或者经营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提升的薪水与球员们影响力的提升,退役的球员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巴雷西就在2002年6月令人意外地担任了富勒姆的足球总监,而与他合作的则是前法国著名球员蒂加纳。
不过遗憾的是,巴雷西在西伦敦的日子并不长久。足球总监是个模棱两可的职位,巴雷西看上去并没有适应好这种面对不同人处理不同事务的工作。在富勒姆工作期间,巴雷西与蒂加纳在球员引入方面有所分歧,而俱乐部选择支持蒂加纳。巴雷西认为与其让他在俱乐部无事可做还不如选择离开,随即便选择了辞职。
在2006年,AC米兰任命他为19岁以下青年队的教练,这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这样一位态度端正、广受尊重的传奇球员来执教球队,无疑是对年轻球员的一个积极信号。不过巴雷西的这次教练生涯也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他还是最后选择了辞职。
在米兰的官方网站上是这样总结巴雷西的职业生涯的:“在意大利足球史上很少有球员能像AC米兰的巴雷西一样完美地诠释队长的意义。(译注:该翻译版本来自于AC米兰中文官网)”在足球的世界里,后卫们很少能够获得这样的赞誉。“伟大”一词通常都是用于那些负责进攻和得分的球员们的。像贝利、马拉多纳、克鲁伊夫、罗纳尔多、梅西、C罗……他们中无人因防守能力而赢得称赞。
在上文提到过的由《世界足球》评出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100位球员中,只有贝肯鲍尔是以后卫身份入选前十位的。对于防守球员的偏见使得巴雷西的位置排在了第19位,而谈起贝肯鲍尔,这位伟大的德国巨星实际上的位置更偏向中场,而非后防线(译注:贝肯鲍尔早年就是一名中场球员,有说法称后来由于教练害怕他受到侵犯过多所以将其位置后置)。而巴雷西则不同,他是一名纯粹的后卫,因此他更应该被称为是最伟大的后卫球员。
由于巴雷西和贝肯鲍尔并非是身处同一时代,因此很多人认为他们在球队中的角色和作用都是类似的,而他们所处的团队无论是国家队还是俱乐部也都十分突出。尽管两位球员能力都十分全面,但他们排名的差距仍然是巨大的,贝肯鲍尔位列第4,而巴雷西只有第19位。
关于足球场上的不同位置,我们真的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他们的公平性。在足球比赛中真的可以冒险地摒弃防守而一味地只有进攻吗?没有防守的比赛必然也是无趣而乏味的。后卫的位置配得上入选最佳球员的资格,而巴雷西无疑是最接近的那个人。